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阿富汗花2.2 兆美元,買了三個不滿意

8月中旬,美軍從阿富汗撤軍。此前1 個多月,拜登曾承諾:「無論如何,你都不會看到有人從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館的屋頂上撤離。」話音剛落,全世界通過影音媒體看到了美軍的「喀布爾(Kabul)時刻」再現了當年越戰時的「西貢時刻」。8 月16 日,大批阿富汗人湧入喀布爾機場,希望逃離該國,數人強行攀爬飛機被擊斃;約1.5 萬美國人被留在了阿富汗。從不肯說拜登半句不是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CNN》甚至左派友軍《BBC》都覺得拜登辜負了他們的擁戴,開始修理他們不惜操控選舉推出來的總統,全然忘記了當初正是他們熱捧拜登豐富的「國際經驗」,認為只有他能夠領導美國重新回歸世界。

文☉何清漣


▲美軍從阿富汗撤軍,塔利班進入首都喀布爾,8 月16 日大批阿富汗人湧入喀布爾機場,希望逃離該國,許多人甚至強行攀爬上飛機。Getty Images

曾為拜登抬轎的左媒集體不滿意

這次撤軍,在各方面具備完全優勢的美軍的撤退宛如敗軍潰逃。喀布爾機場的混亂、塔利班輕易獲得政府軍的美國裝備,被丟在阿富汗的1.5 萬名美國人當中有數百名美國三大左媒的記者,這些都刺痛著曾經信任贊揚拜登領導能力與國際外交經驗的左媒。因此,當拜登8 月16 日在白宮發表全國電視講話時說,美國在阿富汗的使命「從來也不應該是國家建設」,他本人「毫不含糊地」堅持從阿富汗撤軍的決定,並稱自己不過是延續川普撤軍的政策。左派媒體終於忍不住開罵。

《華盛頓郵報》在拜登發表講話的當天立即發表文章,批評拜登偷換概念,撤軍是共識,川普要求撤軍,拜登也同意。問題出在怎麼撤和執行問題,你拜登已經掌權七個月了,根本沒做撤軍的準備。

《紐約時報》過去拍拜登馬屁罔顧事實,這次踩拜登也最狠。在8 月16 日《紐約時報》〈阿富汗撤軍:拜登無法擺脫的失敗形象〉(中文網)一文中,重點就是拿拜登最近在阿富汗問題上的說話狠抽拜登的臉:「五個多星期前,拜登總統說:『無論如何,你都不會看到有人從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館的屋頂上撤離。』⋯⋯『塔利班全面統治並控制整個國家的可能性極小。』⋯⋯在現代總統歷史上,能夠讓一位美國三軍統帥如此迅速地被自己的話『打臉』的例子十分罕見。⋯⋯美國平民和大使館雇員從喀布爾慌亂撤離的場面在電視上直播⋯⋯拜登將以這樣的形象被載入史冊:在他的領導下,美國在阿富汗的實驗以這樣一個醞釀已久的、恥辱性的方式落幕。」

左媒在大選時為拜登抬轎時有個共同的贊揚點:拜登有豐富的外交經驗,與很多國家元首保持著良好的私人關係,選他做總統,會讓美國的盟友們放心。《紐約時報》2020 年7 月6 日發表一篇〈拜登的非正式外交:如何與習近平這樣的外國領導人建立「私人關係」〉(中文網),文章說,拜習至少見過8 次面,一起散步、在一家中國鄉村學校投籃,私下共同進餐的時間超過25 個小時。歐巴馬還希望拜登憑借迷人的魅力與習「立刻拉上私人關係、讓習近平敞開心扉」。但阿富汗撤軍重演「西貢時刻」,外交人員與軍隊先撤離,1.5 萬美國人被留在阿富汗,這些左媒終於坐不住了。《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發表聯合聲明,懇求白宮安全撤離在喀布爾的200 多名記者和與這些報紙有關的相關人員。


▲在美國學習的飛行員、阿富汗上校拉赫曼‧ 拉赫曼尼(Col Rahman Rahmani)在推特上表示塔利班正在挨家挨戶地殺害阿富汗特種部隊成員和阿富汗飛行員,並說:「西方離棄了我們。」網路擷圖


▲《大西洋月刊》駐阿富汗記者喬治‧ 派克(George Packer)發表一篇特寫,描寫成千上萬曾為美軍工作的阿富汗人被拋棄的故事。網路擷圖

這條消息成為美國8 月18 日的頭條消息(Top Story)。看了之後,我不由得嘆氣:腳上的泡都是自己走出來的。我希望這些記者最後都平安返美,但我更希望他們反思自身在2020 年美國大選中操控輿論的所作所為,他們目前在為一年前的所作所為買單。

阿富汗人不滿意,認為自己被拋棄

塔利班的凶殘堪比ISIS,阿富汗人一想到將在他們的殘暴統治下「生活」,冒死也要逃亡,由於美國先撤走大使館工作人員,許多為美軍工作的人無法拿到簽證,他們都認為自己被美國拋棄了,對美國拜登政府深感不滿。

