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月刊 2025/3月 第567期
我們都希望擁有更多的金錢與幸福,但金錢卻很容易主宰我們的思想與行為,理解金錢帶來的真正價值,便能使其成為我們邁向幸福的工具之一。
張老師月刊 2025/3月 第567期
心理諮商通常給人專業且深入的印象,但有些議題須花較長時間探索,反而會讓人感到壓力。但星座解讀顯得簡單又親民,讓人們在進行自我探索的過程中,可以有著更為舒緩的情緒,得以進一步認識自己。
張老師月刊 2025/2月 第566期
預知夢是否真能預測未來,尚無定論,但卻能提供獨特視角,作為輔助參考。無論夢境來源為經驗累積,還是未知的意識現象,慎重對待預知夢…
張老師月刊 2025/2月 第566期
當你遇到玩弄感情的PUA,該如何辨別?認識新對象時,若對方引起你的好感,切勿急於全盤相信,提高警覺、多觀察,避免受傷並看清真實的自己與對方。
張老師月刊 2025/1月 第565期
無論面對壓力、困難還是人際衝突,職場的情緒管理都是維持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要能力,瞭解自己的情緒處理模式,不僅能維持心理健康,還能提升職場表現。
張老師月刊 2025/1月 第565期
不想說場面話,也不想冒著自己受傷的風險,坦白告知:「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也是一種真誠的友誼。
張老師月刊 2025/1月 第565期
每到新年,許多人立志改變,但拖延往往成為障礙。是什麼原因讓「拖延」成了常態?惰性是如何造成?環境是否會加劇「拖延」?
張老師月刊 2024/12月 第564期
在適當的引導下,焦慮感受可以是一種信號,甚至是一種動力,幫助我們應對挑戰,提升表現,並促進個人成長。
張老師月刊 2024/12月 第564期
痠痛、疼痛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忍耐身體的痛楚不是美德,迷信偏方更無法根本治療,透過專業醫療評估、運動治療、調整姿勢、增加肌肉力量,才能真正改善並預防痠痛復發,讓身體回到健康軌道。
張老師月刊 2024/11月 第563期
當我們有意識地做出選擇,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理念時,才能夠真正達到心心念念追求的幸福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