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金錢過敏症,做出更好的財務決策

雖然不能抹去對金錢的記憶跟印象,我們還是可以藉著學習跟練習來升級大腦,建立良好的金錢關係,擁有更與時俱進的財務決策能力。

撰文/廖偉玲 圖片/Freepik


A先生是公務員,工作穩定、薪水不錯,由於他非常勤儉,每月都能存下大半薪水,退休時累積了一筆不小的存款。只是,省了一輩子的他,想買房子安心養老時,卻發現多年的積蓄遠遠追不上物價飆漲。幾十年來房子漲了八倍,但他的退休金卻不會再增加了。不知道哪裡做錯的他,只好加倍節約度日。

我們的免疫系統,原本是用來防禦外來物質的侵擾,以保持身體的健康。而過敏,是免疫系統過度活化,對不必要的東西發起攻擊,造成身體機能的不適。我們對於生活中的各種消費跟投資,的確需要審慎評估,以防止財務損失;但如果警戒過度,什麼都要防範,變得緊張兮兮,那就像得了金錢過敏症。

如同A先生,對錢充滿不安全感,什麼都捨不得花。如果早點做理財規劃,他的身價定能翻上兩倍。可惜只要碰到跟錢有關的事,他都怕被騙或被佔便宜,內心充滿各種複雜的情緒,讓他很難做出理性的決策,股票基金不敢買,看房的時候也下不了手,更不捨得花錢學習,錯失了多次的致富良機。

外商主管B先生,有著另一種常見的金錢過敏,簡稱「過路財神症候群」。B先生的薪水一直比同齡人高,喜歡遊山玩水、和朋友出遊聚餐。雖然他不買奢侈品,但用錢太過寬鬆,左手進,右手出,很難存下來。最奇怪的是,只要剛存到一筆錢,他通常會做出很糟糕的財務決策,經過幾次數百萬的投資失利,讓他退休後沒有半點存款。

B先生自己也說不上為什麼,似乎財務狀況不錯時,內心開始會隱隱的擔心,將有不好的事會發生。這種不舒服的感覺,促使他輕易的把錢投資出去,但沒有做足功課的投資,下場通常都不會太好,讓他越來越挫折,明明自己能力不錯,怎麼會陷入這樣的財務狀況?

情緒和經驗有關

A跟B先生,都是被內心複雜的情緒影響,做出了不理性的金錢決策。但「情緒」本不是一件壞事,它是人類為了生存而產生的機制,能幫助我們快速的針對當下情境,做出立即反應。情緒人人都有,我們好奇的是,為何會有人對金錢產生複雜又矛盾的情緒呢?

心理學家麗莎.費德曼.巴瑞特博士(LisaFeldman Barrett)提出「情緒建構論」,她認為情緒是大腦依據生理反應、外界情況、過去的經驗而產生的推測。舉例來說,當你感到胃在攪動,而你正站在麵包店門口,聞到剛出爐的麵包香氣,你的大腦會猜測,胃的攪動是因為「肚子餓了」。但同樣是胃在攪動,如果你正坐在醫院候診室裡等待手術進行,那大腦的猜測會不一樣,你正感到「手術前的緊張焦慮」。

情緒既然是建構來的,它就不是天生注定,它和過去的經驗有關,是大腦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學習到的。剛出生的嬰兒不會笑,只會哭。慢慢地,他才會從大人口中學到,他是因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而生氣,是因為找不到媽媽而傷心,是因為燈關了之後怕黑。

如果沒有相關的經驗,大腦是不會製造情緒反應的。以我們家孩子來說,剛出生時的她分不出蚊子、螞蟻、壁虎這些家庭訪客的差異,也不會感到害怕。一、兩歲以後,她會開始模仿我的行為,聽到我說蚊子就會拍手,想學我打蚊子,但她對蚊子並沒有特別的情緒反應。現在5 歲的她,看到蚊子就會緊張,因為從過去的經驗中,她知道每次被蚊子咬,都會很癢不舒服,她的大腦已經把「蚊子」跟「不舒服的感覺」連在一起,只要看到蚊子,大腦會自動的產生討厭、緊張的情緒。這些情緒,能幫助她更加小心,不會輕易被蚊子咬到。

