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起源
區塊鏈(Blockchain)的本質是一個不依賴第三方、透過自身分散式節點進行數據儲存、驗證、傳遞和交流的網路技術方案,正如一個開放的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記帳本,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採用相同的技術標準生成資訊、延伸區塊鏈。當然,大家要想對區塊鏈有深入了解,必須先要知道區塊鏈的起源。
區塊鏈的發源──比特幣
說到區塊鏈,就不得不提比特幣(BitCoin)。比特幣誕生於2008年,這時還沒有人關注區塊鏈。直到2013年人們才意識到比特幣在沒有任何中心化機構營運和管理的情況下,依然穩定地運行了將近10年,並且沒有出現任何問題。於是,很多人開始注意到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即區塊鏈。本節主要介紹區塊鏈與比特幣的關係。
數位貨幣的龍頭老大──比特幣
數位貨幣包括數位金幣和密碼貨幣,這裡只討論密碼貨幣的範疇。密碼貨幣是一種依靠密碼技術和教研技術來創建、分發和維持的數位貨幣,包括比特幣、萊特幣、維卡幣等。其中,比特幣是密碼貨幣之首。
事實上,密碼貨幣的歷史很悠久,下面來回顧一下密碼貨幣的發展歷史。
1982年,大衛·喬姆(David Chaum)最早提出了不可追蹤的密碼學網路支付系統,該系統允許一個人發送一串數字到另一個人,而且這個數字可被接收方修改。對加密貨幣的興趣以及荷蘭歷史上對私密性狂熱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大衛·喬姆遷移到荷蘭。1980年代末期,荷蘭成了密碼學和數學研究的溫床,而大衛·喬姆也創立了DigiCash,並繼續構建依託網際網路的加密貨幣的研究。
儘管大衛·喬姆的研究引起了媒體前所未有的關注,但最後不幸的是,大衛·喬姆和他的公司出現了一些失誤,違反了荷蘭中央銀行的規定。而大衛·喬姆作為妥協,不得不同意公司研發的產品賣給銀行。這個調整,給DigiCash公司帶來一個好的預期──試圖透過多家銀行來創立一個可行的數位現金領域,但最終在1998年破產。
在DigiCash引起巨大轟動之後,越來越多的創業者試圖在這個領域開創一番成就。1998年,Wei Dai發表文章稱產生了一種匿名的、分散式的電子現金系統,命名為「b-money」。同一時期內,尼克·薩博(Nick Szabo)也發明了「Bit gold」。Bit gold與比特幣的機制非常相似,用戶利用競爭解決「工作量證明問題」,然後透過加密演算法將解答的結果串聯在一起公開發布,從而構成了一個產權認證系統。
Bit gold是人們公認的「比特幣的前身」。隨後,哈爾·芬尼(Hal Finney)在Bit gold的基礎上開發了「可重複利用的工作量證明」。
以上發生的種種引領大家來到了2008年。2008年,「bitcoin.org」域名被悄悄地匿名註冊成功。同年10月3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密碼學網站上發表了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貨幣系統》的論文。10天之後,開源社區sourceforge.net上出現了一個叫bitcoin的項目。而世界上首批50個比特幣誕生於2009年年初。
中本聰在搭建完比特幣體系後似乎就從網際網路上徹底消失了,沒有人見過他的真正面目。此後,比特幣項目由兩個前Google工程師維護,但即便是這兩個人也聲稱從未見過中本聰。
2010年,bitcointalk論壇上用戶之間的自發交易產生了比特幣的第一個公允匯率。該交易是一名程式設計師用10000個比特幣購買了一個pizza。2011年,維基解密、自由網、Singularity Institute、網際網路檔案館、自由軟體基金會以及另外一些組織都開始接受比特幣的捐贈。2012年10月,全球比特幣付款服務提供商BitPay發布報告顯示,超過1000家商家透過他們的支付系統來接受比特幣的付款。
2012年11月,WordPress部落格平台宣布接受比特幣付款,還聲稱比特幣可以幫助肯尼亞、海地和古巴等遭受國際支付系統封鎖地區的網際網路用戶購買服務。2013年4月,海盜灣中文網、EZTV美劇片源網開始接受比特幣捐款……
截至2017年,比特幣已經在全球內流行開來。隨後,在比特幣的帶領下,各種密碼貨幣都紛紛嶄露頭角,走入人們的生活。
從「幣」到「鏈」的顛覆
比特幣自誕生之後就陸陸續續吸引了世界各個國家的注意。有了比特幣之後,只要有網路就可以完成P2P(個人對個人)交易,不需要借助銀行或者其他第三方仲介平台。對於投資人來說,比特幣就像黃金一樣無懼通貨膨脹,具有投資價值。
在比特幣快速發展的這幾年裡,與比特幣有關的資訊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比如,比特幣價格的漲跌、某速食店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恐怖分子使用比特幣交易、哪個國家政府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哪個國家反對比特幣等。
