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從「性」開始
一、人之初,「性」本善
性教育就是對受教育者進行有關性科學、性道德和性文明培養的社會化過程。性教育不只是讀讀書、聽聽講座、看看影片,它是牽涉家庭、學校、社會的系統工程,是一個人隨著受教育年限的增長而不斷發展的再社會化過程。它不僅包括生殖方面知識的介紹,還強調兩性之間態度的發展和引導,關係著一個人在整個生命過程中是否能夠發展成為健全並富有創造力的個體。
性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我們出生開始,它就與我們形影不離,從個體的身體發育到父母的教養方式,從自我性別的認同到異性好感的建立,可以說,我們的一生都受其影響。同時,我們又生活在一個充斥著各種性資訊的社會,網路上、電視劇中、新聞裡、生活中,和性相關的、良莠不齊的資訊層出不窮。如何保護孩子免受不良性資訊的影響,如何向孩子傳授正確的性知識,如何幫助孩子理性面對自己的成長發育,如何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性觀念,進而樹立正確的愛情、婚姻和家庭觀念,是為人父母必須面對的問題。
有些父母擔心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會不會太早?會不會導致孩子對性問題過分關注?會不會引致不必要的麻煩?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
首先,對於具有較強好奇心的孩子而言,開展性教育不僅不會導致性淫亂,不會引發孩子的性困惑、性犯罪、婚前性行為、性歧視等不健康的社會問題,相反可以幫助孩子對性有正確的認識,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意識,使其知道如何保護自己,避免因一時衝動或性無知而造成終身憾事。
其次,對孩子開展性教育,能夠讓孩子正確了解性生理、性心理、性文化、性健康、性別平等、性別意識、性疾病預防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同時為成年期感情、家庭的和諧穩定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後,對孩子開展性教育,有利於孩子樹立正確、健康的性價值觀。性教育關注的是整個人的身體、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發展,從生理、心理、社會、歷史、文化、道德和哲學等不同的角度引導孩子學習科學的性知識,培養正確的性態度,建立正確、健康的性價值觀。正確、健康的性價值觀的普遍建立,必然使社會生活更科學、更文明、更愉悅,也必將使整個社會的性風氣得以淨化和提高。
總之,性教育既是對孩子的知識性教育,更是人格的教育,是現代人必須接受的教育。把性知識教育與性道德教育結合起來,把性生理知識與性心理知識結合起來,把性心理健康教育與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幫助孩子認同自己的性別,並依據性別培養他們的性別角色意識和動情反應。對孩子的性教育不能採取簡單斥責、欺騙的態度,既要教他們有羞恥感,又要教他們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隱私。對男女性器官的差別和「我是從哪裡來的」等問題,爸爸媽媽可坦然相告,而不必諱莫如深。要讓孩子與同齡的同性、異性孩子一起玩耍,培養孩子與同齡人相處的自然而健康的態度,引導孩子樹立自尊、自愛的意識,全面建構孩子健康的人格。
二、難以言說的祕密
性教育在華人社會一直是一個令人難以啟齒的敏感話題,如何將「性」告訴孩子,是令家長和老師最為尷尬和頭疼的問題。
20 世紀中末期之前,社會尚處於性封閉的時代,封閉的性資訊來源並沒有阻止住人們討論性問題的熱情,相反,它以一種隱晦、壓抑、地下的方式悄悄地在社會的陰暗處流轉。這種方式,給所有的性資訊都附加上了黑暗、淫穢的色彩,以至於人們談「性」色變,更毋論對處於成長中的孩子進行科學的性教育。所以,當時的孩子很難接受到正式、系統的性教育,處於性知識貧乏、性教育觀念陳舊的狀態。這種狀態,給很多孩子的成長道路塗上了灰色基調,甚至為他們成年後婚姻、家庭生活的不幸埋下了伏筆。
