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角力下的台灣新棋局

在投資市場,股神巴菲特最常被引述的一句名言是:「當潮水退去,才知誰在裸泳!」拿到國際政治舞臺,我們也可以看到誰是人?誰是鬼?美中兩國的阿拉斯加高層對話曲終人散,雙方開場白的脣槍舌劍成為全球焦點,雙方在沒有發表聯合聲明的氣氛中尷尬結束,也揭露了未來幾年可能全面對抗的美中新棋局。

這次以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為首的中方代表,言明美方不能再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對付中國,美中裂痕不但未收窄,連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都表示,雙方都需要更有效溝通。而代表美方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在會後說了一段令人深省的談話,他說:「當我們帶著清醒的認識來,也帶著清醒的認識離開;我們將重返華盛頓,評判我們所處的局面。今後我們將繼續與盟友夥伴磋商,討論今後我們採取的措施。 」

新疆血棉大獵巫 促成歐美站同邊

蘇利文這一席話透露了美國的基本立場,美國對付中國已沒有回頭路;有別於川普時代的單打獨鬥,這回美國總統拜登是拉著五眼聯盟及歐盟各國共同來對付中國。在這場阿拉斯加雙邊會談中,大家見識到本來已緊張的美中關係,並沒有隨著白宮新主人拜登上臺而改弦易轍,反而有進一步惡化的態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把台灣、香港、新疆問題端上檯面,中國立刻報復。去年已停止使用新疆棉花的知名品牌大廠,從歐洲的 H&M、Zara、Burberry、adidas,到 Nike 全都成了中國獵巫的對象。中國以牙還牙,採取反制措施,原先在川普時代觀望的歐洲國家,這次都站在拜登這一邊。

從三月中旬的阿拉斯加雙邊會談迄今,在美中角力上,有兩點非常值得重視,一是三月二十五日美國總統拜登的上任後首場記者會,充分表達美國態度。另一個是三月二十二日歐盟外長會議,同意將迫害新疆維吾爾人權的中國四名官員及一個政治實體列入制裁黑名單。這是自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三十二年以來歐盟首度對中國祭出制裁措施。而隨後中方也立即宣佈對歐盟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利益,惡意傳播謊言及虛假訊息的十名議員、學者及四個實體實施制裁,接著中國人全面抵制拒用新疆棉的國品牌,採取全面反制。

備受矚目的拜登總統首場記者會在三月二十五日舉行,全世界都急著想瞭解拜登對中國的態度,在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拜登及其團隊被歸類為「親中派」 ,因為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直有好交情,拜登的兒子也在中國做生意,加上副總統賀錦麗的先生也跟中國有業務往來,大家都懷疑拜登可能出賣美國利益;不過拜登在首場記者會上展現強勢。
美國對付中國已沒有回頭路,有別於川普時代的單打獨鬥,
這回美國總統拜登是拉著五眼聯盟及歐盟各國共同來對付中國。
中國圖謀稱霸 拜登重話批習大大

拜登強調未來美中之間會有一番激烈競爭,美國不尋求與中國對抗,但中國必須遵守國際規範。拜登再度重申習近平是聰明人,但骨子裡沒有民主。他說美方不會對中國破壞人權漠視不顧,不會對發生在新疆維吾爾族人、香港和台灣的問題噤聲;他認為涉及南海、台灣,美國都要追究中方的責任,使中國遵守規範。拜登在一個小時記者會中重申了美國對中國的立場。

他也闡述未來的美中競爭態勢,拜登說,中國有一個總體目標,就是成為世界上領先的國家、最富有的國家,以及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拜登認為,關鍵在誰能真正掌控未來,這涉及量子計算、人工智慧和生物科技等一系列有前景的技術。拜登指出,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支出是美國的三倍,美國現在的目標是將這些領域的研究和技術開發投資,從目前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七%提升到二%,拜登說:可以預見美中之間會有一場激烈競爭,但中國想成為第一強國,有我在休想(not on my watch )!拜登強調在他任內絕不會讓中國超越美國,這成了全球媒體報導最重要的焦點。

拜登不讓中國超越美國,也展現在拜登的施政方針。美國剛通過規模高達一.九兆美元的重大紓困政策,《路透》指出,後續還有一個高達三兆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以加強美國的基礎建設,應對氣候變遷及所得分配不均的問題,包括也對大型企業課稅及對有錢人加稅,這個拜登振興經濟方案規模可能達到四兆美元。

相對拜登的四兆美元基建方案,中國則努力收縮流動性。根據《彭博》統計,中國今年可能有超過一百億美元的債務違約危機,中國的二.四兆美元外債及民企的以債養債都已到積重難返的地步,總理李克強還強調脫貧的問題。如果拜登的基建方案奏效,對照美國去年第二季的經濟成長率是負的三三.一%,在相對低的基期,美國在二一年的經濟表現數據可能十分耀眼,也許二一年美國的經濟成長率可能超過中國。

目前各大銀行及經濟研究機構預測的今年美國GDP,約在五.七到七.五%之間,中國約在六到八%之間,中國第一季成長率可能驚人,但美國第二季可能更亮眼;也許美國會出現自一九七六年以來首度超過中國的經濟成長率,這與台灣的GDP在去年以三.一%超越中國的二.三%有異曲同工之妙。拜登的「不會讓中國超越美國」 ,勢必成為未來他的施政重心。

地緣政治最前線 台灣站上新高度

過去百年來,美國在一戰後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美國的霸主地位多次面臨挑戰,例如一九九○年前後,日本第一的聲音高唱入雲,日本揚言超越美國,但隨之而來的是泡沫吹破後的失落三十年。這一段期間,美蘇一度爭霸,到了一九八九年舊蘇聯解體,如今俄羅斯的經濟規模與南韓相差不多,這次的場景輪到中國挑戰美國。

儘管北大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仍強調,中國在接下來的十年,每年可實現五到六%的經濟增長;到了三○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登上全球第一,而人均所得也將達到二.三萬美元的高水準。但中國兩會期間,曾當過十年工信部長的苗圩卻當著二千多位政協委員的面澆了一大盆冷水,他認為在全球製造業的四個梯隊中(依序為製造創新、高端製造、中低階製造、資源轉出) ,中國僅止於第三梯隊,要達成製造強國的目標,至少要再等三十年。他認為中國製造業的發展成就很大,但「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的局面根本未改變,基礎能力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 「卡脖子」 、 「掉鏈子」風險明顯增多,苗圩這番直白談話,也引來《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回應:「有必要讓公眾知道我的國也有不厲害的地方!」

從川普在一八年祭出貿易戰迄今,美國把多家中企列入黑名單,華為在5G的發展明顯腳步放慢,而制裁中芯、限制半導體設備出口,也讓中國在半導體高階製程面臨困頓,這是「卡脖子」的威力。這次中方以新疆棉再對國際知名大廠展開獵巫,勢必引來更大後續效應,可能加速供應鏈出現重大的改變。從蘋果等大型企業慢慢把生產基地移出中國,中國的內循環能不能改變國際資金加速撤離中國,這可能是中國未來面臨的挑戰。

而台灣在這場美中角力中,台灣在地緣政治上會站在最前線,政治風險劇增,但國際加持台灣的聲音也會變大。在產業定位上,台灣要努力爭取成為全世界最值得信賴的製造業好夥伴,正如張忠謀先生一再提醒的「TRUST」 ,台灣在好的信賴基礎上,有機會成為美中角力最重要的那個天平!
閱讀完整內容
《財訊》630期

本文摘錄自‎

美中角力下的台灣新棋局

《財訊》

2021/第6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