法治、自由不再 東方之珠!你還好嗎?
香港下任特首選舉僅有政務司前司長李家超參加,他是以鷹派處理反送中的代表人物,外界也視為中國正加大力道,對香港實行恐怖統治的開端,當法治與自由離香港遠去,金融中心基石將逐漸鬆動,香港前景到底將如何?值得研究與深思。 撰文:張嘉伶 中共在香港強制實施港版《國安法》即將滿2年,香港的新聞自由和法治環境急速惡化,人才也逐漸出走,不禁令人想問「香港!你還好嗎?」。2019年8月號《台灣銀行家》雜誌就曾提出,香港被迫走向中國的「法制」(Rule by Law),恐與普世認知的「法治」(Rule of Law)漸行漸遠,2年後確實也看到赤化後的香港金融中心,地緣政治風險升高,資金、人才外逃已成事實。 《時代革命》上映 凸顯民主自由價值 2022年3月一部香港紀錄片《時代革命》在台上映,總統蔡英文特別包場觀賞,看完後也表達「香港的經驗告訴我們,民主自由是我們堅守的價值,也是社會最大的共識,沒有任何退讓的空間」。 《時代革命》記錄了2年半前香港反送中運動時的一系列大規模抗議活動,其中有許多參與抗爭人士蒙面現身說法、現場年輕學生與警察對峙的鏡頭、街上的催淚瓦斯和水柱、老人為保護抗議學生與警方衝突的畫面,以及急於進入地鐵為傷者急救的年輕人向警察求情的激動場面,當電影最後在反送中抗爭歌曲〈願榮光歸香港〉交響樂中進入尾聲時,許多在戲院觀看電影的觀眾忍不住拭淚。 回想早年香港的榮光時刻,約在毛澤東「大躍進」前後,許多中國人民拚死拚活,冒著生命危險,偷渡深圳河,游向香港,像是《壹傳媒》老闆黎智英就是其中之一,不少人都很嚮往貿易很自由、金融市場十分國際化的香港,彈丸之地居然造就出不少世界級富豪,創造出驚人的傳奇身家,當時的香港是西方世界眼中的東方之珠,十分耀眼。閱讀完整內容
「弱過藥煲」 港股、港幣倒成一片 只不過這樣的東方之珠早已變了樣,就在中共在香港強制實施港版《國安法》即將滿2年,這段時間的變化從很多新聞中都可以看得到,不僅如此,原本是支撐香港最核心的金融業務,幾個數據都有很大變化,光是香港恆生指數在3月21日接連狂跌到18,412.97點,跟去年同期指數28,833.76點相比,可說暴跌逾萬點,港股、港幣倒成一片,騰訊、阿里暴跌4至6成,港股甚至都被香港人稱「弱過藥煲」(比體弱的人更弱)。 當時香港國企股指數已經跌破10年低點,領先全球成為最弱市場指數,恒生指數比國企指數再好一點,離2016年1月的前波低點僅有不到10%的差距。有分析師就認為,港股暴跌非一日之寒,一部分除了疫情、俄烏戰事帶來全球通膨,經濟上,美國將加速升息,香港的經濟支撐―― 房地產市場,其泡沫可能隨時破裂;加上政治方面,香港已經被赤化,全球民主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及防堵,很有可能也投射到中、港市場。 聯匯弱化 金融中心搖搖欲墜 也許就是觀察到民主國家對於俄羅斯的金融制裁,讓香港的親中派人士傳出一些聲音,因港元與美元有特殊的聯繫匯率制度,中國全國政協香港區委員劉兆佳馬上提出,美國對俄制裁之中以美元為武器,預料將會削弱美元的國際地位;如果出現中美衝突,金融勢必發生去全球化,香港也要及早準備預案。他說,在預期中美衝突之下,中國無可避免要減低從外匯儲備到商品貿易對美元的倚賴,香港能承擔更多以人民幣貿易的角色,增加更多非美元計價交易。但這樣的論調,讓不少金融界人士擔憂。 香港1983年開始有聯繫匯率,讓港元與美元掛鉤,使香港比其他地方借美元匯率都要便宜。「也因此,這樣的聯繫匯率制度奠定香港80年代開始成為亞洲的金融中心,成為大陸改革開放的集資渠道,甚至成為中國國企的提款機。」曾任香港《蘋果日報》專欄作家的利世民說。 