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已實現的有效練習

完成

問題不是出在開始啊


2013年,我打鬼打錯對象了。

那年我出版了一本書,鼓勵讀者開始。我問大家敢不敢起而行;我用激將法要大家創業;我鼓勵大家開始節食,或寫書,或追求其他一百萬個他們夢想多年的目標。

我以為對大家來說,阻礙開始的最大的問題是恐懼的鬼魅。要是我可以推他們一把,跨過起跑線,一切都會成功。恐懼讓人裹足不前,唯有開始,才能戰勝恐懼。

我對了一半。

開始確實重要,這點無庸置疑,最初幾步是關鍵,但不是最重要的。

你知道什麼更重要嗎?你知道是什麼讓開始相形失色,幾乎無足輕重?

完成。

年復一年,讀者在活動現場把我拉到一旁說:「開始對我來說從來不是問題,我開始過一百萬件事,但沒有一件完成的。要怎麼樣才能完成?」

我答不出來,而我自己的人生也需要這麼一個答案。

我完成過好些事。我跑過半馬,寫過六本書,現在也能把自己打理得頗稱頭,但那些都是我半調子人生中的例外。

我只讀完個人藏書的百分之十,我花了三年才做完六天的P90X在家健身訓練課程。我二十三歲時空手道藍帶,大概離黑帶的目標還差了七十六個段位。我辦公室裡有三十二本寫了一半的Moleskine手帳,臥室裡有十九管快用完的Chapstick護唇膏。理財顧問要是看到我個人預算表中的水潤雙唇類目,不氣瘋才怪。

我家車庫宛如物品陵墓,塞了望遠鏡(用過五次)、釣竿(用過三次)、附有近郊山區雪季通票的滑雪板(用過零次)。不要忘了我還有三年前買的電動自行車,總騎乘距離22英里!我甚至沒有登記車牌。我不按牌理出牌,沒遵守完成目標的牌理。

不過,在未完成的行徑上,我並不孤單。

根據許多研究,92%的新年新希望沒有達成。每年一月,大家都滿懷希望高調宣示,相信嶄新的一年真的能讓自己改頭換面。雖然開始率100%,但是完成率卻只有8%。統計數據指出,你進入茱莉亞學院成為芭蕾伶娜的機率和完成目標的機率是一樣的。小舞者啊,該校的錄取率只有8%。

我以為我的問題在於不夠努力。無怪乎網路上那些一口閃亮白牙的大師全都說:「你得拚命點!一定要咬緊牙關!至死方休!」

也許我只是懶。

畢竟,我知道我這輩子的「恆毅力」指數低得危險,我做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超棒的「恆毅力量表」(Grit Scale)才知道這點。我的分數低到根本沒出現在曲線圖上。我出乎意料地竟然做完了測驗,完成測驗應該要另外加分才對啊。

我開始早點起床。我喝很多能量飲料,多到可以殺死一匹馬。我聘請了人生規劃師,吃更多超級食物。全都沒有用,不過我倒是因為攝取過量的咖啡因而眼皮跳,好像我的眼睛在跟你揮手,飛速揮動。

我忙著投注心力,努力拚命,像林肯那樣追求目標,實現夢想,我在網路上開始了一個三十天挑戰的影音課程「三十天目標速成」(30 Days of Hustle),幫助數千人達成目標。

接下來的事情充其量是個意外。其實不應該在這類書籍裡承認此事。寫自助書的巨著時,總是禁不住想重提當年勇,證明你有資格幫助別人開創未來。偶然成功的領導人士回首過往,虛構了讓他成功的十個步驟,好讓他能寫本書,叫做《邁向成功的十大步驟》。坦白說,我真的沒計畫要告訴你以下的內容,我跟你一樣驚訝。真的要說有什麼的話,我也很興奮這件事竟然成功了。

2016年春,曼菲斯大學的一位研究人員麥可‧皮斯利(Mike Peasley)來找我,提出一項提議。他想要研究參與我「三十天目標速成」課程的學員,分析哪些部分有用,哪些行不通。他即將拿到博士學位,想撰寫論文探討他研究所發現的事實。接下來的幾個月,他調查了八百五十多位參與者,建立真實資料的扎實基礎。

這對我來說是全新的經驗,因為在那之前,我一直都遵照2003年那偉大的「不須事實根據,在網路上暢所欲言」的信條行事。麥可的研究結果全盤改變我的方法,不管是看待完成的態度,還是寫這本書的策略,或是,某些方面來說,我對人生的看法。

他發現完成課程的人,比以往嘗試設定目標的成功率高了27%。這個數字令人振奮,但其實沒那麼出乎意料,因為當你持續三十天朝某個目標努力,本來就會做得比較好。

讓我驚訝的反而是對我們來說更顯而易見的事情:讓大家有大幅進展的活動,是那些沒有壓力的活動;是那些拋棄綁手綁腳完美主義的活動,因為完美主義會讓人放棄追求目標。不管參與者是想穿小一號的褲子,還是充實自己的部落格,或是獲得加薪,結果都一樣。愈不以完美為目標,成效反而愈大。

這樣看來,更努力並不是答案。

更拚命並不是解決之道。

習慣一直開始新志向的人,也可以變成始終如一的完成者。

人生其實有捷徑


我們能夠把事情完成。

承認吧,之前你一定覺得這本書內容不脫紅牛能量飲廣告之流。我會給你幾個訣竅,激勵你,讓你信心滿滿、精力十足,幫助你更上一層樓!一層再一層!

上述方式適合你嗎?更努力一點有沒有用?做得更多會讓你更熱愛生活嗎?那些生產力的訣竅、時間管理技巧、或是生活小撇步當真有一絲一毫的幫助?

