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世代皆面臨獨特的挑戰──像是戰爭、景氣蕭條。談戀愛亦是如此。從古至今,每個時代的人類都曾哀嘆愛情,但今日的單身人士,可能說得更有道理:「現在要談戀愛,比過去更難。」若你媽下次再叫你趕快找對象安定下來,就告訴他這句!
本書提供解方,幫助你面對人生最艱難的感情選擇,但在講解前,我想先說明背景知識,解釋為何在現代談戀愛很難。如果找對象讓你感到壓力很大,原因如下。
伴侶不是父母安排,而是靠自己選擇
從前,我們祖先的人生受宗教、社群和社會階級主宰。他們的人生道路清楚明瞭,但無法自由選擇。他們受到出生地和原生家庭的限制,可能從小就知道長大後要從事紡織貿易、住在布加勒斯特(Bucharest)、吃符合猶太教規的食物、上猶太會堂聚會,抑或是在上海市郊務農,靠自己的家畜和作物維生。而尋找伴侶的原則,就是看誰的嫁妝多──就是能拿出最多土地或駱駝的人。
在今日,我們能選擇自己要什麼。現代人的人生,是一條自己闖出的道路。過去的人不用衡量自己要住哪,或要從事何種工作。但現在的我們,必須自己做抉擇。因此,我們享有自由決定的空間,可以選擇住在英國或美國、選擇當氣象學家或是數學家,但這份自由,卻使我們的人生充滿不安定。每當深夜,智慧型手機發出的藍光照亮我們的臉,我們思考著:「我是誰?我這一生要做什麼?」我們擁有自由和無數選項,但這也令我們深感恐懼,害怕搞砸追求幸福的終生任務。若我們掌握一切責任,沒做好的話,也只能怪自己;若失敗了,那就肯定是自己的錯。
從前,通常交由父母和所屬群體安排的事,今日成為我們人生中一大難題:「要挑誰做人生的伴侶?」
選項太多讓人無所適從
我們正經歷戀愛文化的重大改變。一八九○年代以前,並沒有所謂的談戀愛。網路交友是起於一九九四年推出的Kiss.com以及一年後的Match.com。手機交友軟體也才出現不到十年。若你感覺我們身處在大規模的文化實驗,那是因為,這本來就是。
我們挑選對象的範圍不再限於職場、教會或街坊鄰居。現在,在手機上可以一口氣滑過數百名潛在伴侶。可是,看似無窮盡的選項卻產生一個缺點。史華斯摩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榮譽教授貝瑞.史瓦茲 (Barry Schwartz)等心理學家證明,雖然人渴望有選擇,但太多選項可能會降低人的幸福感,令人懷疑自己的決定。這種現象稱為「選擇的弔詭」(paradox of choice)。
大家都猶豫不決,就像在甜點店時,排你前面的那個傢伙,遲遲無法決定要買哪種口味(他還跟店員說:「我可以全部都再試吃一遍嗎?」)。我們深受分析癱瘓(analysis paralysis)的殘害。挑選人生伴侶更是如此。
無法確定選擇的是不是對的人
你最近透過網路研究什麼商品?要買哪隻電動牙刷?弟弟換新公寓,要送他哪款藍芽音響?我們身處資訊爆炸的社會,以為能用網路研究,就能帶給我們舒適生活。我們可能會覺得,只要多Google搜尋幾次,就能做出完美決定。無論是挑選道地的墨西哥捲餅店,還是性能最佳的真空吸塵器,都有無數的評價和評論可以查詢。我們覺得,如果研究所有選項,就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人可能會沉迷在這種確定感,渴望感情生活也是如此。但這種確定感,並不存在於感情生活。「我該和誰在一起?」、「我該退讓多少?」、「他們是否會改變?」這種問題沒有「正確解答」。無論透過Google研究多少次,都無法知道他是不是好伴侶。做出重大感情抉擇之前,我們不可能完全肯定。慶幸的是,沒有完全確定也能得到幸福。美好的關係是建構出來的結果,不是從天而降。但我們可能落入心理陷阱,認為只要理清數以百計的選項,就更能確定眼前的人,是不是對的人。
社群媒體造成的「比較心態」讓人產生絕望感
