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青少年淪陷 戰勝無所不在的網癮

30%青少年淪陷

戰勝無所不在的網癮


暑假剛結束,許多家長發現孩子沉迷網路的情況更加嚴重,網路成癮議題熱門已久,但到底該如何戒斷?本刊記者試著找尋成功案例,好不容易終於找到願意現身說法的潘信允與蔡豪人。

報導:張雅淳 攝影:馬景平、張文玠、黃鵬杰 繪圖:陳家榆、許文偉 設計:吳盈瑩 編輯:陳旻毓


潘信允曾沉溺網路之中,最後產生「心魔」,受困其中。所幸積極求援、找到生活重心,才能戰勝「網癮」。


大學時期的潘信允,菸酒不拘、喜歡賭博,日夜都玩網路遊戲。(潘信允提供)


網路遊戲成癮已被WHO正式納為精神疾病。(翻攝自網路)

去年六月, 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網路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而根據國衛院針對台灣一百六十九所各級學校學生進行的調查,大約有三.一%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也許有人會驚訝數字比想像中低,但如果將範圍在放大到「網路成癮」,另一份研究量表的調查數據就暴增加至二十至三十%。網癮難有生理證據、也完全合法,更可怕的是無所不在、眾人一起沉淪。

沉迷網路 同儕影響大

三十八歲的信允看來俐落清爽,很難想像曾經是個網路成癮者。「我現在胖多了啦!」信允笑說,當初戒掉網癮時,也一併戒掉了菸酒、賭博,所以從當初消瘦的五十五公斤一口氣增胖至七十公斤。

「大二時有次看同學玩網路遊戲,順口要他教我,沒想到那五分鐘,我卻從此陷了進去。」信允說,當時他請同學一起成為夥伴玩遊戲,同學卻嗆聲「你等級高一點再來找我吧!」

這句話激起信允的好勝心,為了追上同學的等級,他開始花雙倍時間玩遊戲,一天幾乎玩十小時以上,短短兩個月就追上對方。

真正上癮是在大四那年,當時一整年只剩一堂必修課,所以信允日夜沉迷網路遊戲。「那時都是早上六點才睡。」因為當時遊戲的伺服器固定六點維修,等到早上十點伺服器啟動,信允又起床繼續「打怪」。

就業後,信允仍持續玩網路遊戲,直到有天他發生異樣。「當時大約三十歲左右,有天準備回家,不知為何突然一陣恐懼,直覺家中有可怕的東西。」當天夜裡,信允做噩夢,夢中有人一直追殺他,最後行刑式地槍擊他的腦袋。「砰!我醒來,發現自己手腳竟呈現防禦抵擋動作,後來勉強自己繼續睡,沒想到又做一模一樣的夢。」

痛改前非 靠信仰得力

隔幾日,同樣住在台北的表姊受信允媽媽之託,要帶信允去附近教會認識一下。

活動結束後,牧師請大家一起為新成員禱告。那時信允閉眼聆聽眾人禱告,卻感受眼前一陣強光,接著竟不由自主地尖叫起來。這一叫就長達十五分鐘,事後信允才知道這就是所謂的「趕鬼」。

當時幫忙禱告的教友們說看見一個很像鳥的形體,信允立刻想起始祖鳥,又想起最近玩的《魔獸世界》畫面,再想起之前的噩夢,於是他懂了,這些意象都與網路遊戲有關。

這天起信允承諾不再沉迷網路遊戲、戒菸酒與賭博等等。「自己從心裡願意改變是最重要的。」戒癮多年,信允將重心轉移到運動,從事保險業務工作的他,目前也只玩單純的籃球遊戲偶爾打發時間。


研究指出,約有2~3成青少年有網路成癮問題。(翻攝自網路)


每年潘信允都受邀到馬來西亞分享網路戒癮經驗,現在更有描述他故事的電影即將開拍。(潘信允提供)

手癢難耐 學業放水流

相較於潘信允,二十五歲的蔡豪人網癮更加嚴重。「小學四、五年級時我跟哥哥就開始去網咖。」當時豪人爸媽相當震驚,卻已經無法拉住他。

因受到未成年法規限制,豪人晚上十點就一定要離開網咖。十八歲生日當天,彷彿把過去被限制的苦悶一口氣發出來似的,他立刻到網咖「包夜」玩通宵。

由於一開始還知道自己沒有自制力,豪人只用無法上網的手機,就算如此,網癮還是愈來愈重,最後連學校重要考試都缺席。「明知道不去考試很嚴重,卻有另一個聲音說『再玩一場吧,之後補考就好啦!』」就這樣,豪人在大二那年被退學。

「我開始跟著爸爸工作,從打掃、行政文書什麼都做,而且盡量讓自己忙到很晚,就是希望自己累到沒辦法玩遊戲。」如此成功的戒掉網癮兩、三個月。


只要一有空檔,幾乎所有人都制式化地低頭滑手機,深怕錯過任何訊息。


二十五歲的蔡豪人曾因網路成癮失了盼望,因老師不放棄的愛而成功戒斷。(蔡豪人提供)

