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毛孩生命裡唯一的曙光


教養衝突──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行為獸醫師說】除了對動物的教養方法與態度,每一位家屬的安好也同樣重要,因為只有當人類為自己的身心找到一種舒服的平衡,才能在這個家裡,裝下幸福的彼此。

「牠一直抓我,我到底該怎麼辦?」

暖暖的冬日裡,我一路沿著街道享受陽光,身體似葉子緩慢地舒展開來,回過神才發現久未聯絡的好友小恩傳來多則緊急訊息:「不好意思,突然打擾妳。」「我真的快撐不住了,全身都是傷。」「妳現在有空嗎?快幫幫我!」我趕緊撥通電話,和她開啟視訊。

鏡頭裡的她臉色蒼白,瘦弱的手臂上有著大大小小的抓痕,整個人看起來很疲憊,像隻無助的小狗。

「那簡直像一場噩夢,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她哭喪著臉說。

小恩和我都非常喜歡貓,只可惜她因為家人過敏的緣故,多年來一直不敢開口說想養貓。直到前陣子她搬出家裡,自己獨居後,有天在山區發現一隻全身濕透的小橘貓,再無顧忌的她決定認養這隻小可憐,喚作「茶包」。

然而,小恩與茶包的同居生活不如預期的美好。她看著自己滿身的抓痕,跟我說:「茶包只要看到我,就會一直抓!真的很恐怖,我在家裡走動,牠還會跑來突擊!我連換衣服都沒有辦法,牠不斷跳起來攻擊我的雙腿,我想擋都擋不住!」

驚嚇之下,小恩還找算命師到家裡看風水,將茶包的噴泉飲水器放在財位上,又在牠的睡窩下穩妥地壓了一張平安符,試圖改善家中僵硬的氣運。但是情況不見好轉,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她變得越來越焦慮,不知到底該怎麼和茶包相處。

我靜靜地聽她敘述,從她眼眶裡的淚和略帶憤怒的情緒,知道她雖然實現了多年來的養貓心願,此刻卻深陷巨大的壓力。

當人貓生活變成一場戰爭

每一種行為的根源,都可能與先天需求、後天學習、環境影響、疾病痛苦及藥物使用有關。因此若想要改善小恩與茶包之間的關係,必須考慮到茶包的行為動機,並仔細地釐清所有的細節。

深入了解之後,我注意到,儘管小恩確實為茶包提供了充足的生活資源,但是她經常在茶包抓傷她之後,立即給茶包一些零食。此外,當她要換衣服時,為了讓茶包別往自己身上撲跳,會試著把茶包關入外出籠,以至於牠只要看到籠子便充滿防衛地嘶嘶叫,每每想要逃離卻都被抓回籠裡,一次又一次,最終在籠內失禁噴尿。

這樣的衝突不時發生,想當然耳,她們的關係像是一場戰爭,從玄關到廚房、從客廳到臥室,到處都是坑坑疤疤的困頓。

若要運用像外出籠這種限制活動的方式來處理問題行為,必須謹慎考量動物的年紀、生理和心理需求、安全感及疾病狀態。

但是像茶包這樣從山裡來的毛孩,天生的遺傳氣質較為獨立,且普遍擁有高警戒、好動等特質,比起一般貓咪需要更多的活動空間。因此對於具有這種特質的茶包,貿然關籠通常無法解決問題,反倒會由於牠日漸加深的挫折,使得與人的溝通管道直接封鎖起來。失去身體自主權的動物可能會產生某種程度的焦慮,啟動大腦中的「情感疼痛系統」,連結出一種近似生理的疼痛感,並反向地增加動物的恐懼及攻擊等負面行為。

再者,透過給予零食的方式,小恩其實是長期在無意間鼓勵茶包的攻擊行為。換句話說,茶包從小恩的反應裡,學習到「撲抓人類,便可以得到美味點心」的連結,所以對牠而言,生活裡的每一次小突擊都像是一場遊戲,充滿樂趣。

除此之外,長時間獨自待在家中的茶包非常渴望得到小恩的關注,經常會對著使用筆電的她喵喵叫,並用頭磨蹭她,要求撫摸。若小恩沒有馬上搭理,茶包便會衝破防線,裝作沒事似的去壓在鍵盤上,並咬向小恩的手臂,做第二階段的行動抗議。因此,每當茶包向前接近小恩,她不免感到一絲恐懼,有時會責罵茶包,有時又希望能完全滿足貓主子的需求。

