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聯手,按摩、食療,告別惱人症狀

第一章 正確經絡養生

「啪、啪、啪⋯⋯」天剛亮,公園裡傳出陣陣聲響,一群人專注地用手掌拍打全身,握拳敲擊手臂、雙腿,打得整身發熱,汗流浹背。

滿街林立的SPA、按摩店打著經絡推拿的招牌,吸引久坐少動,常為痠痛所苦的上班族光顧,宣稱依循人體的經絡推壓揉按,可放鬆僵硬的肌肉,消除疼痛,甚至幫忙塑身、排毒、提升免疫力。

近幾年,在台灣及大陸吹起一陣「經絡養生」風潮,多本教人DIY敲打經絡、按壓穴位的養生書佔據暢銷排行榜,訴求不必打針吃藥,只需每天10∼20分鐘敲經按穴,就能一身無病、延年益壽,甚至解決困擾多數現代人的肥胖、痠痛、疲勞、失眠、便秘等健康問題。

中醫門診也常碰到病人問,「醫生,聽說常敲大腿外側的膽經可以瘦大腿,真的嗎?」、「我三不五時頭痛,敲哪條經或按哪些穴位止痛?」而且不只病人,連醫院的護士同仁也問,是不是敲一敲經絡就會變瘦、變年輕?

種種現象說明了台灣人追求健康品質的心願,但究竟敲打經絡、按壓穴位真能養生嗎?敲特定的經絡就能解決病痛?這種簡單易行的敲經按穴養生法適合每個人嗎?

經絡暢通,病不上身

中醫有句話「不通則痛,不通則病。」就在說明經絡如果不通暢,疾病就會找上身。

有別於西方醫學重視人體各器官,如心臟、肝臟、肺、胃等功能正常與否,中醫是從「經絡暢通」、「氣血平衡」來論斷健康。

中醫講的「經絡」,不等同於西醫所指的血管、淋巴管等有形的通路,它是密密麻麻分布於全身、但肉眼看不見的一套網絡系統,由經脈及絡脈組成。經脈是直行身體的主幹,有12條正經聯結成環狀系統,另外還有奇經八脈;絡脈則是橫行的支幹。經脈及絡脈彼此相互聯繫,形成「氣」(能量)、「血」(滋養物質)與各種津液循環的網絡,並聯絡著體表、四肢、與臟腑,維持身體正常生理功能。

中醫認為,「經絡」如果暢通無阻,氣血得以順利運行全身,臟腑、皮肉筋骨、關節及其他組織可獲得滋養,身體便不會產生病痛;反之,如果因習慣不良,例如長期姿勢不正確造成肌肉僵硬,使經絡堵塞,氣血輸送受阻礙,累積一段時間後,先出現疼痛不適,更嚴重就形成疾病。

因此,「保持經絡暢通」是中醫養生保健的最高原則,從古至今,不斷發展的各種治療保健方法,如針灸、氣功、太極、武術,及推拿、敲打、按穴位、刮痧、拔罐⋯⋯,無一不在促進經絡暢通。

例如針灸,就是以針刺或火灸(燃燒艾草,以溫熱治療)刺激分布於經絡上的特定穴位,促進行氣,打通經絡,達到治療及保健效果,而從國內外研究歸結,針灸對控制、緩解各種疼痛,成效顯著,知名針灸醫師,長年從事針灸研究的中國醫藥大學教授林昭庚說。

至於自己按壓穴位,或拍打、按摩經絡,和針刺的道理相近,只是以非侵入性的方式刺激經絡,達到一定程度的保健效果。

放鬆全身的活動最利經絡暢通

疏通經絡的方法很多,但醫師專家一致認同,自己動比別人替你推拿按摩好,而且最好選擇有助放鬆的全身性活動。

例如游泳,可訓練肌肉力量,讓全身關節維持最大的活動度,動久了,肌肉關節就會自然鬆開,氣血也就不易阻塞。而且,藉活動伸展某些部位的肌肉,那些地方的經絡同時也會被打通。

練氣功是疏通經絡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同時修習「靜功」(如坐禪)和「動功」(如太極),配合細、慢、勻、長的呼吸吐納,達到定心、放鬆,同時活動身體的效果。

