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不同體質調治,中醫與精準醫療殊途同歸
正因這樣的共同性,既使是講求實證的現代醫學也開始注重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二○一五年一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美國進入「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的時代。精準醫學的定義是:在針對每個人體質差異和疾病的異質性的特殊考量下,訂定的疾病預防、預測、診斷和治療策略;其內容包括:預防、預測、藥理基因體學及病人積極參與等。現今醫學在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與循因醫學(Mechanism-based Medicine)的基礎上,發展出「精準醫學」,它不但應用人體共通的生理和疾病的機制,還強調個人的獨特體質,特別是闡明疾病機制對臨床正確診斷更為重要。
這與中醫傳統的「體質學說」與「辨證論治」不謀而合,是認真看待疾病演變與最終療癒過程的必然結果,不論是中、西醫,從這樣的視角觀點診治,才可稱「中西醫合療」,以成就民眾健康的福祉。 中醫、西醫互補互助,方得治道
話雖然如此,卻不代表中醫早已囊括西醫的內涵,也不能妄言「只有中醫才能根本治病,西醫不行」,這種義和團式的夜郎自大,無助於民眾對中醫的認知與使用率,所以,在《康健》為我出版的這三本書中,我嘗試把中醫思維的精華,以現代疾病的診斷方式,用民眾易懂的話語呈現,特別注重氣候、生活習慣、飲食偏好對疾病的影響,期盼民眾能透由文章內容,能辨清疾病的本質,與個人殊異的保健之法,不管是藉由西醫、針灸、推拿蹻按、氣功、中藥、食療,都必須回歸:「明辨體質、窮究病因、謹守病機」的操作,方能達到辨證論治的精準醫學。
所以,希望本書的讀者,別再輕易隨網路貼文起舞;很夯的蝶豆花未必適合你,蜂蜜檸檬水也未必能改變體質通治百病,因為真正學有專精的中、西醫不會如此夸夸其談,當代醫學新趨勢「精準醫學」也更不會如此。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