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新世代的「好玩人生」
雖然我是天使投資人與創投基金管理人,但我很清楚,人生成功快樂的途徑有很多種,並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創業開公司,也不是所有的千禧世代英雄都必須是股票上市新貴。事實上,這本書就是寫給那些有獨特本事,但只適合憑著天賦去自我發展的天縱英才。
如果我們暫時撇開「功名利祿」這幾個名堂,我個人覺得,最好的人生,就是自己覺得痛快,過得痛快,活得痛快。
矽谷有很多高新科技公司,許多工程師在裡面都是夙夜匪懈,不眠不休長期拼鬥著。有些工程師覺得痛苦到要打點滴或要鬧工潮,有些工程師卻覺得痛快到根本忘記時間!同樣一件事,有人覺得生不如死,也有人覺得鼎鑊甘如飴,太爽了。這樣的現象舉世皆然,在台灣大陸香港新加坡以及其他地區一樣在發生。
如此心態的差異從何而來?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距?
你問問那些開心地挑燈夜戰的工程師,他會告訴你很多理由,但其中一個一定是:「This project is fun!I am having so much fun!這個案子很好玩,我現在覺得太好玩了。」
覺得好玩的事情,I think this is fun!I love it!不用老闆逼你,你自己就會想將它做好,快快做好。
「好玩」的原因就更簡單了,這也就是我給「好玩人生」下的定義:
如果這份工作本就合乎你的天性,本來就是你天賦特質適合做的東西,你自然會主動願意學習進步,做起來當然得心應手,一生事半功倍。
譬如,以前為替我工作的銷售員,他天生話多愛掰,很適合與人談生意,從事的行業天天在行銷談判,也就天天如魚得水。另外一位,本性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但想賺錢就得到處見客戶到處扮笑臉,恐怕回家要吃麻醉藥了。
又譬如,一個朋友的小孩左腦發達,拉起小提琴比別的孩子學得快有學得好。如果他真選擇音樂行業繼續發展,成不成功沒有人知道,但至少他不會有那種一輩子被趕鴨子上架,被強人所難的窘狀。
如果你的工作本來就是你喜歡的,你自然會覺得好玩。因為你拿手,你勝任,所以你會玩得好是完全不需驚訝的。別人的批評,完全阻擋不了你這天然能力。反而越多人批評,你就顯得越獨特。
我建國中學高中同班張先生,一直對他兒子生氣,因為他兒子只喜歡畫畫。都三十幾歲了,還每天花好多時間畫色彩強烈的卡通漫畫。他擔心做這些事沒前景也沒報酬,不要再浪費時間。我介紹他與某出版社老闆談談,人家上網看了他兒子作品(因為畫畫創作對孩子很容易,所以早就累積了上千幅作品),立刻驚為天人,馬上說要試試替他出版畫冊。
韓籍美裔崔大衛在洛杉磯每天牆上塗鴉,到處塗,塗到警察都要查封他,他被所有親人朋友批評痛斥,當然也不在話下。後來臉書Facebook的人發掘了他,蓋FB新辦公室的時候,就邀請他在每棟新樓的牆壁作畫。崔大衛這個寶貨,臉書要付他錢的時候,他還不要,說只要還股票。哇!這十年來臉書股票漲了又翻,翻了又漲。塗鴉大賺?我的媽,不比刺青還嚴重嗎?
如果你喜歡玩的東西有它的市場,而你又可以創出自己的獨特風格,能另闢途徑與世俗產生差異區隔,那麼你巴不得人家罵你標新立異,或罵你顛覆傳統,哈!那你就玩大了!
我父母的時代,標新立異只會被社會壓抑與否定。我的時代,有些叛逆就成了時代典範,例如搖滾樂的披頭合唱團Beatles,扭屁股搖大腿連教會都要禁止他的貓王艾維斯普里斯萊(Elvis Presley)。今天千禧世代,見怪不怪,好像沒有不能接受的東西,每個人都在設計自己的狂飆自我。所以你真想要在這年頭標新立異,恐怕沒有兩把刷子還比不過人家呢?
我最欣賞的兩位藝術家,一九八七年過世的安迪.沃荷(Andy Warhol)與二十世紀初的薩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都是有本事,然後設計出徹底顛覆當時市場的風格,變成寸紙寸金廣為收藏的名畫家。讀者回去看看他們的作品,再比較他們出現之前一般的藝術作品,就可以完全體會為什麼當年他們都是破壞旋風。而至今仍被傳頌的頂尖人物。
千禧世代,越會玩的,越有搞頭
對不起,這個段落的標題大概立刻要被長輩前輩們破口大罵了。
我不會笨到認為所有工作都有玩性,因為那會惹翻一缸子的人。
譬如颱風夜還須冒著風雨搶修的電力或電信工人,我不敢說他們享受那樣的工作?譬如溽暑熱天還必須在炙熱陽光下修路鋪管的工人,或是在同樣辛苦狀況挖礦開路的工人,我也不可能覺得他們是因為好玩而選擇該行業?農夫漁夫辛勞,收入反而少,儘管有越來越多的科技在提升農漁業,儘管他們也有自得其樂的人,我還是不能說他們覺得耕田下海很好玩才投入?又譬如辛苦的警察或英勇的軍人戰士,的確有不少是因為興趣而考進去的,但總體仍不適合以「好玩」來概括形容他們的事業。
所以,「從小玩到大,一路玩到發」的態度,顯然不適用在每一個行業或每一份工作。尤其不大適用於傳統與基礎行業。
換個角度,我們閉起眼睛想想,晚近二三十年來,席捲全世界市場,締造巨大財富,改變新世代人類生活的新創事業是那幾家?
