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災和病毒 為何讓日本失靈

全球模範生日本,在新冠肺炎防疫作戰卻失靈,觀察日本從三一一大地震以來的災難應變處理,按部就班的行事風格,恐怕是致命傷?

日本資深媒體人.作家
野島剛
三月十一日是東日本大地震屆滿九週年,我的友人也在這場地震中喪生。那天之後真的過了九年嗎?當我這麼想的時候,就感覺時光流動的速度且快且慢。我只能說,每年三月十一日,每個日本人就會想起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的自己在做什麼,自己到底失去了什麼。

但是,今年的三月十一日和以往有些不同。身處在新冠肺炎騷動中的我們,想起了過去惴惴不安的回憶,思緒更為複雜。

當時,東日本大地震造成許多日本人喪生、地區遭到破壞,再加上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意外如何因應,這兩個重大問題引發分裂。

現在的日本依舊因為新冠肺炎的防堵,以及要不要舉辦夏天的東京奧運,這兩大問題而陷入分裂。

處理東日本大地震,是如何解決「過去」的問題。已經有上萬人因地震而死,再來就是修整破碎的屋瓦,弔唁死者,重建家園。大家都知道該做什麼,接下來就是靜靜地推動重建進度。這是日本人擅長的領域。

一九四五年的戰後重建似乎也是如此,即便是日本人的我也認為,推動經濟復甦的事業,沒有哪個民族做得比日本人更好了。

災難應變沒有SOP

但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意外,是「從未發生過的現在進行式」。沒有標準流程可以遵守,只能想像最糟的狀況,盡快選出最佳選項來處理。日本人對於福島第一核電廠的處理,就陷入極度的困境。沒有哪個民族,比重視共識、過往經驗的日本人,更不擅長這種危機處理了,明顯把缺點暴露在外。

這次的新冠肺炎也是如此。本來新冠病毒就充滿未知數,必須自己思考怎麼因應。但日本沒有二○○三年因應SARS流行的深刻經驗,針對大規模傳染病的對應,也不具備有效的標準處理程序。

原訂今年七月舉辦的東京奧運,還在等待最後決定。準備奧運這種計劃,什麼時候該做什麼都決定好了,基本上是日本人的強項。

再說,一九六四年的東京奧運,也有成功的標準可循。雖然可能無法像一九六四年那麼盛大熱鬧,但只要發揮真正的「待客之道」,日本人還是可以把奧運辦得很成功才對。

可是,一旦大環境變得不適合舉辦活動,奧運也不可能成功。我幾乎可以肯定,東京奧運一定會延後或取消。雖然延後的機率比較高,但即便如此,時間點也深受新冠肺炎疫情結束狀況而定。
陷入兩難的日本防疫

這次,新冠肺炎的防堵策略就是抑制人的移動,而奧運的成功卻是要讓人動起來,兩相矛盾的因素對日本來說相當不幸。

日本人想的是,要讓奧運成功,就要聚集很多觀光客,所以不能拒絕外來客(包括中國人)到來。此外,日本人也相信WHO在中國強力影響下宣導的樂觀論調,帶著希望看待新冠病毒的傳染力,結果做出天真的判斷。

從結果來看,如果日本一、二月都徹底防疫,斷絕和中國的交流,現在的日本可能會跟台灣一樣,確診人數控制在一百人左右吧。日本的醫療體系水準很高,社會的衛生習慣良好,醫生也很優秀。

我看,問題是,在運用這些武器之前,病毒已大量入侵日本社會。新冠病毒在日本擴散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起初沒有限制中國人入境。

台日抗疫兩樣情

我以三一一作為本文的起頭,三一一當時,台灣人也很擔心日本。台灣捐贈的兩百億日圓,不只是金錢上的援助,這份溫暖的心意即便台灣人忘記了,日本人也會牢牢記住。這是比元首出訪一百次更有價值的「國民外交」。

但這次的新冠肺炎危機,台灣人沒有對日本提出特別的支援行動,反而嚴厲批判日本防疫作為的聲音也不少。因此,在日本有人提出「台灣對日本不大友好」的批判聲音。

但我覺得這樣的反應非常可惜,其實是不了解台灣人的心情。現在台灣也因為新冠肺炎,面臨國家級危機。台灣人批判日本也是因為真正的友誼,為了日本著想才會說這些話。

台灣的意見是,儘早隔絕和中國的交流,儘早確保口罩的供應,儘早掌握確診患者的正確資訊,儘早追蹤密切接觸者的動向,但日本政府的動作緩慢,這樣的聲音直到二月左右才傳到日本。

包括我在內的「知台派」,把資訊傳遞到日本後,日本社會的危機感和政府的因應措施才大幅提升,這也是原因之一。此舉也向外擴散,日本電視台幾乎每天報導政務委員唐鳳。現在,唐鳳已經是在日本最有名的台灣人之一。

本來我計劃二月、三月到台灣幾次,但行程都已取消,好幾個演講跟我自己的採訪都沒有了。我自己還好,但很多人因為重要的活動、交流行程取消而深感挫折。就連台灣人很喜歡到日本賞櫻,這些春季活動也取消了很可惜。

日本沒有把台灣視為新冠肺炎感染區,但台灣把日本列入三級警示地區,所以從日本到台灣都要進行十四天居家檢疫,萬一確診還會給身邊的人帶來很大的麻煩。(編按:台灣已於三月十九日起限制非本國籍人士入境)

我希望疫情儘早過去,台日之間不生心結,我們的真友誼,能夠藉由新冠肺炎的經驗得到證明。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第694期

本文摘錄自‎

福島核災和病毒 為何讓日本失靈

天下雜誌

2020/第6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