幸運的是,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對與性相關問題的態度逐漸開放,認識逐漸科學。 然而,由於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限制,性教育仍然處於探索階段。
閱讀完整內容
首先,社會文化因素的牴觸和誤解,導致對孩子的性教育無法正常開展。在現階段,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常常遇到來自社會文化因素方面的牴觸和誤解,例如,糾纏於「科學」與「黃色」的界限問題、面臨「性教育 = 性解放」的困惑、性教育體制的缺失等,使得性教育難以進入學校的常規教學體系,從而很難利用學校開展針對孩子的性教育活動。
其次,性教育觀念的陳舊落後,導致對孩子的性教育步入誤區。至今很多人仍然認為,性教育就是「問題教育」,對於沒有「問題」的孩子,千萬別「喚醒」他們,這是性教育的一個常見誤區。正如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所言:「迴避絕對自然的東西,就意味著加強,而且是以病態的形式加強對它的興趣,因為本能的力量與禁令的嚴厲程度是成正比的。」
再次,專業的性教育工作者數量匱乏,難以組織力量對孩子的性教育進行有效的指導。著名性學專家彭曉輝教授認為:「開展中小學性教育的教師應具有一定的資質,應能夠接納自己的生物性別,具有良好的性心理素質和正確的性社會角色,還應有科學、健康、文明的性觀念。在性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能夠在學生面前表現得輕鬆自如,能夠很自然地運用科學的性語言系統,還必須具有廣博的性文化知識。」當前,中國中小學性教育教師很難完全符合上述要求,而且,很多中小學性教育教師主要是生物課教師,他們通常比較缺乏系統的性科學知識和基本的性文化素養。
最後,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普遍單純地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對於孩子的性教育大多是視作洪水猛獸或者認為可有可無,生怕把孩子教壞或者覺得沒有必要,採取不聞、不問、不答的選擇性忽視態度。
因此,我們無奈地看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校的性教育基本缺位,家庭的性教育又沒有跟上。在 21 世紀的社會,仍然有很多孩子缺乏機會去接受主流渠道的、專業系統的性教育,從而錯失接受性教育的最佳時機,嚴重影響了孩子對性的正確認識和科學、健康的性觀念的建立。這種狀況助長了孩子的好奇心,導致了孩子在性教育方面處於被迫的「無師自通」「自學成才」境地。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曾經說過:「世界上一切無知都是令人遺憾的,但對性的無知,則是極其危險的。」受傳統文化、思維方式、價值觀、宗教信仰和種族等因素的影響,世界各國開展性教育的態度和觀點差異較大。
中國古人對性和性教育的態度較為開放。早在《詩經》中就有涉及男女愛情的內容,這可以視為中國性教育的發端。東漢建初四年(公元 79 年),班固整編的《白虎通德論》也非常重視性問題,並規定在學宮「辟雍」中開展性教育,這是中國最早的學校性教育。後來,由於受到「男女有別」「存天理,滅人欲」等封建意識的影響,中國的性教育經歷了禁閉期。接下來,因為受到經濟、文化進步的影響,中國的性教育又迎來了興起期並很快步入了快速發展期。但遺憾的是,中國至今仍沒有完善的性教育課程標準、恰當的性教育課程內容、適合的性教育目標與權威的性教育教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可以梳理美國、瑞典等國家性教育的發展歷程並借鑑和吸收其中的經驗、教訓,以便為中國性教育獲得良性發展提供借鑑。
美國是最早開展性教育的國家之一,具有豐富的性教育經驗和鮮明的性教育特色,是世界上許多國家學習和借鑑的對象。儘管美國性教育的理性、務實性和可操作性對降低青少年的性犯罪率、墮胎率以及青少年個人的健康發展造成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美國的性教育同樣經歷了探索、失敗、成熟的過程。 19 世紀 80 年代,部分社會團體舉辦性教育講座,開啟了美國性教育的先河;20世紀 60 年代,由於受到「性解放、性自由」思潮的影響,美國進入了「無指導性教育」階段,導致了青少年的性交率、少女懷孕率、愛滋病感染率上升;80 年代中期,美國採用「較安全性教育」的模式,以期改變「無指導性教育」階段不堪的現狀,但收效甚微;進入 21 世紀後,美國政府撥款倡導「禁慾性教育」,強調對青少年進行性道德的教育,倡導青少年在婚前保持性純潔,至於具體效果如何仍待調查檢驗。從歷史的觀點來看,美國形成了以《綜合性學校性教育指導綱要》為藍本的綜合性教育和以《性與人格教育全國指南》為藍本的禁慾性教育相結合的性教育體系。