修習武術、太極導引多年,資深舞者,也是雲門舞集助理藝術總監李靜君認為,這些養生功法多數是圓的動作,活動全身的小肌肉、小關節,及各細微之處,真正從心和身「放鬆」,和西方舞蹈相比,較不容易造成身體傷害,「是從養生的態度來看待我們的身體。」

至於拍打按揉雖不像氣功、太極、游泳可以活動全身,不過「有動總是比較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針傷科主任陳萍和認為,為了敲打按壓身體某些部位,必須彎腰或側身,也等於拉筋、伸展身體,做日常生活不常做的動作,「只要動起來,陽氣就充足,身體代謝也會變好。」

按摩拍打全身,比只拍打某條經絡或某個部位好。陳萍和指出,我們身上12條正經脈彼此相通,氣血行走全身,所以要以拍打按摩達到較好的保健效果,當然最好拍按全身。

前總統府資政,享壽103歲的陳立夫,養生長壽祕訣之一就是按摩全身。他每天早晨花40分鐘一邊淋浴,一邊由眼部開始,然後太陽穴、耳朵、後腦、鼻、頸,一路按摩到腳心,每個部位按摩100次,促進血液循環,40年如一日。

敲經按穴前,先排除疾病

對於沒有特定疾病,身體健康的人,想利用敲打按摩經絡、按壓穴位等方法保健,多數中醫師認為,只要不具侵入性,且避免過度用力拍擊按壓,試試無妨。但前提是,「先經過檢查診斷,排除疾病問題,再來DIY,」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副院長孫茂峰說。

他舉例說,現代人常見的背痛,不見得單純是肌肉骨骼問題,有些是心、肝、膽的反射痛,如果沒有醫療診斷,一般人很難自己分辨。

陳萍和也指出,任何疼痛不適或疾病都可能是複雜的原因導致,無法單從某一點論斷。

他曾遇過下腹痛患者,看遍腎臟、胃腸及婦科,都找不到造成腹痛的確切原因,醫生開止痛藥給他吃,也不見效果,轉而尋求中醫。他依循經絡針刺幾個穴位之後,病人疼痛就消除了。

但陳萍和強調,只幫這位病人扎針就能止痛解決問題,是因為先前已有多科的診斷,確定不是盲腸炎、子宮肌瘤、腎結石等諸多可能引起下腹痛的疾病,才以針灸治療。如果沒有先診斷,狀況不明之下,只依經絡進行扎針推拿,或病人自己設法緩解,問題可能愈拖愈嚴重。

並且敲經絡、按穴位只有助解決功能上的問題,至於器質上的改變,例如膽囊炎或膽結石引起疼痛,針灸某些穴位紓緩疼痛,但結石還是存在,並不會因為針灸而消失不見,陳萍和說。

所以保險做法是,定期接受健康檢查,病痛發生時,先經醫師診斷,排除重要器官問題,確定身體狀況穩定之後,再自我保健,才不至於疏忽延誤病情。一般因為姿勢不當、太過勞累,或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引起的疼痛不舒服,多半沒有大礙,靠自己拍拍揉揉,或按壓某幾個穴位,確實能獲得舒緩。

不過,假使疼痛不適持續好幾天,甚至超過一星期,不論怎麼壓穴位、敲經絡、按摩推拿等都無法消除症狀。

(本文摘自《經絡養生除病痛》第一章經絡暢通,病不上身)

第三章 5穴位減輕你的頭痛

根據台北榮總和陽明醫學大學所做的調查推估,全台灣約有150萬名偏頭痛患者。

引發頭痛的原因眾多,但專家認為,頭痛人數與日俱增,與現今生活壓力指數升高有關。疲勞、壓力逐日累積,從肌肉緊繃到關節錯位,甚至壓迫血管神經、影響血液循環,頭痛症狀宣告的是,身體已經透支的事實。

有少部份的頭痛則是疾病引起,不可不慎,像是腦瘤、蜘蛛膜下腔出血等,有立即致命危險。尤其當頭痛出現與以往不同的變化時,要特別注意,如症狀加劇、頻率變高等,最好能儘速就醫。

