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的情緒說聲「嗨」


我們可以透過以下的比喻,了解什麼是EFT(Emotional Freedom Techniques)──「情緒釋放技巧」:

想像一個患了夢遊症的人於深夜入睡之後,突然起身,換好外出服,拿起釣竿走出門外,夢裡的他正打算到住家附近的小水塘去釣魚。這時,剛好遇見一位晚歸的鄰居,鄰居禮貌地和他打招呼,說了聲:「嗨!」夢遊者突然驚醒過來,一方面假裝若無其事地說:「嗨!你好!這麼晚才回家啊?」一方面搔搔後腦勺,完全不知自己於何時、為什麼離開床舖,只好悻悻然返身走進家門,收好釣竿、脫下外出服,躺回床上……。

假設這夢遊者是一枚腦神經細胞,而夢遊時的一切舉動是「情緒」,當他遵循著夢境的內容做著所有無意識的舉動時,一切行為(情緒)看似合理,只是相較於清醒時的他而言,這整個過程與行動卻是一種不清醒與不由自主(無法控制情緒)的狀態。而這位適時出現的鄰居所喊出的這一聲「嗨」,則無異於本書將要介紹的EFT(情緒釋放技巧),這一聲「嗨」切斷了夢境(情緒),讓夢遊者回復清醒(清除負面情緒),回到床上(平靜喜悅的人生)來。

的確,很多時候,情緒就像一團霧霾,蒙蔽了我們的心智,當我們被各種強烈的負面情緒蒙蔽時,心智經常顯得極為軟弱,乃至於做出各種錯誤的行為或決定。現在,我們可以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透過EFT的簡單技巧,四兩撥千斤地撥開情緒的迷霧,重新奪回發球權,選擇自己所想要的人生。

● 心智的霧霾 ●

至於情緒為何可以影響我們的心智?首先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大腦與情緒的運作模式: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部位稱為下丘腦(hypothalamus),專門負責接收和記錄我們的情緒,並且依據情緒的強度發送信號至腦下垂體(pituitary gland)和腎上腺髓質(adrenal medulla),以便作出適當的反應。當下丘腦受到輕微刺激之時,我們會感到興奮;當刺激的程度太強時,我們會感到害怕,而一旦感到害怕時,便會做出各種自我保護或自我防禦的行為。

譬如:某一天上班時,老闆突然出現在辦公室,對所有人宣布,因為公司業績達到標準,明天全公司放假一天。老闆所宣布的訊息對下丘腦形成了一種輕微的刺激,於是全公司員工在接收這個訊息之後都興奮雀躍不已;再譬如,有位持槍歹徒突然闖進超市,舉槍大喊:「搶劫!」這時購物群眾要不嚇得四竄奔逃,要不就地臥倒,這就是在強力刺激下所產生的自我防禦或自我保護行為。

當我們感到害怕或受到威脅時,下丘腦會通知腎上腺,於是腎上腺開始分泌大量腎上腺素,同時大腦也會指揮細胞釋放蛋白質荷爾蒙及壓力荷爾蒙──可體松(cortisol),這時,我們的理解力、創造力以及消化系統效能將會降低;相反的,卻引發了我們對於環境的敏感反應、睡眠障礙、被壓垮的感覺、疲勞、被耗盡的感覺、脂肪的囤積……。而一旦這種強力的刺激持續達到一定時間之後,我們的身體便會像長期繃緊的橡皮筋一般失去應對生活的彈性。

● 對你的情緒說「嗨」 ●

另外一種說法即所謂的「精神控制論」,這派理論認為,我們大腦裡有一個舒適調節器,當我們在熟悉的環境中遇見熟悉的人並且做著熟悉的事情時,我們是感到「安全」的,這即是所謂的「舒適圈」。反之,當我們今天因為一個意外而突然置身於一座非洲莽原當中,眼前出現了一群赤身裸體的非洲原住民,口中操著「咿咿呼呼」的不明語言朝著我們圍攏過來時,我們便大大地脫離了自己的舒適圈,這時,大腦裡的舒適調節器會產生「害怕」的想法,以刺激腎上腺,讓我們產生應付危機的能力。

在人類所有的行為當中,有百分之九十五屬於不自覺行為,而且這些行為大多在七歲以前就已成形。隨著年齡漸長,我們開始學會控制情緒,進而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學會如何控制情緒,任其「自由發揮」,情緒將主導心智,使得我們的智慧和潛能無法發揮,也將影響生活品質。

