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身心與藝術碰撞的火花

「寶慧老師,我的孩子在想什麼?」、「治療師,妳一定很會畫畫喔!」臨床工作上,時常遇到家長提出這樣的疑問;或在演講的場合,收到許多類似的詢問。

身為藝術治療師,除了針對個案的狀況提供輔療與親職建議外,嘗試去協助個人或家長理解藝術治療是什麼,並且分享如何在離開治療室後持續在生活中應用,也是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
而隨著家長與個案間、家庭與藝術的互動逐漸增加,往往能為孩子身心的成長與家庭和諧的氣氛帶來令人驚喜的助益。

整合多元媒介,發揮藝術治療的可能性

表達性藝術治療除了是臨床工作中讓工作者更了解眼前需要被接納、被同理的人們的方式之一,透過繪畫、音樂、書寫、遊戲、各種跳脫批判的多元藝術創作,都能讓創作者與觀賞者更貼近心靈深處的內在世界,並從而將之作為起點、展開一段接納自己的探索與療癒的歷程。

近年來,隨著文化的快速更迭、網路科技改變多數人的生活與作息,人們逐漸習慣將困惑拋諸腦後,並渴望透過立即解決或以其他時髦又精明的事物,獲得滿足與自我刺激,於是我們的力量越來越難從自己身上獲得,越來越需要藉由外在給予,不少人因此在獨處時感覺焦慮,處於人群中也備感壓力。

過往介紹藝術治療的技巧或活動的書籍,大多著眼在排除科技、最為單純與直接創作的方式,但隨著時代日新月異,我期待有整合更多元媒介、創作方式的藝術療癒活動的書籍問世,所以當出版社分享這本書時,非常開心;深入閱讀後,更感受到這本書帶來的活力!

探索藝術療癒的歷程

藝術治療專業的發展,在歐美國家行之有年,作者本身兼具藝術教育和藝術治療的專業背景,並累積了豐碩的學術與臨床經驗,書中呈現的並不是臨床實務藝術治療工作上的方式(有專業人士在旁),而是先透過看似簡單、容易動手但饒富趣味與創意的創作活動,再引領讀者去了解;因為,在看似簡單的圖樣背後,其實可以探索許多精彩且特別的想法。

此外,練習詮釋當下創作的所思所行,更能充分地展露自我,暢快揮灑,進而達舒緩壓力、自我賦能與回饋的功效!

若能在適當的時間與場合,透過彼此分享每一個創作背後故事的呈現,不僅會得到更多的體會,也會發現每個人的內在往往比我們以為的更豐富,更多采多姿。當然,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需要勇氣也需要被接納,窺見了生命故事的同時,也是見證成長歷程最重要的時刻。

一起進入藝術療癒的世界

在閱讀過程中,我感受到作者的用心,更感動於作者試著用平實且詳細的詞彙寫出一本人人都看得懂也能上手的專業書籍!它可以是閒暇之餘,自娛娛人的獨處練習,也可以是家庭間、朋友圈的互動遊戲,甚至是工作者的專業建議,相信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不同的領會與收穫。

做為藝術治療的實務工作者與推廣者,使我與此書有更早相遇的機緣,我很高興能與基於各種原因而翻開書頁,與開始閱讀的你分享此書,並祝福每一位讀者都能透過書中介紹的創作活動,去體會當身心與藝術碰撞時所摩擦出的美麗火花。

邱寶慧
(藝術治療師)

創作「中」與「後」, 都能給予不同程度的情緒修復


我撰寫這本書的用意,是希望為個案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使其有創意的表達情緒,同時建立起生命的新契機。藝術,是我經歷身心動盪不安時的發洩管道,也是面對人生挑戰時的第一道防線,更是讓生活維持平衡的日常功課。

結合認知行為法的藝術治療

我總是以身作則。我的使命是支持、幫助他人透過創意達到身心靈合一;助人發揮真正潛能並遠離苦難是一種極大的滿足感。身為美國藝術治療證照委員會認可的註冊藝術治療師(ATR-BC),現在,我經營一家私人診所,提供面對面或線上服務給所有需要幫助的男女老幼。而我的青少年個案多半來自緊急庇護所和少年監獄的高危險群,也有一般公立學校的孩子。

另外,亦接觸過眾多受焦慮、憂鬱和創傷之苦的成年人;而工作之餘,我也在精神醫療機構及婦女庇護所服務。

我的臨床經驗為運用認知行為藝術治療法,治療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所謂的認知行為法,包括正念練習和冥想;這些也是進行藝術治療時一併會使用的方法。

將內心感受視覺化,有助提升心理狀態

藝術治療,能讓當事人得以將內心的想法視覺化,學習以新的方式改變思維模式,帶來全新視野。而本書提供的創意技法和主題,有助緩解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若你是心理健康從業人員,不妨在帶領個案進行活動前先自行練習看看、感受一下。若為獨自練習,也請花點時間記錄並反思想一想,如此,不論是對你個人或個案的心理狀態察覺,都會有更好的幫助。

期盼本書能成為洞察、自我表達、正念、接納和自我疼惜的出發點。

明確來說,這些練習的目的是提供想法和感受的視覺呈現。只要知道自己能掌控想法以及如何去感受,我們的行為就會受到影響。大家都可以學習用新的方式應對人生中的各種突發狀況。

放下對於作品的批判,「表達」才是關鍵

事實上,藝術治療並不僅適用於具有藝術氣質的對象,即便你自認為跟藝術完全扯不上關係也會得到幫助。我認為,任何願意學習如何培養自我覺察的人都能從「藝術治療」中獲益。

因此,對於藝術創作的新手,或是從未接觸過藝術的人而言,其重點在於過程而非結果。要達到這一點必須先放下批判,因為去評斷一件作品好壞,就是遏止創意的過程。在這裡「表達」本身就是價值所在:它得以讓人洞察情緒和行為。換言之,透過藝術創作來表達情緒是一種真正的淨化和解放。

最後,建議大家先試一試第一章結尾的暖身練習,花點時間放鬆一下。只要能敞開心胸向內探索,藉由不帶批判的創作練習來尋找面對人生的新方式,那麼轉變就會發生,世界也會開始有了變化。然而,若批判的想法還是出現了,那就承認其存在但不必回應也無妨,因為它們就只是一些想法而已。

總的來說,只要保持清楚的目標,運用這些練習自我療癒,學習以新的方式自在地活在世上,就能擁有更開闊的眼界。  

莉亞.古茲曼
(本書作者)


閱讀完整內容
修復情緒的100個創作練習

本文摘錄自‎

修復情緒的100個創作練習

莉亞.古茲曼

由 奇点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