古人住在人際連結緊密的村莊,看著其他情侶相愛、吵架、分手,沒有所謂的私人問題。今日,他人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感情關係,多半是演出來的。像是精心設計好的、配上Instagram濾鏡的社群媒體動態──某人在登山途中,激動宣布訂婚的貼文、或是寶寶酣睡在胸前的度假照片。這讓人覺得,彷彿只有自己的感情生活,經歷撕心裂肺的痛(而且燈光氣氛還沒那麼美),但其他人的感情生活都很美滿。這時我們就陷入,為何別人都這麼幸福,但自己感情卻陷入痛苦掙扎(或根本談不了戀愛)。這種感覺更加劇我們的痛苦。男人對此的感受更深,因為男人的社交網絡通常較小,較少機會和別人訴說恐懼。加上男人比較少和朋友談論自己遇到的問題,要到後來才發現,其實在不同的時間點,大家都經歷類似感情問題。
我們缺乏感情榜樣
我們都想盡可能成為好的伴侶、盡可能建立良好關係,但許多人很少見證運作良好的關係,尤其是年紀小的時候。
離婚率在一九七○年代至一九八○年代初達到高峰。雖然之後離婚率下降,但我們許多人都成為艾絲特.沛瑞爾(Esther Perel)所說的「父母離婚且幻滅的孩子」。美國有五○%的婚姻以離婚或分居收場,四%的已婚伴侶表示,這段關係令他們感到痛苦。全部加起來看,大多數的已婚人士選擇終止關係,要不就是痛苦忍受。
這是一個問題。許多研究證明榜樣的重要。看其他人做一件事後,就更容易相信這件事可以達成,無論是四分鐘以內跑完一英里(相當於一.六公里),還是十分鐘以內吃完七十三條熱狗。又例如,在女性專利持有人眾多的地區,在這區長大的女性,成為發明家的機率較高,而且她們申請的專利類別,很有可能與附近的前輩女性發明家一樣。
感情方面也是如此。大家都想建立長久又美滿的伴侶關係,但如果缺乏感情上的參考榜樣,達成目標就更困難。我有許多客戶都坦承,自己不知道健全關係的日常相處長什麼樣子,像是一般的情侶如何解決爭吵?幸福的情侶如何一起做決定?要如何與另一個人共度餘生?這是因為,他們不曾見到父母做這些事。
即使想建立良好關係,我們仍有可能陷入困境,因為許多人從沒看過良好的關係運作。
比以往更多元的感情關係種類
今日所面臨的許多感情問題,是牧養駱駝的祖先壓根兒不曾想過的,例如:「我們是情侶還是炮友?」、「我應該現在分手,還是等到結婚旺季結束再說?」我們和密友一起煩惱,是不是真的喜歡新對象,或因為第一次約會不順而感到疲憊不堪。
拜可靠的避孕技術和生育科學所賜,我們現在有新的問題可以思考:「我要生小孩嗎?如果要的話,什麼時候生?」(原始社會的採獵者不太可能煩惱這種問題)。
除了科學進步以外,人類的交往和長期關係的模式愈來愈多元。我們思考許多不同的問題:人類是單配偶物種嗎?單配偶制的定義是什麼?
某種角度來說,這些問題的確振奮人心。誰不想感受自由,掌控命運?但超過某種程度的話,這些選項和機會不再使我們感到自由,反而開始令人不知所措。
做出「正確」選擇的壓力
更糟的是,我們不斷接收到要我們做出正確選擇的訊息。無論是臉書(Facebook)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她說:「我堅信女人最重要的職涯決策,就是要不要找人生伴侶,以及要找誰當人生伴侶。」)還是我們的父母(你可能聽過:「不要重蹈我們的覆轍!」),大家都強調這個選擇絕對不可以做錯!
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的一生取決於這個重大選擇──挑結婚對象。女性的感受特別明顯,因為如果女性想在某個年紀之前生小孩的話,就會面臨擇偶的時間壓力。
如果要掌控自己的感情生活,必須更了解自己:「了解我們的動機為何、為何有疑惑、遇到什麼障礙。」這就是發揮行為科學作用的時候,也是本書的宗旨。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