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滑手機平板了!過年來玩桌遊

溝通新載具,20 年前是網頁、10 年前靠App、如今是它


桌遊時代來臨!在台灣, 桌遊店的數量在六年內成長八倍,目前已超過三百家,為亞洲國家中密度最高。

文●蔡茹涵、管婺媛 攝影●駱裕隆
在台灣,群眾募資平台上的桌遊募資金額,五年內成長了二十倍。去年,一款台灣原創桌遊 《逆統戰:致地與海的革命者》,更在兩個多月內募得新台幣二千二百多萬元,創下歷史新高。

在台灣,桌遊被賦予的意義早已超越娛樂。馬來西亞桌遊評論Podcast頻道Ding&Dent盛讚:「台灣桌遊產業領先世界十年!」這指的一是設計端,包括遊戲本身的創意和議題多元性;二是應用端,舉凡教育、醫療長照、企業訓練甚至學習程式概念,台灣都有對應的桌遊能派上用場。

在這個線上遊戲興盛的時代,只存在紙上的桌遊,為何能殺出一條不同的路?曾經營桌遊店、製作超過十三款桌遊的迷走工作坊創辦人張少濂回憶,原本只限於少數同好、也只能玩國外創作品的桌遊圈子,大約到二○一○年左右開始爆發,全台各地出現專門店。


▲打破台灣桌遊募資紀錄的《逆統戰》,以台、港等協力「反共」為故事主軸。

「當時有一批很年輕的七年級生店長,畢業要創業,就開桌遊店,主因是金融海嘯,」五十幾年前就將《大富翁》引進台灣的亞灣文具第三代、執行長王亞灣指出,經濟蕭條促使許多畢業生無法按原訂計畫就業,屬於新興娛樂、開店門檻算低(編按:約一百萬元以內)的桌遊店,成為熱門選項。


▲資料來源:德國統計機構Statista、台灣圖版遊戲推廣協會、群眾募資平台嘖嘖整理:蔡茹涵、管婺媛

十年下來,累積出的能量和玩家數,終於讓桌遊一步步「從專門店走進家庭」,成為大家都能輕易上手的娛樂。而資深玩家們也不再滿足於海外遊戲,紛紛邁向下一個階段——自製原創桌遊。


▲桌遊有寓教於樂功能,已成為親子互動新選擇。《海霸》團隊更定期舉辦營隊,教父母如何陪孩子一起玩。

自製桌遊熱潮延燒!
從教育、創業、治療都用它來溝通


「自製遊戲大爆發,絕對跟群眾募資有關!」台灣最大群募平台嘖嘖創辦人徐震回憶,一五年底到一六年初,連續出現三款金額在百萬左右的桌遊募資,分別是《美麗島風雲三:內戰》、《翻轉大稻埕》與《壬辰之戰》。

由於密度極高,不僅一般消費者開始留意,也為後續桌遊熱潮注入三個關鍵因素:

第一,成功案例在前,鼓舞了更多新手團隊加入。台灣的桌遊出版社多半規模小、資源少、知名度低,不管是想上一般零售通路,或透過經銷、參展方式出海,難度都很高。「但募資平台就沒這問題,作品本身魅力才是集資成功主要因素。黑馬就是這樣出現的!」徐震分析。

第二,越來越多破百萬的桌遊群眾募資案,引來更多知名作品跨界。例如改編自霹靂布袋戲文本的《霹靂:入陣武林》、改編自熱門電視劇的《國際橋牌社》、《做工的人》等,都能將原有粉絲帶進桌遊圈。

第三,教育圈的關注與一○八課綱。台灣科技大學應用科技研究所教授侯惠澤指出,桌遊可以輔助教學,目前高中生已有桌遊選修課,把鄉土、歷史這類主題,用十八週的時間設計成桌遊。「在結合學理依據和遊戲設計上,台灣算是走得很快,新加坡、馬來西亞跟香港,都會邀請我們去分享,」他說。

這股趨勢越演越烈,讓桌遊不再只是娛樂,而是一個老少咸宜、門檻低、好上手的溝通載具。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第1735-1736期

本文摘錄自‎

台灣桌遊大爆發!

商業周刊

2021/第1735-17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