慾望反噬 全家抱頭哭

卻不巧遇上過年放假,想工作也沒辦法,於是豪人心想:「我用網路看看電影總可以吧。」結果壓抑的慾望反撲更加可怕。豪人不想再抵抗了,那時二十一歲的他,開始放任自己,幾乎不吃飯、不睡覺、不洗澡,整天沉溺在遊戲中。

家人的心情好掙扎,爸爸常常拿錢給豪人,希望他不要餓肚子,但又害怕他一有錢就跑去網咖。哥哥也曾問:「你要我怎麼幫忙?」豪人卻回:「我是人渣,你不用管我。」最後兄弟抱在一起痛哭,但豪人哭完依舊坐回電腦前。

豪人說,當時他沒有盼望了,「感覺就像過去還有眼淚,但現在已經流乾了。」其實他還是想救自己的,先跟著媽媽去看身心科,醫師說需要幾周觀察時間,豪人等不及就不再回診,他想起大學時曾接觸過「晨曦會」老師,知道這個戒癮機構,便主動報名加入戒毒村。
「但我進去竟發現:『居然有電腦、網路!』」雖然滿腹罪惡感,豪人還是趁著深夜偷玩遊戲,一直玩到第三次,他太絕望與憤怒了,便隨便找位老師招認罪行,還說:「這裡對我沒有用,我要離開!」

但老師依然力勸豪人留下,讓他感受到一種不放棄的愛,在那之後豪人便再也沒碰過電腦。

四大族群 最容易淪陷

「諮詢網路成癮的患者,相較於十年前增加七至十倍,大部分都是父母拉著孩子來。」雙和醫院身心科主任李信謙接著指出,常常聽到許多親子因為使用網路而爭執、互毆,實際上大多是夾雜了親子關係、學業成績、人際交往等種種問題,應該先理解孩子想逃避的東西是什麼,再對症下藥。

李信謙提起,曾有一位三十歲的患者主動求診,「他是位軟體工程師,每天接觸網路十多個小時,但後來遭到資遣,卻發現自己還是無法關掉電腦,不接觸網路會感到焦慮。」

評估後,李信謙建議這位患者先轉移注意力,多運動、改看電視,同時配合藥物控制患者的焦慮感,一至兩個月後,患者成功將使用網路的時間縮短至四小時,也認為自己能自我控制,於是宣告戒斷成功。

亞東醫院成癮醫學中心主任侯德斌醫師分析,網路成癮的危險族群有四大類:喜歡新奇事物、挫折忍受力低、自我價值低、身心疾病與過動症患者。

「網路世界本來就很吸引人,也很適合成為逃離現實的安身處,例如怎麼念書都考不出好成績,但網路遊戲練功幾天就能立刻破關。」

侯德斌說, 身心疾病、過動與成癮息息相關,誰是因、誰是果則沒有定論,但彼此影響是必然的,當兩者一起出現時,建議先治療身心症狀,再進一步處理網路成癮。患者可到各大醫院身心科求診,而晨曦會除了接受患者報名,也可幫忙家人求助。

當然,只要開始動念,終有成功的一天。現在的豪人已經從戒毒村畢業,預計一年後開始逐漸接觸網路,學習自我控制,希望未來成為戒毒村的工作人員。

信允則樂於分享自身經驗,甚至每年定期到馬來西亞進行網路戒癮相關活動,更有一部描述信允故事的電影即將開拍。

脫離網癮之後,他們的人生不再困在螢幕前,未來路更廣。


努力唸書也許不會有成果,但網路遊戲中練功幾天就能破關,所以帶來極大刺激與成就感。(翻攝自網路)


許多網路使用問題夾雜親子、人際關係等等,李信謙醫師建議應先釐清。(翻攝自網路)


侯德斌醫師認為身心症狀與網路成癮互為因果。(翻攝自網路)

晨曦會免費戒毒


台灣的晨曦會於1989年成立,採取福音戒毒的方式,全台共有9個戒毒村, 每個村家大約可收12~60人,報名人數相當多,皆採取排隊、面談的綜合評估方式,就算非基督徒也可加入;居住期間完全免費,主要由愛心捐款負擔晨曦會所有開銷,期滿1年半可自行選擇回歸原本生活,或是報考職訓中心或門徒訓練中心,媒合未來工作。內部人員表示,戒毒村中僅有少數網路成癮患者,目前大約4位,多數都陷入戒除、復發的循環之中。輔導專線(02)2231-7744


為了戰勝網癮,蔡豪人眼淚都流乾了,最後加入戒毒村洗心革面,才終於掙脫束縛。(蔡豪人提供)

閱讀完整內容
時報周刊No.2170+周刊王No.284

本文摘錄自‎

30%青少年淪陷戰勝無所不在的網癮

時報周刊+周刊王

2019/第2170+2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