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經濟絕不是泡沫經濟

生活消費「手續費」該收嗎?買房合適,還是租房合適?手機為何越來越便宜?價格越高的藥越有效嗎?考大學後消費也能成為一種經濟嗎?你把車開進誰的加油站?……


網路經濟絕不是泡沫經濟

話裡話外

網路經濟絕不是一種簡單的經濟現象,它使經濟活動具有全球性,使企業的經營具有直接性和高效性,使消費選擇變得豐富而快捷,使市場變得更加廣闊。如淘寶、蝦皮等網路交易網站,就大大的為消費者提供了便利。

網友為什麼會在網路購物?一開始網友可能只想到網購商品便宜,一臺電腦可以便宜好幾百元。這是大家公認的一點,就是網路購物簡易。這裡有個小故事,二〇〇七年時,前世界銀行行長在一家土耳其的清真寺把鞋子脫掉,被拍到襪子上有洞,露出了他的大腳趾,照片在全世界網路上瘋傳。美國的一個年輕人產生了一個想法:襪子是男人們的煩惱事,我為什麼不替男人解決這個煩惱呢?只要每個美國男人一個月買一雙襪子,我一年賣出一百萬雙都不成問題,於是他開了一個叫「黑襪子」的網路商店。當襪子訂購服務中心給職場男士們打電話的時候,立即引起了消費者注意,網站開通第一個月,它就售出一百萬雙短襪,此後生意一直非常熱絡。一個非常簡單的服務─送襪到家,讓男人們從繁瑣的家務中脫身,只要滑鼠輕輕一點,就能讓我們需要的東西直接到家,不必為一件小東西,坐著車去商場精挑細選,那樣又費時間又費力氣。有關部門做了一項調查,發現現在網路購物不只是價格便宜,還給網友在網路購物帶來樂趣。如果把網路購物和逛街作一個對比的話,許多人愛逛街,逛街帶來樂趣。現在有超過百分之二十的人感到在網路購物也是很有樂趣的。可見,網路經濟是一個巨大的網路心理市場,它把人類帶入了數位時代。當然,這種便捷的服務也並不狹隘的展現在買和賣上,前幾日,某市政府就開通了人才交流網站,旨在讓大批求職者和招聘者能夠透過正規的網路網站達成自己的意向。資訊的整合,不僅為社會創造了生產力,還方便了我們自己。

網路經濟是知識經濟的一種具體型態,這種新的經濟形態正以極快的速度影響著社會經濟與人們的生活。與傳統經濟相比,網路經濟具有以下顯著的特徵:快捷性,高滲透性,直接性,邊際效益遞增性和可持續性。

(1)網路經濟的快捷性。

消除時空差距是網路使世界發生的根本性變化之一。首先,網路突破了傳統的國家、地區界限,被網路連為一體,使整個世界緊密聯繫起來,把地球變成為一個「村落」。在網路上,不分種族、民族、國家、職業和社會地位、人們可以自由的交流、漫遊,以此來溝通資訊,人們對空間的依附性大大減小。其次,網路突破了時間的約束,使人們的資訊傳輸、經濟往來可以在更小的時間跨度上進行。網路經濟可以二十四小時不間斷運行,經濟活動更少受到時間因素制約。再次,網路經濟是一種速度型經濟。現代資訊網路可用光速傳輸資訊,網路經濟以接近於即時的速度收集、處理和應用資訊,節奏大大加快了。如果說一九八〇年代是注重品質的年代,一九九〇年代是注重再設計的年代,那麼,二十一世紀的頭十年就是注重速度的時代。因此,網路經濟的發展趨勢應是對市場變化發展高度靈敏的「即時經濟」或「即時運作經濟」。最後,網路經濟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全球化經濟。由於資訊網路把整個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使地理距離變得無關緊要,基於網路的經濟活動對空間因素的制約降低到最小限度,使整個經濟的全球化進程大大加快,世界各國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加強。

(2)網路經濟的高滲透性。

迅速發展的資訊技術、網路技術,具有極高的滲透性功能,使得資訊服務業迅速的向第一、第二產業擴張,使三大產業之間的界限模糊,出現了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相互融合的趨勢。三大產業分類法也受到了挑戰。為此,學術界提出了「第四產業」的概念,用以涵蓋廣義的資訊產業。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波拉持在一九七七年發表的《資訊經濟:定義和測量》中,第一次採用四分法把產業部門分為農業、工業、服務業、資訊業,並把資訊業按其產品或服務是否在市場上直接出售,劃分為第一資訊部門和第二資訊部門。第一資訊部門包含現在市場中生產和銷售資訊機械或資訊服務的全部產業,諸如電腦製造、電子通訊、印刷、大眾傳播、廣告宣傳、會計、教育等。第二資訊部門包括公共、官方機構的大部分和私人企業中的管理部門。除此之外,非資訊部門的企業在內部生產並由內部消費的各種資訊服務,也屬於第二資訊部門。從以上產業分類可以看出,作為網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資訊產業已經廣泛滲透到傳統產業中去了。對於諸如商業、銀行業、傳媒業、製造業等傳統產業來說,迅速利用資訊技術、網路技術,實現產業內部的升級改造,以迎接網路經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是一種必然選擇。

