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個子劣勢變勝利籌碼 帶日本男籃進奧運的奇蹟教練

霍瓦斯用信任釋放「贏球惡魔」,女籃東奧奪銀後再創歷史


撰文/陳慶徽

當《灌籃高手》的電影主題曲迴盪在沖繩體育館的那刻,日本男籃國家代表隊,等了近半世紀,才再度靠著戰績自行在資格賽中脫穎而出,取得亞洲第一席次,拿下二○二四年巴黎奧運的門票,寫下歷史。

現場觀眾所唱的歌詞情節「在約定之夜, 實現不確定的夢想」,在現實中,由這批看著《灌籃高手》長大的球員親自實踐,明明是現實故事,卻比漫畫劇情還熱血。

不過,這並不是該隊總教練湯姆.霍瓦斯(Tom Hovasse)第一次為日本締造奇蹟。

時間倒回二○二一年,他所率領的日本女籃,在東京奧運奪下銀牌,是該國奧運籃球項目史上第一面獎牌。


▲日本男籃在本屆世界盃拿到3勝、同時以亞洲第1的成績取得2024巴黎奧運參賽權,背後關鍵人物是在日本深耕超過20年的總教練霍瓦斯(圖)。

湯姆.霍瓦斯
出生:1967年
學歷: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經歷: 連4年日本職籃得分王、NBA亞特蘭大老鷹隊球員、日本女籃國家隊總教練
現職:日本男籃國家隊總教練
成績單:率日本女籃奪2020東京奧運銀牌、率日本男籃取得2024巴黎奧運參賽資格

認知「個頭小非必輸」他反傳統轉攻速度、三分球

執掌日本職棒讀賣巨人隊的總教練原辰德曾形容,「日本人內心深處住著惡魔,」而教練的職責,就是把惡魔,也就是球員真正的實力在球場上解放出來。

對於日本籃球界來說,兩度帶來奇蹟的霍瓦斯,就是徹底釋放該國籃球國家隊球員心中惡魔的關鍵角色。

來自美國的他,在一九九○年代赴日打球,自二○一○年起,開始在日本女籃職業聯賽中執教。他曾指出,當年他所執教的隊伍,儘管球員身高放眼全聯盟是名列前茅,卻仍會輸給身材更為矮小的球隊。

這也讓他開始認知到,儘管女籃一直都是由身材優勢主宰的戰場,但個頭小,並不絕對與輸球畫上等號。

而個頭小,向來就是亞洲球隊如日本, 在面對歐美強權時的最大痛點。也因此,當他在二○一七年接下女籃國家隊兵符時,他做出一項大膽的賭注:在擁抱矮小缺點的同時,放大矮個球隊的優勢。

他更在就職記者會中,對外拋出要「奪下奧運金牌」的超高目標,為球隊立下願景,引來外界諸多錯愕與質疑。

然而,這並非霍瓦斯信口開河式的隨意承諾,他敢賭,是因為他深信,只要將速度與外線命中率等優勢發揮到極致,最終日本也能克服身材的劣勢,在世界賽場上贏球。

他開始導入「5 out」思維,也就是場上五人都具備速度,以及投射遠距離三分球的能力,藉此拉開空間,與當時女籃戰場上崇尚的高度、身材與力量風格背道而馳。

傳統籃球思維上,身高往往是決定比賽的關鍵因子,長得越高,越容易在離籃框近的地方取分,不過,得分效率更高的三分球,提供了矮個子,或是身材較不突出的球員一個立足之地。

重體系、不只挑明星球員 一改呆板訓練強調「冷卻」

其次,為了貫徹理念,霍瓦斯從選才上就跳脫窠臼,例如本屆世界盃,他從日本職籃選入的九名成員中,僅有三位是該聯盟的明星球員。

籃球球評古硯偉分析,這背後是因為霍瓦斯需要挑選符合他體系,也就是能在外線投三分、拉開場上空間的射手,而非攻守俱佳或具備其他特點、但不符需求的明星球員。

在訓練上,霍瓦斯也導入美國思維。過去,日本球員習慣的是長時間訓練,不過他觀察,這導致多數球員會在訓練中蓄力,不會使出全力,降低訓練成效。

「我告訴他們,如果要待在體育館,應該有明確目標,而不是不加思索的單純投籃。」霍瓦斯說。

他形容,執教與鑄劍過程相似,過去的球員,多數會處在「加熱」的過程,鮮少有「冷卻」,好好靜下來思考、覆盤的時間;但要鑄出一把好劍,卻是加熱、敲擊、冷卻三道程序缺一不可。

