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生整理師:淡旺季


1 淡旺季

冷熱的衝擊、孤貧的人生、死亡的結局。

很多人會問,殯葬業是否有淡旺季之分,每天不分任何時候都會有人往生,真要說的話,便是在節氣交換,因為氣溫變化,讓身體不堪負荷而倒下,這期間便是殯葬業者最忙碌的時刻。尤其是冬天,因為寒流侵襲,心血管疾病、心因性猝死個案因此倒下,經常會有才剛接體完,下一個委託便立即而至,因此平時身體就要注重保養,免得過於忙碌而讓身體不堪負荷。

以前在從事殯葬業時,每到冬天案件量就會增加,尤其是過年前,因為有喪事不拖過年的觀念,所以管他好日壞日,只要有禮廳有火爐就是好日子,結果就是過年前幾週就因為接案量的增加以及頻繁的喪禮而忙到昏天地暗,凌晨四、五點出門準備辦喪禮,直忙到中午結束,才剛休息一下,就開始協商、行政、接體工作,接著又開始進行會場布置、法事進行︙︙等,不間斷地忙到深夜,接著又在凌晨起來繼續工作。

這樣日夜不分忙碌的狀態一直持續到過年,因為過年不舉行喪禮,才能稍微喘口氣,只是之前欠身體的債就該還了,超越極限的操勞,以及高度精神壓力,卻未能有適當的休息,每次過年,不是睡覺充電,便是在生病休養中度過。

至於現場清理委託,也會隨著節氣變換有所影響。氣溫變化差距大時有些人會因此猝死,其中一部分非死亡時便為人所發現並立即處理,通常要隔一些時日後,因為失聯因此親友前來關心、氣味傳出或是房租沒繳才被發現,需要我們更進一步地進行協助。

為了應付炎熱的夏天,我們會選擇關上窗戶打開冷氣,並搭配冷飲讓身體感到涼爽,而炎夏中的死亡現場環境普遍沒有冷氣,或是冷氣早已故障無法運轉,有的居住環境甚至沒有對外窗戶,僅有台布滿灰塵的電扇,甚至連電扇也早已故障,高溫氣候讓遺體腐敗速度較快,遺體於一兩天左右便產生異味,所以發現較早。

有時進行遺體接運會看到一些往生者並沒有穿衣服,撇除掉習慣在住宅內裸身或是精神障礙情形,這些赤膊者,大多是因「貧窮」讓他們選擇在炎熱環境下不著衣物。

要先衣食無憂,才能顧及尊嚴

孤獨死情形大多存在「孤」、「老」、「貧」的情況。馬斯洛主張人類需求可分為五個層次,依序為生理、安全、社會、自尊與自我實現,於需求實現之後才能顧慮到「尊嚴」與「實現理想」的更高生命層次。

《管子‧牧民》篇:「衣食足則知榮辱。」衣食無憂,生活無慮才能顧及榮譽和恥辱的生命層次。基礎生活的穩定才能有更高層次的追求,若一個人生存都成問題,自然就著眼於解決問題,不可能更有心思去顧及其他事情。

一個人如果沒有基本的衣食住行,生活就會缺乏保障和某種程度的不安全感。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去思考自己的榮譽和恥辱這樣較為高層次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對於他來說可能不是那麼重要。

相反的,當一個人的生活條件越好,他就越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那些較高層次的價值和意義。身處在如此安全舒適的生活中,他就能夠更好地關注自己的人生意義和價值觀,並且更有能力去實現理想和目標。

不得已的節儉

我所認識有些脫離街頭順利租屋的街友個案或是高齡長者,雖然順利租到房屋,但因為補助有限或收入不豐,即使家裡有冷氣也怕浪費電,捨不得開冷氣。到他們住所時,看著他們額頭上掛著汗珠還自傲地說自己很節儉從來不開冷氣。

或是冷氣過於老舊早已失去功能卻無力更換,又不敢請房東更換,怕提太多要求會讓房東漲租或是不願意續租,就算提出要求房東也置之不理淪為牆上的裝飾;在炎熱的夏天想要讓自己涼快的方法就是不斷沖涼,或是打開窗戶指望些許涼風吹進屋中,啟動那隨時都會報廢的電風扇,旋轉的扇葉中傳來那無法消暑的陣陣熱風。

為了度過這潮濕悶熱的夏天,有的人會待在圖書館看書報休息,圖書館是公共空間,因為有冷氣吹、空間不但寬敞舒適,還有乾淨的洗手間,自然就成了圖書館的常客。或到一些有冷氣又不趕人的地方度過整天,直到場所關門休息,還是必須回家,打開門的那一剎那,便感一股蒸騰熱氣襲來。

想在熱到汗出沾背的房內好好睡上一覺,此時便只能在睡前洗個冷水澡,才不覺悶熱濕黏,趁體感仍覺涼爽時立即上床睡覺,但有高血壓與心臟疾病患者,如果突然接觸冷水,會讓血管急速收縮而造成血液大量回流心臟,導致血壓突然飆高,反而增加危害健康的風險;而為了降低黏膩感,身上的衣服就須盡量減少,甚至褪去所有衣物,讓汗水無法吸附在布料上,皮膚與空氣有更大面積接觸散熱。

炎夏、貧窮、遺體

因為熱島效應● ,在經濟條件又不允許的狀況下,想要對抗高溫似乎沒有更好的選擇,反正是在家中,穿或不穿又有什麼關係。於是乎,夏季孤獨死亡的現場接體時常看到,伴隨著凌亂、悶熱的環境,是一具赤裸倒臥著的遺體。

記得曾在夏天接過一件委託案,頂樓的鐵皮加蓋讓溫度直線攀升,讓人如同身處於烤箱,不大的空間還分割成八個房間。而事發的雅房僅有一坪半大小,房間內鋪墊著草蓆的單人床架就幾乎占據所有空間。所幸現代科技進步,還能夠在床尾擺了一台用雜誌墊高的液晶電視作為娛樂來源,剩下的空間,除了預留讓門能開啟的範圍外,僅能擺一個簡單的收納櫃安放一些個人物品。牆上除了一台略顯兩光,邊擺頭、邊發出喀喀聲的電扇正不斷讓屍臭味於室內循環外,便是一盞沒有功能的日光燈,只能依靠插座上的小夜燈來為房間提供光源。

死者衣物背包掛滿整個牆面,甚至連門板後方也沒有浪費,替代了無法擺入的衣櫃承載衣物的重量。

生活在這狹窄的居室,這只能擺放一張單人床的劏房● ,除了被推到角落的薄被外,周圍散落菸灰缸、啤酒罐、雜牌香菸、手機以及一些生活垃圾,此外還有一具裸身倒臥在此,早已發黑爬滿蛆蟲的遺體;沒有轉身跨越的空間,只得將遺體直接拖進鋪在地上的屍袋。

現代社會,高齡化、單身、貧困者逐漸加增,這雅房內赤身裸露的遺體,訴說著夏日的襖熱、孤貧的人生、死亡的結局。

●建築物的混凝土,以及柏油路在白天會吸收熱,並於夜間釋放,但相比農村地區,建物密集的都市在夜間散熱速度比較慢,導致夜間溫度較高,稱為「城市熱島效應」。

● 「劏房」即是將原本的住宅單位分割成數個更小的出租單位以供低收入家庭或人士居住,居住環境通常都較欠佳。
閱讀完整內容
我是人生整理師:死亡清掃X遺物整理X囤積歸納

本文摘錄自‎

我是人生整理師:死亡清掃X遺物整理X囤積歸納

盧拉拉

由 尖端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