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伊德講「做夢」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

佛洛伊德是心理學界公認的開創者之一,他原本在維也納綜合醫院擔任醫師,從事腦部疾病的研究與診斷工作。在工作中,他逐漸發現了醫療在身體疾病之外的應用,從而開啟了對人類心理的研究。

佛洛伊德獨立開創了潛意識研究新領域,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現代醫學模式新基礎,為二十世紀西方人文學科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

第一節 人為什麼會做夢

夏曉楠剛坐定,佛洛伊德教授就開了口:「前幾年,一部名叫《全面啟動》的電影自上映以來票房一路飆紅,在全球各地都獲得了一流的口碑,上映僅三週,其票房就突破6億美元大關,是那一年當之無愧的票房冠軍。李奧納多精湛的演技,也讓全世界掀起了一陣做夢的狂潮。」

一位男同學點點頭:「不錯,那段時間,我身邊的很多人都特別痴迷有關解夢和盜夢的事情。」

佛洛伊德教授微微一笑:「那麼,你們知道人為什麼會做夢嗎?」

大家都陷入了思考。

佛洛伊德教授捧著一本《夢的解析》笑呵呵地說:「想像一下這個場景:春風輕拂,櫻花飄落,一個笑靨如花、傾國傾城的姑娘迎面走了過來。突然,一個身高八尺,長著一臉青春痘還帶著一副牙套的男子衝進畫面中,舉起一盆仙人掌,單膝跪地大喊『×××,我愛你,你可以做我女朋友嗎?』只見那姑娘翻了一個白眼,『做夢去吧你』,然後頭也不回地轉身走掉了。」

「幾千年前的原始時代,人類社會對世界的認知可謂少之又少,那時的人們習慣於把自己不理解的事物與神靈連繫在一起。對他們來說,做夢是天上的神仙或者死去的人要以夢為媒介給他們一些指引抑或暗示。」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夏曉楠問。

「當然不是,」佛洛伊德說,「在我這本《夢的解析》中,有我對做夢理論的解說─夢,是願望的達成。」

夏曉楠問:「可是,為什麼我們的願望要依靠夢去實現,而不是憑藉自己的努力在真實世界中完成呢?」

佛洛伊德回答:「這是由於這些願望大多是被能力、道德或法律限制的,所以我們不能或者不願在現實生活中去實現它們,於是最終我們的意識便將它們寄託在了夢境中。」

在佛洛伊德的世界觀裡,人的思想行為被定義為慾望與滿足。吃喝拉撒睡都是慾望的一種,而且十分容易得到滿足,但是還有另外一些慾望是不太容易滿足的,夢便是這些不能滿足的慾望的反射。(見圖1-1)


圖1-1 夢是慾望的反射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被判了無期徒刑,天天思念自己剛出生的小女兒和漂亮的妻子,那麼對於他來說,這種見到家人的慾望是很難被滿足的,所以沒有什麼比『越獄』,或者『家庭團聚』更好的主題適合他的夢境了。讓我們再回到上文的那個例子。那個表白被拒絕的男生,非常有可能日後在夢中與那位姑娘攜手白頭。」

「好了,經過之前的層層鋪墊,現在,讓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人為什麼會做夢。」

根據夢的內容與慾望的不同,佛洛伊德把夢的來源大致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白天產生了情緒波動,卻因為一些外界因素而無法滿足自己的意願,把這種留有遺憾的意願留到了夜晚去滿足。這種意願需要具備兩個特點。第一,必須是被自己認可的;第二,意願被外界因素抑制住了,沒有實現。」

「我們還是用那個痴情的一臉青春痘的男生來舉例。假設,這個男生被心愛的姑娘拒絕之後,某一天他正垂頭喪氣地走在街上,一抬頭,突然看到心上人和一個高富帥手拉手並排走在街上,兩個人有說有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表情。不用想,我們的男主角肯定十分憤怒,恨不得衝上去把那個情敵揍一頓。可他轉念一想,自己過去之後很可能揍人不成反被揍。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先回家制訂一個作戰計畫然後再來吧。於是他咬咬牙恨恨地離開了。當天晚上,他就極其有可能夢到自己把那個高富帥給美美地揍了一頓,而且還在臉上踹了兩三腳,真是大快人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見圖1-2)


