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位患者,與他結縭二十五年的妻子曾三度棄他而去,現在又想回到他身邊。以往,這位患者總是同意讓妻子返家,不過現在他想先來詢問我的意見。我告訴他,他應該展開新的人生,不要再犯下相同的錯誤─但是我敢肯定,他這次還是狠不下心來。 這名個案的境遇令我開始思考婚姻,也開始探討友誼的意義;有些人雖然能結為夫妻,卻當不成朋友。 這讓我不禁琢磨,友誼到底是什麼?十三世紀著名的波斯詩人魯米所留下的作品至今依然廣受世人推崇,他曾經以友情為題寫過一首短詩: 我愛我的朋友 不是用我的心或我的腦去愛。 以防有一天…… 心臟停止跳動。 頭腦忘記一切。 我用我的靈魂去愛他們。 因為靈魂永不停歇,永不遺忘。 魯米說,世界上有三種朋友。 第一種是對你有所求─即酒肉朋友。魯米的建議是,給他們想要的東西、滿足他們,然後打發他們走。他們無法為你帶來任何幫助。 第二種是聊得來的朋友。你願意花時間與之相處,會花心思去維持友誼。你尊敬他們,也很享受他們的陪伴。 第三種朋友是最好的朋友,也就是靈魂之友。你願意將一部分的自己、一部分的靈魂交給他們,而他們會永遠留在你心中。 許多年前,我讀過一篇研究論文,主題是在比較伊朗人和美國人的友誼,以及這兩種不同的文化如何看待友情。那篇論文指出,美國人講求實際的連結,所以談到朋友時會這麼說:「我跟包柏是好朋友。我們假日會一起打棒球、喝啤酒。」假如這兩個人不再一起打棒球、喝啤酒,或不再是鄰居或同事,這段友誼便會走向終點。而對於伊朗人來說,即使不常見面或者不再一起做事,也會繼續跟對方保持朋友關係。 我很想了解實際情況是否真是如此,因此決定來個問卷調查,看看大家對於友情的看法。我詢問了我的太太、小孩、朋友及同事。以下是我所收集到的幾種答案: ‧ 朋友就是可信任的人,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不用設防。 ‧ 朋友就是可依靠的人,在我有需要時伸出援手。 ‧ 跟朋友在一起時我很自在、放鬆,可以做我自己。我喜歡花時間跟他們 相處,跟他們在一起很快樂。 ‧ 朋友願意接受我真實的模樣,不會批評我。我感覺得到自己被人喜歡、 也有人支持。 ‧ 我會想要關心他們,也會想了解他們的生活。 ‧ 在我開心的時候,我會希望我的朋友能與我同在。 友情的意義因人而異,每個人看待它的角度都不同。有趣的是,大多數人在談到友情時,首先會提到從中獲得的好處,而不是付出了什麼。大部分的人都是以「我」為中心來思考友情,這也不是壞事。很多人都認為,除了戒菸、多運動和改善飲食,擁有好朋友對健康更有益。 我確實相信,好朋友可以為我們帶來健康和幸福。對此每個人的看法各有不同,畢竟大家對友誼的需求也有差異。性格越孤僻,活動範圍越狹小,交友需求就越少。患有「孤僻型人格障礙」的人更是習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認為自己有必要與其他人互動。 有些人認為友情很重要,卻不容易交到朋友。我孩子還小的時候,我曾跟他們聊過如何交朋友。不過北美人大都不覺得需要去學這件事。 那麼,要如何去交朋友,才能使友誼長存呢?必須付出努力,就跟面對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事物一樣。友情值得我們投入時間和精神去經營。以下我的幾項建議: ‧ 打電話問候朋友。 ‧ 找時間去拜訪他們。 ‧ 參與他們人生中的重要時刻─無論是他們開心或傷心的時候。 ‧ 善待朋友。 ‧ 不要做出會傷害他們的事。 ‧ 把握機會多讚美對方。 我們常常在商店或餐廳裡偶遇某位友人,然後互相感嘆道許多沒見面了。雖然我們是真心地感到惋惜,可是彼此都沒有付出任何努力。我們常把「找時間再約」掛在嘴上,但卻沒有付諸行動。