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嗆傷小英能源政策 【封面故事-新新聞】

一場空汙暴露「2025非核家園」危機

一場霧霾籠罩台灣,牽動中央地方緊張,打亂電力配置布局,民進黨非核家園這個神主牌也搖搖欲墜……

民進黨希望能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達成綠能、天然氣與燃煤占比20/30/50的能源轉型目標,但從815大停電事件,到現在的空汙大作戰,民眾緊盯著會產生PM2.5的火力發電生煤使用量,對於選舉支票的兌現,民進黨政府顯得蒼白無力,其後續回應與作為讓人不禁質疑:非核家園能準時實現嗎?民進黨政府的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明確,但對於行政官僚體系與政府機器的掌握程度太低,導致容易被各存異心的官僚集團玩弄於股掌,永遠也兌現不了選舉支票。
明年底地方選舉,對民進黨執政是嚴苛的期中考驗,未來近一年間,紊亂的能源政策步調與愈受重視的空汙問題,難保不會造成選情翻盤。
▲捧著非核家園神主牌的民進黨政府,如今面臨極大挑戰。

十一月底,全台霧茫茫,嚴重的空汙,讓許多人抬頭仰望天空時,發現熟悉的地標建築不見了,白日恍如黃昏。

學者於是痛陳政府無力解決危害人民健康的空汙問題,縣市首長開始祭出搭捷運與大眾運輸工具免費,並以許可執照核發與否做為籌碼,要求電廠減少燒煤量,負責電力供應的台電急到跳腳,因為沒電最後還是他們要負責。

電力供應多重病灶難解

說到電力可能短缺,地方政府的抗空汙大作戰導致電廠運轉受限只是其一。今年八月十五日,因供氣中斷,大潭電廠六部機組跳脫,台灣發生大規模的無預警停電,及隨之而來的分區限電,高達五九二萬戶用電受到影響。

雖然這次事故確定是人為疏失,但一時之間各路人馬紛紛出現,試圖為能源困境提供解方,沉寂已久的核能愛好者,也重新奪回話語權。

對此,捧著非核家園神主牌的民進黨政府則顯得蒼白無力,其後續回應與作為讓人不禁質疑:二○二五非核家園是玩真的嗎?屆時若無法達成政策目標,究竟誰能對此負責呢?

在非核家園的前提下,民進黨希望能在二五年達成綠能、天然氣與燃煤占比二○/三○/五○的能源轉型目標,但八一五停電事故,讓執政者不得不將眼光轉回現實。

首先,必須先解除社會對於電力供應的疑慮,再來,還得在既定時程內,完成爭論許久的天然氣接收站。此外,太陽光電與離岸風力發電,也陷入進展緩慢的泥淖,前途未卜。雖然一部分可以歸咎前朝的怠惰,但對於選舉支票的兌現,主政者責無旁貸。

如果不考慮核電又要減煤,當然必須增加天然氣與再生能源。

其實台灣的天然氣發電機組,未來供應一半的電力需求沒有大問題,麻煩的是天然氣的供應。觀塘第三接收站面臨環保抗爭,可能胎死腹中;台中接收站擴增與台電自行興建卸收碼頭,不確定能否如期完工,都提高了電力供應的不確定性。

目前規畫的再生能源如太陽光電、離岸風力等,多數集中在彰化、雲林及以南的區域,電網基礎建設不足的情況相當嚴重。台電的腳步若跟不上再生能源的建置,那麼就算有電也是白搭。

再生能源推動牛步,誰執政都一樣

推動再生能源,基本上只要政策機制設計良好,民間資金自然會投入,根本不需要政府花大錢。不少反對再生能源的人,長久以來用「漲電價」來恐嚇民眾,另一方面,也意指綠色電力是國家社會的寄生蟲、吸血鬼。然而,真是這樣嗎?

事實上,對於再生能源的電價補貼,相較於用在核電廠除役的「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只能說微不足道。根據統計,民眾每度電的電費裡,必須提撥○.一七元做為支付核電廠除役的營運準備金,而花在收購再生能源的錢則只有○.○二元左右,簡直不能相提並論。

台灣對於再生能源採行躉購制度(Fit-inTariff,即一定期間內,以保證價格全額收購再生能源電力),照理說應該提供了足夠的裝設誘因,但為何從《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之後,八年來增加有限?甚至提倡綠能的民進黨上台也超過一年半了,依然沒有起色呢?層層的限制關卡,讓法律的精神從未得到落實才是主因。
以太陽光電為例,政府收購電力價格雖從十元以上,逐年下調到六元左右,但還是不低,卻仍無法普及。因為你想在自家屋頂裝太陽能板還不一定能裝,提出申請後通常要等很久不說,超過一定的裝置容量就要競標,讓你與資本大的廠商競相殺價;此外,政府還設定每年的裝設總量上限,自然沒什麼人有興趣。
▲政委張景森(右)、吳政忠(左)負責能源政策議題,前者做事明快,拍板迅速,但後者則經常無法決斷。

這是一個典型用各式行政命令設置障礙,讓母法原意扭曲、呈現相反效果的案例。奇怪的是,這些問題民進黨在野時就知曉,上台後雖試圖改善,卻無力撼動官僚的守舊習氣與保守反動,讓對綠能政策引頸盼望的民眾與廠商只能感嘆,真的已經換黨執政了嗎?