日常生活中,頭痛突然發作時,不妨試試按壓以下5個穴位,有助即時減輕疼痛,簡單又有效。

■後腦疼痛

‧風池穴:位於後頭部,微低頭,在枕骨下方,兩條大筋之間的明顯凹陷處。

■鼻子不通引起的頭痛

‧合谷穴:將食指與拇指合攏,虎口處肌肉最高處。

‧迎香穴:鼻翼外緣中點旁邊,鼻唇溝(法令紋)上。

■緊繃僵硬引起的頭痛

‧神門穴:仰掌,前臂掌側,腕橫紋之下,豌豆骨內側邊的凹陷處。

‧百會穴:頭頂正中央,左右兩耳尖連接線與頭部正中線的交會處,有一凹陷處。

提早吃藥,也能先發制「痛」

有些女性在生理期接近時就會偏頭痛,除了按穴止痛外,醫師也建議可藉止痛藥及血管收縮劑緩解頭痛。此外,不防在未來的一個月內,持續服用女性荷爾蒙或口服避孕藥,穩定荷爾蒙濃度,降低頭痛再發作的機率。

如果不想再經歷頭痛之苦,可在下次月經來之前,就先吃止痛藥和血管收縮劑預防,不要等頭痛到受不了才吃。

研究發現,頭痛開始發作從腦膜血管傳入腦幹約需40分鐘,所以如果等疼痛傳入腦幹才吃藥止痛,效果很差,只能等疼痛自行緩解;但如果痛還沒傳到腦幹就先吃藥,就有機會先發制「痛」,讓它不作怪。

飲食方面,多吃些能增加血清素的食物,可以帶來愉悅感,如雞肉、牛肉、深海魚、堅果、香蕉、菠菜、牛奶、碳水化合物(複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麵包、蘇打餅乾,更符合健康原則)。

但要避免吃太多含酪胺酸的食物,以免引起血管痙攣、頭痛發作。常見含酪胺酸的是「3C」食物:巧克力(chocolate)、乳酪(cheese)、柑橘(citrus,如橘子、柳丁、檸檬)。也要避免喝酒、經前忌吃冰冷食物。

平日養成睡眠充足、適度運動的習慣,也能預防頭痛。洗完頭髮一定要吹乾,否則毛細孔大開,吹到冷風,血管收縮,也容易引起頭痛。

 

頭痛危險訊號


不論成人或孩童,若出現以下症狀時,請立即就醫診治:

1.近期內腦部曾經受傷。

2.突發性的頭痛,而且非常劇烈。

3.疼痛狀況與日俱增,逐漸加重。

4.伴隨發燒、噁心、嘔吐。

5.超過40歲才發生第一次頭痛。

6.咳嗽、用力或打噴嚏時頭痛加劇。

7.半夜痛醒,表示腦壓升高。

8.合併神經方面症狀,比如手無力。

按這些穴位,助你戒菸成功

戒過菸的人都曉得,戒菸最痛苦的部份要屬「尼古丁戒斷症候群」。

癮君子由於長期接受尼古丁的毒害,腦中尼古丁接受器的數目將會比一般人高出許多,當要戒菸時,所有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尼古丁接受器得不到尼古丁,就會變得對尼古丁極度渴望。

那時,戒菸的人會變得心情煩躁、易怒、嗜睡、精神不濟,大約在戒菸開始後的48~72小時達到高峰,很多人都是因為忍受不了這樣的痛苦而戒菸失敗。

因此,戒菸若光靠意志力,大約只有3~5%的癮君子會成功,但如果輔以正確的戒菸藥品及方法,戒菸成功率將可提高至20~50%。

除了西醫提供的口服藥物如戒必適,或是尼古丁替代療法如口嚼錠、吸入劑、貼片,中醫也能提供另一種選擇。

按一按,減低抽煙慾望

中醫認為菸草屬性「溫燥」,長期吸菸易耗傷津液,出現口乾舌燥、咳嗽痰多等症狀,讓人處在虛性亢進的感覺,因此治療以針灸、穴位按摩為主,幫助菸癮者清熱化痰、寧心安神、宣降肺氣,逐漸擺脫戒斷症候群。

