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


01∣開始享受「繞路」的樂趣


走在人生這條路上,看起來像是單行道,實則不然。

在前進的途中,路旁會出現幾扇門,推開門走進去又是截然不同的新世界,這就是人生的有趣之處。

到四十歲為止,我們大概都沒有注意到周遭有門的存在。眼前有該做的工作,為了家庭也必須要不斷向前走,完全沒有環顧四周的餘裕,也就是「目不斜視」的前進。但是到了五十歲,開始有一點可以享受繞路的餘裕了。

所謂周遭的門,並非是多了不得的東西,興趣之門也是其中之一。應該有以前想做,但一直沒有機會去嘗試的興趣吧!

想騎機車到遠方去旅行,卻抽不出時間;想到國外去釣魚,卻沒有閒錢。人生中有很多總想著有一天要去實行,但卻無疾而終的事情。我覺得這非常可惜。

不要一開始就放棄,請先推開門,即使是一小步也好,就踏進去看看吧!

有人會說「我沒有任何嗜好」。真的會有完全沒有嗜好或興趣的人嗎?沒有嗜好代表對任何事情都無感,但是,只要活著就不可能如此。「想吃美食」是一種興趣,「每天都要散步」也是很棒的興趣。把一些小事當成契機,試著走進未知的世界。

五十歲後,是可以享受繞路的時期。人生不是一條單行道,有時候也可以繞道而行。去推開那些以往不曾打開的門,看一看未知的世界,如果有趣就繼續往前走,覺得無聊折返就好。請抱持「享受」的心情,繞路而行吧!

若要享受繞路的樂趣,最重要的是「心態」,不要將事物只區分為善惡或正負。

四十多歲時,很容易將任何事情都看成好壞二擇一。工作不是成功就是失敗、在公司不是受重用就是被忽視、不是賺錢就是賠錢、對自己沒有好處就是壞處。

由於在不知不覺中就會陷入上述的思考模式,因此也會避開所有無利可圖的行為,若有繞路的想法,馬上就會被勸阻。即便覺得似乎很有趣,一旦知道沒有好處,就會放棄去開門。雖然這種想法也是無可奈何,但是如果只執著於得失,人生路必定愈走愈窄。

所謂的「有好處」到底是什麼?營業額提高、做出績效等,的確對公司有助益。只要還在公司上班,以此為目標無可厚非。但是面對自己的人生時,對公司有好處的事,不見得百分之百對自己也有益。你是不是一廂情願地以為兩者是一致的呢?

並不是一切都要以工作為主。上班時必須努力為公司創造利益,但你要知道,這並非是人生的全部。公司的評價不代表一切。工作上的得失和人生的得失不能混為一談,完全是兩回事。

過了五十歲,你要有專屬於自己的衡量標準。離開以往的單行道,稍微往旁邊的小路走過去。這不是逃避,也不是走捷徑,而是讓自己的人生更豐富。

五十歲後,更適合學習新事物

有位大叔五十多歲時去讀研究所,他從年輕時就很喜歡古典文學,夢想是讀研究所並成為學者。但是那時候沒辦法讀研究所,而且即便入學,古典文學這條路也難以養家活口,所以這位大叔就進了跟文學完全無關的食品製造商工作。

在五十歲之前,他都只是業務員。等孩子們長大成人後,工作也比較有餘裕,他決定去讀研究所在職專班。五十多歲的年紀即使研究所順利畢業,今後也很難成為學者,辭掉工作靠古典文學吃飯更不可能,而且還要花錢付學費,經濟上一點幫助都沒有。

但是那位大叔開始讀研究所之後,心靈卻感受到無比充實。他不擔心未來,也不在意得失或評價,在這種環境下學習古典文學,其樂趣是年輕時無法比擬的。

我想,這位大叔一定是找到另一個衡量的標準。從這個觀點來看,五十歲後,是學習新事物最適合的時期。

這樣做賺得到錢嗎?有沒有方法能讓考績更好?在沒有這些多餘的煩惱後,可以純粹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不會給家庭或社會帶來困擾,做什麼都自由自在,想打開哪扇門都無所謂。

以往拚命地走在單行道上,為了公司和家庭盡心盡力,心無旁騖。五十歲後,就好好犒賞自己吧!

