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傳唱超齡歌曲 制止不如機會教育

專家指出,當家長聽到孩子唱超齡歌曲時,和孩子互動討論,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經驗,比起單純制止演變成私下傳唱,更具有教育價值。

文/許秩維 (中央社記者)


▲透過音樂律動形式互動,有助於孩子的語言能力和強化記憶互動內容,挑選律動歌曲時,要多確認歌詞內容並審慎選用。(中央社鄭傑文)

當兒少不宜的超齡歌曲變成幼兒界國歌,引發許多家長恐慌。學者建議,家長不要第一時間責備孩子或產生情緒衝突,可以當成機會教育,引導孩子學習如何審慎選擇接觸的資訊。

《黑桃A》成幼兒界國歌 小心負面訊息潛移默化

網路的普及,加上社群媒體的興起,讓流行文化的傳播更加無遠弗屆,連幼兒界也難以抵擋這股旋風。像是有家長發現在社交軟體「抖音」風靡一時的歌曲《黑桃A》,夾雜低俗、性暗示等未成年不宜的歌詞,卻悄悄進入幼兒界,甚至還被幼兒園選為唱跳歌曲,引發家長焦慮。

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主任王馨敏表示,含有低俗、暴力、性暗示等負面訊息的歌曲或流行文化,將對孩子品格產生負面影響,如果接觸時間發生在五歲前,影響可能更深遠,甚至得花一輩子時間去消除負面影響。

以人類記憶機制來看,王馨敏說明,可分為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內隱記憶就是不知何時學會,但一旦學會就不會忘記,例如騎腳踏車;外顯記憶則要特地學習,例如背誦英文單字。幼兒時期大多是內隱的學習,只要刺激一出現,就會產生反應,這就是所謂的「潛移默化」。

王馨敏提到,幼兒若長期暴露在有負面訊息的環境中,可能導致價值觀扭曲,當接觸的年紀越小,影響就可能越深遠;由於腦神經迴路是競爭性,當負面影響變大並產生競爭優勢時,再想拔除就不太容易,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預防勝於治療」,一開始就留下好的記憶迴路,會比事後再去補救更有效。

當家長發現孩子接觸不適合的超齡歌曲或流行文化時,王馨敏提醒,不要因此責備或否定孩子,也不要有情緒上的衝突,以免適得其反,不妨當成一次機會教育,告訴孩子何謂負面訊息以及可能產生的影響,並引導孩子去接觸關懷、公平、正義等正向的內容和訊息。

善用父母的「保鮮期」 以身作則養成好習慣

如果要設法不讓孩子暴露在可接觸負面訊息的環境中,王馨敏認為,父母應以身作則,關掉電視和手機,多陪伴孩子從事閱讀或運動,藉此轉移注意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王馨敏指出,父母在孩子12歲之前都有「保鮮期」,對孩子有一定影響力,如果能在幼年期養成閱讀、運動等好習慣,孩子閒暇時自然不會選擇去接觸有負面訊息的流行文化,即使國中後可能會受到同儕影響,但也比較會有自主判斷能力,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社工處北區副主任陳函芳表示,透過音樂律動形式互動,有助於孩子的語言能力和強化記憶互動內容,通常一起唱跳是快樂的、分享的情境,家長或教師挑選律動歌曲時,要多確認歌詞內容並審慎選用。

三歲後發展抽象語言 家長宜冷靜說明引導

當家長發現孩子接觸到歌詞不宜兒少的超齡歌曲時,常會擔心孩子受到負面影響或模仿誤用,陳函芳認為,家長知悉的第一時間不必太恐慌,也不要馬上責備孩子或進入歌曲內涵帶給大人的想像及擔憂,先冷靜下來再去應對。

陳函芳指出,三歲以下的嬰幼兒,語言發展還沒進到抽象的詞語理解,多數透過和照顧者互動對話學習和生活經驗有關的名詞、動詞,前述大人覺得敏感、不宜的用詞,嬰幼兒通常並不理解,只是單純隨著音律唱跳,更重視唱跳過程和家長互動的喜悅。如果家長擔心孩子不知所云地複誦造成誤解,可以尋找其他同樣有韻律、但歌詞跟生活相關的歌曲來代替。


▲滑世代更容易接觸到各種類型的流行文化。照片攝於台北街頭。(美聯社)

如果是語言發展進入到抽象描述的階段,如幼兒園中大班以上,甚至國小階段,陳函芳提到,孩子可能會將這些帶著有趣氛圍的歌詞用進生活中,因此建議家長要說明和引導,幫助孩子瞭解某些歌詞為何不適宜,避免因模仿後在不同情境的生活中誤用。

當家長聽到孩子唱這些超齡歌曲時,陳函芳也建議,家長可以詢問孩子在什麼情緒和情境下唱這些歌、是否理解歌詞意義,聆聽孩子的想法後,再適時解釋超齡歌曲為何不宜、可能的誤解及誤用帶給他人的感受為何,並教導孩子如何挑選合適的歌曲。這種互動討論的過程,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經驗,比起單純制止演變成私下傳唱,更具有教育價值。

教育部則表示,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是由教保服務人員自行發展課程並選用輔助教材,將請縣市政府適時引導並轉知幼兒園,審慎瞭解所使用的教材及內容;國教署也編製《教保服務人員資訊素養與倫理實務指引》,引導教保服務人員運用網路資訊素材作為教材時,應顧及幼兒發展和學習特性,選用適齡適性的資訊。 閱讀完整內容
全球中央7月號/2023第175期

本文摘錄自‎

專題–想想滑世代

全球中央

7月號/2023第1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