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一點,做一個普通人吧!


會不會你剛好很普通?


  不好意思,第一篇文章可能就要惹大家生氣了。也許你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會帶著疑惑,怎麼大家都告訴我要相信自己是最特別的,最無可取代的,而慧川卻說我普通,甚至對於成為普通人抱持著正面的態度?

  我知道我們都應該相信自己的特別,特別聰明、特別善良、長得特別好看,因為我們身邊的人也許都這樣告訴我們,我甚至也蠻同意的,年輕的時候。因為這個「美麗的誤會」,很快就會隨著我們進入現實的世界後瓦解,然後你會發現你的聰明只在成長的鄉里之間,你的善良在現實利益面前不堪一擊,你的好看只限於媽媽和早餐店阿姨的嘴裡。

  我們在一次次跌倒之後,不斷奮起,因為學校老師都教我們「有志者,事竟成」,我們都很努力,都在想著「我都這麼用力了,再怎樣都會有個安慰獎吧?」越是這麼想,生活給你的耳光就越響亮,很多時候不管再怎麼努力就是會連一個安慰獎都沒有。不管你有多喜歡一個人,多用心地對他好,喜不喜歡你終究是他決定的事,而不喜歡你了,也是他說了算,根本努力不來。你覺得自己有與眾不同的才華,但你最終還是有可能懷才不遇,或是一輩子做著和熱情無關的工作。「有志者」終究只是成功的眾多要素的其中之一,運氣重要、會投胎重要,還有太多根本不在你的掌握之中的事也很重要。

  沒錯,看到這裡你應該回床上躺平,蓋上棉被等待世界末日就好了。不,不是這樣的。生活沒這麼爛,你也沒這麼爛,你只是很普通。如果你覺得這句話讓你聽起來不爽那我跟你道個歉,但我還是要說,你一切的不開心,會不會只是因為你剛好很普通?

  其實,在我踏入三十這個階段,「覺得自己平庸」可能是我最過不去的瓶頸。感受最深的時候大概就是,身邊同個時間一起出來工作的朋友們,工作開始飛快往上升,有人創業、有人高升;有人結婚生子或至少遇到了確定能夠走得長遠的另一半。不管怎樣,至少前路都變得很明朗,和他們見面的時候,看看自己都覺得失色許多。

  這件事情因為到了三十歲突然被放大很多。長相普普、工作普普、收入普普、感情路普普,甚至有點不順,也算是一種普普風大師(?)我急於證明自己、渴望博得周圍人的掌聲和認可,很多時候讓我不確定自己究竟只是力爭上游,還是過於害怕落後勉強地奮力一搏?過於勉強的結果,除了失敗還落得不快樂的下場。

  那時候的我躺平了好一段時間,覺得反正自己這麼普通,那就這樣吧,這樣普通的我,努力好像也不會有什麼改變。

  唯一比較幸運的地方是,我把這個負面的感覺或是情緒發洩在了文字上,剛剛好有些人喜歡,剛剛好讓我被更多人看到,也剛剛好讓我有機會出了書,直到現在你拿在手上的第三本書,讀著這麼一個普通人寫的文字、發的牢騷。

  作為一個稱職的普通人,從來都不應該躺平。每一個普通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該過,相對的也有他們的價值可以創造,雖然很現實的,每個人可以創造的價值絕對不一樣,但終究是有價值的存在,所以不要因為被否定了就連帶否定了自己所有的價值。

  也別只用一種方式定義自己的價值,例如一定要年薪多少才是有出息、三十歲一定要怎樣才對得起父母、不要單身、有孩子才不枉此生。當你用這麼單一的標籤在定義自己時,萬一無法得償所願(而且這樣的機率還不低),你的世界很容易就崩塌了。在我訪問過的對象中,會被我用「內心強大」來形容的人(不管是不是裝出來的),大概都有一個特質:

他們有自己定義自己的方式,

不需要不停透過外人、社會的評價來肯定自己,

它們散發出的是一種很穩定的vibe。

  而這些人不全部都是普世價值認為所謂「成功」的人,很多都是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像是我去花蓮玩時碰到的一位離開都市、返鄉開bnb的大哥,他們似乎都很能接受自己擁有多少,以及滿足自己能創造出的價值。

  以機率來看,能夠飛黃騰達或成為我過去訪問的那些,用普世價值定義所謂的「成功」的人終究是少數,所以這本書絕對不會教你如何踏上成功的路,也絕對不會是由我來教。當我在寫這本書時,我常在想,如果要我送給我的讀者一個願望的話,那會是什麼?在網路上滑了一堆的賀詞,從飛黃騰達、平步青雲、事業有成到覓得良緣、早生貴子全都讓人備感壓力。不是我們抗壓力低或是勇於逃避,而是我們都有一樣的難題:

時間不夠、才華有限,大多數的我們,終究普通。

所以,我不祝你飛黃騰達,

只願張弛有度,廢得剛剛好,

力氣也用得剛剛好,自由且自在。

  所以最後,我對自己和你們只有一個期待:請大膽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吧。

三十而立,可是我還有點累


  在某一個凌晨,好不容易忙完了工作,我躺在床上蓋上被子,「啊,明天好像有一個早上的會要開……」腦袋閃過這個念頭之後,我的思緒就像部落豐年祭裡的舞者一樣,一個牽一個,開始在我的腦海裡勁歌熱舞,把好不容易培養出的睡意全部趕跑。

