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揭開了隱藏的衝突
無法原諒某人的情況,在人類社會歷史上大概一直存在著。然而,雖說抱持著無法原諒的心情,但實際上親自向對方說出「真的無法原諒你!」又是另一回事了。
意見相左的人,若是坐下來進行有條理的建設性辯論,那還算是合理情況;但若僅因不認同對方就相互辱罵,簡直就像小朋友之間的鬥嘴一樣幼稚。
實際上每個人多少都會受到某些條件限制,也就是說身為社會的一分子,我們會不時衡量得失、拿捏分寸,這些條件會發揮如同剎車的作用。在現實的人際互動中,人們會認為將「無法原諒」的心情隱藏起來是應該的。平常員工即使對老闆感到不滿,或是銷售員對客戶感到火大,只要考量到今後的發展,便不會顯露出不滿的態度或咒罵對方。像這樣將真心話偽裝在笑容底下的案例應該非常多吧,尤其在不太會明確表達自我意見的日本來說,這樣的傾向更為顯著。
而讓這種狀況變得「可見」,是因為網路社會的出現,特別是社群媒體的普及現象。
網路世界出現後,人們以匿名性為後盾,發布來源可疑的資訊、進行真偽不明的指控或犯罪預告等行為,這種現象已有二十年以上了。早期的網路世界是地下化的,很難清楚社會上有多少人參與其中,當時人們認為網路是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存在的異世界。
然而,隨著X或臉書等社群媒體在近十年急速地發展普及,情況完全顛覆了。在現今的網路世界中,由於確立了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和發表意見的平等地位,網路開始與現實世界重疊在一起。如今,網路上發布的資訊已變成可以操縱輿論的力量。
在這種狀況下,對於「無法原諒」這種個人情感的處理過程,也產生了一些重大變化。
例如,名人不經意的發言及醜聞等顯而易見的不正義行為,成為不計其數的一般大眾熱烈討論的話題。此外,連普通人不經意在社群網站發布了被認為非正義或不正確的資訊,都有可能被素昧平生、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的陌生人責難。甚至情況可能還會升級,變成遭受網民頻繁出征批判抨擊,導致雙方在短時間內爆發包括人身攻擊在內的相互舌戰,也就是所謂的「炎上」。
在炎上進行的當下,大多數人都使用匿名帳號,因此只要攻擊者沒有做出過分的非法行為,便不會對自己造成直接危害,大多數情況下是相對安全的。萬一有麻煩的事情發生時,只需要刪除帳號或置之不理就好。
如此一來,人們對於與自己意見相左的名人就能更加放心地大肆辱罵,或者是發現有其他人發出猛烈的砲火時也跟著火上加油,即使沒有人詢問也會自信滿滿地陳述自己的意見。而當自己支持的名人和其他名人發生爭辯時,更是會毫不猶豫地加入支持行列。反之,如果曾經支持的名人其言行令人無法接受時,人們也有可能態度一百八十度大翻轉,開始將他們當作攻擊的箭靶。
很多人看似在社群媒體上點燃戰火,砲火猛烈地相互攻擊,但實際上內容大多缺乏根據,論述也破綻百出,往往只是無憑無據的指責。即使他們認為自己投入猛烈的砲火可以對敵人造成傷害,事實上很多時候只是毫無價值的回應。
就我個人而言,認為這種事大部分都是在浪費時間,因此我幾乎不踏足於社群媒體的世界。從站在稍遠一點的角度進行觀察,我發現社群媒體確實將人類「無法原諒(不遵守規則的事)」的感覺變得可見了。若我們換個角度思考無法原諒某人這件事,似乎也可以說是出於渴望別人肯定自己、想要別人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期望。因此,他們會不斷在社群網站上搜尋,找出和自己的觀點相反、看起來很好攻擊的對象,並與之挑起爭端,這樣自己便能成為正義的使者,這是我觀察得到的結論。綜上所述,社群媒體對正義中毒者來說是相當唾手可得,又極有吸引力的一種途徑。
社群媒體對名人來說是把雙面刃
對名人而言,參與網際網路或社群媒體能帶來一些好處,例如粉絲和支持者可以直接傳送訊息給他們,有時還可以透過互動加深彼此之間的關係,某些情況下這對於行銷層面也有所貢獻。
從前必須透過大眾傳播媒體才能表明意見,今日卻可以在自己的掌控下自由發揮。例如,當名人有醜聞被揭發時,即使不召開記者會,也能透過社群網站、部落格或影片平台自由地發表意見或想法。
然而,儘管這帶來了諸多好處,似乎仍存在著一些經常被忽視的缺點。
所謂的知名人物或專家,正是因為擁有某個專業領域的知識,或因為在某個領域中實力被廣為認同,才會受到大眾的關注。不過,在社群網站上的大眾並非擅於提問、熟悉某個領域的記者,也許只是出於好奇而提問,但名人卻可能因為受到議題引誘,忍不住在沒有基本知識的情況下回覆了非自己專業領域的話題。
此外,若名人在社群媒體中對最近的新聞或話題發表感想,或是分享日常生活的瑣事,都可能會因某些言論被批評「缺乏常識」「出乎意料地無知」「沒有禮貌」「把別人當笨蛋」等。甚至,當發布了自己在比較高檔的餐廳用餐或購入名牌商品時,也會有人帶著妒意發出「真是愛炫富」等嘲諷。
這或許也是由於社群媒體的普及而產生的一種現象。在報紙和雜誌等單向媒體的時代裡,知名人物和專家,基本上只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活躍,只要發表關於該領域的相關意見就足夠了,因此遭受一般民眾攻擊的機會和風險有限,也比較容易受到控制。
然而,隨著社群媒體的出現,除了自己的專業領域以外,名人被請求發表意見的情況大幅增加。為了支持自己的人們,把自己認為正向的私生活層面或其他資訊拿來發文,或許出乎意料地被人們接納;然而對於某些陷入正義中毒的人來說,反而給予了他們「可以抨擊之處」。因為身為知名人物,如果發出的資訊給人與過去印象很大的落差,稍不注意,就會因此造成事業活動受到大幅影響的後果。
這種因為與對方變得親近,反而使缺點變得更加明顯的現象,原本只在現實人際關係中才會發生。典型的例子是,一對感情很好的情侶結婚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雙方都暴露出自己的缺點,有時甚至因此走上離婚一途。
社群媒體具有拉近名人與追蹤者之間距離的效果,同時能透過追蹤人數,輕鬆比較自己的知名度高低。然而,有時出於增加追蹤人數的目的,恐怕會讓人被這種焦慮感追著跑,不得不進一步曝光私人資訊。例如,在有生小孩的女演員及藝人當中,為了獲取粉絲的好感,會以所謂「媽媽藝人」角色將育兒日記公開於大眾。不過,一旦發文過於頻繁,也可能會受到批評,例如「育兒方法真的很沒常識」「為了錢,出賣孩子的隱私」等批判,這樣的情況令人感到痛心。
即使過去某藝人被視為「女性的憧憬對象」或是「理想型媽媽」,因而受到歡迎及尊敬,但只要出現了一點資訊錯誤或犯了一些錯,就算並非故意,也會被正義中毒者當作無法原諒的標靶,有時候甚至會惹來強烈的反感。這對那些形象非常重要的職業來說,可能是一個攸關存亡的問題。
在反對者當中,也會有重度的正義中毒者。他們可能每天都透過社群媒體對著自己不認識、沒有實際見過面的名人,滋生嫉妒和憎恨的情感,有時甚至自以為是社會正義的代言人,實際上卻是做出了相當惡劣的犯罪行為…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