之後,比特幣的發展讓其底層技術──區塊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人們這才意識到,原來驅動比特幣的真正有價值的核心技術是區塊鏈。如果說,比特幣對金融秩序的顛覆意義還不夠,那麼區塊鏈則完全有可能顛覆這個世界。
Chain公司開發了一個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資產交易平台,該平台可以用於市場上任意類型的資產交易,比如貨幣交易、股票交易、債券交易等;Counterparty、NXT和BitShares基於區塊鏈技術打造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可以在脫離傳統股票交易所的情況下完成股票發行和交易;Guardtime正在研究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工業級網路安全方面的應用;Holbertson利用區塊鏈技術驗證學生的學歷,防止學生有學歷欺詐行為;Visa和DocuSign致力於透過區塊鏈技術構建汽車租賃市場新商業模式……
未來,如果這些區塊鏈應用全部成為現實並且普遍運用,那麼區塊鏈一定會顛覆我們的世界。到時候,如果美國還想試圖透過金融封鎖的手段制裁一個國家,那麼其難度之大可以想像。
區塊鏈之所以具有顛覆意義,是因為它具有以下四個特徵。
第一個特徵是價值交換唯一性。價值交換唯一性解決了網際網路P2P價值交換時出現的資訊傳遞問題。我們在網上發郵件,發給一個人與發給100個人,不會出現明顯的成本增加。而透過網際網路付款時,我們就只能付給一個人。可見,資訊可以無限地複製,但價值交換卻需要保持其唯一性。而區塊鏈就能保證價值交換的唯一性。
第二個特徵是建立了去仲介化的規則。這一規則使得網際網路在價值交換中實現了去仲介化,在沒有第三方平台做擔保的情況下,即可用雙方都信任的演算法保證交易。
第三個特徵是實現了零邊際成本。因為沒有第三方參與,只是透過一個演算法使雙方建立信任關係,所以這裡交易的成本就特別低,基本可以實現交易零成本。
第四個特徵是採用編寫程式的價值交換。假如我們透過基金會做一次捐款,用途是修建學校,那麼就可以用區塊鏈數位貨幣去支付這筆錢。即在區塊鏈上寫一個小小的程式,把學校的帳戶寫上去,一起寄給基金會。如果基金會不往指定的學校帳戶支付這筆錢,那這筆錢基金會永遠得不到,也匯不出去。在這裡,我們支付的不只是錢,還有一段代碼。
以比特幣為首的所有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密碼貨幣都只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重量級應用而已。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應用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而它們正在顛覆我們的世界。大家不妨跟筆者一起靜待區塊鏈時代的到來。
區塊鏈與比特幣沒有極客說得那麼複雜
關於比特幣,有種非常誇張的說法是「人類已知金錢的終結」。事實上,很多人對比特幣的認知還處於雲裡霧裡的狀態。普華永道事務所的消費者調查數據顯示,對於比特幣熟悉或者非常熟悉的人只有6%,而83%的被調查者表示他們對比特幣非常陌生。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比特幣」這一名詞的搜尋量非常高。以百度指數為例,2017年1月5日,「比特幣」的用戶搜尋量達到80274這一峰值。
那麼,比特幣到底是什麼呢?比特幣的本質是一種貨幣,如果你手上有比特幣,就可以按照各外匯市場的匯率用比特幣購買商品。也就是說,這和我們用新臺幣網購以美元標價的產品是一樣的。
既然比特幣這樣簡單,為什麼大家還是對比特幣感到茫然呢?這是因為大部分非技術出身的人認為比特幣背後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是極其複雜的。所以,解釋區塊鏈的運作原理是推廣比特幣的重點和難點。在此之前,幾乎沒有人會在意銀行是如何處理一筆交易的,人們關心的只是帳戶中的具體交易紀錄。但是,比特幣作為一種未被廣泛接受的新事物就必須把一切解釋清楚。
眾所周知,一本帳本必須具有唯一確定性的內容,否則就會有真假之分,從而失去參考意義。所以,記帳天然成為一種中心化行為。在技術落後,通訊聯繫不發達的時代,這是必然的選擇。在如今的資訊時代,中心化的記帳方式依然覆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中心化的記帳卻有一些軟肋:一旦這個中心出現問題,如被篡改或者被損壞,整個系統就會面臨危機乃至崩潰。另外,整個貨幣體系作為一個帳本系統,也會面臨中心控制者濫發導致通貨膨脹的風險。
所以說,中心化的記帳方式考驗中心控制者的能力、參與者對中心者的信任度以及相應的監管法律和手段。那麼,有沒有可能建立一個不依賴中心以及第三方,但是卻可靠的記帳系統呢?