但利世民講到2010年後,香港的重要性對中共來說越來越低,因為對中共來說,金融中心是隨時唾手可得的,香港並沒有那麼特別。但事實上,「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先決條件,是需要有法治以及互信基礎,以前哪怕對方是地方政府或是與政府關係密切的機構,只要有任何合約糾紛,提上法庭訴諸法律,並不會出現偏袒,這是非常有利香港的條件,但現在連這個基礎也慢慢改變,我不知道10年或者20年之後,法庭中立、司法獨立會不會維持下去。但這是長遠作為金融中心的一個必要條件。香港正在失去這個部分。」 這些金融業人士擔憂,所謂港幣與人民幣掛鉤的含義是,如果人民幣是自由流通貨幣,港幣也將自由流通,但如果人民幣有嚴格的資本管制,那麼港幣將不再可以自由兌換,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會有很大的影響。 前仆後繼 離港人數飆升 而過往香港身為亞洲金融重鎮,世界一流的金融公司都非常願意前來香港設點,國際金融人才濟濟,但這樣的盛況也逐漸變調。儘管一部分是因受不了中國嚴格的疫情「清零」政策,有一部分則是看到了赤化後的香港已有侷限,金融業掀起一股離職潮。 從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2020年中期至2021年中期,香港人口少了1.2%,離港人數逾7萬5,000人;此外,香港入境事務處的資料也顯示,2021年9月開始,香港旅遊人數連續5個月呈現淨流出。與此同時,2021年來自國際的「一般就業政策」(GEP)簽證數量申請少了三分之一,降到1萬人左右;金融服務業的簽證申請下滑23%。 人才招募公司Wellesley的首席執行官Christian Brun表示,同樣是亞洲金融中心的新加坡將成為主要受益者;他表示,將會有更多銀行高層到新加坡工作,若有選擇,現在許多人到新加坡駐點的意願更高;他還提到,現在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業者都有這個情況,銀行業也是如此。 關注曝險 投資、融資風險須謹慎 2019年8月號《台灣銀行家》雜誌就曾提出,香港被迫走向中國的「法制」,恐與普世認知的「法治」漸行漸遠,當時台灣銀行業就開始更加注意在香港的曝險,整體金額約在兆元新台幣,兩年下來,台灣銀行業在香港曝險金額為8,000多億元新台幣;金管會證期局局長張振山指出,國人投資香港基金780億元新台幣,至於保險業更少,我國保險業只有1、2家子公司。 不過有立委關注台灣金融業者是否在中國與在香港的曝險應該一併加總,據金管會先前公布銀行對大陸曝險有不能逾淨值1倍的規定,即授信、拆借、投資合計,2021年底有近1.34兆元新台幣,占淨值34%,創史上新低,但加計香港部份數字還要進一步細算。畢竟香港已逐漸赤化,金融投資與融資的風險不可不慎。 而接下來,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也宣布不會競選連任,是繼前任特首梁振英之後,再一位香港特首放棄連任。梁振英、林鄭月娥幾乎都是因香港這幾年的社會運動處理不佳,進而結束任期。然而,香港下任特首選舉, 居然僅有一人參加, 這位政務司前司長李家超, 他是以鷹派處理反送中的代表人物, 大家都看得出來是由北京欽點其參選,而外界也視為中國正加大力道,對香港實行恐怖統治的開端,當法治與自由離香港遠去,資金勢必也將離開,金融中心基石將逐漸鬆動,香港的前景該如何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