制定好策略,剩下的就是實驗與執行。

霍瓦斯回憶,在二○一七年他執掌女籃兵符後,球隊開始陸續在世界賽中取得勝場,其中,在二○一九年亞太區奧運資格預選賽中,他帶上六名國家隊二軍成員出征測試,卻贏過一軍精銳盡出的澳洲國家隊陣容。

古硯偉直言,霍瓦斯想靠著矮小陣容在女籃圈取勝,在當時可以說是「全世界沒人想到籃球可以這樣打。」

同樣的風格,他也延續到本屆世界盃男籃。

在世界盃與芬蘭一戰中,日本一度落後達十八分,但河村勇輝,這名身高僅一百七十二公分、全聯賽倒數第三矮的球員跳了出來。

面對到身高超過兩百公分的NBA球星勞里.馬卡南(LauriMarkkanen),這名矮將也照樣能取分,最終,他在第四節狂砍十五分,為球隊完成逆轉戲碼,寫下日本男籃第一次在世界盃擊敗歐洲球隊的紀錄。

陸續出現的小勝利,當時也漸漸讓球員們相信,用這套方法,日本女籃接下來真的有機會破繭而出,碰到那面奧運金牌。


▲本屆世界盃,全數球員身高倒數的前5名,日本就占了2位,而且均是陣中主將,顯示出霍瓦斯對矮個球員的信任。

善用日文傳遞信任感 球員:教練比我更相信自己

製造奇蹟的最後一塊拼圖,來自溝通。

自九○年代起,就在日本打滾、娶日本妻子、受訪能用全日文應答的霍瓦斯,曾有媒體形容他「比日本人還了解日本人。」

霍瓦斯觀察,日本球員最大的問題之一,在於缺乏信心,而會說日文的他,往往可以藉由第一時間的直接溝通,進一步將自己對球員的信任,傳達給他們。

不同於多數教練在比賽中的暫停時間,第一時間都是拿戰術板開始下達命令,更多時候,霍瓦斯是在球員下場時,會先用流利的日文詢問球員「你還撐得住嗎?」、「體力有沒有問題?」

古硯偉分析,通常會問這種問題的教練,一種是沒招了,另一種,則是顯示該球隊具備高度的凝聚力,而霍瓦斯屬於後者。

再者,國際賽事的組訓有限,要短時間建立起外籍教練與球員間的高度信任,難度相當高,就連職業賽事的外籍教練,通常也都需要半年才能培養出與本土球員的默契。

熟悉日文的優勢,讓霍瓦斯跨越了這層障礙,在三年內就將日本男籃推向亞洲第一。

二○二一年,日本女籃在奧運金牌戰輸給在該賽事坐擁五十四連勝的美國隊,縱然奪銀已寫下該國歷史,但霍瓦斯回憶,第一時間,寫在日本球員臉上的表情卻是錯愕,因為她們原本都一心相信,自己能擊敗這支無敵軍團,一位球員賽後甚至跟他說「謝謝你比我更相信我自己。」
在沒人相信之前,自己就深深相信著球員的潛力。這種由教練一人感染到全隊的信任感,曾令日本籃球協會的技術委員長東野智彌形容,霍瓦斯是「同時會說日文與英文的文字魔術師。」

外籍教練,就如同專業經理人,通常大刀闊斧的改革絕對不是第一首選,但,同時具備NBA與日本職籃經驗的他,正因為理解日本人的特質,才願意放手一搏,逆著潮流,押注在矮小的隊伍上,搭配藉由日文傳達的真誠信任,以此釋放日本球員內心的「惡魔」。

「光是仰慕對手,是無法超越他們的。」日本棒球國家隊王牌球員大谷翔平,在率領球隊迎戰清一色由美國職棒大聯盟巨星組成的美國國家隊前,向隊友傳達了這麼一句訊息,強調唯有把仰慕擺一旁,想著如何勝利, 才能成為第一,最終,日本成功在二○二三年WBC經典賽中封王。

同樣的,霍瓦斯與日本籃球的故事也告訴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往往都不是別人,而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3/9月 第1870期

本文摘錄自‎

小個子劣勢變勝利籌碼 帶日本男籃進奧運的奇蹟教練

商業周刊

2023/9月 第18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