區塊鏈解決了這一難題。在網際網路資訊時代,電腦負責記帳,而在記帳系統中接入的每一台電腦都是一個「節點」。區塊鏈就是以每個節點的算力(運算能力)來競爭記帳權的一種機制。
在區塊鏈系統中,算力競賽每十分鐘進行一次,每次競賽的勝利者可獲得一次記帳的權力,即向區塊鏈這個總帳本寫入一個新區塊的權力。這就導致在一段時間內只有競爭的勝利者才能完成一輪記帳,並向其他節點同步增加新的帳本資訊、產生新的區塊。算力競賽就像購買樂透一樣,算力越高就相當於購買的樂透越多,中獎機率越大。
那麼,算力競賽是如何進行的,判定競賽結果的又是誰呢?區塊鏈的「工作量證明」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正如我們早上離開時讓保姆打掃房間,晚上次來發現房間一塵不染,儘管我們沒有看見保姆工作的過程,但可以確定這些工作已經完成。這就是工作量證明的簡單理解,即利用一個人人都能夠驗證的特定結果確認競賽參與者完成了相應的工作量。
當然,贏得算力競賽是有獎勵的,即獲得比特幣。如果沒有比特幣,節點就沒有進行競爭的動力。算力競賽的獎勵也是比特幣發行的過程。這種設計是相當精巧的,它將貨幣的發行與競爭記帳機制完美結合到一起,在引入競爭的同時也解決了去中心化貨幣系統中發行的難題。圈內人士將參與算力競爭試圖獲得比特幣的行為稱為「挖礦」。
作為一個記帳系統,區塊鏈不僅可以記錄以比特幣為首的密碼貨幣,還可以記錄所有能用數字定義的其他任何資產。
如果你還不明白比特幣與你有何關係,那麼你只需要知道比特幣是另外一種形式的錢就行了。
給你一台電腦,你也可以創造比特幣
比特幣如此神奇,很多人都想知道除了直接用錢購買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獲得比特幣?答案是肯定的。比特幣存在於網際網路數位空間中,隱藏在特定演算法裡,所以只要利用聯網的電腦就能挖掘出來。大家口中所說的「挖礦」就是透過電腦設備運算挖掘比特幣,那些專門透過「挖礦」尋找比特幣的人就是比特幣礦工。
從表面上看,「挖礦」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過程,只需要利用電腦下載比特幣挖礦工具,然後讓設備持續運行就能得到比特幣,然後確定帳戶資訊取得對比特幣的擁有權。但是,比特幣在設計之初已經制定好了規則,產生新比特幣的演算法難度會隨著比特幣產生速度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說,礦工挖掘比特幣的速度越快,演算法難度就會越大;反之,難度越小。
根據比特幣挖礦原理可知,電腦的運算能力是挖掘比特幣的關鍵。對於大多數礦工來說,只要打開挖礦主機,然後掛機就可以坐等比特幣的產生。目前,常用的「挖礦」工具有Ufasoft Coin、Guiminer等。由於越來越多的人湧入「挖礦」行列中,比特幣的產生也隨著算力的增大而變得緩慢。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區塊鏈實戰
吳為
由 崧燁文化出版 提供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