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例活體肺葉移植 徐紹勛18年荊棘路

動員60醫護、開16場會議、手術台模擬演練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徐紹勛團隊,去年十月完成台灣首例活體肺葉移植,成功挽救小生命。而台灣更是繼日本後,第二個成功完成活體肺葉移植的亞洲國家。

撰文‧簡惠茹

四個醫療團隊、超過六十名醫護人員、十五個小時手術……,台大醫院日前成功完成一場被日本專家評估成功率只有五○%的手術,不只讓半年前年僅十一歲、因蜂窩性組織炎引發敗血症、肺部幾乎白化沒有功能,且呼吸衰竭裝上葉克膜長達四個月的廖小妹妹,如今能跑能跳,更創下台灣活體肺葉移植首例!

背後關鍵推手,就是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徐紹勛團隊。他持續鑽研活體肺葉移植長達十八年,去年十月成功完成台灣首例,也讓台灣成了繼日本後第二個達成的亞洲國家。

時間回到二○二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廖小妹妹因蜂窩性組織炎住院,隨後病情一路加劇,小女孩不斷與死神搏鬥……。

六月二十日,小女孩出現敗血症並開始使用葉克膜治療,七月十五日轉到台大兒童醫院加護病房。裝上葉克膜的廖小妹妹,從此就沒有脫離葉克膜。

「我剛剛有死掉嗎?每次換葉克膜,我好像去了地獄又回來一次。」無法說話的小妹妹用手機寫字問醫護人員。 經過一連串檢查,八月通過肺移植評估後,徐紹勛坦白告訴廖小妹妹的父母,現在只剩下兩個選擇,首先是等待大愛器官捐贈,但前面已排了許多人等待移植,加上妹妹愈來愈虛弱……。

另一個選擇,就是「活體肺葉移植」,由爸媽各捐出一部分肺葉,但這還屬於人體臨床試驗階段,團隊也還沒有實際操作過。


▲攝影·唐紹航

父母捐肺救女 耗費15小時

面對女兒已命在旦夕,小妹妹的父母沒有太多猶豫,儘管父親還患有糖尿病,但兩人很快就決定要做活體肺葉移植。

徐紹勛說,先前也曾有病患考慮活體肺葉移植,但因血型不相容,或體型相差太大而無法進行;所幸小妹妹全家三口血型都同型,也符合十八歲以上暨五十五歲以下五親等以內親屬捐贈的法律規定,且爸媽各切出適合大小的肺葉給小妹妹,可在不影響各自肺功能運作下,還能給小妹妹一個完整的肺。種種條件符合後,剩下的就是手術的計畫安排了。

由爸爸,還是媽媽捐出右下肺?左下肺誰來捐會讓肺功能運作更好?徐紹勛最後得出的最佳組合,是由爸爸捐出右下肺、加上媽媽的左下肺,可讓小妹妹的肺容積達到術前的四○○%以上,肺功能可達八○%以上。

手術日期訂在十月二十七日上午八點,這是徐紹勛執刀二十年以來規模最大的手術。難度最高的,在於手術共由四個團隊組成,除了小妹妹的移植手術,另外還有爸媽捐贈肺葉手術以及器官灌流手術,一共動用超過六十人。

手術先由爸爸捐出右下肺葉後,經過器官灌流,移植到妹妹的右胸腔,接著媽媽捐出左下肺葉,經過器官灌流,移植到妹妹左胸腔,期間各自完成支氣管、肺動脈與肺靜脈縫合。每個步驟花費時間都要算得剛剛好,因為捐贈器官取出來後,只要缺血時間愈短,術後功能就會愈早恢復,這就是活體肺葉移植的優勢,但如何確保每個環節按照計畫進行且動作流暢,是最困難的地方。

為了照計畫進行,徐紹勛說,一個月內團隊就開了十六次大大小小的會議,並模擬演練手術台上的情形,連什麼時候要遞手術刀,都演練熟悉。

手術計畫書也與日本京都大學教授伊達洋至討論,台大醫院和京都大學團隊雙方視訊會議,確認每個流程。日本不只是亞洲第一個成功完成活體肺葉移植的國家,就全世界來說,技術也是頂尖一流。

