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度5.5元太貴?政府端綠電平價專案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規定,契約容量達5,000瓩以上的電力用戶(俗稱用電大戶),必須在2025年以前,設置至少契約容量達10%以上的綠能,提早於今年底前建置者,義務容量最高可減免20%,這項「早鳥方案」,伴隨著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以及歐盟「碳邊境稅」等規定「發功」,已經讓台灣吃緊的綠電供應雪上加霜。如今,綠電的購電成本,每度已高達5.5元,為了讓廠商買得到相對低價的綠電,民進黨政府正逼著台糖與農委會,釋出「林相不佳」與「低地力」農地,希望開發成光電場後,3成綠電保留給中小企業認購。

◎林上祚


▲歐盟「碳邊境稅」加深了台灣各廠商對綠電的需求。( 資料照,美聯社)


今年6月20日,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出席「2023綠電交易高峰會」,當場拋出了「中小企綠電平價專案」的政策,根據媒體報導,綠營政府為了滿足「用電大戶」2025年綠電裝置容量,達契約容量10%的需求,未來3年將由公有或國營土地招租太陽光電案場,並提供3成綠電(約1.4億度)給中小企業在平台上以每度4.3元為底價進行標售,「讓想買的買得到、讓想賣綠電的賣得出去」,協助中小企業順利取得綠電,滿足企業社會責任及減少碳排放等目標。

「綠能轉型」跳票,卻難逃相關法律義務

這項由經濟部規劃的綠電平價方案,即是經濟部目前推動「協助中小企業取得綠電三大示範計畫」,分別是綠色租賃、再生能源綠市集,以及「國有地太陽光電標租案」,前二者針對綠電需求端,至於「國有地太陽光電標租案」,規劃的地點,就是台糖嘉義東石、花蓮鳳林等地平地造林「林相不佳」土地,以及農委會盤點彰化、雲林等縣市「低地力」農地變更為「綠能發展區」的規劃。

據了解,民進黨政府之所以如此急於推動「綠電平價專案」,某種程度上實在是「內外交迫」所致。由於離岸風電開發不如預期,綠營設定2025年再生能源20%占比的「綠能轉型」目標,已確定跳票,但相關的法律義務,卻如緊箍咒般,一個接著一個扣上來。

首先,《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規定,契約容量達5000瓩以上的用電大戶,必須在2025年以前,設置至少契約容量達10%以上的綠能,讓電子、鋼鐵、水泥、紡織等產業300家企業,必須在2025年以前完成建置。集政府「三千寵愛於一身」的台積電,為了因應蘋果供應鏈100%綠電要求,在2021年下半年一口氣購買了沃旭0.92GW與達德能源1.2GW綠電,把當時綠電市場能夠購買的綠電搜羅殆盡,讓其他廠商只能吹鬍子瞪眼。

有趣的是,台積電當時購買的綠電,涵蓋了成本較高的沃旭離岸風場綠電,以及相對便宜的達德陸域風機綠電。台積電把市場上相對便宜的綠電買下後,其他廠商能買的只剩下開發成本1度4塊多的太陽光電,以及成本更高的離岸風電。麻煩的是,離岸風電開發一波三折,眼看2025年「用電大戶」條款即將上路,市場上能夠買到的綠電,來源還是少得可憐。


▲台積電在2021 年下半年一口氣購買了沃旭0.92GW 與達德能源1.2GW 綠電,把當時綠電市場能夠購買的綠電搜羅殆盡。(資料照,柯承惠攝)


7成綠電由台積電一家企業囊括

根據經濟部標檢局公布的「再生能源憑證」數據,國內廠商到目前為止購買的綠電,仍是以「相對便宜」的陸域風電為主,已發出的286萬張綠電憑證中,陸域風電部分就占了4分之3(214萬張),換言之,7成綠電仍由台積電一家企業囊括。

就在綠電「僧多粥少」的同時,原本不在「用電大戶」名單中的企業,包括金融機構富邦金、玉山金、上海商銀、證交所集保公司,品牌業者宏碁等,因為簽署了「RE100」的倡議,也加入了綠電購電的行列,讓綠電的供應更加吃緊。

根據「雲豹能源」子公司天能綠電公布數據,該公司迄今已經與超過20家企業簽訂綠電的售電合約,簽約年限從最短2年到最長20年都有,至於上周公告購買綠電的富邦金控,該公司揭露購買寶晶能源集團位在屏東林邊光案案場綠電,承諾每年購滿439.1萬度綠電,合約期間長達7年,寶晶與崇越電通簽訂的綠電供電合約則是5年。富邦方面為了讓全台91處營運據點,都能使用綠電,相關分行還得向台電申請,重新安裝智慧電表。

根據能源局公布,企業申報因應「用電大戶條款」的執行計畫書統計結果,截至去年底,300家用電大戶擬設置再生能源與購買綠電憑證者,仍然因應方案主流,分別占46.4%與50.2%,選擇建置儲能設施者,僅占3.4%。

綠電業者:1度綠電沒有5塊錢,是不可能的

據了解,台灣目前太陽光電案場1MW的建置成本大約在3500萬到5000萬元,企業要建置足夠的綠電,除了土地難尋之外,成本也不便宜,儲能設施所需的土地面積較小,無須面臨綠電憑證市場供給量不足及未來價格浮動的不確定性。但台灣儲能電廠的建置,同樣面臨周邊民眾高度反感,先前「三地能源」在高雄的儲能案場投資案喊卡,就是血淋淋的例子。上周,宏碁宣布18.5億元內資金投資儲能系統開發公司「昊儒電業」,合資對象則是與台南的「宇軒綠能」關係企業。