從她倆的互動看來,無論是零食、讚美或撫摸,都可能不經意地強化了問題行為。因為對於尋求關注的茶包而言,就連小恩的懲罰、斥責或眼神也變成一種矛盾的獎勵。就像某些調皮搗蛋的小男生會捉弄心儀的對象,而這種「有總比沒有好」的心情,隨著時間一久,也逐漸變成一種新的學習。

兼顧冷靜與愛護的「冷處理」

針對以上的狀況,我建議小恩先調整居家的生活動線,彈性地更動家具的擺設,延伸出更多茶包的立體活動空間,讓牠能獲得更友善的貓空間,不必與人類爭道,減少突擊人類的動機。

我並建議小恩以「引導」代替懲罰,幫助茶包學習和人類正確地互動。例如當茶包準備逗弄她的手腳,企圖邀約玩樂時,盡量不要有誇大的反應,也不應立即給予零食,而是利用貓玩具來回應茶包的需求,教導牠以一種安全的方式玩樂。並且建立每日可預期的遊戲時間,緩衝茶包對互動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並在家裡放置一些互動玩具,提供茶包不同的感官體驗,再觀察牠的喜好,逐一調整。

至於尋求關注的問題,我建議小恩首要確保茶包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滿足,然後再採取一致性的態度,進行「冷處理」。

這種冷處理並不是「完全不理會」毛孩,而是希望主人保持冷靜,不說太多話,找到一個適度忽略毛孩的問題行為,但同時保持對牠愛護的方式,以提供一個充滿情感支持、安全感、穩定和愛的護持環境。

通常,我建議併用「暫時中止」(Time-out)和「積極介入」(Time-in)這兩種方式,並根據毛孩的行為和生長階段,與主人詳細討論後,找出最好的平衡方案。

舉例來說,對於正處於青春期的毛孩,我們應理解牠們的大腦前額葉皮質尚未發育成熟,無法良好地控制情緒,若完全不理會通常不會產生良好的效果,反而可能引起牠們的恐懼和焦慮,變成一種懲罰。

因此,我們應先思考「毛孩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行為」、「我們想要教牠什麼」以及「該如何進行教導」,並在保持情緒平和、訂立明確規則、明確時限及靈活運用的前提之下,藉由冷處理來教導動物。

我經常告訴家屬,教育是雙向的,同時也是整個家庭一起學習的契機。當毛孩極度尋求關注時,我建議家屬和牠們一起坐下來,用堅定而溫和的方式,陪伴在牠們身邊。

雖然可預期地,這樣的冷處理的舉動,可能會引起某些動物以更誇張、激烈的行為來表達,以引起主人的回應。但是可藉由撫摸或陪伴練習,讓牠們知道主人會在身旁,牠們並不是孤單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經由多次的累積學習,牠們會逐漸地學習與主人互動的時間界線,並建立起居家生活的節奏與規律。

你焦慮,毛孩也焦慮

與人類相比,無法以語言溝通的動物更擅長感受微妙的環境感官訊息,並透過觀察人類的呼吸頻率、身體姿勢、互動的自信、音調高低及汗腺分泌,來感受我們的情緒。從某個角度來看,由於小恩的焦慮情緒漣漪已漸漸地擴散至整個家,可能也反向地影響著茶包的情緒。

因此,我也請小恩為自己設下「情緒柵欄」,透過辨識自己的情緒,設定出界線,並在這個範圍裡,好好地傾聽自己的需求。這種設立情緒柵欄的方式對照顧者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在照顧毛孩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好好地照顧自己。這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找出那些無法承受的壓力,及時向外求援,並在適當的支持下,保持內在彈性的能量,讓自己能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雖然對動物的教養方法與態度至關重要,但我也關心每一位家屬是否安好。只有當人類為自己的身心找到一種舒服的平衡,才能在這個家裡,裝下幸福的彼此。

一個月之後,小恩開心地說茶包的問題行為減少不少,她終於有了家的感覺。我想,或許對茶包而言亦是。

真正的家,是人與毛孩都找到寧靜的安心港灣。

教養期待──怎樣的毛孩才算「乖巧」?


【行為獸醫師說】我們是毛孩生命裡唯一的曙光,當發現眼前的路昏昧無光時,有時候卡住的往往是我們自己,而非眼前的柔弱毛孩。

你夢想中的「伴侶動物」是什麼樣子?

