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角色、聲音

我來分享每天激勵我去工作的動力。

這20年來,我的辦公室桌子上方掛著一張海報,那是我視為英雄之一的龐克偶像伊吉.帕普(Iggy Pop)的照片,每當工作時,海報中的他彷彿朝下望著我。之所以會把這張海報懸掛在那邊,是因為他可以成為我工作靈感的來源,我欣賞伊吉很多特質,在這裡想分享其中之一──那就是「他對花椰菜的恨意」。


伊吉.帕普非常討厭花椰菜,他盡其所能地把他討厭的花椰菜轉化成靈感。例如伊吉會在演出合約的附加條款中,規定承辦方要在他的更衣室裡準備一碗花椰菜,單純只是為了讓他可以在上台前把花椰菜拿起來丟到垃圾桶中;有時候,當伊吉覺得需要一股動力,他會在表演時,掛一顆花椰菜在脖子上(歡迎上網搜尋「伊吉.帕普花椰菜Iggy Pop broccoli」你就會知道我的意思),伊吉做這些動作,都是藉由接近討厭的東西,以此來激勵自己去做偉大的事情,並且挑戰自我能力的極限。

我也有我自己版本的伊吉花椰菜: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


我並非討厭理查.布蘭森,我知道他是一個很好的人,但是我也把他的照片貼在辦公桌旁(如同我的伊吉海報),以便能每天都看到。為什麼呢?因為對我而言,理查.布蘭森是我所鄙視東西的象徵,代表著「千篇一律」,把照片貼在辦公桌旁邊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並盡量努力去避免。

為什麼理查.布蘭森在我心裡代表著「千篇一律」?過去幾年理查.布蘭森曾經上過某些人的Podcast節目不下30次,在30個節目中超過30次的訪談,而且還可能更多次,只是到達30次這個數字時我實在太鬱悶了,所以之後就乾脆不數了。究竟理查有什麼要說的?可以讓他有這麼多次的「麥克風時間」?這就是癥結所在──他沒有。

再次聲明理查沒有做錯什麼,我並非針對他,而是「他的存在」代表了缺乏想像力。對我而言,理查作為Podcast來賓體現了創意的怠惰,理查會被邀請有兩個原因(不論哪個都和他個人對事物的看法無關):

第一,理查的通告行程很容易預約,而且很明顯的,他似乎也喜歡在Podcast上談話。

第二,理查會把名人光環帶到他上的Podcast節目中。預約到理查,可能會讓一位Podcaster在內心這麼想:「嘿,看吧!我挺夠份量的,能預約到一位知名、具魅力、有點古怪的大型國際聯合企業的CEO呢!」他們會認為能採訪到這樣的名人,可以帶來聲望信譽,連帶讓別人認為這個Podcast(和其主持人)也一定有些來頭,對吧?

要記住一件事,雖然Podcast可能是在利用理查的名氣,但是理查同時也在利用Podcast。理查喜歡接受Podcast採訪的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因為節目氣氛很輕鬆,問的通常都是柔性問題,而且主持人也很積極地與他建立關係並且討好他。

這其實很容易落入一種「名人光環」的陷阱之中,這裡面的名人,可能是我們剛剛說的理查.布蘭森,也可能是奈爾.德葛拉司.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宣傳之旅的明星、巡迴喜劇演員等等不同等級的名人,我們稱這類Podcast訪談為「回聲」預約(“echo” bookings)和對談。所謂的「回聲」預約,是指Podcaster預約的來賓除了「知名」和「有空接受約訪」之外,沒有其他別的原因了,這意味著「這位名人X願意坐在椅子上」,裝做對你的採訪很感興趣(除了他們當天也上過的其他20個訪談之外)。當名人出演一部新電影或是出版一本回憶錄時,這種情況很常見,這些名人在大量的電視節目、廣播節目、媒體採訪出現,他們無處不在。但是真的有必要邀請他們這麼多次嗎?從聽眾的角度來看,「回聲」預約的問題,在於這類訪談的內容幾乎沒有什麼實質區別(沒有區別)。對我而言,「沒有區別」就是我的敵人。

