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分只能給機會,心態決定最後成敗

在定型心態的世界裡,失敗證明你的才華和能力的確有限;

在成長心態的世界中,失敗是減速丘,

是讓你終究能如願以償的挫折。



根據《不要窩在自己打造的小箱子裡》一書所述,人和組織只在抱持著向外心態時,才能做出持久的改變。向外心態意味著你意識到且最先關注的是他人而非自己的需求;向內心態的人則只專注在自己的目標和自己狹隘的責任義務——他們往往更專注在他們做事的過程,而非事情對組織會產生的影響。這也能應用到你個人身上——你做事時是一直想著自己,還是把焦點放在這會對家人和朋友造成什麼影響?

幾個月前,我和一行好友四人一起打網球。照慣例,我們在賽後共享一大罐啤酒,其中有位朋友說,他太太要他六點前回到家吃晚餐。七點時,我跟他說:「太晚了,我想你老婆會不高興。」他回答:「我才不擔心,她只會氣一下子。」這是向內心態的例子,也就是注重自己想要的事物更勝於受你的行為影響的人。

我在執業生涯中發現,公司內常有自顧自做事的員工。這些人的工作都有固定的程序和責任,因此很討厭別人影響到自己。例如:一位自覺受到新進助理威脅的行政人員;又或者是對新加入的業務很反感的業務人員;也有可能是企業重組導致職務改變而沮喪不已的員工。

許多年前,有個非常精明的業務從我這邊離職,轉去替另一位講者工作。她告訴我,那位我很熟悉的講者給她的薪水多了百分之二十五。不過,當有人說他們是為了更好的報酬離職,那通常只是檯面上的藉口。我還有一位行政人員只專注在做會計、活動規畫和辦公室系統。她對公司是成長還是衰退不是很在乎,她感興趣的只有她的系統。

離職的那位業務無可否認在細節上非常馬虎。儘管公司要求她替訂下的演說約定做好必須的文件,還要寫每週的活動報告,她卻很少完成這些文書工作。由於她的業務能力很強,我通常會替她做那些文件,但那位行政人員因為太過專注在她自己的系統和程序上,成為一種被動式攻擊,惹得大家都很惱火,結果那位業務就離職去我的對手那裡上班了。

向外心態的好處

在《不要窩在自己打造的小箱子裡》一書中,也討論了一些你可以應用的心態模式——

①看到別人:這代表你會想要了解與你互動的人的需求、障礙和目標,並把焦點放在這些事情上。領導者會為別人創造成長的機會、幫助下屬克服阻礙,讓他們做事做得更成功。同事之間也可以用一種幫助彼此成功的方式共事。

 我指導的企業客戶中有一間家族企業。老闆是財務顧問,有三個合夥人和四個行政人員,他的太太是行政主管。最大的產出夥伴需要定期提交文件,但即使他提交了,文件也必定有誤。老闆娘的工作量因此暴增,必須花很多時間打電話給客戶、面對法規執行人員,浪費許多時間。如果那位合夥人有向外心態而非自我中心,這一切便不會發生。

②調整付出:了解周圍的人想要完成什麼。你努力去做的事對與你互動的人來說是否有益?有趣的是,當你助別人一臂之力,別人也會助你達成你的目標。

③專注在產生的影響上:向內心態的人的焦點都放在自己做的事情上。向外心態的人則專注在他們對他人造成的影響。向外心態的人會說,他們對自己的影響力是有責任的。

要擁有極大的影響力,對群體演說是個辦法,但這通常很令人害怕。人最大的恐懼之一就是在群體面前說話。許多年前,我曾在拉斯維加斯對一千位企業主演講,主題是「如何讀懂客戶的心」。這些企業主常被要求在群體面前說話,所以在我之後的演講人談的是如何成為一位更好的講者。他說:「人在生命中有三個最大的恐懼——第一,在一群人面前說話;第二,瀕臨死亡;至於第三嘛,想必就是在一群人面前說話且瀕臨死亡囉!」我是個很會娛樂聽眾的講者,但聽到這麼一段佳句,連我都笑得前仰後合。