我每個星期至少會花一到兩個小時來跟朋友相聚或聯繫;想要維持友誼就必須要有所付出,也要培養足夠的行動力。 對我來說,年紀大以後,維繫友誼變得比較簡單了。我在五十歲那年決定,必須有所取得,不能老是再單方面付出了。以前我會主動致電、也會主動去拜訪朋友。後來我想看看,如果我不主動出擊,還有誰會與我保持聯繫。結果有百分之八十的朋友就此疏遠了。說真的,我沒有損失,現在身邊還是有很多聊得來的朋友,也有一小群我會永遠珍惜的靈魂之友。 當然,即使是在知己好友間,友情也未必能保持平等。也許某人對你來說算是生死之交,但是你在對方心中充其量只是聊得來的朋友。這不是個好現象,我們也應該努力去修復及改善這段關係。最好雙方都能把彼此當成至交;如果有一方不願有所付出的話,縱使友情轉淡也不可惜。 友誼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我有一位相識多年的好朋友罹患了阿茲海默症,現在已經認不出我了。所以我非常掙扎,不知該如何面對這段友情。沒有人說過交朋友是件簡單的事,但總是值得一試。 至於前面提到的那位患者;他妻子喜歡在外流連忘返,而他真的不知道跟她算不算朋友。他顯然不是很了解友誼的真諦,也需要學習如何去找新朋友並建立友情。那將會使他的人生煥然一新。
交朋友需要學習也要付出
大家對友情的看法也許不同,但善待朋友,懂得讚美,加上不時的問候,這些都是維持長遠友誼必要的付出。
文/哈桑‧ 哈利利博士
我有位患者,與他結縭二十五年的妻子曾三度棄他而去,現在又想回到他身邊。以往,這位患者總是同意讓妻子返家,不過現在他想先來詢問我的意見。我告訴他,他應該展開新的人生,不要再犯下相同的錯誤─但是我敢肯定,他這次還是狠不下心來。 這名個案的境遇令我開始思考婚姻,也開始探討友誼的意義;有些人雖然能結為夫妻,卻當不成朋友。 這讓我不禁琢磨,友誼到底是什麼?十三世紀著名的波斯詩人魯米所留下的作品至今依然廣受世人推崇,他曾經以友情為題寫過一首短詩: 我愛我的朋友 不是用我的心或我的腦去愛。 以防有一天…… 心臟停止跳動。 頭腦忘記一切。 我用我的靈魂去愛他們。 因為靈魂永不停歇,永不遺忘。 魯米說,世界上有三種朋友。 第一種是對你有所求─即酒肉朋友。魯米的建議是,給他們想要的東西、滿足他們,然後打發他們走。他們無法為你帶來任何幫助。 第二種是聊得來的朋友。你願意花時間與之相處,會花心思去維持友誼。你尊敬他們,也很享受他們的陪伴。 第三種朋友是最好的朋友,也就是靈魂之友。你願意將一部分的自己、一部分的靈魂交給他們,而他們會永遠留在你心中。 許多年前,我讀過一篇研究論文,主題是在比較伊朗人和美國人的友誼,以及這兩種不同的文化如何看待友情。那篇論文指出,美國人講求實際的連結,所以談到朋友時會這麼說:「我跟包柏是好朋友。我們假日會一起打棒球、喝啤酒。」假如這兩個人不再一起打棒球、喝啤酒,或不再是鄰居或同事,這段友誼便會走向終點。而對於伊朗人來說,即使不常見面或者不再一起做事,也會繼續跟對方保持朋友關係。 我很想了解實際情況是否真是如此,因此決定來個問卷調查,看看大家對於友情的看法。我詢問了我的太太、小孩、朋友及同事。以下是我所收集到的幾種答案: ‧ 朋友就是可信任的人,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不用設防。 ‧ 朋友就是可依靠的人,在我有需要時伸出援手。 ‧ 跟朋友在一起時我很自在、放鬆,可以做我自己。我喜歡花時間跟他們 相處,跟他們在一起很快樂。 ‧ 朋友願意接受我真實的模樣,不會批評我。我感覺得到自己被人喜歡、 也有人支持。 ‧ 我會想要關心他們,也會想了解他們的生活。 ‧ 在我開心的時候,我會希望我的朋友能與我同在。 友情的意義因人而異,每個人看待它的角度都不同。有趣的是,大多數人在談到友情時,首先會提到從中獲得的好處,而不是付出了什麼。大部分的人都是以「我」為中心來思考友情,這也不是壞事。