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有超過70萬個Podcast節目,用一百多種語言轉換提供的話,相當於約有兩千多萬集。幾乎所有媒體都在嘗試或積極製作Podcast,包括許多名人、公司、產業組織、愛好者和興趣團體都有屬於自己的Podcast,似乎從美國總統到走在路上的瑜珈教練都是Podcaster,這樣的崢嶸發展形成令人驚豔的多樣性;但另一方面,像剛剛提到的名人陷阱與回聲預約,卻又使內容存在著大量的「千篇一律」,因此我在每個製作的Podcast中,都極力與它對抗,這也是為什麼我要把理查的照片放在辦公桌旁,提醒自己永遠不要向「千篇一律」妥協。

此外,我也在敘事型Podcast中聽過「千篇一律」的問題。

Podcast的超級粉絲們可以看看蘋果、Spotify、Stitcher或是其他串流平台上的熱門排行榜,花點時間仔細回想《慢燃》、《廣播實驗室》(Radiolab)、《連環》(Serial)、《傳說》(Lore),還有《我最喜愛的謀殺》這些節目的不同之處。我做過一項調查研究:播放熱門Podcast的片段給不常接觸Podcast的人聽,對他們而言,內容聽起來都非常相似。這些節目沒有任何不對,我(和其他數百萬人)都在聽而且喜愛這些節目,但是這個世界上需要多少「千篇一律」、「沒有區別」的Podcast節目呢?需要多少羅曼.馬爾斯(Roman Mars)或莎拉.柯尼希(Sarah Koenig)的仿冒品呢?看看這些最新的Podcast,顯然很多,至少對於這些作品的創造者來說很需要。

在我剛提到的這項調查研究中,這些頂尖Podcast對於潛在聽眾來說,都只有一些細微的不同,就如同漩渦巧克力、巧克力塊、巧克力薄片、巧克力軟糖和摩卡巧克力的區別一樣。(等等,如果你不喜歡巧克力的話怎麼辦?如果你對巧克力過敏怎麼辦?)

很多人模仿其他Podcast的風格和品味,因為他們認為這是通往成功的捷徑,但事實並非如此。

在這個競爭激烈並且快速發展的Podcast領域中,成功的捷徑在於與眾不同。與眾不同代表著打造自己獨一無二的Podcast,而且對自己的願景描繪是精準、確實且清晰。而那些相似性的模仿,雖然你可以說這是最真誠的奉承,但是聽起來真的很無聊。

但為什麼有這麼多相似性的Podcast出現?因為去跟風、追隨潮流,是件輕鬆省力的事情。在這個Podcast的黃金年代,有非常多的新節目、鼓舞人心的想法和令人興奮的音頻,但同時也有太多聽起來都太相似了。(或甚至更糟,很多Podcast聽起來沒有重點而且十分無聊。)

嘗試做一些原創的Podcast,這件事超級難嗎?是很難,但是也不像大部分人所想的那麼難。這也是為什麼我要寫這本書,而且我猜這也是你讀這本書的原因。

前往實實在在的原創道路,創造出能傳達你的願景,並且有別於世上其他東西的Podcast,都可以從以下三項歸結達成──故事、角色、聲音。再說具體一些:

● 吸引人的故事和想法
● 引人入勝的角色
● 獨特的聲音

無論形式或風格如何不同,目前為止我觀察到成功的Podcast都實現了這三項原則,雖然這些年我也曾經試圖尋找例外,但是從來沒有找到過。對於正踏上Podcast創作道路的你,也應該將這三項原則當作指導重點,一定會有助於Podcast的成功。

︱︱︱︱︱ 吸引人的故事和想法 ︱︱︱︱︱


在一個有點憂鬱的午後,我的朋友海瑟和她的兩位友人決定要開始製作Podcast(其中一位想要學習如何編輯音頻),他們將節目取名為《威士忌貓》(Whiskey Cats),節目的概念非常明確簡單:首先,他們在電腦插上麥克風開始錄音,接著他們會灌下一整瓶的威士忌再開始聊天,一邊喝一邊評論那瓶威士忌……然後慢慢喝醉,就只是這樣。

在第二季的《威士忌貓》中(是的,他們有第二季),他們甚至在錄音時間中調製出了威士忌雞尾酒。

他們的聽眾(是的,他們確實有聽眾──雖然沒有很多,但是比你想像的多)鼓勵他們去開拓新業務,談論一些其他的事情。為何不?他們很有魅力而且聽起來很有趣。聽眾要求他們聊聊電影或是電視節目、新聞內容、名人,或是可以嘗試看看龍舌蘭酒?葡萄酒?

