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符合邏輯,就能跨出第一步

1 只要符合邏輯,就能跨出第一步


當你正不停煩惱,而原地打轉時,先試著整理出煩惱的原因吧!

⦿ 擺脫不了煩惱,壓力就會不斷累積

所謂「邏輯」,就是依事物的道理思考。要是頭腦的思緒不清楚,沒有經過整理的話,就無法有邏輯地想事情。

像是茫然地苦惱著「要不要做呢?」「還是要放棄呢?」「要不要買咧?」「還是不要買好了?」時,只是在同一件事情上打轉,狀況毫無進展。以及,要是不清楚到底想怎麼做,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對於現況的認知又很模糊,只會讓自己完全置身於苦惱的漩渦中。

腦子裡如果有太多想法和願望打轉,只會阻礙你的決策。當你要做決定時,心裡若有「要是失敗的話就傷腦筋了呀!」「這要花太多錢了!」的想法,讓你臨時踩下剎車。一下煩惱這個一下煩惱那個,將永遠無法突破現狀,時間也都平白地浪費掉。一直這樣舉棋不定,也會對自己造成心理上的壓力。最後只會說「要怎樣都好」而放棄,交由命運決定一切。

哪些情況會讓你的思路一直停滯不前?

● 老是在同一個地方打轉,想不出任何解決方案


● 盡是不切實際的念頭,所以總是無法突破現狀


⦿ 依事物的道理思考,就能更有信心、更樂觀

心裡一團亂、毫無頭緒時,可以在白紙上書寫,試著整理一下,把煩惱很清楚地條列出來。寫下「我的目的是什麼?」「我想做什麼?」「我想要怎麼做?」「我的希望是什麼?」、「我要如何要求自己?」之後,你的思緒就會很有條理。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先弄清楚「目的」是什麼。也就是,明確地找出你的出發點。有時候你會意外地發現,很多時候,很多人都不清楚到底為何煩惱。只要確立目標,就能在整理思緒的同時,考量「為了達到目的,怎麼做較好?」例如,先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替代方案,最後再決定一個最好的。與其在「要做?」「不做?」的問題中不斷打轉,不如多去考慮有哪些其他方案可以增加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一切依理行事,你的思考能力就會有所進展,也會讓人更樂觀進取。

整理後再思考,看清問題的本質


2 跳躍式思考無法完整傳達想法


為什麼自認思考符合邏輯,對方卻不以為然?

⦿ 有邏輯的人與沒有邏輯的人

凡事講求邏輯與沒有邏輯的人究竟有什麼不同?所謂的邏輯,就是按理引導出結論,視需要提出使結論正當化的論證。

許多人在他人眼中被認為毫無邏輯,卻自認「思考合乎邏輯」。為什麼自己覺得思考符合邏輯,對方卻不以為然?因為你沒提出判定事實的論證就直接跳進結論,所以傳達的訊息沒有連貫性。

即使自己覺得一切都合乎道理,但跳過論證直接切入結論只會讓對方覺得「結論一點道理都沒有」。換句話說,說話沒有條理,聽者只會覺得你「沒有邏輯」。

舉例來說,想依自己經驗導出結論(主張)時,若無法舉出論證,對方就不會信服。就像有人跟你說:「依照我長年的經驗判斷,明天應該會下雨。」沒有人相信吧?

⦿ 論證是否客觀,決定說服力強弱

當你依條理說明所舉的論證(拿來說服用的事實),就會相當具有說服力,聽講者也能傾心接受你的結論或主張。

然而,論證跳來跳去,對方不可能乖乖接受你的結論,聽講者一定會有「為什麼結論會是那樣?」「真是難以接受。」的想法。

此外,即使論證再怎麼明確,要是背後的事實、資料太過模糊,也導不出正確的結論。所以,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或資料都必須可靠而正確。論證或事實一旦模糊不清,結論就如同沙灘上的樓閣一樣不切實際,一直是不確定的狀態。

只要被人稍加反駁就完全站不住腳,也因此,在發言時最好先確認,「是否不會在中途隨便跳進結論裡」、「是否正確地傳達訊息至對方」、「事實或資料是否正確」,以免被當作「沒有邏輯的人」。

講求邏輯的人與不合乎邏輯的人,差別何在?


論證不夠明確,就是沒有邏輯


3 「有道理」和「有邏輯」完全不同


思考有邏輯,就能綜觀全局。不再「自以為是」,排除個人情緒,正視現實。

⦿ 「有道理」只是狗屁道理!

一般人都認為理工科出身的人很擅長邏輯思考,也會認為,他們應該擅長按照事物的道理思考,解答數理類問題也難不倒他們。然而,理工科出身的人真的都擅長邏輯思考嗎?從某些層面來看,他們或許是合乎邏輯的,但他們有個缺點,習慣在狹義範圍的邏輯中思考。並因為容易固執己見而蠻幹胡來,往往不會顧慮到周圍的人事物。真正的邏輯思考,應該要掌握、整合事物整體及其部份之間的關係,再按照道理思考。而後運用理工科出身者所擅長的「在狹義範圍中依邏輯探究真理」,更具正面效果。

論證或事實不夠明確,就無法導出正確的結論。舉例來說,我們光是聽了評論家等人的意見,就對別人說:「那樣做才對!」對於聽者而言,其實一點說服力也沒有。不要只是接收別人說的話而人云亦云,應該先在自己的腦子裡按照道理想過一遍。

論點不客觀,就沒有說服力

● 沒有整體性的主觀判斷


● 判斷時自以為是,忽略周圍的人事物


⦿ 自以為是會阻礙邏輯思考

如果過於「自以為是」,將會在無意間扭曲了論證或事實真相。此外,如果情緒太過激動,會因為急於下結論,論證呈跳躍式,雜亂無章。

如果知道自己腦中一片混亂,可以將話題重心轉移至聽講者,或先喝口溫熱的茶水,暫時讓自己沉靜下來,冷靜思考之後進而冷靜發言是很重要的。

此外,人常常不以自己的論點作說明,而任意引用偉人名言或故事,使自己的主張正當化。這是一種相對於「自以為是」的主張手法,這種人尤其常見於職場,而且愈是高階的人愈是多見,可說是另一種「狐假虎威」。

另外,有些典故或成語擁有相對的相反詞。例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和「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意義正好是相反的,應該視時機與場合使用。有時候任意引用故事,只會暴露自己說服力薄弱的缺點。

自以為是,以及激動的情緒,會阻礙邏輯思考

閱讀完整內容
圖解邏輯思考法:整理想法、應答自如、看清情況,工作與日常生活暢通

本文摘錄自‎

圖解邏輯思考法:整理想法、應答自如、看清情況,工作與日常生活暢通

西村克己

由 商周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