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月刊 2024/10月 第562期
一想到要跟他人互動,內心就會擔憂,有人形容此為內向或害羞,也有人描述自己為社交恐懼,這有什麼不同呢?社交恐懼症與內向最大的差別在於表現強度與功能影響。
張老師月刊 2024/10月 第562期
關係是互相理解對方,不單只是知曉彼此喜好、習慣,而是深入心裡,讓兩道靈魂碰撞彼此的感同身受,留意彼此對「理解」的需求與安全感,讓關係更穩固。
張老師月刊 2024/9月 第561期
我們需要催生「被討厭的勇氣」,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故意與人對立或製造衝突,而是勇於表達真實感受和需求,並且能接受他人可能的負面反應。
張老師月刊 2024/9月 第561期
婚姻關係裡需要共同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釐清彼此對於婚姻關係的想像,以更多元的包容與理解,彩繪融合彼此的自我藍圖。
張老師月刊 2024/8月 第560期
自我價值與功利主義掛鉤的現代社會下,工作倦怠變成一種危害身心的心理疾病,或許我們需要重新定位工作的意義,來找回初衷與熱情。
張老師月刊 2024/8月 第560期
許多父母都會期待自己的小孩能像《哆啦A 夢》中的靜香一樣,個性嫻靜又認真、對生活負責又自律,似乎具備了所謂「理想孩子」的一切特質…
張老師月刊 2024/7月 第559期
在找尋職場的成長路徑時,從被動就學、轉變為主動求學,甚至偷學的學習模式,並善用科技與工具,才有機會找到更聰明的做事方法,成為能夠適應挑戰的職場贏家。
張老師月刊 2024/7月 第559期
轉換視角與事件拉出距離的能力,是促成療效的關鍵。旁觀者清的能力,是許多治療方法的核心概念。
張老師月刊 2024/6月 第558期
「躺平」是長期的挫折與氣餒累積的狀態,只有理解其內在的焦慮不安,才能陪伴和鼓勵躺平的人起身,走出不舒適的舒適圈。
張老師月刊 2024/6月 第558期
現代社會的飲食型態和生活壓力使得年輕人患上三高的比例逐漸上升,這次為您提供改善和預防三高的飲食生活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