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與金錢的關係,做好三種角色
跟金錢有關的角色,總結來說只有三種:老闆、員工和顧客,而理財說簡單點,就是做好這三種角色。
但凡對這些角色有清楚的認識,在理財上我們就會知道身為這三個角色時,會做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以及可以做什麼事情,有了答案就能避免胡亂花錢、隨意投資或聽別人報明牌亂買股票。
所有的理財規畫與投資方法,都能透過對這三個角色的認識與定義,產生非常清楚的執行方法。
老闆角色——讓錢生錢
老闆是有能力讓錢滾錢的人。不管是僱用他人替自己工作、找到專屬商業模式、甚至買入會增值的資產,只要能夠讓投入一塊錢多收回比一塊錢更多的人,這樣的人我們就稱為老闆。這世界上所有富可敵國的富豪們,多半都是擁有清晰老闆思維的人。
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平台亞馬遜(Amazon)的創辦人,同時也是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在1994年創辦了亞馬遜網路商店,三年後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在當時貝佐斯的身價約為10億美元。對比二十六年後的現在,他的身價足足翻了160倍,高達1,621億美元。這種驚人的財富增長,就是老闆思維發揮到最徹底的案例。
擁有老闆思維的人,知道怎麼讓錢變更多;神人級老闆思維的人,則能讓錢多到數不盡。
員工角色——賺取固定收入
員工是用自己的勞力、智力以及時間跟老闆交換金錢的人。員工的收入是固定的,就算有績效獎金也會在可預期的範圍內。薪資雖然會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以及自身技能的進步而有所成長,但相比一間公司的股價能有數十數百倍的成長,我們的薪水增長在這一輩子能夠有三到五倍幾乎遙不可及,甚至對很多人來說,薪資能翻倍都已是不太可能。
從數據上來看,台灣2012年的年總收入薪資中位數是44.2萬元,一直到2020才正式突破50萬元,換算下來,其實也就每個月月薪多5,000元而已。因此想靠著經濟社會的進步、升職並加倍努力工作賺取更多報酬,雖然可行,但成效其實很有限。
身為員工,我們可以賺取薪資,但讓錢增值的能力卻非常有限。
顧客角色——用錢提升生活與自我
顧客是拿錢購買自己想要的物品或服務的人,花錢的機會無處不在,且不僅在大人的世界,我們在很小的年紀就知道如何花錢。社會上沒有人不知道怎麼花錢,也因此,顧客的角色是跟隨我們最久,也是最熟悉的一種金錢關係。
仔細想想我們付出的每一塊錢,幾經輾轉,最後總是會流到某一個人的戶頭裡。如果我們拿錢交換的服務或物品,會讓我們擁有難以忘懷的體驗或是解決生活基本所需,就是一個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交易。但如果只是買一個很短暫的快樂,甚至超出我們能力所及的金額,那就是把辛苦錢奉獻給另一個人而已。
做一個顧客,我們沒辦法把錢變更多,可是把錢花在對的地方,可以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等無形資產,反之,就只是白白把錢送出去。
既然我們跟金錢的關係一定不脫離以上三種角色,回歸到最前面所說的,想要累積財富提早退休或是開一間夢想咖啡廳等,要達成這些跟理財有關的目標的方式,其實就是徹底了解三種角色跟金錢的關係!
有了上述兩種認知,所有複雜的理財問題都能歸納找出問題點與解決方向,同時掌握具體明確的執行方法,而你也更能評估自己現在究竟是擔任何種角色。
如果一個人懂得開源節流,仔細掌控每一筆金錢的流向,只買自己真正會開心的東西,那就是對顧客的角色有了正確的認知。
如果他還能夠透過審慎投資,賺取長期的報酬,利用錢滾錢的複利效應,讓自己在開源節流之外累積更多財富去達成自己的夢想,那他就是除了做對顧客的角色,還擁有了老闆的思維,並且有基本收入的員工能力。
所以,理財並沒有那麼複雜,你我都能輕鬆做到。
認識金錢,了解錢的本質
「你就要認真讀書才能找到好工作,將來可以買車、買房、成家立業!」
這句話我們從小聽長輩們說到大,聽起來有道理,也沒有邏輯上的錯誤,但它卻是讓我們害怕談論金錢、不願意好好正視金錢關係的一個起源。
它傳達出「人生是否幸福是由金錢來衡量」的概念,好像人生必須時時刻刻為了累積金錢數量而努力,如果不存到房子的頭期款,就算找到好工作也不是快樂的人生;書讀得再好,沒有賺到第一桶金,也都是白費。
金錢變成了一種禁忌話題,因為在這個普遍以身家多少衡量一個人價值的社會,每個人都不願意被赤裸地攤開來比較。金錢是一種我們苦苦追求卻不一定能得到的稀有產物,如果公開談起,甚至還可能被看到自己有多麼不足,所以我們往往選擇避而不談。
但請記住,賺很多錢不會是我們追求的人生成就,錢也不該是我們生活中要緊緊握住死守的物品。
金錢不是拿來比較的,找到想做的事情,錢才有用
錢不是試卷上的分數,不需要跟其他人競爭比較。金錢多寡與他人無關,但我們很容易羨慕別人開名車或大買名牌;質疑為什麼富二代出生就坐擁可觀的財產;忌妒不是特別聰明的人,卻擁有好機會在對的時間想到絕妙商業點子,賺取到超高報酬,可是這並不代表我們要因此開始追求金錢的數量。
每個人的起跑點不盡相同,而成功有時很隨機,真要認真計量永遠比不完,且比較的基準也完全不同,所以不需要以金錢作為標準跟他人相比。每個人有他自己的時區,有不一樣的時程跟機運。
錢不該是我們人生努力追求的結果,而是能讓我們實現自我的工具。
錢買不到快樂,可是錢可以讓我們選擇更健康的飲食、更乾淨的住宿環境、更好的學習資源等,讓我們比別人更早一步獲得技能。透過金錢,我們可以打造更健康的身體,擁有更專注於自己夢想的心靈,它是我們可以達到理想自我的重要工具。這才是錢的本質。
討論金錢,數字不是重點,我們跟錢本質上只有一個關聯,那就是「錢可以為我做什麼」?
哈雷爾的案例讓我們忍不住思考,為什麼這麼有錢卻仍舊不快樂呢?
錢不是人生快樂與否的指標,而是達到目標的工具,如果找不到人生亟欲實現的目標,再多的錢也無用,反而只會產生越多的困惑。
現在讓我們反問自己,如果明天起床,會讓你感到很有動力,很開心的一件事,會是什麼?
先找到這個答案,錢對我們來說才會是有價值的工具。
這個答案不用很偉大,但必須是你真心想要的。就算是開一間寵物咖啡廳,或是單純想要早一點退休,擁有餘裕陪伴家人的生活,都是很好的答案。
只要是你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越明確的目標,金錢跟你才會產生緊密的連結,錢才會因此而有意義…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