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讀蘭陽的前世與今生

宜蘭∣跑馬古道

前世,是篳路藍縷的台灣開墾史;今生,是內容豐富的人文與自然教室。淙淙山澗傾瀉涼爽,先民痕跡訴說故事,蘭陽平原與龜山島一路相伴。揮汗山林後,浸浴氤氳,以泉水的溫柔擁抱,洗去了身心疲憊。

text Cindy Lee photo 周治平


▲跑馬古道前段林蔭蔽天,潮濕多雨的氣候孕育種類豐富的植物。

跑馬古道是淡蘭古道南路的其中一段。淡蘭古道是早期淡水廳(台北)到噶瑪蘭(宜蘭)之間的往來運輸道路,分為南北兩路,北路由楊廷理開闢於清嘉慶年間,為主要官道;南路年代稍晚,大約是清咸豐、同治年間,隨著移民向坪林內陸拓墾而逐漸形成。


▲步道以生態工法整修,防止土石流失。


▲入口處立有一塊虎字碑。

其中,南路沿著新店溪、景美溪往深坑,越過石碇、坪林後往石牌、頭城而至礁溪,又稱為「北宜古道」,與現在的北宜公路有多段重疊。日治時期,古道因公路的興建而逐漸荒廢,只有石牌到礁溪這段保存最完整,經礁溪鄉公所重新整理,並命名為「跑馬古道」。


▲沿途路標清楚,不需要擔心迷路。


▲入口處的跑馬古道石上刻字。

踏上先民歩走讀歴史

跑馬古道曾有過許多名字,每個名字皆代表一段歷史,在過去,它是用來搬運木材的路徑,先民以圓木鋪設成軌道,沾抹烏油減少摩擦阻力,再利用木馬搬運木材,於是那時它被稱為「木馬路」。日治時期為警備道路,常有日軍騎馬巡邏,同時也是砲車和補給車的運輸線,所以又被叫做「跑馬路」或「陸軍路」。

昔日,達達的馬蹄踏過、先民篳路藍縷走過、數千斤重的木馬壓過,現在平緩寬闊的碎石路上,健行旅人步伐輕快,享受山澗清溪、眺望蘭陽平原與龜山島、觀察自然生態,重生之後的跑馬古道不再任重道遠,展現前所未有的輕盈與親和。

跑馬古道北口在北宜縣界的石牌,南口在礁溪五旗峰,全長5公里,單程約3小時。石牌在宜蘭和頭城的交界,立有「北宜公路殉職先靈紀念碑」,為北宜公路最高點,海拔538公尺,若開車從台北方向往宜蘭,車行至此豁然開朗,被讚為「金面大觀」,1954年獲選為新蘭陽八景之一,過了石牌就準備接受九彎十八拐的考驗。天氣晴朗時,站上造型特殊的金面棧台,只見北宜公路蜿蜒腰繞於大、小金面山之間,蘭陽平原和龜山島盡收眼底。


▲微雨的天候,需小心路上濕滑。

跑馬古道入口立有一塊虎字碑,與草嶺古道相似。清同治六年,台灣鎮總兵劉明燈在巡視營伍時遇上狂風阻路,取「雲從龍、風從虎」之意,立虎字碑於草嶺古道鎮風止煞,同治七年在這附近也設立一座,不過目前古道路口的石碑為複製品,原碑保存在坪林茶業博物館。


▲步道上豐富的植物生態,也有立牌介紹。此為「棕葉狗尾草」的介紹,莖葉能治關節炎,早年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也用葉片上的皺摺預測颱風。

打開自然生態教室大門

從石牌進入跑馬古道,全程為平緩下坡,走起來輕鬆愉快。古道以生態工法整修,坡度較陡的路段以柳杉樹幹作枕木階梯,防止土石流失。潮濕多雨的環境孕育種類豐富的植物,就像打開自然生態教室的大門,蕨草蔓藤,野花處處,可見野薑花、朱槿、筆筒樹、抱樹石葦、山櫻花、構樹、棕葉狗尾草等多種植物。


▲路邊的美麗小花相當吸引目光。

約莫500公尺林道後,續接一公里多的產業道路至已歇業的上新花園,算是古道的前段。抵達上新花園前,柏油路旁出現一座斑駁貨櫃,柑仔店的老夫妻三十多年來住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產業道路上,天天迎接跑馬古道上來來往往的遊人,風雨依舊。大姐端出滷到香濃入味的茶葉蛋,搭配無化學添加物的老薑金桔茶,坐在不知哪裡回收撿來的桌椅上,吃著簡單天然的好味道,想像著若昔日古道上有驛站,就是這般撫慰旅人的疲憊吧!