(3)網路經濟的直接性。

由於網路的發展,經濟組織結構趨向薄平化,處於網路端點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可直接聯繫,而降低了傳統的中間商層次存在的必要性,從而顯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為解釋網路經濟帶來的諸多傳統經濟理論不能解釋的經濟現象,姜奇乎先生提出了「直接經濟」理論。他認為,如果說物物交換是最原始的直接經濟,那麼,當今的新經濟則是建立在網路上的更高層次的直接經濟,從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它是經濟形態的一次回歸,即農業經濟(直接經濟)─工業經濟(迂迴經濟)─網路經濟(直接經濟)。直接經濟理論主張網路經濟應將工業經濟中迂迴曲折的各種路徑重新拉直,縮短中間環節。資訊網路化在發展過程中會不斷突破傳統流程模式,逐步完成對經濟存量的重新分割和增量分配原則的初步構建,並對資訊流、物流、資本流之間的關係進行歷史性重構,壓縮甚至取消不必要的中間環節。

(4)網路經濟的邊際效益遞增性。

邊際效益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會顯現出不同的增減趨勢。在工業社會物質產品生產過程中,邊際效益遞減是普遍規律,因為傳統的生產要素─土地、資本、勞動都具有邊際成本遞增和邊際效益遞減的特徵。與此相反,網路經濟卻顯現出明顯的邊際效益遞增性。資訊網路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是網路建設成本,二是資訊傳遞成本,三是資訊的收集、處理和製作成本。由於資訊網路可以長期使用,並且其建設費用與資訊傳遞成本及上網人數無關。所以前兩部分的邊際成本為零,平均成本都有明顯遞減趨勢。只有第三種成本與上網人數相關,即上網人數越多,所需資訊收集、處理、製作的資訊也就越多,這部分成本就會隨之增大,但其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都呈下降趨勢。因此,資訊網路的平均成本隨著上網人數的增加而明顯遞減,其邊際成本則隨之緩慢遞減,但網路的收益卻隨上網人數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網路規模越大,總收益和邊際收益就越大。另外,在網路經濟中,對資訊的投資不僅可以獲得一般的投資報酬,還可以獲得資訊累積的增值報酬。這是由於一方面資訊網路能夠發揮特殊功能,把零散而無序的大量資料、資料、資訊按照使用者的要求進行加工、處理、分析、綜合,從而形成有序的高品質的資訊資源,為經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資訊使用具有傳遞效應。資訊的使用會帶來不斷增加的報酬。

(5)網路經濟的可持續性。

網路經濟是一種特定資訊網路經濟或資訊網路經濟學,它與資訊經濟或資訊經濟學有著密切關係,這種關係是特殊與一般、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從這種意義上講,網路經濟是知識經濟的一種具體形態,知識、資訊同樣是支撐網路經濟的主要資源。資訊與知識具有可分享性,這一特點與實物顯然不同。一般實物商品交易後,出售者就失去了實物,而資訊、知識交易後,出售資訊的人並沒有失去資訊,而是形成出售者和購買者共用資訊與知識的局面。現在,特別是在錄音、錄影、複製、電腦、網路傳統技術迅速發展的情況下,資訊的再生能力很強,這就為資訊資源的共用創造了更便利的條件。更為重要的是,在知識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作為主要資源的知識與資訊具有零消耗的特點。網路經濟在基本上能有效杜絕傳統工業生產對有形資源、能源的過度消耗,造成環境汙染、生態惡化等危害,實現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知識連結

網路經濟概括為一種建立在電腦網路(特別是Internet網際網路)基礎之上,以現代資訊技術為核心的新的經濟形態。它不僅是指以電腦為核心的資訊技術產業的興起和快速成長,也包括以現代電腦技術為基礎的整個新科技產業的崛起和迅速發展,更包括由於新科技的推廣和運用所引起的傳統產業、傳統經濟部門的深刻的革命性變化和飛躍性發展。因此,絕不能把網路經濟理解為一種獨立於傳統經濟之外、與傳統經濟完全對立的純粹的「虛擬」經濟。它實際上是一種在傳統經濟基礎上產生的、經過以電腦為核心的現代資訊技術提升的高級經濟發展形態。 閱讀完整內容
很庶民的經濟學:月底又要吃土?六堂課教會你日常經濟學

本文摘錄自‎

很庶民的經濟學:月底又要吃土?六堂課教會你日常經濟學

梁夢萍、馬銀春

由 崧燁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