「繞路」正是對人生的犒賞。請盡情享受吧!

02∣只要下定決心,就不會太遲


僧侶有所謂的「法齡」,與一般人的年齡算法不同,這是用來計算成為僧侶之後的年齡。

當一個人下定決心想要學佛、想出家修行時,在佛教的世界中稱為「發心」。發心剃度後,「法齡」為零歲,例如五十歲發心剃度,六十歲時的法齡就是十歲。

法齡非常重要,僧侶在正式的文件上,一定會同時記載「年齡」和「法齡」。

順道一提,我發心剃度時是十二歲。即使身為歷史悠久寺廟住持的兒子,在十歲之前也不能發心剃度,理由是避免雙親強迫孩子。孩童在幼年時期尚未有足夠的判斷能力,不能代為決定人生,所以才會規定在十歲懂事之後才能發心。

也就是說所謂的發心,不是靠外界強制,而是一定要遵從自己的意願。

而我真正以行腳僧(禪宗的修行僧)開始修行的時間點算是晚了,有人高中畢業就開始當行腳僧。不過,我有一位一起行腳修行的同伴,他是五十四歲的男性,法號是「鐵鑑」。

鐵鑑法師曾是大型電機製造商的技術主管,當時法定退休年齡是五十五歲。鐵鑑法師是在屆齡退休的前一年發心向佛,箇中原委並不清楚,但是似乎他年輕時就曾經想要出家。儘管如此,他仍然為了家人一直努力工作。

五十四歲時孩子們長大獨立,也小有積蓄。雖然還有一年才能退休,但是他已經等不及開始修行,家人們也都很支持。

發心終於得償所願的鐵鑑法師,實際上在修行路上,超乎想像的辛苦。當然,指導行腳的僧侶們,年齡也和鐵鑑法師的兒子差不多,被比自己年輕的僧侶斥責,想必一定很困窘。因為身邊全都是年輕人,他拚了命跟上大家的腳步。

例如,每天早上要打掃大本山總持寺的長廊,這項工作連年輕人都覺得很吃力。長達一百公尺以上的走廊,要使用抹布來回擦拭無數次,鐵鑑法師都是邊喘氣邊擦地。修行中的行腳僧集體行動,任何一個人遲到大家都有責任,藉此培養互助合作的精神。

我們都盡量關照鐵鑑法師,體力活都盡量讓年輕人來做,如果他動作比較慢,我們會不著痕跡地等他,大家在共同協助鐵鑑法師下度過修行生活,也培養出深厚的信任關係。

一個五十四歲的人跟一群年輕人在一起,有時難免會成為絆腳石,但是鐵鑑法師卻成為大家的心靈支柱。他的人生經驗豐富,所說的話常讓我動容。修行中沒有喋喋不休地聊天,但是每次不經意看到鐵鑑法師溫柔的笑臉,總能在無形中拯救許多年輕人。

修行告一段落後,即使各自回到不同的寺院,我們的信任關係仍然持續。雖然無法見面,但是心裡總是有鐵鑑法師溫暖的笑臉。鐵鑑法師已經過世,但回憶仍深深刻印在大家心中。

年齡不是阻礙

我是在二十六歲時遇到五十四歲的鐵鑑法師,這次的相遇成為我人生中美好的一部分。

一旦過了五十歲,就很難有勇氣跟年輕人打成一片,即使想要學習新事物,如果看到都是年輕人,也會猶豫不前。例如想要開始學跳舞,但是舞蹈教室的學員都是年輕小伙子,有些人就會覺得不好意思而放棄,認為「我這種大叔去了,會麻煩人家吧」。

其實這些都多慮了。如果是想要學習新事物,大家都站在相同的起點上,不論是二十歲的年輕人,或是五十歲的大叔,起跑點都一樣。年齡不是阻礙,大家都是從零歲開始。

的確,或許做不到跟二十歲年輕人一樣的程度,肢體動作不靈活、記憶力也變差,但是卻具備足以彌補短處的智慧與經驗。即使學得比較慢,但是卻比年輕人更能體會其中的樂趣。請拿出自信,投身新領域吧!