很多人都認為,除了戒菸、多運動和改善飲食,擁有好朋友對健康更有益。 我確實相信,好朋友可以為我們帶來健康和幸福。對此每個人的看法各有不同,畢竟大家對友誼的需求也有差異。性格越孤僻,活動範圍越狹小,交友需求就越少。患有「孤僻型人格障礙」的人更是習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認為自己有必要與其他人互動。 有些人認為友情很重要,卻不容易交到朋友。我孩子還小的時候,我曾跟他們聊過如何交朋友。不過北美人大都不覺得需要去學這件事。 那麼,要如何去交朋友,才能使友誼長存呢?必須付出努力,就跟面對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事物一樣。友情值得我們投入時間和精神去經營。以下我的幾項建議: ‧ 打電話問候朋友。 ‧ 找時間去拜訪他們。 ‧ 參與他們人生中的重要時刻─無論是他們開心或傷心的時候。 ‧ 善待朋友。 ‧ 不要做出會傷害他們的事。 ‧ 把握機會多讚美對方。 我們常常在商店或餐廳裡偶遇某位友人,然後互相感嘆道許多沒見面了。雖然我們是真心地感到惋惜,可是彼此都沒有付出任何努力。我們常把「找時間再約」掛在嘴上,但卻沒有付諸行動。我每個星期至少會花一到兩個小時來跟朋友相聚或聯繫;想要維持友誼就必須要有所付出,也要培養足夠的行動力。 對我來說,年紀大以後,維繫友誼變得比較簡單了。我在五十歲那年決定,必須有所取得,不能老是再單方面付出了。以前我會主動致電、也會主動去拜訪朋友。後來我想看看,如果我不主動出擊,還有誰會與我保持聯繫。結果有百分之八十的朋友就此疏遠了。說真的,我沒有損失,現在身邊還是有很多聊得來的朋友,也有一小群我會永遠珍惜的靈魂之友。 當然,即使是在知己好友間,友情也未必能保持平等。也許某人對你來說算是生死之交,但是你在對方心中充其量只是聊得來的朋友。這不是個好現象,我們也應該努力去修復及改善這段關係。最好雙方都能把彼此當成至交;如果有一方不願有所付出的話,縱使友情轉淡也不可惜。 友誼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我有一位相識多年的好朋友罹患了阿茲海默症,現在已經認不出我了。所以我非常掙扎,不知該如何面對這段友情。沒有人說過交朋友是件簡單的事,但總是值得一試。 至於前面提到的那位患者;他妻子喜歡在外流連忘返,而他真的不知道跟她算不算朋友。他顯然不是很了解友誼的真諦,也需要學習如何去找新朋友並建立友情。那將會使他的人生煥然一新。
閱讀完整內容
我有位患者,與他結縭二十五年的妻子曾三度棄他而去,現在又想回到他身邊。以往,這位患者總是同意讓妻子返家,不過現在他想先來詢問我的意見。我告訴他,他應該展開新的人生,不要再犯下相同的錯誤─但是我敢肯定,他這次還是狠不下心來。 這名個案的境遇令我開始思考婚姻,也開始探討友誼的意義;有些人雖然能結為夫妻,卻當不成朋友。 這讓我不禁琢磨,友誼到底是什麼?十三世紀著名的波斯詩人魯米所留下的作品至今依然廣受世人推崇,他曾經以友情為題寫過一首短詩: 我愛我的朋友 不是用我的心或我的腦去愛。 以防有一天…… 心臟停止跳動。 頭腦忘記一切。 我用我的靈魂去愛他們。 因為靈魂永不停歇,永不遺忘。 魯米說,世界上有三種朋友。 第一種是對你有所求─即酒肉朋友。魯米的建議是,給他們想要的東西、滿足他們,然後打發他們走。他們無法為你帶來任何幫助。 第二種是聊得來的朋友。你願意花時間與之相處,會花心思去維持友誼。你尊敬他們,也很享受他們的陪伴。 第三種朋友是最好的朋友,也就是靈魂之友。你願意將一部分的自己、一部分的靈魂交給他們,而他們會永遠留在你心中。 許多年前,我讀過一篇研究論文,主題是在比較伊朗人和美國人的友誼,以及這兩種不同的文化如何看待友情。