至於情緒為何會形成一個牢不可破的羅網,將我們牢牢捆住呢?這是因為當我們反覆經歷某一種情境時,我們的神經會形成一個固定的路徑,因此,當碰到某個類似情境時,大腦的神經元便會直接聯結到那個相同的路徑,並且產生相同的情緒反應。例如:一個經常遭受父親責打的受虐兒,每當父親破口大罵,便是即將挨打的時候,這使他產生恐懼的情緒並縮起身子,日後,一旦父親開口罵人,縱使並沒打算要揍他,他仍會下意識地縮起身子並感到恐懼。影響所及,當他長大成人之後,一旦遇見有人爭吵時,便會激發深層的恐懼心理或憤怒。

這種沒來由的恐懼就如同本章開頭所提及的夢遊,並非由當事人清醒的意識所掌控,而是來自於下意識,這時候,若有某個人對著他說「嗨」,便能喚醒他,使他脫離恐懼的情境,而EFT便是這一聲「嗨」。EFT所能對治的不光是堅不可摧的深層情緒,它能對我們所有的情緒說「嗨」,這是因為它的敲拍技巧,能夠在我們產生某種情緒的當下,幫助我們「甩」掉這些神經的連結,降低那些產生不安情緒的「化學能」,使我們不再受情緒和化學作用的控制。一旦負面情緒不再與事件或情境產生連結,我們就能夠在沒有情緒的干擾下清楚地面對事件,並且條理清晰地加以處理,而不再受到那些「感覺」或「想像」的箝制。

● 關於EFT──情緒釋放技巧 ●

EFT──「情緒釋放技巧」,是屬於能量心理治療體系當中的一種方法。有趣的是,它雖然有別於傳統心理學,卻是源自於一位執業超過四十年的心理學家──羅傑.卡拉漢博士(Dr. Roger Callahan)。不但如此,它還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能夠以簡單、快速及突破性的技術,迅速解決人們的情緒困擾與心理沉痾,即使那些經過無數次傳統心理諮商仍然解決不了的深層問題,也可望獲得解決。因此,雖然它目前尚未獲得學術界的認可,但在北美洲、歐洲、阿拉伯國家及澳洲已有許多心理學家運用它來進行治療,並且在全世界有成千上萬不同背景的人,運用這套工具來進行減壓與情緒排毒。

● 從TFT開始 ●

EFT起源於九○年代初,發明這套方法的是一位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蓋瑞.克雷格。蓋瑞從學校畢業之初,曾從事保險銷售業務,此外,他也熱中於研究各種自我提升及個人成長的方法,最後一頭栽進這個領域,並於一九九一年接觸了羅傑.卡拉漢博士所發明的「思維場治療法」(Thought Field Therapy,簡稱TFT)。

卡拉漢博士被喻為能量心理學之父,畢生致力於探索各種解除心理疾患的新方法。在卡拉漢所著的一本名為《敲醒心靈的能量:迅速平衡情緒的思維場療法》(Tapping the Healer Within-Using Thought Field Therapy to Instantly Conquer Your Fears, Anxieties, and Emotional Distress,2003.07,心靈工坊)書中提到,他之所以發明了這個治療方法,肇因於他在一九八○年前後治療過的一位名叫瑪麗的病人。瑪麗從孩提時代起就深受恐水症的煎熬,病情嚴重到不敢在裝滿水的浴缸中洗澡,甚至不敢為她的孩子們洗澡,尤其是每次下雨時,她是寧死也不肯踏出家門一步。依據瑪麗的說法:「我感覺它就在我胃的深處。每次看到或者想到水,我就覺得它在我的胃裡。」

卡拉漢在她身上使用了包括理情療法、病人中心療法、認知療法、行為療法、催眠療法、鬆弛訓練、生物反饋療法、系統性強化訓練……,運用他所知道的每一種傳統心理學療法,持續治療了超過一年以上的時間,無奈這些方法對她一點也不起作用。在一個靈光乍現的瞬間,卡拉漢嘗試運用中醫經絡治療的理論,要瑪麗試著按壓位於眼睛下方的一個穴位,那個穴位即是中醫「胃經」的起點──承泣穴,沒想到竟然神奇地治癒了瑪麗的恐水症。為了證明自己不怕水,瑪麗甚至在一個暴風雨的天氣裡驅車前往海灘,徒步走向大海,直到海水淹過了她的腰際為止……。

瑪麗的個案促使卡拉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且不斷地在病人身上做實驗,乃至發明了應對各種不同情緒的「程式」──依照穴位的不同按壓順序去治療不同的心理疾患,得到了令人滿意的成果。日後,他開始運用自創的方法或從別處學來的診斷技術,教導他人TFT。蓋瑞便是從他那裡學到了這套方法… 閱讀完整內容
EFT情緒療癒:10分鐘情緒排毒敲打操

本文摘錄自‎

EFT情緒療癒:10分鐘情緒排毒敲打操

林嘉瑗Carol Lin/著述, 郭玉文/撰文

由 商周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