「有廠商幻想,2025年綠電會變得比較便宜,這是不可能的!」綠電業者大膽預估,綠電到2025年還會繼續上漲,以現在能源局公告,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3-1部分120億度,3-2部分120億度,台灣大概要等到離岸風電2028、2029年綠電陸續開發完成,成本才會降下來。

綠電業者分析,行政院先在公布的「平價綠電」方案,其實就是台糖平地造林4處「林相不佳」的土地,這4處即便全部開發出來,在綠電市場也是杯水車薪,「1度綠電沒有5塊錢,是不可能的!」


▲國內廠商到目前為止購買的綠電,仍是以「相對便宜」的陸域風電為主。( 資料照,柯承惠攝)

高達8成的用電大戶,想搶搭「早鳥方案」

據了解,由於「用電大戶條款」義務容量減免20%的「早鳥方案」,即將在今年底到期,目前300家用電大戶都有很深的焦慮,根據能源局統計,有高達8成的用電大戶,想搶搭「早鳥方案」,但不論是購買綠電憑證,或是投資光電案場,都需要時間。

況且,購買綠電以後,還得配合工廠的接單狀況與輪班狀況,萬一當天天候不佳,綠電不給力,廠商就拿不到標檢局核發的「綠電憑證」。能源局官員表示,標檢局方面為了配合綠電供給與需求端突發狀況,現在已經有彈性作法,萬一生產線發生一些狀況,沒用到足額綠電,廠商可以在隔天同樣度數折抵。不過,如果廠商非得在特定時間點使用綠電,還是得靠自己分散綠電來源,以免夏天沒有風電,或陰天沒有光電情況發生。

據了解,為了緩解台電虧損壓力,經濟部去年與今年二度調漲電價,其中工業用電的高壓及特高壓用戶,今年4月調漲電價17%,產業用電平均每度從2.91元漲到3.38元,民進黨政府希望透過調漲工業電價,引導製造業購買綠電用意明顯,但問題是,綠電的開發進程持續延宕,廠商根本買不到足夠的綠電。

上月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股東會上直言「台灣政府認為我們電是夠的,我們也只能相信他」,讓綠營能源政策再度引發討論。全國工業總會業務處長陳鴻文表示,台灣現在綠電供應的現況,是綠電「要買買不到」,90%綠電被單一企業買走「量不夠」的問題。但在此同時,已經有綠電業者,開始倡議透過「綠電自由化」,讓台電透過綠電轉供,彌補台電虧損的芻議,「如果現在綠電的量足夠,廠商尊重市場機制,由市場決定綠電價格,業者也不會有疑慮,但現在問題是綠電根本不夠!」

台灣目前綠電價格,只剩「貴」跟「稍微貴」

對於企業界抱怨,沒有足夠的綠電,能源局官員表示,台灣目前已經有200億度綠電,「綠電發電度數是夠的,只是發電出來以後,要賣給誰的問題」,目前儘管絕大多數綠電,係由綠電業者賣給台電,但現在法令上,已允許綠電「直供」或「轉供」。

能源局官員坦言,價格相對低廉的陸域風電,一級風場已經開發得差不多,接下來開發內陸的次級風場,遇到的阻力相對較大,但廠商如果把綠電購買的對象,放寬到太陽光電,目前台電太陽光電的躉購價已經從早期的每度12元,降到4.3元,光電在再生能源憑證市場的成交金額,已經逐漸合理化。

然而,綠電目前在次級市場的行情價,就是落在5.2到5.8元,在此同時,環保團體還準備在這個月召開的「用電大戶條款」檢討會議上,向經濟部要求降低「用電大戶條款」適用門檻,從5000kW(瓩)下調至800kW。

陳鴻文表示,台灣現在的綠電價格,只剩下「貴」跟「稍微貴」,沒有所謂的「便宜綠電」的選項,但是現在國內出口商不只要面對2025年「用電大戶條款」上路的問題,還得面對「RE100」綠色供應鏈,與歐盟出口碳關稅的問題。陳鴻文說,現在綠電開發的狀況,擺明了就是不夠,既然綠電不夠,政府就該負起責任,將有限的綠電公平「分配」給廠商,不是任由綠電業者主張,讓綠電交易自由化。

綠能轉型加重台糖「平地造林」開發的壓力

然而,綠電供需問題,最弔詭的地方在於,台灣加速綠能轉型的過程,竟然進一步加重了農地與台糖「平地造林」開發的壓力,鄭文燦預告「平價綠電」政策,基本上即預告了花蓮鳳林等地「平地造林」,勢必以「林相不佳」為由進行開發。而彰化雲林高鐵沿線「大糧倉」計畫土地,則必然以「低地力」之名進行開發,即便雲林縣政府已經多次行文能源局,請相關單位說明「低地力」認定標準,都無法阻止綠能專區的劃設。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2023/7月 第1897期

本文摘錄自‎

1度5.5元太貴?政府端綠電平價專案、得逼台糖拿林相不佳土地種電

新新聞

2023/7月 第18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