在動物行為的領域裡,所謂的「伴侶動物」,指的是與人類生活密切,且在身心、情感、社會需求都能被人類所滿足,與人類建立親密關係的動物。

其實,人類與伴侶動物的良性互動,不但可以減少壓力和孤立感,還可以提高催產素的釋放,讓彼此皆有放鬆、降低心跳與血壓的生理益處。

而大多數門診的家屬,談到自己夢想中的伴侶動物,不但希望是聽話又乖巧、喜好社交且來者不拒,還要能忍受主人無法陪伴時的寂寞,並在回家時馬上出來迎門,展現夢幻般的完美形象。

然而這些超出現實的期待,似乎是把所有不同個性的動物塑造成一款夢幻逸品,並且將許多「不乖巧」的帽子強扣在動物身上,造成雙向的失落。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我是一隻狗狗,我的主人會喜歡我所有的特質嗎?在思考這個答案的同時,我不禁想起芊芊的故事。

十年過去了,有時我會想起牠,掛念著牠是否找到了新的家人。忘不了在大夜班的凌晨三點,牠溫柔地看著我,始終相信人類──那一刻,我彷彿看到牠有雙隱形的翅膀,強而有力地帶著牠度過未來所有的難關。

因為「不聽話」,竟然被綑綁懲罰

芊芊是一隻紅貴賓,當年大約三歲,被主人帶來醫院急診。女主人說她把芊芊帶到親戚家玩,結果小孩們惡作劇,將髮圈套在牠的兩隻前腳上,等到發現時,牠的雙腳早已腫脹、發紫,非常疼痛。

經由外科醫師檢查後,發現牠的雙腳嚴重潰爛,且毫無任何痛覺反應,立即建議主人考慮截肢手術,藉此控制全身感染的狀況。

我初次見到芊芊是在住院部,走向牠時,遠遠地就聞到一股濃濃的腐臭味,讓我忍不住捏起鼻子,鼓起雙頰憋著一口氣。靠近一看,發現胖嘟嘟的牠單靠著後腳站立,倚靠在籠門前,正舞動腐爛的前肢向我熱情地打招呼。

「天啊!牠怎麼靠著後腳就站得這麼好?」正當我納悶時,芊芊瞬間躺了下來,向我發出撒嬌的小狗奶音,下一秒又完全不費力地如體操選手般優雅地轉換站姿。

住院那幾日,芊芊的狀況逐漸穩定下來,卻始終未見女主人前來探望。等到她再度出現時,便匆忙地將芊芊轉往他院。

然而在幾個月後,同事激動地跑向我,指著手機裡的一則虐狗新聞。芊芊的女主人在網路張貼認養文,機警的網友察覺有異而緊急通報動物保護處,揭發了這件虐狗案。報導中,女主人坦承自己因為不滿芊芊在她出門時,破壞家具、大聲吠叫,因此用髮圈綁著牠的雙腿,讓牠動彈不得;下班回家後一看愛犬的情況,她驚覺大事不妙,立即帶去就醫,只可惜為時已晚。

但是,真的是一次性的懲罰,讓芊芊能熟練得像人類般站立嗎?或者牠是經常性地被綁住,才熟練了這樣的站姿生活呢?一想到這裡,我不禁難過起來。

擴大狗狗的「心靈」舒適圈

像芊芊這樣的悲劇,若要停止重蹈覆轍,就要從狗狗的品種和教養來談談。

從育種的歷史來看,不同品種的狗狗有著被人類選擇所保留下來的強烈特質,而這些個性往往變成室內犬的一種原罪,也是大部分家屬最難以忍受的部分。

就小型玩賞犬來說,牠們一開始是作為貴族及宗教人士的伴侶動物,並被當作黃金、珠寶般的珍貴商品在港口交易,所以在許多歐洲的油畫裡,可以看到貴族手抱著一隻玩賞犬作為身分的象徵。這些被捧在手心上的狗狗隨時相伴在主人身旁,因而容易對照顧者產生高強度的情感依賴,並且會因為一點風吹草動而驚慌地不斷吠叫。其實正是這種幼年化的特質,滿足了人類的寂寞,卻也無法避免地帶來牠們與人類之間的情感羈絆。

因此,養育一隻玩賞犬,主人除了要培養牠的自尊心和對孤獨的舒適度,也需要幫助牠學習自己獨處時的自在,進而一步步地擴大狗狗的心靈舒適圈。

在日常的生活裡,我們可以試著嘉獎狗狗平靜的行為,適度地冷處理牠尋求關注的吠叫及舔咬(冷處理的方式:〈教養衝突──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並理解許多過去已被強化的慣性行為,不但需要時間改善,還需忍過狗狗行為消退前的反撲期,才能讓狗狗從主人的一致態度裡,找到生活脈絡中的新界線… 閱讀完整內容
人類沒有很懂我:犬貓行為獸醫師帶你醫病也療心

本文摘錄自‎

人類沒有很懂我:犬貓行為獸醫師帶你醫病也療心

李羚榛(小羊醫師)

由 寶瓶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