儘管手術一切準備就緒,但小妹妹到手術前一晚,狀況惡化不停咳嗽、不斷流眼淚,她氣若游絲,斷斷續續向徐紹勛說,「可不可以現在進去開刀?我很難過,我覺得快死掉了,感覺吸不到空氣。」徐紹勛只能不斷安慰她,「只要再等一下,再等幾個小時,叔叔、姊姊就要幫你開刀了。」

徐紹勛原本到最後手術關頭,都沒放棄是否有大愛捐贈的一線希望,聽完妹妹說的話,他告訴太太,「我一定要做了,因為妹妹快不行了,雖然我知道成功率在此時又更低了,但這是病人需要的醫療,我一定要去做!」

手術當天,廖小妹妹一家三口,全躺在台大醫院的開刀房,四個醫療團隊、超過六十名醫護人員,歷經十五小時的時間,終於順利為廖小妹妹換上父母捐贈的肺葉。

但手術結束後,術後的復健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復健師評估,小妹妹躺了四個月,就要花費八個月復健。


▲台大醫院團隊完成活體肺葉移植首例,挽救11歲女童小生命。台大醫院提供

Switch健身環妙招 助童復健

為了讓小妹妹盡快回到日常生活,徐紹勛和團隊想盡辦法,小妹妹父母、加護病房護理師和住院醫師都輪流陪伴她復健,直到十一月二十日,時隔五個月,她終於成功靠輔助工具站了起來。

又過了一個月,小妹妹能一步一步繞著加護病房走路、走跑步機、騎腳踏車機復健。但也因日復一日的病房生活過於平淡無趣,復健進度有點停滯。徐紹勛絞盡腦汁,靈光乍現想到了Switch健身環,或許可以幫得上忙。

徐紹勛說,妹妹玩到忘記時間,又跑又跳;為了鍛鍊肌肉,腳上沙袋負重從二五○公克慢慢增加到一公斤,還能玩到忘記腳上綁著沙袋,跳得很開心,最重要的是,看到小妹妹玩到「喘氣」,確認她的肺部功能正常運作,這才放心。

看著小妹妹一步步邁出步伐,徐紹勛也回想起自己和團隊一路走來有多麼不容易。為了學習活體肺葉移植技術,○四年,他的老師、已故台大外科部主任李元麒,就把「活體肺葉移植手術」列為外科部的發展願景,並指派徐紹勛到日本岡山大學跟著伊達洋至學習,當時岡山大學也才剛完成十例。

回國後,徐紹勛繼續投入動物實驗,「 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我們從來沒有停下來過。」除了自己前往日本進修,他也持續派學生、主治醫師、藥師過去觀摩,而其中心臟血管外科教授黃書健與麻醉部醫師蕭柏妮,也都是此技術能付諸實踐的關鍵人物。

為什麼一定要發展此技術?徐紹勛說,需要器官救命的病人遠多於願意在死後捐贈器官的大愛捐贈者。肝臟、腎臟移植早就都採活體器官捐贈,活體肺葉移植才能造福更多病人,尤其小朋友體型較小,可由父母捐贈適合的肺葉,可望醫治更多病童,院方也深知重要性,持續支持肺移植團隊往此方向前進。

李元麒一○年因癌逝世,來不及看到學生完成他交代的任務。李元麒過世後,台大癌醫副院長陳晉興持續鼓勵徐紹勛,兩人亦師亦友。陳晉興說,徐紹勛背負很大壓力,終於完成老師交代的遺願,活體肺葉移植是病人的另外一線希望,繼日本之後,台灣也做到了,對病人、台大醫院及醫界來說,意義相當重大。


▲台大醫院醫師徐紹勛團隊在術前一個月開了16次大大小小會議(左圖),不斷演練操作手術流程,術後更想出用健身環的方式鼓勵廖小妹妹復健(右圖)。台大醫院提供

達成亡師遺願「我們做到了」

徐紹勛看著李元麒當初給他的一張幻燈片,畫面是汪洋大海上揚帆破浪的帆船,上面寫著八個字:「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徐紹勛說,他現在終於懂老師的用意,活體肺葉移植最重要的就是團隊合作,有人划槳、掌舵、揚帆,缺一不可。

講到這裡,徐紹勛忍不住真情流露地說,「很難,真的很難,報告老師,雖然我們晚到,但是我們終於做到了!」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3/2月 第1363期

本文摘錄自‎

台灣首例活體肺葉移植 徐紹勛18年荊棘路

今周刊

2023/2月 第13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