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沈能元/ 台北報導
國內每年因過敏就醫人數超過三五○萬人,主要症狀為發癢、氣喘、蕁麻疹、眼睛腫,但林口長庚研究發現,少部分幼兒患有食物蛋白誘發腸炎症候群,對於花生、雞蛋、牛奶等食物過敏,表現為腹瀉、嘔吐等非典型症狀,常被誤診為腸胃炎。
林口長庚醫療團隊統計,四至十八歲兒童、青少年食物過敏比率二○○四年為百分之七點七,二○一七年則上升至百分之十點四。十九歲以上成人則百分之六點四增為百分之十二點五,成長幅度更大。
典型過敏病程為在接觸塵蟎、蟑螂、花粉、貓狗毛、帶殼海鮮等過敏原後,誘發體內免疫球蛋白E(IgE)上升,引發蕁麻疹、皮膚癢、眼睛腫等;少部分過敏兒患有「食物蛋白誘發腸炎症候群」,原因與IgE無關,而是在食用奶蛋、花生後,引發腹痛嘔吐,但醫師卻很難在第一時間查出原因。
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醫學會副秘書長蘇冠文表示,門診曾收治一名二歲男童,每次喝完牛奶,兩個小時後嘔吐嚴重,多次至急診就醫。起初,醫師認為男童罹患腸胃炎,檢查確認病因為「食物蛋白誘發腸炎症候群」。
蘇冠文說,「食物蛋白誘發腸炎症候群」並不常見,男多於女,常被視為腸胃炎,只要避免食用奶蛋、花生等過敏原,就可減少發病機率,所幸,這類過敏兒到了國小階段後,腸道發育逐漸成熟,嘔吐等症狀逐漸緩解。
為讓民眾有正確認知、臨床兒科醫師了解國內兒童過敏現況,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醫學會於廿一日舉辦國際研討會,屆時將公布首部「台灣食物過敏診斷及治療指引」,內容則有國內外食物過敏比率增加及診治方式。
引發過敏症狀主要食物中,蝦子比率最高,在四至十八歲族群中占百分之四點三,其次為螃蟹(百分之三)、花生(百分之一點五)。在成年人中,仍以蝦子最高,占比達百分之六點一,其次為螃蟹(百分之四點六)、花生(百分之○點九)。
怕過敏不吃奶蛋?醫師:恐營養不良 不要矯枉過正
記者沈能元、賴昀岫/ 台北報導
一名兩歲小男童骨瘦如材,僅九公斤重,比同年齡孩子少了兩公斤,嚴重營養不良,而原因為家長以過敏原檢測報告為依據,禁止孩子喝牛奶、食用雞蛋,主食僅有稀飯、豆漿。醫師提醒,父母不能為了減少幼童過敏反應,而矯枉過正。
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兒人數逐年上升,許多家長花錢讓孩子接受過敏原檢測,但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長黃璟隆表示,家長面對檢測報告時,必須謹慎解讀,並與兒科醫師討論,不可貿然執行飲食控制。
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醫學會副秘書長蘇冠文建議,家長應該長期幫孩子整理食物過敏筆記,幾個月下來,就可大致掌握孩子過敏原,此時再考慮是否做過敏原檢測。
在非典型食物過敏方面,黃璟隆表示,手搖飲暗藏危機,例如,部分飲品添加了鮮奶、芝麻堅果等,極少數的過敏兒童飲用後,可能引發腹痛、嘔吐。再者,許多小吃特產也常添加雞蛋,這會讓過敏兒身陷危機。建議政府應要求店家標示及加註警語。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