圖1-2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揍人這種想法是被『痘痘』男承認又由於其他因素而抑制住的,進而這些沒被實現的想法就成了他心底騷動的慾望,這種慾望就是我們說的第一種夢的來源。」

夏曉楠問:「那麼,第二種呢?」

佛洛伊德:「第二種是有可能發生在白天,卻遭到排斥,便留到晚上去實現的意願。與第一種不同的是,第二種意願是在自己意識到之後從意識中被驅逐出去,不被自己認可的。」

「我們繼續假設如下場景:那個倒楣的男主角心灰意冷地在街上漫步,一抬頭,突然看到他的白雪公主和那個高富帥手拉手逛街。這次姑娘穿的是吊帶小背心和超短裙,那風情萬種的美看得『痘痘男』兩眼直發光。這時,他的腦海裡悄然冒出一個想法─立刻衝過去,推倒漂亮的姑娘然後暴風雨般的一陣狂親。當然,這個齷齪且因此而有可能被揍的想法剛剛產生,就被他的意識給否決了。於是,男生又恨恨地走了。這天晚上,男生搞不好就會夢到女神和自己在親熱。這種被意識否定的慾望,就是剛才所講的第二種夢的來源。」

夏曉楠崇拜地看著教授:「我覺得您說得非常有道理。那麼,第三種呢?」

佛洛伊德清了清嗓子:「嗯,我們再接著舉例說明:某天晚上,男主角躺在床上開始回想白天看到女神的情節,想著想著,他的注意力竟轉移到了高富帥身上,他覺得『情敵』還挺好看的,而且溫柔,細心,大方,有氣質……他睡著了,並且夢到了自己和高富帥交往的情節。顯然,這種想法相比於前兩種更加不被允許,甚至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其實自己喜歡的是男人。

這就是無法突破潛意識系統,不能走進意識範圍內的第三種願望。通常情況下,第三種願望只會在夜間出現。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夢到一些不易理解的東西。比如,一個害羞、不愛說話的女孩夢見自己在頤和園裡放聲高歌,或者自己變成了一條毛茸茸的小狗。這都是因為我們潛意識裡的一些被我們抑制住或者未曾主觀發現的意願在夢中釋放的結果。」

緊接著佛洛伊德教授又以講故事的方式強調了另外一種特殊夢境。

在佛洛伊德很小的時候,他曾經做過一個特別神奇的夢。他夢到自己走進了一片茂密神奇的大森林,有會飛的天使姐姐在他身邊唱歌,還有小精靈陪他玩耍。正在高興之際,佛洛伊德突然想上廁所。可是他跑遍了整個森林都找不到公共廁所,最後實在堅持不住了,躲在一棵高大的松樹後面解決了問題。

第二天起床後,他覺得屁股底下好像溼溼的,伸手一摸,放到鼻子底下一聞,原來是自己尿褲子了。

講到這裡,佛洛伊德教授尷尬地咳嗽了兩聲,趕緊解釋,「不要笑,不要笑。這種情況是每一個人都經歷過的,就是在夜間隨機產生的慾望衝動,比如,想上廁所或者口渴。還有,相信每個人都有過聽到鬧鐘而依舊睡過頭的經歷。有些時候我們會把外界的聲音誤認為是自己夢裡發出的並試圖在夢裡找到合適的解釋,比如,睡覺時聽到敲鐘的聲音我們會夢到『鐘』來使夢境合理化,又比如大家聽到早起獨特的鬧鈴或者感覺到早晨的陽光後,會開始做自己已經起床的夢。而上面所舉的例子,也就是我剛才要說的一種特殊夢境的起源─外界的刺激。即在做夢時,經由外界生理信號刺激做夢者而導致做夢者潛意識將生理信號的訊息編入夢境從而改變夢境。」

不得不承認,在佛洛伊德的幫助下,人類對夢境的認識有了一個很大的進步,儘管還有許多地方對於我們來說是未知的,不過最起碼,現在我們知道了夢到想上廁所而尿床根本不是什麼上天的指引,更不至於再像古人那樣把一切夢境都和神明連繫在一起。