  那一晚的思緒跑得快到我有點抓不住,從明天的會議、到今年就要結束我似乎什麼都沒做,新書進度依舊落後、新家就要交屋,裝潢費夠嗎、我準備好要背三十年的房貸了嗎、依舊單身的我在市場價格不斷貶值、未來我在自己獨居公寓過世後會被養的狗吃掉嗎?什麼?那我要養狗嗎?凌晨三點我的雙眼依舊睜得斗大,眼睛因為疲勞不斷分泌淚水。

  「唉……好累喔。」我不自覺地在自己的房間裡對著沒人天花板吐出這句話,當然,這時間點我不會希望天花板上有人跟我說說話。

  「累」。不知道為什麼,我最近好像特別容易聽到這個字,特別是來自身邊的朋友。這些和我一樣正處在三十前中後段班的朋友們,「好累」已經成為我們的口頭禪。三十而立已經是個老掉牙的概念,這種對於某個年紀的殷殷企盼和不合時宜的期待不是應該已經被淘汰了嗎?說得很容易,但身為當局者的我們卻沒辦法像多數的雞湯作者們說得那樣瀟灑和雲淡風輕。

  我們也想相信年齡只是一個數字,沒有人規定你在三十歲時必須功成名就、成家立業,或至少有個安身立命的房子和可依靠的肩膀,不要還在風雨中飄搖。但是當這個社會寄予的期望還在,或是當身邊的人都走著所謂的「對的路」,我們難免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膝蓋不夠硬,怎麼三十好幾,路還是走得歪歪扭扭?

  在我們十幾、二十幾歲是也會感覺累,但累的感覺不太一樣,那時的累大多睡個覺起來就好了。那時的我們不需要對生活的「安全感」,也許我們對未來的想像有限,甚至可能根本不會去想像,十年後的未來遠的要命,想來幹嘛?不過,三十之後,對未來的想像會突然清晰或是快速很多,甚至二十年後的日子都已經在不遠處,所以我們急著找另一半、買能夠給自己一點安穩感的保險,對抗那個易碎、朝不保夕的晚年。因為對安全感的追求讓我們時常處在一個必須時時刻刻達標的狀態。像是:我三十了,戶頭有多少錢?我有另一半了嗎?我在公司做到什麼職位了?甚至在我大學的時候就有一個學長跟我說,「如果到了三十歲,你的存款沒有五十萬,你就該為自己擔心了。」

  這句話一直牢牢印在我的腦海裡,出社會工作的那些年,我三不五時都會想起這句話。那個學長耳提面命的臉和他臉上的毛細孔,至今我都還記得。也許當年的我應該要發憤圖強,兼個幾份工、斷絕大部分的生活娛樂,才能把微薄的薪水攢下來,但我沒有這麼做,只是任由這份恐懼在逢年過節時出來騷擾我。直到三十歲那年,我又想起學長的話,看了看戶頭,哪有五十萬,甚至過完年給完爸媽紅包錢,戶頭餘額連五萬都沒有好嗎!

  寫這篇的時候我剛好追了《慾望城市:華麗的下半場》,裡頭我所熟悉的凱莉、米蘭達、夏綠蒂,從三十多歲的慾女變成中老年的婦女。想像中,到了她們的歲數應該到達知天命和耳順的境界了吧?

  但古人的話沒有真實反應現實,她們的生活依舊充滿了變數和不安全感。凱莉面對 Mr. Big驟逝哭著問米蘭達今後自己該怎麼辦;米蘭達為了重新找回成為法律人的初衷回到校園,卻發現儘管自己已經是成功的律師,為了趕上這個變化快速的世界,她依舊左支右絀,追得氣喘吁吁。進入人生下半場的她們,儘管內心衝勁仍在,對自己充滿自信,但也總會有那麼一個瞬間,因為旁人的一個眼光或一句話而低頭審視甚至懷疑自己,下半場沒有想像中華麗,反而是有更多的不自信和不安全感。

  所以,當還有人告訴你三十當立,你就放心地告訴他,你還需要時間躺一下,因為你很累。

喊累,一點關係都沒有,別急著督促自己解決別人的質疑。

不安和不確定感會陪著你很久很久,

每個階段都會出現漂流迷惘、無法下錨的感覺。

  當時的我再怎麼想,五十萬這個數字不會憑空出現在我的戶頭,我的人生也不會因為有了這五十萬而變得萬無一失。光是過好今天就不容易了,你的目標和生活會因為你過好的每一天而變得越來越清楚明白的。睡吧,好好地睡一覺。 閱讀完整內容
想靠臉吃飯,生活卻逼我拚盡全力:一個才華有限熟齡青年的赤裸告白

本文摘錄自‎

想靠臉吃飯,生活卻逼我拚盡全力:一個才華有限熟齡青年的赤裸告白

郝慧川

由 時報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