五十歲,是還能有很多發心的年齡層。有體力,也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如果將此作為武器,就能做到連年輕人都做不到的事。

把年齡當藉口的人,其實是沒有強烈發心的人,無疑是浪費了人生。我認為只要想開始,就沒有所謂的太遲。

03∣擁有夢想


隨著年齡增長,漸漸地會喪失可能性,不會再去構築新的夢想。有人會有這樣的想法,但我完全不認同。

當然以現實層面來說,五十歲當不了職棒選手,不管多努力都不可能。像探險家三浦雄一郎一樣,八十歲還去攀登聖母峰的人也是屈指可數,不是一般喜歡登山的人就能達到的境界。但是,人人都可以有攀登聖母峰的夢想。

抱持著總有一天要去爬聖母峰的夢想,每天鍛鍊腰腿,逐步挑戰更高的山巒,一步一步朝夢想前進,人生的喜悅就潛藏於追夢的過程中。即使最後並沒有達成攀登聖母峰的夢想也沒關係,我認為,正是朝著夢想前進的動力,讓人生更充實。況且,五十歲的體力和精力也還很充足,想要有什麼夢想都可以。如果一開始就放棄,那不就是等同於自己放棄幸福嗎?

有些人常會把「反正」當成口頭禪,像是「反正一定做不到」、「反正一定不可能」、「反正我就是不行」,請趕快察覺「反正」一詞對人生來說,會產生多大的負面影響。什麼都不做,一開始就放棄,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

不要說「反正」,而要說「或許」。「或許可以做得到」、「或許我也行」,夢想和可能性自然變大。

隨著年齡增長,累積各種經驗是很棒的一件事,但有時也會成為絆腳石。自己有幾兩重,憑藉經驗馬上就能判斷出來。從過往的經驗而去斷定絕對不可能實現夢想,一旦太早下定論,就會說出「反正」這種話。

連試都沒有試過,就認定自己不行。為什麼要親手毀掉自己的夢想和可能性呢?人生必然會走到盡頭,究竟是二十年後或十年後未可得知,也有可能明天就告別人世。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不能用一句「反正」就糊弄過去。

人要有夢想,才能活下去

所謂的夢想,實現並非唯一目的。如果夢想能實現當然很好,但是即便沒有達成,在逐夢的過程中也很有意義。正因為持續在前進,才會有可能性。如果一開始就放棄,將完全沒有機會。

世界上沒有可能性為零的事物。你認定的零,並不代表絕對的零,或許僅有百分之一或二,也是有可能性。因為我們就是這樣活過來的,我相信活著這件事本身就充滿可能性。

擁有夢想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說得更嚴重一點,若完全沒有夢想,人要如何活下去?

完全沒有夢想與希望的狀況,我們稱之為絕望。有時候會有絕望感襲來,但是即便是絕望,也不過是心靈的錯覺。只要活著,就不會失去所有的希望。即使失去一切,只要還有一條命,就有實現夢想和希望的能力。

請繼續懷抱夢想,並朝著夢想前進。實現小小夢想後才離開人間,這是多麼幸福的事。但是並非只有實現才是幸福,懷抱著無法實現的遠大夢想不斷前進,也是一種幸福。 閱讀完整內容
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捨棄、放手、不強求,這一次,你要為自己而活

本文摘錄自‎

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捨棄、放手、不強求,這一次,你要為自己

枡野俊明

由 聯經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