美國的性教育課程體系較為完備。在課程設置方面,學生從幼稚園開始接受性教育,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性教育內容,其內容以獨立的章節出現在健康和科學課程中。在課程標準方面,各州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課程標準、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編寫相應的教材,具體體現在:《社會安全法案》規範了性教育的課程,保障了性教育的有序開展;性教育課程標準以《國家健康教育標準》為藍本,細化了性教育內容和目標;民間組織制定的《綜合性學校性教育指導綱要》和《性與人格教育全國指南》對美國各州的課程標準的制定具有影響力,起著指導性作用。
美國性教育教材呈現出「一綱多本」的現象,如 Health & Wellness , Health Decision 。各州可以採用國家版本,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編寫本州的版本,如 Texas Edition 。
另外,美國性教育在完整的學校性教育體系的基礎上,又擁有各州、各社區設立的由社會諮詢、心理、婦產、男科等專家組成的青年門診,免費向大眾開放諮詢和治療活動,完善了社會性教育體系,具有借鑑意義。
瑞典的性教育較為成功。瑞典是世界上第一個推行學校青春期性教育的國家。 1933 年,瑞典人埃莉斯·奧特森 – 詹森聯合熱衷於社會事務的醫生、職業工會者以及政治活動者,共同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非政府組織的全國性教育組織—— RFSU ,即瑞典性教育協會。該協會推動著瑞典性教育的蓬勃發展。瑞典政府也在實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推動著性教育向前發展,如1938 年避孕做法合法化, 1942 年性教育成為選修課, 1944 年從犯罪條款中刪除同性戀,1955 年性教育成為必修課, 1956 年制定全國九年一貫制學校性教育教學大綱,1998 年制定全國預防性病和愛滋病的政策法規等,保障了性教育的順利實施。
20 世紀 50 年代,瑞典從不能公開談性轉向在中小學校開設性教育課程,強制推行性知識教育,明確規定性教育的任務、目的、內容、原則、方法等,根據不同的年齡段採取有選擇的和靈活的性教育。進入 20 世紀 70 年代,瑞典開始實施新的性教育大綱,並在1977 年出版的新版性教育教師手冊《可以真實感受的愛》中明確要求教師傳授「性忠誠是一種責任」「積極反對淫穢物品泛濫的人類墮落現象」等道德準則。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瑞典性教育強調道德範疇重要性的做法取得了顯著成效,其成功之處在於:從幼兒開始實施性教育,強調責任心和體諒心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
透過對美國和瑞典兩個發達國家性教育的發展歷程及其經驗教訓的分析,我們認為,性教育有必要開展。正如世界衛生組織防止愛滋病計劃項目的調查結論:性教育並沒有引起早期性行為,相反,對性的無知反而會造成性病、違願懷孕、流產、性焦慮等。性教育貫穿於人的一生,應該及早開展。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對國際上 50 個相關研究的回顧分析,證實了開展性教育可以達到延遲性行為年齡、減少青少年性病和意外妊娠的目的。
因此,我們有必要在觀念上意識到性教育的重要性,在實踐上及早開展性教育,在性教育體系上制定翔實、完備的性教育課程體系或指南,借助國家、民間組織、學校、家庭等力量形成合力,為性教育的有效開展提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