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中改多元選才 有贊成有觀望
明道、衛道反對「一試定終身」
黎明仍可抽籤 延平態度保留
記者林佩均、董俞佳、謝進盛、潘才鉉/連線報導
▲不想輸在起跑點 私立國中招生若改採國小在校成績和多元表現,不少家長憂心,小學生壓力只有更大,沒有最大。記者胡經周/攝影
不少私立國中以筆試測驗篩選學生,像是變相「小聯考」,被批評是升學壓力向下延伸到小學,教育部有共識擬修法禁止考試篩選學生,已有私校率先研議配套改採在校成績和多元表現。不少私校表示歡迎,認為「一試定終身對孩子不公平」,也認為應讓各校多元選才,但也有不少私校還在觀望,如何招生還要討論。
台中市明道中學副校長林雯琪說,大學招生就採多元入學方式,不是一試定終身,「一試定終身對孩子不公平」,多元取才、全人教育與適性發展將是台灣人才培育的未來趨勢。
林雯琪也說,孩子在國小六年的學習成績,是讓教育回到正軌,並培養孩子閱讀能力、團隊合作等多元發展。她也呼籲家長不必過度緊張,不要被補習班誤導,國小六年好好念、穩穩學,沒有一所學校會為難孩子。
台中市衛道中學指出,教育部已表態不希望學校以筆試招生,校方有可能取消筆試,完整招生方案預計六月明朗,大原則是朝多元入學方式。
新北市南山高中校長蔡銘城說,他贊成入學不以紙筆測驗為唯一依據,但要尊重各校辦學特色,改採多元選才。另也有不具名校長說,依目前法規,除非私校申請免除法令限制,否則只能採抽籤入學,既不公平也不科學,怎麼會將家長的選校權利交給運氣,公立幼兒園因為學費便宜才讓家長抽籤,辦學優良的私校若也要抽籤,這不合理,教育部應尊重私校有多元選才的空間以及辦學自主權。
台北市延平高中國中部表示,待法規內容確認後,再依照法規決定入學方式,例如過去也曾採取過只要設籍北市就可參與公開抽籤的入學方式,各種方式都能因應。
台南市黎明高中校長羅家強說,初中部新生入學方式,仍會維持先開放國小畢業生報名,若名額超過招生名額,再啟動抽籤作業。但他也說,最近兩年國一新生招生名額,分別各八個班與九個班,因少子化因素,都未辦理抽籤就能就學。
台南市興國高中校長黃向吟則說,對於初中部新生招收方式,學校仍在討論中,近日會定案。台南市南光高中初中部則尚未實質討論招生方式。
家長憂:小學6年恐被迫學才藝
記者趙宥寧、潘才鉉/台北報導
私立國中入學考在台形成「入學產業鏈」,立法院有意斬斷,教育部也表態支持,但面對「僧多粥少」的入學名額,私校也開始思考對策,打算從考試入學改成多元入學,此舉卻讓家長憂心,未來孩子的壓力不再是一試定終身而已,而是國小整個六年的學習,壓力只有更大,沒有最大。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彭淑燕說,過去考試一翻兩瞪眼,也導致學生為考試過度補習,但若用抽籤或依戶籍入學,讓私校「公校化」,私校會失去競爭力,不可能存活,她支持私立國中有意從「一試定終身」的制度改為多元入學。
但台灣家長教育聯盟常務監事謝國清持反面意見,他認為,既然國小、國中是義務教育,就要有一致性,公立不能選學生,私立就沒理由選學生,況且私校若有信心辦學,就不要太計較成績,否則未來可能就會發生國小生拚命學才藝的亂象。
台北市國小家長會聯合會總會長廖哲豪則說,若要改為多元入學,政策也應制定配套,否則反而給學校更多篩選學生的權力,政策應避免學生為了應付多元入學,被迫學習才藝、參加比賽,失去童年的快樂生活。
廖哲豪也提到,本來在考試入學下,只要孩子通過考試,一般雙薪家庭還是能負擔私校學費,但若改為多元入學,國小六年的補習班、才藝班費用,將難以負荷。
多元入學目前只出現在升高中或升大學,不僅要看大考成績,也注重在學成績,並檢視孩子的獎狀、成績單,或是校內、校際學藝競賽、體育競賽、課外活動經驗(如社團活動、才藝表演、營隊體驗)、社會關懷參與或服務學習經驗(如交通導護、學校糾察、活動司儀)等。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私中改多元選才 有贊成有觀望
聯合報
2022/第0218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