那篇論文指出,美國人講求實際的連結,所以談到朋友時會這麼說:「我跟包柏是好朋友。我們假日會一起打棒球、喝啤酒。」假如這兩個人不再一起打棒球、喝啤酒,或不再是鄰居或同事,這段友誼便會走向終點。而對於伊朗人來說,即使不常見面或者不再一起做事,也會繼續跟對方保持朋友關係。 我很想了解實際情況是否真是如此,因此決定來個問卷調查,看看大家對於友情的看法。我詢問了我的太太、小孩、朋友及同事。以下是我所收集到的幾種答案: ‧ 朋友就是可信任的人,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不用設防。 ‧ 朋友就是可依靠的人,在我有需要時伸出援手。 ‧ 跟朋友在一起時我很自在、放鬆,可以做我自己。我喜歡花時間跟他們 相處,跟他們在一起很快樂。 ‧ 朋友願意接受我真實的模樣,不會批評我。我感覺得到自己被人喜歡、 也有人支持。 ‧ 我會想要關心他們,也會想了解他們的生活。 ‧ 在我開心的時候,我會希望我的朋友能與我同在。 友情的意義因人而異,每個人看待它的角度都不同。有趣的是,大多數人在談到友情時,首先會提到從中獲得的好處,而不是付出了什麼。大部分的人都是以「我」為中心來思考友情,這也不是壞事。很多人都認為,除了戒菸、多運動和改善飲食,擁有好朋友對健康更有益。 我確實相信,好朋友可以為我們帶來健康和幸福。對此每個人的看法各有不同,畢竟大家對友誼的需求也有差異。性格越孤僻,活動範圍越狹小,交友需求就越少。患有「孤僻型人格障礙」的人更是習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認為自己有必要與其他人互動。 有些人認為友情很重要,卻不容易交到朋友。我孩子還小的時候,我曾跟他們聊過如何交朋友。不過北美人大都不覺得需要去學這件事。 那麼,要如何去交朋友,才能使友誼長存呢?必須付出努力,就跟面對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事物一樣。友情值得我們投入時間和精神去經營。以下我的幾項建議: ‧ 打電話問候朋友。 ‧ 找時間去拜訪他們。 ‧ 參與他們人生中的重要時刻─無論是他們開心或傷心的時候。 ‧ 善待朋友。 ‧ 不要做出會傷害他們的事。 ‧ 把握機會多讚美對方。 我們常常在商店或餐廳裡偶遇某位友人,然後互相感嘆道許多沒見面了。雖然我們是真心地感到惋惜,可是彼此都沒有付出任何努力。我們常把「找時間再約」掛在嘴上,但卻沒有付諸行動。我每個星期至少會花一到兩個小時來跟朋友相聚或聯繫;想要維持友誼就必須要有所付出,也要培養足夠的行動力。 對我來說,年紀大以後,維繫友誼變得比較簡單了。我在五十歲那年決定,必須有所取得,不能老是再單方面付出了。以前我會主動致電、也會主動去拜訪朋友。後來我想看看,如果我不主動出擊,還有誰會與我保持聯繫。結果有百分之八十的朋友就此疏遠了。說真的,我沒有損失,現在身邊還是有很多聊得來的朋友,也有一小群我會永遠珍惜的靈魂之友。 當然,即使是在知己好友間,友情也未必能保持平等。也許某人對你來說算是生死之交,但是你在對方心中充其量只是聊得來的朋友。這不是個好現象,我們也應該努力去修復及改善這段關係。最好雙方都能把彼此當成至交;如果有一方不願有所付出的話,縱使友情轉淡也不可惜。 友誼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我有一位相識多年的好朋友罹患了阿茲海默症,現在已經認不出我了。所以我非常掙扎,不知該如何面對這段友情。沒有人說過交朋友是件簡單的事,但總是值得一試。 至於前面提到的那位患者;他妻子喜歡在外流連忘返,而他真的不知道跟她算不算朋友。他顯然不是很了解友誼的真諦,也需要學習如何去找新朋友並建立友情。那將會使他的人生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