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學習,我們更要更注重改善思考
你是否曾經在聽到某人講電話時納悶「他為什麼這麼說」?幾年前,我有過一次這樣的經驗。當時我正緩緩走過劍橋公園,往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辦公室走,有個人坐在長椅上大聲講著電話:「我一定要這麼做!他對我說謊,也對你說謊!他在電話上跟你說了什麼?他說一切都沒問題。才怪,問題可大了!」
當時我有股衝動,想問「你為什麼這麼說?」但另一股更大的力量阻止我介入陌生人的生活,於是我壓下好奇心,繼續往前走,默默記下那個陌生人說的話,一回到辦公室馬上寫下來。之後幾年,我看了好幾次那份筆記,猜想著公園長椅上的那個男人發生了什麼事。對我來說,那次的經驗就象徵了當我們只聽到單方說法時,背後還藏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事情……而無法聽到完整對話的情況,常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特別是當我們廣義地詮釋「對話」一詞時。
思考就是很好的例子。一般說來,我們聽不見他人的思考,只聽到他們思考的結果,像是想法、意見、計畫。線的另一端還有各種紛雜的「要是」「另一方面」「但我擔心」,或甚至只是「我的直覺告訴我」等等。他人告訴我們的故事,有時聽起來或許很完整,但其實只是內心對話的一半,甚至遠遠不到一半。因此,我們有時必須問自己,「他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也可以常對自己的思考提出同樣的問題。研究指出,大多數人並不清楚自己是怎麼釐清問題或如何決定對某個問題的立場。倘若這聽起來有點奇怪,那我們可以看看學習運動時,教練為何如此重要。教練除了擁有運動員所沒有的專業外,還能以運動員無法做到的方式觀察 ── 從外界觀察,而且觀察時,他不用同時運動。
以上一切都指出《讓思考變得可見》書中的概念對教育為何如此重要。廣義來講,這些概念會要求思考歷程變得具體可見,如此學習者才更能掌控思考。為此,作者群特別強調提問、聆聽、記錄、指出,以及許多特定的策略與大致的方法,以便在課堂上建立正向、投入且充滿思考的學習文化。理查特、邱奇、莫莉森、我,以及一些不同領域的同僚長年投入這方面的研究,發展這些概念及實務。而本書就是他們經驗的智慧結晶。
閱讀完整內容
然而,比起學習,這裡更注重改善思考。本書的主要任務不只是學習如何思考,還要思考如何學習。解釋這點時,我常會問一個大家聽了或許不是那麼自在的問題:「在大學先修教育中,你學到的哪些概念至今仍影響你的人生?」有些人覺得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只能列舉一些事實,不過也有些人說,能讓他們了解自己、理解這個世界、知道如何為人處事的這類知識才是重要知識。例如,有個人提到法國革命時,他所提的不是革命的細節,而是這場革命就像一面鏡片,讓他看見各種類型的衝突。我記得另一位提及對生態的理解,那不只在本質上影響了他要支持什麼政策,也影響他日常生活的種種行為。一般而言,當一個人提出對他們而言很重要的主題時,他們所指的是思索(think with)的主題,而不只是想(think about)的主題 ── 思索法國革命,以理解其他的衝突,或思索你的生態知識,以調整自己的日常行為。
思索是兩道重要步驟,不只是單純知道資訊,更著重教育。前進的第一步是思考一個題目,通常很有趣,也很有價值,但本身會導向非常特定的理解。若學習者能夠輕鬆地思索腦中的各種想法,那些想法將變得更有意義,應用的範圍將無限寬廣,從管理日常關係,到個人層面的聰明購物以減少溫室效應等,無所不包。
「想」及「思索」我們所學的內容,給了我們第二個理由去了解讓思考變得可見及相關主題對學習者的重要性。讓我們再次回到那座公園長椅:在這個複雜、衝突,有時甚至危險的今日及明日世界,人們越能思索及想想自己所知的事物,便越有可能了解我們所聽到的單方談語,且越能理解整場對話的意義。
大衛.柏金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