你之所以會這麼害怕說話,是因為你把焦點都放在自己身上。你的心裡滿滿都是自己的感覺、自己會表現得如何,以及聽眾會不會喜歡你。

拿我最好的幾個朋友,也是我聽過最有效的講者做個對比。他們是激勵大師卡維特.羅伯特(Cavett Robert)、別號「棒極」的查理.瓊斯(Charlie “Tremendous” Jones)、吉格.金克拉(Zig Zigler)、羅傑.道森(Roger Dawson)和雷斯.布朗(Les Brown)。這些優秀的演說人在演說時,最在乎的是他們對觀眾造成的影響。他們能改變大家的生活嗎?他們能幫助別人改善嗎?當你對一個群體抱持著向外心態,造成影響的渴望會主導一切,焦慮和恐懼也就隨之消失無蹤。倘若你真心想成為很棒的演說人,你一定要懷著向外心態,專注在你能為觀眾做些什麼。作家諾曼.文森特.皮爾(Norman Vincent Peale)說:「如果你能幫別人如願以償,他們也會助你如願以償。」

美國海軍海豹部隊的基本水中爆破訓練(Basic Underwater Demolition School, 簡稱BUDS),是全球最困難也最挑戰體能的訓練計畫。海豹部隊不僅只收頂尖的海軍士兵,也鼓勵預備生退出,而且是宜早不宜遲。原因在於:預備生若是會退出BUDS訓練,出任務時也可能宣告放棄。海豹突擊隊隊長洛柏.紐森(Rob Newson)說,預備生想退出的話,隨時可在科羅拉多或維吉尼亞海灘BUDS訓練營上搖動掛鐘。紐森說,最先退出的預備生都是從向內心態開始。他們停止去想隊友和任務,只以自己為中心。預備生如果只關注任務和周圍的人,任何情況都撐得過去——任何情況這四個字有很深的意涵。這些預備生會有一週無法睡覺、潮濕、寒冷又精疲力盡。這些精心挑選的少數預備生能否撐過世上最艱難的軍事訓練,有個最大的單一指標:心態。不是能力,不是優勢,就只是心態。

另一個向外心態的範例是專注在比自身更偉大的事物。基督教佈道者常提及,為了拯救靈魂和替會眾服務的喜悅,他們甘願放棄成功的生意事業。每當你聽到有士兵用身體覆蓋一顆手榴彈,為了同袍甘願冒險失去自己的性命,那都是因為他們專注在更偉大的事情,所以才能犧牲自己。

我指導的客戶中有一家是經營得很成功的保險經紀公司。其中一位保險經紀人理查的業務技巧高超,輕易便符合百萬美元圓桌頂尖人士的資格,也就是年收一百萬美元以上。他甚至有個電子郵件,名稱就叫做「最強結案者」。但他的成功非來自於他的業務技巧或努力不懈——熱情和信念才是他最了不起的本事。他深信他的潛在客戶需要壽險來保障他們的家庭,也需要擁有一筆退休金的收入;還要受惠於長期照護,同時累積免稅的退休積蓄。相較於客戶的福祉,自己會賺多少錢雖然也很重要,但他真心不是那麼在乎。他一心只想確保大家的生活都因為他販售的商品而變得更好。我一對一指導過數百位客戶,其中只有約百分之五的人對協助客戶抱持著與理查同樣的熱情。好玩的是,我的客戶越是有向外心態,賺的錢就越多。

幾年前一位緬因州的客戶情況則正好相反。吉姆常錯過指導約定,甚至頻繁的為自己的不夠積極找理由。過了幾個月,我意識到他只會在需款孔急時努力幫助客人。理查的收入是吉姆的二十倍,猜猜看,誰在工作上得到更多的樂趣?是有向內心態還是向外心態的生產商?

