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城市說再見【封面故事-Shopping Design】

每個人,總有那麼一個時刻,選擇走向陌生,揮別熟悉的場域。即便只是三天兩夜的短期暫別,感受日常以外的生活經驗,心卻可以好好休息;投入未知壯遊,為了打破約定俗成的慣常,遠行變成一種靈光乍現前的創意練習; 又或許是,人生看得多了,內心的聲音漸漸清晰,告別,不過是尋找生命新起點的另段開始。
不知不覺,我們都忘記了,從日常出走,其實是一種能力,伴隨的是對於世界、對於自己的再次發現。走出去吧,向城市說再見了,不管為何說再見、如何說再見,只為證明我們都擁有一顆自由的心。

海之京都,走進連結山海人的風景裡

伊根町舟屋日和

日本作家壽岳章子筆下說不盡的千年繁華京都,沿著歷史軌跡或是常民橫軸一再地尋幽探訪,令旅人流連忘返之境總是離不開京都市內熱鬧的市井。不過,要是從京都跳上電車,兩小時的時間,目光開始與山稜線及海平面相連,再轉乘一段公車,沿著日本國土邊界前進,公路兩旁一側有山,另一側就是海,車子往天涯海角行駛著,湛藍海水粼光閃閃的盡頭,這些京都府與日本海相接的小鎮,被聯合稱作「海之京都」的區域,百年風華堆積在舟屋間眺望海波的氣息裡,靠海的京都成了從城市出走後的下一個停泊地。
▲沿著海岸線綿延5公里的舟屋,把伊根灣緊緊包圍。
▲舟屋與舟屋之間的空隙,無論在村子裡的哪個角落都能見到海。
▲伊根町的人們常年與海洋共生。
▲主要道路順著海岸線貫穿整座村子,也把每個家的建築物分為山側的主屋與海側的舟屋。
▲相較城市的如織遊客,這裡仍然有從各地來的訪客。
▲儘管是個自給自足的小鎮,人口外移的問題依然存在。

百年舟屋,遠離塵囂的無垠珍珠


京都讓人魂縈夢牽的原因很多,無論是人聲鼎沸的河原町三条路口,還是遊客如織的清水寺裡外,市區裡總有個角落吸引旅人一再回訪。然而,從京都車站出發往北約兩個半小時車程可抵達的「伊根町」,位於京都府最北端,一座被蒼鬱山林與粼粼海光包圍、海鷗恣意遨遊的山海聚落,沿著伊根灣蔓延5公里海岸線。自江戶時代就出現在伊根町的舟屋,目前新舊約230幢,仿若鑲嵌在伊根町山海的邊際上,遠離塵囂雋永無垠的珍珠,每個晨昏華燈點亮老屋群,兀自閃爍著溫暖而安定的光芒。

人口數約兩千餘人的伊根町,全町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面積是森林,而伊根灣又因為海灣曲度大,一座青島坐落在灣口,使得伊根灣擁有得天獨厚的漁場,長久以來因為物產豐饒,居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加上交通路途稍遠,訪客不如城市中頻繁,一直保留著京都原風景的樣貌。
走進舟屋聚落,一條大馬路連接起一棟棟老房,將一般住家從山側與海側分為兩段,靠山這側的主屋為居民生活起居的空間,而靠海側即是一般所見的木造舟屋,舟屋與舟屋之間由海水的味道與海浪聲填滿縫隙;伊根灣的居民常年與海洋共生,推開與海相通的後門,隨時垂釣就能補上幾尾魚貨,餐餐都有新鮮海產可以享用。這些初期為了停靠各家打漁作業使用的木船,以及收納漁業工具而建造的舟屋,隨著時代變遷,2樓陸續改建成為家裡的另外一個房間,作為漁業留宿或交流客廳使用。
▲全新的舟屋日和融合了當地地景及鄰近舟屋。
▲舟屋日和的壽司餐廳,當然是採用當地就能取得的新鮮漁獲作為食材。
▲每扇窗都能看見海。

舟屋日和,平淡之中製造浪漫


除了漫步欣賞海灣風景,還能如何深入體驗伊根町的美?2014年受京都府邀請,建築師黑木裕行加入「海之京都」地區活化計畫,用近四年時間深入田野調查,瞭解居民因地而生的生活方式、老屋建築元素與聚落發展紋理後,提出「舟屋日和」交流設施計畫,經過兩年的企劃溝通與建築設計,加上一年左右的營建階段後,終於在今年初春完工開幕。

「舟屋日和」建築外型與居民生活的舟屋極為相似,黑木建築師認為伊根灣本來就很美,新建築物刻意不做出嶄新的模樣,使其與兩旁的舊舟屋在視覺上融合在一起;建築物之間的巷弄空地,肩負起將舟屋群串接起來的任務,讓民眾或旅人都可以自由穿越使用;屋外一道與海面相連的階梯,保留近距離欣賞海洋美景、關心海洋的機會,每年七月「伊根祭」祭典中使用的大船也將停泊於此,成為明瞭當地文化的重要展示物件。

與其說舟屋日和是交流設施,它更像是製造邂逅的場所。室內咖啡館提供餐食與飲品,除了座位區能觀賞海景之外,同樣抬頭就能欣賞伊根海的工作吧台也是建築師的巧思,由當地居民擔任店員,面對著熟悉的家鄉風景,體驗截然不同的工作樂趣,重新找回生活的意義與自信,對社區活化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每天不僅遠道而來的旅人,連附近地區的居民也會乘坐海上計程車或是自家船到這來用餐、喝咖啡或者欣賞風景。不過因為新的建築跟兩旁的房子做得太像了,黑木先生接到訪客反應說,總是錯過找不到目的地呢!

舟屋日和


位在伊根町舟屋群的中段區位,邀請京都市建築師黑木裕行擔任計劃總監,保留老屋宅並重新串連地方特色與居民生活,根據原地貌紋理,在原來伊根浦空地上完成包含有餐廳、咖啡廳、社區交流空間、停放祭典大船空間的設施,於2017年4月11日正式開幕。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Shopping Design-2017年7月號

本文摘錄自‎

向城市說再見

Shopping Design

2017/7月 第1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