我們從小到大,所有跟金錢有關的重要事件,也會記在大腦中,並引發自動化的情緒反應,影響到每次的行為決策。文章開頭A先生的父親,很早就繼承了龐大的遺產,家裡有很多來借錢甚至騙錢的人,把父親的錢用各種方式騙走,讓家裡的經濟狀況變得很差。母親時不時會提醒A先生,不要相信別人,不能讓別人佔便宜。A先生對金錢的情緒,來自於家人被騙錢的憤怒與母親對生活費的擔憂。而B先生的父親跟兄長,湊巧都在成功賺大錢之後,得了急病離世。小時候的B先生,不自覺地將賺大錢跟不幸做了連結,所以每當財務狀況不錯的時候,就會感到不安。
各種情緒引發的過敏

金錢過敏的症狀各有不同,有人是對金錢沒安全感,有人覺得金錢很危險,有人只要開口要錢就會感到羞愧,有的人談錢會自卑,還有人對金錢特別漠視,有人講到錢就生氣⋯⋯。

這些不同的金錢過敏,都來自過往的經驗、家庭教育、社會文化價值觀。一個人如果從小生在資源豐沛,沒有匱乏的家庭中,長大後很少會恐懼沒錢。但從小看著父母為錢爭吵奔波的人,長大後即使生活無虞,可能還是會感到不安。這些自小學習來的自動化情緒反應,會影響我們做出最有利的財務決策。但好在我們對情緒並不是無計可施,藉著反覆的練習,我們能更好的掌握情緒。

首先,養成好的生活作息,充足睡眠,吃健康飲食,保持運動習慣。身體處於一個良好的狀況時,掌握情緒會容易很多。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肚子很餓或睡不好的時候,心情通常不會太美麗。另外,可以練習在有情緒波動時,像科學家寫實驗記錄一般,詳細地描述它:現在發生了什麼事?周遭有哪些變化?我的身體有什麼反應?我腦中飄過什麼思緒?這是什麼樣的情緒?自己被什麼牽動了情緒?情緒來時,通常會怎麼反應?常常練習覺察自己的情緒連鎖反應,就能更了解自己,並在情緒來的時候,選擇更好的應對方式,而不是不自覺地被情緒影響。

改善金錢過敏症

對金錢過敏的人,和金錢的關係通常不太理想,因為過去的經驗,讓他們對金錢有一些既定的不良印象。就像A 先生認為世界上的財富很匱乏,要小心翼翼才能留住錢;對B 先生來說,有錢很危險,所以不會努力守護財富。雖然不能抹去對金錢的記憶跟印象,我們還是可以藉著學習跟練習來升級大腦,建立良好的金錢關係,擁有更與時俱進的財務決策能力。大腦是具有可塑性的,當你在閱讀這段文字的時候,你的大腦已經在發生變化,而藉著未來每一次的刻意練習,大腦的變化會更加深刻。

除了讀書跟上課提高財務智商,更好的方式, 是思考在你認識的人之中, 是否有人擁有你想達到的財務狀況?或是了解你不知道的財務知識?找個時間約他們出來,誠心向他們請教你目前遭遇到的問題,請他們提出看法跟建議。你很可能驚訝的發現,他們會提出跟你完全不同的觀點與作法。你也能學習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 進而拓展大腦的思考藍圖。

沒有投資過股票基金的朋友,想踏出第一步,可以多請教有長期投資經驗的前輩。不是直接去問他們要買哪支股票,而是試著理解他們的思考與學習方式,培養自己獨立思考與學習的能力,這樣才能真正讓大腦升級。

以最讓人頭大的買房問題為例,我自己也是困擾多年,光是存頭期款就已經很困難,又擔心買錯或負擔不起。充滿疑惑的我,只好到處找解答,跟很會投資的同學媽媽請教,找做房仲的朋友聊天,請做套房改造包租的朋友喝咖啡,上買房的課,每次看房都很認真的問仲介各種問題。大約花了七年,才改善我的買房過敏,成功買了第一間房。以我的經驗來看,金錢過敏症大概需要長期抗戰,但其中的回報,絕對值得!
閱讀完整內容
張老師月刊2022/9月 第537期

本文摘錄自‎

擺脫金錢過敏症,做出更好的財務決策

張老師月刊

2022/9月 第5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