從來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如果你想完成事情,就得竭盡所能甩掉你的完美主義,將之拋諸門外。你必須得到樂趣,把目標減半,挑出要捨棄的事情,還有一些其他你一開始沒預料的行動。

整個冒險之旅就屬這點最出人意料。研究教給我們實用的一課:真正完成目標所需要的東西實在太違反直覺了,以至於絕大多數都像是在抄捷徑。你會覺得自己在作弊,或覺得目前的作為「不算數」。

你對「捷徑」一詞有點罪惡感嗎?是不是想起了教練、老闆、父母全都告訴過你:「人生沒有捷徑」?可以啊,不然你發誓以後都不用Google。下次需要查資料時,寫信給國會圖書館,寫在紙上,信封貼的郵票還得是用舌頭舔的那種,不可以用郵票貼紙,因為那也算捷徑。

當年萊特兄弟3找地方測試飛機時,基本上就是這麼做的。他們寫信給華盛頓特區的美國氣象局,詢問美國境內何處風勢最強。一位氣象局官員做了些研究,整合許多報告,然後回信。他們研讀資料後選定北卡羅萊納州的小鷹鎮(Kitty Hawk)。接著,他們寫信給當地的郵政局長,詢問該島嶼的樣貌,然後等候回覆。

這個過程相當耗時,至少以今日的標準來看是如此,因為我們現在有捷徑。

請瑪莎葡萄園島的當地人推薦最棒的海灘,也是抄捷徑之舉。(順道一提,他們會回答「去塔許莫湖。」)當你需要專心於某事時,關閉筆電的無線網路也是抄捷徑。減重時不在家裡囤積冰淇淋,也是抄捷徑。

如果你厭倦了只有開始卻沒有完成,我有幾樣東西要給你看,而一切都始於你如何因應對所有目標來說最重要的那一天。

我們總是太樂觀


你有想過為什麼92%的人無法達成目標嗎?

因為我們常常把目標訂得太樂觀,樂觀到愚蠢的地步。

科學家稱此舉為「規劃謬誤」(planning fallacy),這個概念最早是由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與阿莫斯・特佛斯基(Amos Tversky)提出。他們把此問題描述為「一種現象,在預估得花多少時間才能完成未來的某個任務時,表現出樂觀的偏見,因而低估了所需的時間。」一個又一個的研究證實我們容易陷入規劃謬誤中,但我最喜歡的案例是有關大四學生寫學士論文。

心理學家羅傑・布爾勒(Roger Buehler)請學生預估自己在最佳狀況,以及最壞狀況下,各需要花多少時間才會完成論文。平均來說,學生預測要花三十四天才能完成。但實際上,寫完論文要花上五十六天,幾乎是預估值的兩倍。

真正有趣的是,不到一半的學生能在估計最壞情況的時間內完成論文。即使都已經有最壞情況的打算了,學生還是沒能正確預估。

放眼望去各種形式的目標設定,都可以見到規劃謬誤不懷好意的身影。我有個朋友二十三歲時,決定要放手一搏。他沒有什麼跑步經驗,最多就在跑步機上跑,或是在那種開放式樂趣足球賽跑。一個月大概一兩次在泳池裡來回幾趟。除了在健身房裡踩踩腳踏車,他也沒真的去戶外騎過車。他到底要放手一搏什麼呢?德州聖安東尼奧舉辦的下一屆113公里鐵人三項賽事。

「我有八個月時間可以訓練,所以我著手規劃訓練進度。我已經每個星期一到星期五都上健身房,所以花比舉重更多的時間在跑步/游泳/騎車上並不難,對吧?我都計畫好了,準備就緒。我再也不上健身房了。」

上述情況奇就奇在這個目標毀了他原本在做的事。在那驚天動地的目標出現前,他其實固定上健身房。最後,他不僅沒參加比賽,還放棄所有既有的行動。特大號目標的毀滅力就是那麼強大。

這點有違那些用草寫字體印在瀑布照片上多愁善感的勵志宣言,但如果你一開始把餅畫得太大,就等於詛咒自己無法完成目標。

數據也即將告訴你事實如此。

在我的「三十天目標速成」課程的第九天,我請參與者把他們的目標砍半,就像我現在請你做的一樣。我的理論是人們會高估自己在固定時間內能夠完成的事情,尤其像你我這樣習慣一直從頭開始的人。一旦我們無法達成那驚天動地的目標,沮喪於焉產生,進一步導致放棄,永遠無法完成。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目標是要減5公斤,而你只減了4公斤,就等於有1公斤沒減成。多數人都相信那句古諺:「志向要遠大,以奔月為目標,即使無法如願,也已躋身繁星之中。」但人生並非如此運作。全有或全無的完美主義極端心態告訴我們,接近並不算數。繁星還不夠好。

以退為進,真的有效


現在你有一籮筐的動機要放棄目標了。但如果你把目標砍半,改成2公斤,實際卻減了4公斤,你就非常有可能因為這最初的成功而持續下去。你減去的體重是一樣的,但這樣的策略幾乎可以保證你能達到最初目標,再開始下一個目標。

你很難在健身房的牆上看到「把目標砍半」這樣的標語。感覺像在作弊,但卻很有效。

我的研究者寄給我「三十天目標速成」的報告時,有個結果特別顯眼:把目標砍半的人,表現的成績會比過去參加類似的目標挑戰,平均提高了63%。

不只如此,有九成把目標砍半的人說,他們更有動力要朝目標前進;這個方法鼓勵他們繼續往前,也讓他們更有努力的動機,因為目標並非遙不可及。

走捷徑的人抵達了終點。

完成
完成

本文摘錄自‎

完成

喬恩‧阿考夫(Jon Acuff)

由 天下雜誌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