▲潮濕的天候,讓蕨類生態更加豐富。

過了上新花園又重新返回古道,夾道竹林的盡頭,傳來山澗流泉悅耳吟唱,猴洞坑溪已在不遠處,溪畔矗立巨大的「跑馬勒石」,是雕刻礁溪名書法家周澄先生的題字「跑馬古道」。
猴洞坑溪水質清澈,早期猴群居住,因此得名,上游來自三角崙山,是礁溪白雲村的主要水源,附近大石嶙峋,據說是日治時期神風特攻隊的山訓地點。


▲貨櫃柑仔店的茶葉蛋和老薑金桔醬,是古道上最撫慰人心的天然美味。


▲貨櫃柑仔店的茶葉蛋和老薑金桔醬,是古道上最撫慰人心的天然美味。


▲行經古道上美麗典雅的竹蔭道。


▲猴洞坑溪水源豐沛,早期有猴群居住而得名。


▲山神廟內只有簡單的石頭公,庇佑往來行人。

眺望蘭陽平原

沿路走下去就會到祭拜石頭公的山神廟──其實就是土地公廟──從前庇佑伐木及採礦工人,現在守護往來行人。

繞過山彎,山林倏地打開扇形的窗,沖積扇形狀的蘭陽平原已在腳下展開,阡陌縱橫,廣袤翠綠連接壯闊蔚藍的太平洋,高速公路似巨蟒盤踞,腰身蜿蜒向遠方延伸,海面上龜山島安靜而恆久的守護土地。


▲蕨草蔓藤,鋪就古道上的美麗。


▲:每一次轉彎,都能看見陽平原的不同面貌。

跑馬古道3至4公里處是風光最秀麗的路段,設有數個景觀台,每一次轉彎,都能遇見不同面貌的蘭陽風景,閱讀一般龜山島與蘭陽平原的傳說故事。

跑馬古道的規劃相當完善,雖然許多先民活動痕跡已消失,路上仍設有解說牌,讓旅人了解瓷土礦坑、日治時期派出所、木馬搬運方式等歷史。步道經過十一股溪和民眾搭建的「玉龍居」涼亭後,就距離古道南口不遠了。


▲步道南口「礁溪跑馬古道」的木刻字。


▲玉龍居涼亭附近有「小心路滑」的提醒標誌。

行至古道出口時,愛哭的宜蘭又開始低聲啜泣,不同於艷陽高掛的晴天,細雨濛濛的情境帶給我們的是專屬蘭陽的唯美哀戚,被雨水浸濕的泥土也散發陣陣自然的芬芳。

回程的路上,腳步踩在泥濘之上,使我們回憶起古道的歷史,感覺與土地的距離又更親近了些。


▲微雨過後,土地散發自然的芬芳。

【TOPIC】
●石牌「金面大觀」風景優美,天氣晴朗時可看到龜山島。
●古道以生態工法整修,坡度較陡的路段以柳杉樹幹作枕木階梯,防止土石流失。
●猴洞坑溪溪畔矗立巨大的「跑馬勒石」,是雕刻礁溪名書法家周澄先生的題字「跑馬古道」。
●山神廟內只有簡單的石頭公,庇佑往來行人。
●繞過山彎,沖積扇形狀的蘭陽平原已在腳下展開,阡陌縱橫,廣袤翠綠連接壯闊蔚藍的太平洋。
●經過十一股溪和「玉龍居」涼亭後,就距離古道南口不遠了。

閱讀完整內容
新手出發!走進台灣步道小旅行

本文摘錄自‎

新手出發!走進台灣步道小旅行

TRAVELER Luxe旅人誌 編輯室

由 墨刻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