近年來,台灣的外資直接投資(FDI)表現不佳,已經很久沒有振奮人心的大型投資項目。FDI可視為外資投入生產事業的硬指標,離岸風力發電將是非常重要的場域。那麼發展離岸風力發電,除了提供電力以外,還有什麼效益呢?

明快張景森與圓滑吳政忠是對照版

根據民進黨的政策目標,二○二五年要有三.五GW以上的裝置容量,帶動超過五千億元的投資金額,而主要投資者多是具有開發經驗的外商與基金,真金白銀就在眼前,執政者如何能不心動?

況且就產業發展的面向說,離岸風機造價昂貴,如果連零組件、塔架等都要遠渡重洋,勢必增加興建成本,對於開發商來說最好能夠在地採購。因此,發展離岸風電既能帶來投資,還能扶植國內產業與創造就業機會,何樂而不為?

問題是,執政團隊並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想,政府各部會各行其是,彼此衝突。過去一年多來,行政院不斷召開能源相關的部會協商會議,負責能源政策議題的政委主要是張景森與吳政忠兩位。前者做事明快,拍板迅速,但行政單位不一定埋單;而個性較為圓滑溫和的吳政忠,則經常無法決斷,以會養會成了常態,這讓政策達標益形遙遠。
▲空汙嚴重,地方政府紛紛刪減燃煤發電的生煤許可使用量。

民間投資最怕政策的不確定性,特別是金額龐大的投資,些微的政策調整變動,都足以影響投資意願。動輒幾百億元的開發案,光是開發規模縮減、時程延誤就可能導致無法得到融資,因此也就沒錢投資。這道理很簡單,但官員不必懂,只要順利退休不被究責圖利,廠商死活也與之無關,政策目標更沒那麼重要了。

農委會我行我素離譜杯葛

案例不勝凡舉。離岸風電開發潛力場址經政府公告,有意開發的業者當然依照遊戲規則做相關環評、設置規畫。照理說,漁業補償問題與環評沒有直接相關,讓農委會漁業署召集漁會與開發商,按照相關的補償計算公式去協調即可。但漁業署頻頻在環評審查中,要求開發商與漁民達成協議,讓整個程序停擺;即使在行政院部會協調的會議內,經過政委指示,環評與漁業權補償並行各自處理,該單位依然故我,此即為技術性干擾一。

農委會離譜杯葛不只這一遭。過往農地不論如何被違法傾倒廢棄物、亂蓋農舍或違規設立工廠,少見主管機關積極的主張「農地農用」;但針對太陽光電卻堅持「嚴格把關」,甚至對已不適合耕作農地,也差點發生「先開放、後撤銷」的自打臉狀況。

當然,推動再生能源的主管機關能源局也不遑多讓。賴清德上任後,政策大轉彎把太陽光電發展重心拉回屋頂優先,暫緩地面型太陽能電廠的開發,大概是為土地使用解套爭取多點時間。這無可厚非,但端出來的方案卻令人不忍卒睹。

為了加速太陽能屋頂的建置,先是提出「設備補助」的回頭路來搧民進黨巴掌,被否決後炒冷飯提出「租屋頂方案」。先不說這是民間廠商早就在做的事情,根本不需要政府出來講話,更別提政府還對身處寒冬多年的產業補刀,畫蛇添足強調「政府、民眾零出資,廠商提供一至二成賣電收入當租金」,這完全凸顯有權拍板定案的人,根本與現實脫節。

這幾年來,系統廠商向民眾租屋頂的租金,早已隨著費率急速下滑,而只有賣電收入的六%左右,也沒聽說竟可達一、兩成的離譜行情。

能源政策步調紊亂威脅選情

民進黨政府的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明確,但對於行政官僚體系與政府機器的掌握程度太低,導致容易被各存異心的官僚集團玩弄於股掌,永遠也兌現不了選舉支票,甚至連非核神主牌都被粉碎。

明年底地方選舉,對民進黨執政是嚴苛的期中考驗,未來近一年間,紊亂的能源政策步調如再不調整,類似八一五停電事故若重演,難保不會造成選情翻盤。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605期

本文摘錄自‎

PM2.5嗆傷小英能源政策

新新聞

2017/12月第16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