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社工過勞兼數職 人力配置卻30年不變

早產兒、性侵受害者、弱勢病患都靠他們協助


醫院三十多年來,僅維持每一百床至少有一名社工人員的最低標準,加護、安寧等特殊病房還未納入計算。然而,隨著時代變化,醫務社工師的功能愈來愈多,應適度增加人力。

撰文‧朱姵慈

凌晨兩點多,電話鈴聲突然響起,花蓮門諾醫院社會服務處主任李冬梅瞇著眼睛,接起護理師打來的求救電話,「不好意思,我們忙不過來,突然有性侵案件要處理。」

這已經是李冬梅連續三天在睡夢中被喚醒,但她還是強打起精神,聯絡部門的醫務社工師出勤。社工師於凌晨三點左右抵達醫院,立刻與被害人會談、陪同驗傷採證、評估可能的需求,並申請醫療補助,最終將證物交給警方後,已經過了清晨五點,但上午八點又得到醫院工作,只剩不到兩個小時能夠補眠。

「因為人力不足,這位同事不好意思請補休,但實在於心不忍,還是請她中午先回家休息。」睡眠也被打斷,但至少不必親自到院的李冬梅說。

像李冬梅這樣,由醫療機構聘僱的醫務社工師,目前全國約有兩千人,相較於二○二一年底全國醫療院所共有十七萬餘張病床,平均每位醫務社工師服務約八十五位病患。這樣的人力配置,大致符合衛福部醫事司頒布的《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第三條規定:「急性一般病床一百床,應聘一名社工人員。」


▲攝影·劉咸昌

一比一百配置 不符當代需求

實務上,醫務社工師的職責內容不僅包含陪同性侵、家暴受暴個案就醫與通報外,舉凡路倒病人的安置與通報、住院個案的關懷及福利申請、說明器官捐贈流程等,都是由醫務社工師穿梭溝通。在規模較大的醫院,醫務社工師還能成立早產兒童、癲癇病友、乳癌病友關懷團體。

醫務社工師的工作內容不但包山包海,且工作量遠比數據呈現的更吃重。因為所謂「急性一般病床」,並不包含急診、安寧、加護這類通常更需要社工師協助的特殊病床。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大學社工系教授劉淑瓊分析,醫務社工師雖是醫療團隊裡的重要成員,但許多醫院認為聘用社工師無法創造收入,因而忽視醫務社工師的專業,往往僅在合法範圍內聘用最精簡人力。

然而,若醫院僅遵守一百床配一名社工師的「低標」,通常只能將有限人力安排在常態性需求較高的日班與小夜班時段,大夜班時段出現的突發個案則由待命社工師「機動性」出勤。例如,醫學中心三軍總醫院有一二五○床急性一般病床、聘僱十三位社工師;四五○床的區域醫院門諾醫院,目前僅有四名醫務社工師在職,兩家醫院的社工師都有在凌晨出勤的經驗。
一百床應有一位社工師的人力配置,源自於一紙上世紀八○年代的規定。一九八九年,衛生署(現改制為衛福部)明文規定醫療機構社工專業人員配置標準為「一人比一百床」,但無強制力;直到一一年,社工師人力才終於比照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職類,以急性一般病床一百床應聘一人的配置標準,成為醫院設立的必要人力。

若醫院未依標準配置足夠的社工師,會無法通過醫院評鑑,不得繼續營運。但評鑑實務上仍有相當彈性,例如,一家設有一五○床的醫院,只聘僱一名醫務社工師,但若實際使用中的病床數不及一百床,也算合格。因此,有不少一百床以上的地區醫院如台北市康寧醫院、台中清泉醫院、台東基督教醫院,都僅有一名「孤星」社工師,獨自面對包山包海的關懷事宜。

更何況,三十多年來,隨著法制與社會觀念推進,民眾對社工服務的需求大幅增加,如行政院核定的《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就強調強化跨體系、跨專業與公私協力服務,以避免發生重大家庭暴力事件,期待醫院能及早發現就醫中潛在的受暴個案或加害人。這項任務理應由醫務社工師執行,但政府並未要求醫院配置專任人力,只能由現有的醫務社工師支援。

由此可見,一百床一位社工師的人力配置,已明顯不符當代要求。而過去幾年來,無論是第一線的醫務社工師、接受服務的病患,或是醫師、學者專家,都曾建議衛福部調整人力配置的規定,增加醫務社工師的人數。