在我們身體的穴位之中,還真的有一處穴位,就是被取名為「戒菸穴」,又稱「甜味穴」,據說是1981年由美國的歐姆斯醫師(James S.Olms)意外發現。

按摩方式:菸癮者平時可以多按摩戒菸穴,或是從列缺穴往陽谿穴方向輕推。

作用:可使菸癮者口水分泌增多,菸癮重的人,口中會有像金屬味的異味感,對菸癮輕的人,口中會產生甜味感,進而對菸味感到厭惡,因而不再有抽菸的慾望。

穴道位置:

1)戒菸穴:列缺穴與陽谿穴連線的中點。

2)列缺穴:兩手虎口交叉相握,左手食指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右側亦然。

3)陽谿穴:當手大拇指向上翹起,拇指下方腕橫紋前出現兩條筋,就在兩筋間的凹陷處。

你還可以按摩哪些穴道?

1)迎香穴:位於鼻翼兩側,平時可多按壓,能改變菸癮者的嗅覺。

2)合谷穴:位於手掌虎口頂端,可緩解拿菸口慾。壢新醫院中醫科主任陳威達建議,當想拿菸的時候,可以用慣用拿菸的那一隻手,輪流按壓另一手的合谷穴、戒菸穴、迎香穴及以下介紹的耳上穴位各3~5分鐘,能幫助克制菸癮。

3)兩耳上的穴位:耳朵上有不少穴位有助於戒菸。

神門穴及心點可以穩定情緒、降低焦慮,甚至減緩發抖、失眠等身體不適。

快活點(耳垂後方)有降低煩躁易怒感的作用,平時可多按摩。

肺點、支氣管點與我們的呼吸系統有關,可以治療戒菸引起的呼吸不暢、精神不振、哈欠連連,並增強、改善呼吸系統及肺部功能。

皮質下區可增加腦內傳導物質如多巴胺、腦內啡,緩解菸癮。

內分泌穴區能使菸癮者討厭菸味。

吃對了也能有效對抗菸癮

除了穴道按摩之外,菸癮者也要注意日常飲食。菸癮者多為火熱型體質,因此食物忌諱如燒烤油炸、核桃、麻油雞、咖哩等燥熱食物,生食、冰品、香蕉、豆芽、筊白筍等寒冷食物也不應多食,以免降低抵抗力,或是影響消化吸收功能。

想戒菸的人,一天可攝取一份平和食物如草莓、鳳梨、木瓜、茼蒿、馬鈴薯、地瓜等,一份溫暖食物如胡蘿蔔、南瓜、荔枝、芭樂、牛肉等,及三份涼潤食物如白蘿蔔、絲瓜、香菇、牛奶、蘋果、番茄等。

多吃豆腐,或葡萄、蘋果、柳橙、花椰菜、小黃瓜打成的蔬果汁,可以加強尼古丁等菸癮物質的代謝;或是吃些柿餅、黑糖豆腐等鹼性食物,也能幫助吸菸的慾望逐漸降低。

此外,想戒菸的人平時不妨搭配一些中藥材作為輔助,例如麥門冬、水梨、沙參、白木耳等,都能清心除煩、養陰清熱、潤肺化痰、健胃生津,尤其麥門冬可養陰潤肺,減緩菸草對肺部的傷害,煮成茶飲有幫助抑制菸癮的功效。

百合可鎮定心神,人參溫潤補氣,除了增強抵抗力,改善疲勞,也能穩定情緒,菸癮重的人可加重人參的量。

試一試中藥茶飲

中醫師提供幾帖茶飲,供戒菸者參考:

■取魚腥草一兩,地龍、遠志各5錢,藿香、薄荷、麥門冬、桑白皮、甘草各3錢,人參一錢。

用500~2500cc水煎當茶喝,每日1次,連續服用一個月。一般10天後菸癮就會下降。

■百合潤肺茶:取珠貝及百合各5錢、黨參3錢,

加1500cc的水浸泡半小時,之後以大火煮滾轉小火熬煮半小時,加入薄荷及菊花各1.5錢,燜約5分鐘,過濾後加入果糖或紅糖適量即可。

容易胃痛的人可以紅糖調味,容易便秘的,可以加決明子3~5錢。

(本文摘自《經絡養生除病痛》第三章急症病痛一按就通)

 

閱讀完整內容

經絡養生除病痛

本文摘錄自‎

經絡養生除病痛

林貞岑、曾慧雯

由 天下生活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