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國家糧食、電力、工作、資金通通缺,唯一不缺的是債務
黎巴嫩爆炸案後人民上街要革命
死傷慘重的爆炸案重創黎巴嫩羸弱的財政,也將政府的貪瀆炸上檯面。收拾家園之餘,民眾再度上街示威高喊革命口號。
◎閻紀宇
▲首都貝魯特的驚天爆炸案,也引爆了黎巴嫩國內民眾長久以來不滿政府貪瀆的情緒。美聯社
貧困、哀傷的是這個國家的人民,卑賤的是黨派、政府與官員。中東地中海海濱小國黎巴嫩,面積不到台灣三成,人口約略台灣四分之一,卻在八月四日這天以最驚天動地的方式,告訴世人什麼是「失敗國家」(failed state)。
撫慰黎國災民的是法國總統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一座倉庫四日發生大爆炸,造成二二○多人罹難、六千多人輕重傷、三十萬人無家可歸、財產損失逾三十億美元。兩天後,一位國家領導人巡視宛如戰區的災區,擁抱驚魂未定的民眾,承諾盡快提供糧食,並矢言推動政治變革。特別的是,這位領導人名叫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他是法國總統,不是黎巴嫩總統。
一九四三年獨立之前,黎巴嫩有二十年是法國的託管地,貝魯特曾號稱是「中東的巴黎」。大爆炸後,有黎巴嫩人發動網路請願:讓黎巴嫩回歸法國託管,為期十年。
這場罕見的城市浩劫,讓許多人聯想到整整七十五年前的廣島與長崎原爆,但分析家指出,更接近的類比是八六年四月烏克蘭(時為蘇聯加盟共和國)車諾比核災。災後廢墟不僅怵目驚心,也將整個國家體系的無能、貪腐與失職表露無遺。
二七五○噸做為炸藥原料的硝酸銨,儲存在熙來攘往、比鄰市區的港口超過六年。儘管港務人員一再請求、建議、警告,但相關單位始終保持沉默。四日那天,沉默化為震天巨響。什麼樣的政府會昏庸至此?
其實早在爆炸前,黎巴嫩早已水深火熱,債務危機、銀行危機、貨幣危機、政治危機層層疊加,壓得人民喘不過氣。這個政府連收垃圾之類的基本公共服務都做不好,一度讓貝魯特市區變成一座超大的垃圾堆。這個政府對抽稅卻很有心得,一度把歪腦筋動到即時通訊程式WhatsApp的使用者,引發大規模示威。
「國家支持的龐氏騙局」吸金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一九九七年開始,黎巴嫩政府為了吸引投資,將美元兌黎巴嫩鎊匯率釘在一五○七.五。之後經濟成長停滯,政府揮霍無度,改革只聞樓梯響,官商貪腐與侍從主義(clientelism)猖獗,黎巴嫩中央銀行只能以高得離譜的利息來吸引資金、維持匯率,批評者形容為「國家支持的龐氏騙局」」(state-sponsored Ponzi scheme)。當金融業搖搖欲墜,民眾恐慌擠兌,央行祭出嚴峻的資本管制,仍然是短線操作,尤其中產階級受創最重。
如今黎巴嫩糧食、電力、燃料、工作與資金通通短缺,唯一不缺的是債務,負債高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一七○%。近來黎巴嫩鎊的黑市匯率直線下跌,通貨膨脹一發不可收拾,民眾購買力衰退,再加上新冠疫情鎖國,今年經濟衰退幅度預估達一二%。黎巴嫩的貧窮率今年恐將超過七五%。這個昔日的中東貿易、金融、交通和旅遊中心,如今竟面臨饑荒的慘境。
貝魯特當局近來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申貸九十億美元、向歐盟求援一一○億美元,雖然金額並不是特別高,卻面臨三大關卡:撙節的財政、停滯不前的改革以及官療貪腐的沉痾,以黎巴嫩極為特殊的政治體制而言,要克服這三大關卡是不可能的任務。
立國之初,為因應境內複雜的教派組成,黎巴嫩各方協商出一紙不成文的《國家協定》(National Pact ):總統、總理、國會議長、參謀總長等要職分配給馬龍派基督教徒(MaroniteChristians)、遜尼派穆斯林、什葉派穆斯林、德魯茲教徒(Druze),各教派既相互制衡,也坐地分贓。
這套分權(分贓)體制只維持了三十多年。一九七五年四月,黎巴嫩基督教徒與穆斯林因爭權而引爆內戰,一打就是十五年,十二萬至十五萬人淪為冤魂。九○年十月內戰結束,《國家協定》借屍還魂,各教派菁英與舊日軍閥繼續掌權、繼續幹「偷竊國家」的勾當。
災後人民上街高喊革命
黎巴嫩國計民生長期倚賴借貸、外國援助以及海外僑民與移工匯款,儘管這些錢都是救命錢,但仍被貪腐成性的既得利益菁英階層剝削一番。每當體制改革的呼聲高漲,這些菁英就召喚內戰陰魂做為恐嚇。外國勢力也大舉介入,伊朗支持什葉派的真主黨(Hezbollah),死對頭沙烏地阿拉伯則力挺遜尼派;此外還有以色列與敘利亞一南一北虎視眈眈,為改革願景設下更多障礙。
內有貪腐集團掏空,外有列強角力撕裂,這是一個無比悲哀的失敗國家。大爆炸之後,黎巴嫩民眾收拾破碎家園之餘,也再度上街示威、包圍甚至攻占政府部門;這回他們高喊的口號是「革命」!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黎巴嫩爆炸案後 人民上街要革命
新新聞
2020/第1745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