第二節 潛意識讓你這樣去做

佛洛伊德教授走進教室,看了看滿眼期待的同學們。

「在上一節有關夢的章節中,我們曾提到過一個詞,叫做潛意識。很多人對這個詞並不陌生,因為我們在莫名其妙地做了一些選擇之後,往往會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潛意識讓我這麼去做的』。可是,究竟什麼是潛意識呢?」

見同學們都在搖頭,佛洛伊德說:「作為提出潛意識概念的第一人,鄙人應該是最有話語權的。

在心理學中,與潛意識共同存在的另一個對立事物叫做意識。

意識是指人類可以認知或已經認知到的部分,而潛意識自然就是指那些在正常情況下根本不能變為意識的東西,好比一些被我們壓在內心深處而無從意識到的慾望。

比如,『我是人』這句話是所有人都已經認知到的觀點,所以被稱為意識。而『我是一隻從M78星球跑來拯救地球的野生鹹蛋超人』這種想法就不容易難被大眾接受或者意識到,但是極有可能,它就潛藏於我們內心的深處卻沒有被我們發覺出來,這就是潛意識。」(見圖1-3)


圖1-3 潛意識


為了更為全面地解釋「潛意識」這個詞,佛洛伊德引入了另外兩個概念,「前意識」和「無意識」。

「『前意識』和『無意識』都是潛意識的分支。『前意識』是可以透過回憶或者思考被我們召喚出來的。相比於『前意識』,『無意識』就比較雜亂無章,就像一隻無頭蒼蠅在四處亂撞。」

看著同學們一臉茫然,佛洛伊德運用了一個比較好理解的比喻來解釋人的意識結構。

「人的意識組成好比奢華的總統套房。在總統套房的最裡面,有次序地坐著幾個西裝革履、文質彬彬、一表人才的『老大』,這就是我們的意識。而在總統套房的門口,則簇擁著一堆亂七八糟的人,他們拼了命地想擠進來。門口站著一個守衛,檢測外面的這些人是否合格,能否進入。有的人儘管衣衫襤褸,但是好歹有個人樣,就可以進入接待室等待下一步審查,這些人就是『前意識』。剩下的一些,噴火龍,食人花,獅身人面獸,皮卡丘,不知道是什麼物種的,就是『潛意識』了。(見圖1-4)」


圖1-4 潛意識和前意識



圖1-5 口誤是潛意識在作怪


「雖然潛意識是被排斥在意識門外的,但其實在很多時候,它們會偷偷地跑進來,干擾或者幫助我們的行為活動。我們會做一些奇怪的夢,或者說一些被稱作『口誤』的話,比如把兩個人的名字說反,這些都可能是潛意識的表現形式。(見圖1-5)因為非常有可能,我們的潛意識認為這兩個人是相像或者相同的。」

夏曉楠問:「那麼,我們的口誤都是潛意識在作怪嗎?」

佛洛伊德點了點頭:「不僅僅是夢和口誤筆誤,在一些選擇上,我們也會受到潛意識的影響。

一次午休,教室裡的一個同學在跟另一個同學討論一部新上映的電影。其中一個說『這部電影特別好看,主演的那個誰誰特別帥,男神啊,而且劇情驚心動魄的!』你坐在一邊享受你的午飯,只是依稀聽到了幾個字眼,但你的潛意識已經認定了那部電影挺好看的。幾天之後,你朋友約你去看電影。這時,你的潛意識就跑出來,『幫助』你理所當然地選擇了那部電影。其實你早就忘記了那天午餐時聽到的話,根本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做。」

同學們不由得點了點頭,仔細回想了一下自己的生活,發現生活中有數不清的選擇都是依靠潛意識做出的。

比如,對於不同牌子的商品的選擇,上廁所選擇的隔間,在餐廳時座位的選擇,等等。當我們無法根據意識尋找到確切的答案,或者心中所想的「選哪個都差不多,隨便選就好」時,潛意識就會出來代替我們做決定。這些選擇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它們都是生活中一些小事的反射,只不過身在其中的我們沒有注意到而已。 閱讀完整內容
心理學哪有這麼懸:經典理論、刺激實驗、日常案例

本文摘錄自‎

心理學哪有這麼懸:經典理論、刺激實驗、日常案例

陳玉新

由 崧燁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