馬上浮上腦海的,是否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以及特斯拉?亞洲的話大概就是阿里巴巴、騰訊,還有一堆移動與手機公司?反正都是新經濟新價值的玩家。
這些的共同點,就是他們每家幹的活與做的東西都很有趣,在這些公司上班的人都會說他們公司真的很好玩,而且他們每天都在腦力激盪學習到很多新東西。
過去的人對「工作」的觀念,就是朝九晚五,乖乖做人家叫你做的事,一堆人等老闆發號施令然後努力工作邀功討喜,每天最期待的就是下了班跟同事聚餐開始批評經理,每個月最期盼的就是發薪水那一天。你問他有沒有工作意義,很多會告訴你,工作只是他為了賺錢不得不幹的事,不就混混嗎?不就餬口嗎?過去的人,可以這樣過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
新世代的「工作」觀念,則要求好不好玩?有不有趣?可不可以學到東西?你問他有沒有工作意義,他們會告訴你,我們做的事情是在改變世界,是在為人類謀求福利,是在為下一代打造更良好方便的環境。新世代的人,認為他的工作應該是他個人興趣與志向的延伸,必須讓他可以融入投入。還有,新世代的人,都希望四十五歲就退休(做不做得到是另一回事)。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喜歡用這個觀念形容他做事的態度:「It was really hard, but it was also really fun!這工作實在太難了,但也實在太好玩了!」所以他的員工也跟他一樣每天挑燈夜戰,就嫌一天二十四小時太短。這就是千禧世代工作觀的最佳詮釋明。
「從小玩到大,一路玩到發」講的,不是專指那些很會打電玩,而能夠靠打電玩賺錢的玩家(雖然他們也很厲害)。但我們已經定義過了,所謂「好玩人生」,不同於「玩耍人生」,而是要「從你的才華出發, 去痛快的玩,玩出價值與貢獻」的人生。
我曾經在「天使投資」一書中清楚的定義:新世代的價值創造,必須提供給市場最好的「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s」。而千禧世代「使用者經驗」的表現,就清楚地緊緊捆綁在「生命、生活、生趣」這三個「生」上面的表現。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以及特斯拉,就將這三「生」表現的得最好而且已經互相溶入。做這樣工作的公司,怎麼會不好玩?
也就是說,舊時代的價值突顯在滿足你的需求與缺乏。
新時代的價值突顯在滿足需求之外還得提供樂趣。除了可以用,這些產品或服務必須讓你的生命更豐富,生活更寬廣,日子更多彩多姿,以及地球更乾淨。
看看你周邊玩手機的孩子,你就曉得「生命、生活、生趣」三合一的時代早就到來了。要好玩,才會有滿足,孩子們比父母長輩更清楚這個趨勢。
既然市場需求如此變化,新的機會當然也跟著朝這樣的方向擴大成長。
「臉書 Facebook」的出現,並非市場上當時對這玩意兒有如此明顯的缺乏與需求。幾個哈佛大學的學生,開始時在一起用網路玩社交聯絡,越玩越覺得好玩,然後更大的重點是許多朋友看到了以後也覺得好玩,紛紛自動加入,然後「臉書」就這樣如野火春風般地。這是「好玩」創造出價值的經典。
「谷歌Google」之前,搜尋引擎有十幾家,包括谷歌問世前的群龍之首「雅虎Yahoo」你大概不記得了,當時所有的搜索引擎都在設法擴增為portal 入網大站,搞得使用者眼花繚亂,過度紛雜。谷歌很聰明,除了它的搜尋引擎確實又強又快以外,它一直以來就要將使用者的經驗維持在簡單、單純、一清二楚、不拖泥帶水的基本觀念。所以用慣谷歌的人,就覺得很清爽,很好玩。
未來這樣的趨勢更明顯,新東西如「人工智慧AI」、「機器人Robotic」、「無人車 Driverless Car」、「共享經濟Shared Economy」等等,每一樣都是好玩的新東西,而且每一樣都需要翻轉舊腦袋才跟得上。以我四十年科技人的觀點來評論,如果你玩性不夠,搞不好這些新東西你還跟不上做不來呢!
這些領導風騷的群英,現在很夯。但是這個世界還會繼續以無窮盡的創新來不斷追求更有意思,更有價值,更好玩的東西,所以他們遲早也會被更夯的新東西取代。這也就是互聯網皇后瑪麗米克Mary Meeker在幾年前說過 (我也經常引用)「未來的新商機,新經濟,存在於「Rethink everything that we have been doing。重新思考我們在做的每件事情。」
所以我的預測,越會玩的,在未來世代就會越有搞頭。
反過來說,對不起,如果你還堅持要抱殘守缺,堅持傳統思考,還想要繼續當乖寶寶,恐怕你相對的會變成弱勢。這句話講的不客氣,但語重心長。也就是說,在未來這種一切追求創新追求好玩的年代,過去的另類會變成未來的明星,以前的叛逆會變成日後的意見領袖,往昔被人家看輕的特殊才能就特別有機會變成炙手可熱,被新人類追求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