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做太好」成解封心防 專家揭三關鍵與病毒共存

二月十四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邊境檢疫政策規畫放寬方向」,最快在三月中會縮短檢疫天數,從現行的十四天改為十天,以及放寬商務人士入境許可條件,並比照縮短檢疫等鬆綁措施。然而,民眾是否準備好,面對台灣下一階段的開放走向?答案恐怕沒那麼樂觀。

針對疫情指揮中心的鬆綁政策,《今周刊》委託畢肯市場研究公司進行電話民調。其中,問卷提問:「你是否贊成近期開放外國商務旅客入境?」民調結果顯示, 僅三七. 四%民眾表示贊成,有近六成(五七.五%)民眾不贊成。

本刊並邀請過去對防疫政策抱持嚴謹態度的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以及主張與「病毒共存」的行政院前衛生署副署長、陽明交通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教授張鴻仁,兩位公衛學者一同解讀民調。

從交叉分析後可看出,接種三劑疫苗者有四一.七%表示贊成,北北基居民有四五.八%贊成;若分析從業工作,更可看出金融保險業(五四.六%)、住宿餐飲業(四七.六%)、運輸倉儲業(四五.四%)是比較贊成開放入境的族群。

陳秀熙分析, 近六成民眾不贊成開放商務旅客入境,可看出民眾對解封仍存在疑慮。他認為, 過去兩年,台灣防疫表現不錯,疫情指揮中心朝向確診個案清零、比照刑案疫調等高強度防疫措施,是現在民眾擔心開放邊境後,可能提高確診數的遠因。

近因是,進行民調時間,正值高雄與桃園的旅館群聚事件,疫情指揮中心仍朝向「群聚感染的重症清零」處理,此舉讓民眾對確診數增加感到有壓力;若民調時間落在疫情穩定期間,結果可能不同。

從職業別來看,陳秀熙指出,愈偏向觀光、貿易與國際運輸等職業類別,愈贊成開放。至於區域方面,如台北、新北市仰賴國際貿易,基隆需要發展郵輪觀光,該地區民眾就支持開放;高屏地區,因受到高雄港與旅館等群聚事件影響,贊成率較低,僅三三.二%。

張鴻仁則直指,「任何鬆綁政策,對民眾而言,都是增加被感染的風險!」他認為,過去管制、限縮政策很容易,只要告訴民眾這些隔離措施是為了降低感染風險,但鬆綁措施必須要用科學證據來向民眾溝通,以降低疑慮。

認清「清零」不實際宜拋開動態清零 改以重症清零為目標

關於開放外國商務旅客入境的原因為何?有高達七九.三%民眾認為是「過度嚴格邊境管制使國際經貿活動停滯,恐降低台灣產業競爭力」,僅十三.五%民眾認為「台灣應跟隨國際鬆綁邊境的趨勢」。上述的民調結果,看在張鴻仁眼裡,認為是過去防疫成功換來經濟成長的果實,但他引用國際媒體評論指出,台灣過度的防守政策,可能成為國際陸續解封趨勢的後段班。

對於「是否贊成將目前十四天的入境檢疫天數縮短?」民調顯示贊成者更低,僅三○.七%民眾贊成,不贊成者高達六十六%。進一步追問:「若未來開放外國商務旅客入境且縮短檢疫至十天,請問何種情況下,你會贊成再進一步放寬邊境管理?(如開放外國觀光客入境或再縮短入境檢疫天數)」,有高達六九.八%民眾認為單日確診數少於一百人,才能進行更進一步的鬆綁。

陳秀熙分析,他計算台灣近期每周群聚感染新冠肺炎的確診數,若控制在三五○人以下,就可達到「重症清零」目標,這也恰巧反映在民調結果上,平均單日確診數要在百人以下,才能進一步鬆綁邊境管制。陳秀熙解釋,民眾的疑慮來自於,擔心縮短檢疫期,會引發社區群聚感染。

至於「台灣單日確診數(含境外與本土)要超過多少人以上,政府應恢復到現狀,即禁止一般外國人入境並恢復十四天檢疫期?」有高達七八.五%民眾認為「單日確診數為三○一至五百人」,就該恢復十四天檢疫期。

張鴻仁分析,回顧我國過去最嚴峻的三級警戒期間,最高單日確診四百多例,在台灣民眾的防疫經驗值裡,無法理解確診數破千、甚至破萬,「台灣破百好像就是一場災難,破千可能就要世界末日。」

防疫與經濟,天秤的兩端如何拿捏?陳秀熙指出,現階段,疫情指揮中心向民眾溝通、降低疑慮的方式,就是拋棄過去「動態清零」的觀念,改為「重症清零」的防疫目標。

鬆綁邊境勢在必行學者提三招 去汙名化並嚴守防疫指南

面對鬆綁的「疫後世界」,各國採取不同作法。有的國家推行疫苗通行證,也有國家如火如荼討論是否要強制打疫苗。對此,本刊也調查民眾態度,其中贊成「年滿十八歲民眾必須接種新冠肺炎疫苗」者,有七七.一%;贊成「出示完整接種證明,才可進入餐廳、醫院、學校、大眾運輸等公共空間」者,也有七○.九%。

根據多數國際研究報告指出,恢復正常生活的關鍵,取決於全體疫苗施打率。陳秀熙就希望政府能盡量提高疫苗覆蓋率,他建議,十八歲以上民眾一定要繼續接種第三劑,甚至建議政府提供更多科學數據研究,研議是否開放十二歲以下孩童打疫苗。

張鴻仁認為,民主國家必須尊重個人選擇,只能鼓勵,不能強迫民眾接種疫苗。甚至,某些國家的疫苗覆蓋率、防疫與邊境解封已經脫鉤,「像英格蘭地區已經放棄疫苗護照計畫。」他觀察。
關於台灣即將走向鬆綁邊境、向國際看齊,學者對疫情指揮中心提出三大建議。首先,陳秀熙認為,確診者應該要「去汙名化」,民眾對確診的觀念仍停留在Delta時期,認為確診會重症死亡等;事實上,現在新冠病毒Omicron的重症率已大幅下降,民眾有症狀就會自行就醫,不會隱匿通報,影響疫調結果。

第二,針對未完整施打兩劑基礎疫苗(含免疫保護力消退未施打第三劑)者,規畫防疫生活指南,如出入公共場所,出示三天內快篩檢測陰性證明;出入公共場所三天內,避免與家戶長者與孩童接觸;若家中有境外移入者,應避免社交群聚。

第三,張鴻仁建議,疫情指揮中心應強化與民眾的溝通資訊,提出更多科學證據或是國外邊境作法,以降低民眾對鬆綁防疫政策的疑慮。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防疫做太好」成解封心防 專家揭三關鍵與病毒共存

今周刊

2022/第13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