扮演角色多元 還是器捐推手

一六年,衛福部委託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一○五年度醫療機構人力合理配置基準評估計畫」,交由各職類各自進行人力需求研究,醫務社工師團體提出「一:八十」的建議,衛福部在二○年將這項建議列為「醫學中心評鑑」的必要條件,至於區域醫院以下的醫療機構則仍維持現制。不過,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醫院評鑑與教學醫院評鑑皆暫停辦理至今,增加醫務社工師的呼籲仍未化為現實。

其實,即使是一比八十,與其他先進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如美國為每一百床配置約十九名醫務社工師、澳洲約二十五名、新加坡約四名,都明顯高於台灣。

因此,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主張,衛福部應同步修改「醫院」設置標準,不分規模等級,每八十床皆應聘用一名醫務社工師,且採無條件進位作為檢視標準,如一家有二五○床的醫院,就須聘用四人才合格。

然而,增加醫務社工師人力,意義上遠不只是減輕第一線從業人員的負荷,還有增加器官捐贈意願、加速病患出院等具體效益。

以器官捐贈為例, 目前全台等候器官人數有一萬三四七人,但每百萬人僅有六.六人捐贈,讓許多急需器官移植的重症病患盼不到合適配對,增加器捐意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花蓮門諾醫院,就是由醫務社工師負責啟動與聯絡器捐的流程。

李冬梅分享, 要完成一例器官捐贈,醫務社工師必須先與醫療團隊評估妥適性,再詳細向病患說明遺愛人間的意義,並對家屬進行生命教育;執行器官摘除捐贈作業中,醫務社工師也要聯繫執刀醫師、安排開刀房與遺體最快抵達路徑等,是整個流程最關鍵的幕後功臣。

台南奇美醫院也意識到充足的醫務社工師服務,能使醫病互動更加和諧,即使依醫院規模只需要配置九名醫務社工師,台南奇美醫院卻聘了十九位,其中包括專責的急診社工師、自殺防治社工師。

「雖然醫務社工師沒辦法開刀、開藥,幫醫院賺錢,但可以幫忙省錢,病人出院有困難,社工師可媒合外轉機構,這名病患能早點出院,病床就可以給更需要的人。」奇美醫院首席醫療副院長林宏榮說。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也是醫務社工師其中一項重要的任務,目的在推廣民眾事先與醫療團隊進行諮商,簽署書面聲明,希望接受或拒絕特定臨床條件(如末期)之醫療處置與插管流體餵食的決定。攝影·劉咸昌

納入評鑑項目 鼓勵增聘人力

林宏榮回憶, 過去院方普遍只以醫師身分思考,病患不出院,只會認為是家屬不合作、不努力,很少會想到是家屬碰到困難、家庭照顧資源匱乏等因素。曾經有名病患遲遲無法出院,家人與醫師講話也很不客氣,醫療團隊最後是從社工師口中得知,病患年輕時有婚外情,生病後才回家,太太與兒子是迫不得已才來照顧。「知道脈絡後,醫療團隊就能建議更適合的方案,如媒合安養機構,而非一味要求病患回家。」林宏榮說。

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司長蘇昭如表示,可看見社工師在醫院裡的角色愈來愈繁重,而醫務社工師受雇於醫院體系,屬醫事司管轄,會建議社工師人力做適度調整。醫事司則回應,經多次召開協調會議,已將醫學中心醫院評鑑基準之人力「一:八十」列為試評條文,但因疫情影響,暫停辦理二一年、二二年度的醫院評鑑,修正後的《醫院評鑑基準草案》將視後續評鑑作業適時公告周知。

民進黨立委吳玉琴表示,住宿式機構的社工師人力配置比是一比八十,醫院複雜度更高,醫務社工師扮演的角色更多,還要協助處理醫療糾紛,人力不應少於長照機構;再加上近年兒虐、性暴力的鑑定與協助更受重視,她認為,每家醫療機構應該至少專責編制一名社工師協助受害者。

為了鼓勵醫院增聘人力,吳玉琴建議,可加重醫務社工師人力在評鑑項目中的分數比重,因為醫院評鑑結果是特優、優良或合格,會影響健保給付水準,初期應以鼓勵方式,促使醫院增聘人力。劉淑瓊則建議,長期而言,可考慮將醫務社工師納入「醫事人員」範疇,由醫療機構註明醫務社工師執行的各種常見業務,並適度核算健保點數。

考量醫療團隊合作、全人照護趨勢等因素,提升社工師人床比,對於病患的心理支持、協助醫療申訴的醫病溝通,應屬有益無害。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335期2022/7月 第1335期

本文摘錄自‎

醫務社工過勞兼數職 人力配置卻30年不變

今周刊第1335期

2022/7月 第13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