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秀樹直傳 不會疲勞的操駕方式
疼痛和疲勞的解決方法不是只有鍛鍊體力和拉筋而已柏秀樹先生甚至強烈建議「只要學習不會疲勞的駕駛方式就好了」而且手的使用方式會改變騎乘方式各位讀者可能會想「怎麼可能會有這種事?」那麼接下來就讓讀者大吃一驚吧那麼就來看看柏流的使用手掌和指尖的技巧吧
手掌會傳達各式各樣的情報 可以說是第二個腦
首先請各位想想看日常生活的動作,舉例來說,在轉開房門的時候應該不會用力轉動吧,拿著杯子喝水的時候,拿杯子的手應該也不會出力吧,大家都是下意識的進行這些動作,也不會感到「疲累」,只有當下了「快一點」的指令時,轉動門把的手才會施力,或是因為緊張的關係手抖個不停,然後將水灑出來,或是放在桌上的時候出現敲擊聲。
沒錯,人類就是一種當單純的動作被要求「速度」的話,就會出現失誤的動物,騎摩托車的本質也是一樣,慢條斯理地進行各部位的操作時,即不會緊張也不會失誤,騎士的體格、體力、技巧會大幅左右緊張程度。摩托車比起門把或是杯子又大又重,如果出現失誤的話就會暴走,沒有細膩地操作各部位的話,就會轉倒和受傷,就算沒有發生失誤,粗暴的操作也會導致疲勞累積,但如果是可以高精密地操作各部位的達人,體力的消耗量也比較小。
在旅途中把體力用光的話,就無法享受美麗的風景和食物,也會影響隔天的工作,甚至還會肌肉痠痛,所以必須要避免體力消耗,其實「有沒有不會疲勞的操駕方式」也是許多人會詢問的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個最簡單又最容易實踐的回答,那就是「盡可能降低對於手掌心施加的壓力」,手掌是行駛中獲得摩托車回饋的各式各樣情報的重要天線,大多數的騎士都「散漫地」握著握把、「散漫地」操駕摩托車,這次就以傳授以此為基礎的騎乘方式和練習方式,反映騎士意識的左右手可以說就是摩托車和騎士的交點,其實也是非常纖細的接觸點,注意這點來操作摩托車的話,就能提升感知能力,不需要刻意努力也能進步,也就是變得比較不會疲累。
從別的角度來說明吧,用力握住握把的狀態會阻擋情報傳達到大腦,如果沒辦法越早將情報正確地傳給大腦的話,就好像是睜開眼睛也看不到前方,身體各部位過度施力,結果就提早感到疲累。
那麼什麼時候會對掌心施加過多的壓力呢?騎太快、壓車傾角太深、勉強的U型迴轉或是煞車等,讓自己產生恐懼的場景都會對掌心施壓,掌心下意識用力握住握把的狀態下會讓呼吸變淺,但是本人卻沒有自覺,這也是疲勞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