比爾.巴特曼(Bill Bartman)是CFS2比爾討債公司(CFS2 Bill Collection Company)的創辦人。這不是個很吸引人的行業,不過巴特曼是因為自己的人生遇到困難才創立這家公司。你知道討債公司的做法——他們會接連不斷的打電話,直到你接起來為止。除非你承諾要還債,否則他們會威脅要毀了你的信用。即使你不像十九世紀一樣會被關進牢裡,但這個過程還是很令人難堪,也十分煎熬。

巴特曼很快意識到,大家不還債是因為根本沒錢還。向內心態的人會專注在討債的過程——打電話、威脅和恐嚇。但巴特曼採取向外心態的手法——他先幫債務人賺取更多的錢,再助他們還錢。

起初,他的團隊會給債務人預算建議,不過這麼做的效果並不好。欠錢的人飽受打擊,已經失去所有改善人生的動力。於是CFS2的職員開始替債務人寫履歷,找工作機會,填寫申請書,安排應徵面試。他們還會模擬面試情況,幫債務人做好準備——這就是向外心態。巴特曼的職員甚至在面試當天早上,打電話提醒債務人幾點要到。

巴特曼不只獎勵員工討債,也獎勵他們替債務人提供的服務。結果太厲害了!他的公司討到債的機率比業界其他公司足足高出兩倍!藉由幫助債務人想要還債而非逃避討債公司,巴特曼創辦的公司成了債務人的好夥伴。這是向外心態本身不只是件好事,還能替公司創造傑出財務表現的最佳範例。

籃球是個極其競爭的運動,但美國NBA聖安東尼奧馬刺隊卻一直占有籃壇的主導地位。儘管主要球員的年紀大了、成員經常變動、不斷要協商合約、有時也會出現爭議,但他們依然很成功。格瑞格.波波維奇(Gregg Popovich)教練稱他的球隊是個「動態適應向外心態的有機體」。有機體(organism)這個詞很恰當,因為每個成員都以單一的身分成為整支球隊的一部分。球場上沒有人會自我到不讓別人做出最有利的動作——這在籃球界真的很了不起。前洛杉磯湖人隊的柯比.布萊恩(Kobe Bryant)就會斥責隊友不把球傳給他。

一九九九年的休士頓火箭隊被稱為「夢幻團隊」。他們網羅哈基姆.歐拉朱萬(Hakeem Olajuwon)、史考提.皮朋(Scottie Pippen)和查爾斯.巴克利(Charles Barkley)等籃球明星,都是當時NBA薪水最高的球員。然而,這支球隊的團隊運作不佳,導致火箭隊當季的表現慘淡。他們是一支由向內心態的個體所組成的球隊,欠缺助隊友成功的向外心態——但只有整個球隊成功,他們才有可能贏得比賽。一如你可在某些電視廣告中聽到的,「團隊」(team)中不包含「我」(I)這個字。

波波維奇說,他的成功秘訣是尋找「不會自以為是」的球員。他培養向外心態,創造出的文化替馬刺隊帶來競爭優勢。他的成功有四個基本要素——

①招募球員,並且建立無私的團隊合作模式:波波維奇稱此為「關係卓越性」(Relationship Excellence)

②把職員和球員當成人去關懷

③給予球員和職員話語權

④藉由關係卓越性達成「任務卓越性」

波波維奇同意:球隊的紀律永遠都很重要。但這還不夠,關係才是一切,他說:「你必須讓球員意識到你關心他們,他們也必須互相關心、彼此在意。」

抱持向外心態的波波維奇再次展現——當你幫別人得到他們想要的,他們也會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他的球員感覺更有義務增強自己的技巧,不斷拿出他們最好的表現。這強化了一個重點,那就是——當球員致力於比自身更偉大的事物,相較於只專注在自己所能得到的,他們的成就會大上許多。 閱讀完整內容
最後贏的,想法和你不一樣

本文摘錄自‎

最後贏的,想法和你不一樣

凱瑞‧強森(Kerry L. Johnson)

由 方言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