在美國學習的飛行員、阿富汗上校拉赫曼‧ 拉赫曼尼(Col Rahman Rahmani)在推特上說,塔利班正在挨家挨戶地殺害阿富汗特種部隊成員和阿富汗飛行員。他的住房被「恐怖分子」占領了,他的母親和五個兄弟姐妹被困在了國內。他說:「西方離棄了我們。」

8 月17 日,《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駐阿富汗記者喬治‧ 派克(George Packer)發表一篇特寫〈被拜登背叛的阿富汗人〉,在文章中,他充滿憤怒地講述了成千上萬曾為美軍工作的阿富汗人被拋棄的故事,其中有幸運的,比如他在阿富汗的翻譯可汗的遭遇:「可汗是成千上萬為美軍工作的阿富汗人之一,自美軍決定撤離後,可汗就在謀求攜帶其懷孕的妻子離開阿富汗,這一過程在今年1 月開始,但最後等到簽證辦好時,為時雖晚,但總算幸運地到達了美國。更多的人則被遺棄在阿富汗。」派克指責,「拜登政府專注於拯救自己的公民,而不是拯救那些依賴我們的阿富汗人」。在數以萬計的來自曾為美軍服務的翻譯員和其他相關人員的避難請求有待處理時,卻派出數千名海軍陸戰隊員協助疏散大使館人員,將這些人留在阿富汗。派克指責說:「我們拋棄了幫助過我們、指望我們、將他們的生命押注在我們身上的阿富汗人,這是我們無法推脫、不可寬恕的恥辱。拜登政府沒有聽從有關阿富汗的警告,沒有採取緊急行動——其失敗使數以萬計的阿富汗人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這種背叛將讓拜登總統在歷史上留下恥辱的一頁。」
盟友不滿意

如果說美國國內的媒體主要糾結於拜登讓它們失望,阿富汗撤軍有損美國信譽、讓拜登形象倒塌,作為盟國的拜登擁護者們可不是這樣看。

索普爾(Jon Sopel) 是《BBC》北美事務編輯,《BBC》許多反川的文章出自他的手筆,在大選期間他更是拜登無條件的熱情擁護者。8 月18 日他在《BBC》上發表〈阿富汗局勢:美國總統拜登撤軍亂局的三個重要問題〉,認為「喀布爾時刻」證明拜登比川普更糟糕;在眼睜睜看過美國是如何被羞辱,盟國將失去對美國的信任。作者總結說,「美國從阿富汗撤軍的混亂局面堪稱教科書級別,如果要寫這樣一本書,書名可以是《如何輸得精光》,內容包括:既沒有人重視各方面的警告、也沒有掌握充分的情報;既沒有周密的計畫,更沒有穩妥的執行方案。」


▲美軍在阿富汗20 年的經歷,值得深入反思。Getty Images

來自盟國的指責內容太多,這裡僅列出來自英國的批評——英國是美國最堅定的盟友,儘管近年來有點三心二意。

8 月18 日,英國下議院就阿富汗局勢進行了長達7 個半小時的緊急辯論。英國首相強森堅稱,北約此次赴阿行動的「核心任務」(core mission)已達成,並為撤軍做出解釋,雖然此次行動的「核心任務」取得了成功,在沒有美國人參與的情況下繼續堅持下去並不現實。

不過,在場的其他議員對他的這些說法並不買帳。英國前首相梅伊(Theresa May)針鋒相對地表示,英國追隨美國撤的決定恰恰表明英國對美國的過度依賴,給英國的外交政策招致了一項「重大挫折」。前北愛爾蘭事務大臣歐文‧ 帕特森(Owen Paterson)更是稱,這是「自蘇伊士運河事件以來英國最大的恥辱」,並表示,西方「現在一團糟」。英國議會下院防務委員會主席托比亞斯‧ 埃伍德(Tobias Ellwood)抨擊拜登高調宣稱的「美國歸來」。「這是個諷刺。當我們被一個僅裝備火箭筒、地雷和步槍的叛亂組織打敗時,你憑什麼說『美國歸來』?」

美國在阿富汗的20 年,值得深刻反思。美國媒體此刻的各種分析都十分淺陋。在種種分析中,我認為只有美國智庫昆西負責任治國研究會(Quincy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Statecraft)研究員、曾在阿富汗服役的亞當‧ 溫斯坦(Adam Weinstein)的反思是個正確路向:美國真正的失敗在於其長期以來錯誤地認為可以通過武力促成有效的治理。阿富汗軍事干預後的混亂和撤軍後的混亂都源於同一個根本性錯誤——美國認為可以使用軍事力量來實現被占領國社會和政治的永久性變革。

閱讀完整內容
看雜誌第226期

本文摘錄自‎

美國在阿富汗花2.2 兆美元,買了三個不滿意

看雜誌

2021/第2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