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會導致軟骨磨損得更快
我從距今四十多年前開始,就在倡導運動療法的有效性,並大幅推翻許多治療膝蓋痛的常識。
在那之前,膝蓋痛的患者都被建議要「靜養」,用止痛藥緩和疼痛並休息,避免造成膝蓋負擔,並仰賴自然恢復的能力,等待痊癒。
不過如果整天休息靜養,膝蓋周圍的肌肉或韌帶(連接骨頭與骨頭的強韌纖維組織)就會逐漸衰退(即所謂的廢用症候群),而支撐膝蓋的肌肉或韌帶一旦衰退,就會對軟骨造成額外的負荷,使磨損愈來愈嚴重。
此外,在靜養之餘使用止痛藥,儘管能夠治好膝蓋痛,但若故態復萌地使用膝蓋,在支撐膝蓋的肌肉或韌帶衰退的情況下,膝蓋痛就會再度發作。若採用以往的治療法,很容易陷入不斷發炎的惡性循環中(參照下圖)。
相對於此,若採用我所推薦的運動療法,大約二至三週疼痛就會減輕,開始可以輕鬆地走路。
如此一來,隨著日常生活的活動力增加,膝蓋周圍的肌肉或韌帶自然會得到鍛鍊,有助於抑制關節軟骨的磨損。最後,膝關節將不再那麼容易發炎,疼痛也會日益減輕。
疼痛減輕以後,患者的行動會更活躍,進一步強化膝關節的穩定度,擺脫膝蓋痛的糾纏。唯有透過這種良性循環,才能夠真正告別膝蓋痛。
高達九成的膝蓋痛都不需動手術,「運動療法」效果更勝藥物
當膝蓋出現疼痛或不適等症狀時,一般會先前往骨科接受診療。做完檢查後,一旦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多數情況下應該會採取藥物療法、運動療法、裝具療法、溫熱療法、注射療法,或復健等非侵入性治療。
在症狀較輕微的情況下,很多案例會先使用藥布或藥膏,暫時觀察病情,但一旦症狀惡化,也有可能改採內服止痛藥,或在關節內注射玻尿酸等治療。假如膝蓋連屈伸都很困難,已經嚴重到出現步行障礙時,也可能要考慮動手術。然而,因為退化性膝關節炎而必須動手術的患者,其實非常少數。
請參閱下圖,這是膝蓋痛嚴重程度與患者人數分布的金字塔圖。圖的面積代表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人數,愈往上代表程度愈嚴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人數推估約為兩千四百萬人,其中需要動手術的只有頂端部分約七萬人而已。換句話說,九九%以上的患者,都是經由非侵入性治療而改善。
在非侵入性治療當中,運動療法尤其重要。運動不僅可以抑制發炎、改善膝蓋痛,還有助於強化衰退的肌肉或韌帶, 預防復發。因此,運動療法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效果,可以說是勝過藥物治療。下一篇文章將會詳細說明,運動療法為何是最先進的「膝蓋痛標準治療法」。
國際骨關節炎研究學會認為,能大幅改善膝蓋痛的運動有三種
日本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是以止痛藥或注射療法為主流,然而綜觀世界各國,沒有任何國家如此理所當然地採取這種治療法。
因為藥物或注射不僅要花治療費,還只能期待一時性的改善效果,並不被視為一種有效的治療。
退化性膝關節炎唯一的國際學會OARSI(國際骨關節炎研究學會),針對退化性膝關節炎提出的建議是「以不用藥物的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也就是說,在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中,最好先充分嘗試運動與減重、熱敷與冰敷患部等不使用藥物的方式,唯有在充分嘗試後,患者依然疼痛難耐的情況下,才採用藥物療法或注射療法。
根據OARSI建議所編纂的指南,在關於運動療法的部分,「推薦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定期做有氧運動、強化肌力訓練,以及擴大關節可動範圍的訓練,並且長期持續下去」,其中特別推薦「強化肌力訓練」、「有氧運動」與「擴大可動範圍的訓練」等三項。
在強化肌力訓練部分,推薦的是在家也可做的運動,以強化大腿前側的肌肉「股四頭肌」。有氧運動則推薦和緩適中的運動,而非激烈運動。
至於擴大可動範圍的部分,如果膝關節長期缺乏活動,會導致可動範圍變窄,失去柔軟度,因此建議在身體可承受的範圍內進行訓練。
我根據OARSI所編寫的指南,所設計出的「膝蓋痛治療順序」如下。我自己在為患者診療時,都是依照這樣的優先順序。
❶日常動作指導與熱敷(或冰敷)患部 在不會痛的範圍內,盡量活動雙腿。
❷每天都可做的運動療法 進行本書的一分鐘護膝操與復健。
❸疼痛減緩後的運動習慣 在避免造成膝蓋負擔的前提下,日常生活中養成走路、騎腳踏車、游泳等運動習慣。
❹限制飲食 為了減輕膝蓋的負擔而減重。
❺ NSAIDs(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處方 只在疼痛強烈時開立處方,而且不連續使用。
❻在關節內注射玻尿酸 實際上幾乎不需要。
重要的是,每天做一分鐘護膝操,並在不勉強的範圍內盡量活動膝蓋。利用泡澡等機會熱敷,以鎮定發炎也很有效。對於肥胖的人來說,減重是最有效的。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