不,不,不……他們真的對其他主題沒有熱情,並且堅持唯一的願景:威士忌。

上述例子傳達給我們的課題是:好的作品要有意義、要令人回味和無法抗拒,但最重要的是,創作者要能堅持自己的願景,就像是遵循教條真理一般。海瑟和她的朋友不只是創作「一個Podcast」,他們是創作「一個在講特定內容的Podcast」,他們對於特定內容有自己的堅持,而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的Podcast可以引起足夠多的共鳴讓我們今天拿出來做討論。

世界上有各式各樣吸引人的故事和想法,這些可以是歷史事件,也可以是一系列的活動、一個問題或建議,或是一些攸關存亡的事,這些故事和想法必須要聚焦出明確主題後,再藉由敘事形式或對話形式表達出來。

在第二章中,我們會花些時間在一個很棒的練習上,這個練習是用來幫助你想出生動、獨特的「高概念」,而且這個概念是越高越好。

人們經常把「高概念」和「高水平」混為一談。高概念是一個可以立刻引人注目的明確想法,非常直接了當,任何人聽到都能明白這是什麼,很容易溝通。高概念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上不會有其他類似的東西,高概念在想法上不存在模糊性。

另一方面,高水平就是意味著稀有、知性、優越和有點自命不凡,很多高概念的計畫並不符合高水平:電影《飛機上有蛇》(Snakes on a Plane)是一部高概念的電影,《歡笑一籮筐》(America’s Funniest Home Videos)也是一部高概念的電視節目,小說《Alien Stripper Boned From Behind by the T-Rex》註3同樣也是高概念。以上每一部都是高概念,但卻不符合大部分人對於高水平的定義。

然而,要讓故事或是想法吸引人,它必需要談論到某些「特定」的事,並且創作者必須給聽眾一個「關注這個想法的明確理由」,並且讓他們願意投入其中。

所有的聽眾對於他們的聽覺都是自戀的。為甚麼不呢?這本來就是他們的時間,他們就是為了享受和滿足而去收聽Podcast,難道還有其他理由嗎?他們不會為了沒有別的事可做而聽,因此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珍貴,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娛樂性的節目,所以你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讓聽眾知道內容是什麼、與他們的關係是什麼。越需要花費力氣去理解內容的節目,聽眾就會越少!

關於讓聽眾花費力氣去理解內容這件事情,我知道有些創作者希望能夠留下些許神祕感,他們想提供一些謎題讓聽眾去破解,這是一個很浪漫的想法,但是很難成功。事實上,除非你已經跟聽眾建立了信賴關係並且持續在節目中經營互動,不然聽眾不會願意長時間駐足在這裡研究一個深奧的謎底。

把一個故事註4想成是一座黑森林,這座黑森林是既可怕又嚇人的地方,裡面存在了許多無法想像的事情,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會讓人立刻連想到最糟的可能性,而且彷彿那些最糟糕的事是最有可能發生的。就好像在你面前10英呎處可能是一個邪惡的掠奪者、一隻憤怒的熊或是一個400英呎深的斷崖,你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什麼。音頻故事也是如此,像是裡面有很多凹坑的兔子洞,洞中裝滿了人、資訊、想法,還有許多可能發生的下一步和結果。

因此,人們就走得很小心翼翼,或是乾脆直接不走了,轉而把他們的心智力量投注到其他事物上。 閱讀完整內容
如何做出爆紅Podcast?新手、節目沒人聽?美國王牌製作人教你頻道定位…

本文摘錄自‎

如何做出爆紅Podcast?新手、節目沒人聽?

艾瑞克.纽朱姆(Eric Nuzum)

由 墨刻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