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大學減半,高教冰河期來臨


或許,現在已經到應該思考「國立大學減半」,以度過「高教冰河期」的時候了!

「高教冰河期」、大專院校退場與倒閉再無反轉可能

近來又有幾所私立高教學校合併(或被併)─例如慈濟大學併掉自家的慈濟科大、台科大準備合併華夏科大;接著7月底中州科技大學、台灣首府大學就停辦了。算算從2014年起算,退場者已超過10家以上,高鳳、永達、高美醫專、亞太創意、南榮、稻江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有近8成是發生在近3年。

現在可確定「高教冰河期」的來臨、大專院校的退場與倒閉,已經是毫無反轉可能、只會加速進行的趨勢,台灣高教大專院校到底要減少多少,各界的預測雖有不同,從最嚴重的「減半」、到未來幾年倒40所學校都有,但概略來看,未來10-20年,全台大專院校預估要減少3-5成。

但極度不平衡的是:預估要退場、倒閉者,幾乎全是私校,原因也很簡單,基本面來看,台灣人傳統上就以「考上國立大學」為尊,早期「一試定終生」的聯考時期,只有私校只有少數科系(如醫牙科等)能排行在國立大學其它科系之前;在高教大舉擴充後,就算是新成立的國立大學,也很容易超越辦學多年的私校,再加上現實的經濟考量因素,私校學費就是國立大學的2倍以上,因此私校在競爭上原本就處於劣勢中。

未來7-8成學生上國立大學,技職體系再次崩盤

因此,除非台灣決定「全面消滅」私校,或是覺得未來每個人都能上國立大學「好棒棒」,否則現在是時候該考慮讓部份國立大學也準備退場。

依照教育部的數據,111學年全台有158所大專院校,其中公立有49所(一般大學32所、其它為技職專科等)、私立109所(一般大學36所、其它為技職專科等),私校是公立學校的二倍,如果未來幾年有40所大專院校要退場,不必懷疑,全部是私校。

但如果看更長遠、及更進一步看學生數,情況可能更悲觀。我們以111學年大學的學測為例,去年報名人數約為11.6萬,公立大學的錄取率已經高達44.6%了。這個學年參與學測的學生是民國93年左右出生為主,當年新生兒人數21.6萬人,接著那幾年的新生兒數也都在20萬出頭左右。

現在呢?去年新生兒人數13.8萬;見底了嗎?不知,再看看吧。但按照這個比例反推回去,如果不作任何改變與調整,未來遲早會出現國立大學錄取率破7成、甚至接近8成的時候。

換句話說,私校的「學生池」只剩下2-3成,按比例推算,私校不是一半退場而已,應該是至少3分之2難存活。109所私校中,除了36所一般大學外,還有55所技職院校、10所專科學校,在私校大淘汰中,很可能也讓台灣的技職教育體系再次崩盤一次,因為台灣社會「不變的價值」是:國立大學優於私立學校,普通大學又優先於技職專科學校。

淘汰私校也要讓國立大學減招減校

對台灣而言,這不會是什麼好事吧?但如果及早規劃、讓學校與社會有調整時間,私校與技職體系都會迎來一場災難甚至崩潰;而政府與納稅人則是繼續花大錢養品質不佳的國立大學。

如果政府早點規劃訂出國立大學退場的家數與標準,可以有一定的「鯰魚效果」,那些在國立大學中排名較後的學校會更認真辦學,如果沒有淘汰國立大學的機制,以台灣的社會價值觀、學生的取捨,國立大學中的後段班學校,不必多努力,躺著還是可打敗那些兢兢業業的私校。

其實,某些官方或半官方的單位,已經對類似的趨勢及發展作過推估,如果國立大學數量不變,甚至反相增加招生(如去年就是如此),私校會死得更難看,10年後,大概只有2萬多人會選讀私校,單以學生量看,能存活的私校不到10家。

至於那些仍在高教體系服務的教職員,前景非常黯淡;全國私校工會曾推估過一個數字:未來8年將有40所學校倒閉,6000名教師失業。

私校失業教師數千人,及早轉業跳槽為佳

最後會不會高達6000名教師失業,實際情況待觀察,但「慘烈」是必然,業內應該看得非常清楚:高教只有萎縮、沒有擴大,對教師需求只減不增;不論公私立,缺額都是「珍稀品」。台科大併華夏科大說會讓教職員轉任,能否落實待觀察,但必然充滿各種條件、但書、時效等。

因此,年紀大的教職員也許可根據各校情況,評估是否能「熬到最後」,年輕者則最好早早轉業或跳槽,另尋安身立命之處。

台灣已進入高教冰河期,未來的淘汰、兼併會非常慘烈;雖然未必需要到減半的地步,但國立大學是該考慮與規劃減招、減校,而且要早早推動,才能讓台灣較安順的度過這場冰河期。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2023/5月 第1887期

本文摘錄自‎

呂紹煒專欄:國立大學減半,高教冰河期來臨

新新聞

2023/5月 第188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