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已在巷弄戰,做法得不同

缺床位、爆人球……醫界龍頭罕見發告急信

台大醫院院長呼救:病毒已在巷弄戰,做法得不同


採訪整理●鄭郁萌 攝影●陳宗怡
吳明賢
出生:1964年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博士
經歷:馬偕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現任:台大醫院院長、台灣內科醫學會秘書長


救護車鳴笛聲,是近兩週來最常劃過靜謐的台北街頭、讓人心驚的聲響。

五月,台灣從全球防疫模範生變成一座被病毒肆虐的島。從十五日雙北市升高為第三級警戒,到三十日為止,本土病例新增超過六千八百名,是原本的近四十三倍。

其中,超過數千名確診者集中於雙北市,讓雙北醫療資源瀕臨崩潰。救護車在街頭打轉找不到醫院收治、病患在急診室等不到病床,部分醫院甚至得將患者安置在搭置於戶外的帳篷內,並有隔離者等不到送醫就身亡。

「要檢傷、要給藥,有人力可以在意病人吃飯、喝水、尿尿嗎?沒有。真的忙不過來時,我們會覺得要不要乾脆讓病人尿床?因為尿床不會死掉。」一位近兩週即使休假也義務到院支援的雙北市公立醫院急診主治醫師直言。

就連全台灣擁有最豐沛資源的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也先於二十四日發公開信給住院醫師,反映人力緊張;兩天後,又在臉書上發表「Hospitals need help」,對外告急。

身為台灣龍頭醫院指揮官,為何得數度親上火線發言?現在的醫療資源究竟面臨什麼困境?吳明賢在第一線又有什麼體會?

「 疫情中, 沒有人是局外人。」他引用法國作家卡繆的小說《鼠疫》名言:「這一切並不存在英雄主義,只是誠實問題,與鼠疫鬥爭的唯一方式只能誠實。」

救護車街頭打轉,該去哪?
設備、人力全吃緊
「怕原本能救的也救不活」


以下是商周專訪吳明賢摘要:

商周問(以下簡稱問):是什麼原因讓你發出「Hospitals need help」貼文對外疾呼?

吳明賢答(以下簡稱答):這兩週,台大收治確診病人超過一百五十位、目前(五月二十九日)還有三十一位住加護病房。那天我之所以會寫,是因為我們急診室已經受不了。

那時加護病房住了二十六個人,可是急診還有五個等著住加護病房,狀態非常混亂,再這樣下去會淪陷,急診室希望能停止接受救護車轉來的病人。

可是救護車司機大哥說:他在路上開了很久,送過兩個醫院都不收,才轉送來台大,我們已經看到人球出現了。

台大不能拒絕送來的病人,如果台大醫院關閉急診,對台灣的衝擊會很大。你知道SARS的時候台大是怎麼淪陷的?在和平(醫院)事件之後,一堆病人都送到台大,一直收,到最後台大只好關閉急診。

有些人說其他醫院不收,不是這樣,而是其他醫院也還沒準備好。要收確診病人,設備、空間跟人員都要到位,有些醫院直到前兩天才把負壓隔離加護病房弄好。

另外,第一線的醫療設備跟人力壓力很大,這段時間並不是只有新冠肺炎,其他病都不會發生,病人還是會心肌梗塞、腦中風,癌症病人也需要手術、加護病房。

如果沒有人正視這個問題,醫療系統會崩潰,會導致你連原本可以救活的人都救不活,我覺得我該當隻烏鴉來預警。假如我們再不拿出一些辦法,很快會大家一起完蛋。

中央說資源夠,現實呢?
資訊落差、不夠信任
「要誠實,才能度過危機」


問:為什麼指揮中心說醫療資源夠,第一線卻似乎彈盡糧絕?

答:資訊落差當然有,而且很大。譬如說,政府要增加醫療量能,第一個做法是兩人一室,於是我們報上去五十床,他馬上把它乘以二,你會看到說台大醫院有一百床,顯示出來的數字很漂亮。

但事實上,如果是一家人或同事件感染,會住在一起;其他人怎麼讓他們住在一起呢?而且工務人員盡力改(病房),也不是今天改就今天有,但統統算進去。我們常常在為這種事情爭執,第一線苦不堪言。

很大的問題是因為上面不信任我們,覺得你們是不是暗坎(台語:藏)床?我幹嘛暗坎床,我們一直拚命的改建、改建。

問:你也提到「 抗疫如作戰,人員並非急就章就能上戰場」?

答:一個平常顧腦中風病患的醫護人員, 今天直接調去顧肺炎病人,需不需要訓練?需不需要心理調適?床準備好了,人準備好了嗎?

中央指揮中心過去一年很盡責,做到超前部署。可是我們其實沒有做到預防社區感染的超前部署,現在只能亡羊補牢,我們需要回過頭,很誠實、很務實才能度過這波危機,你要認清這是一場戰役,將帥與兵都要齊心。

這種危急時刻,即使是誠實跟信任都不見得能解決問題,沒有仙女棒可以一揮就馬上恢復正常,所以我說「No magic, just basic(沒有魔法,只有基本)」。孟子說:「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如果你只有善意,卻沒有制度好好執行,也不可能永續。


▲當病毒進入社區,篩檢能量將成為未來防疫關鍵,圖為大排長龍的北市萬華剝皮寮篩檢站。

重大災難曝健保缺陷?
重症醫師被輕忽、又被酸
「他們對台灣很重要!」


問:目前指揮中心包括北病南送、降低解除隔離標準、多人一室等的措施, 您覺得有幫助嗎?

答:台大醫院北病南送, 要送到成大醫院。如果你是病人家屬,願意嗎?如果是插管病患,運送間發生問題,責任誰來負?我們當然可以強制,但第一線執行時,他會遇到多少困難呢?

你也不要覺得我們的民眾都那麼守法,現在呼籲非重症不要來急診,可是還是有人來啊。防疫成功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極權,第二個就是有彈性的執行能力。我們之前做的那麼好,是典範。但現在(病毒)沒有阻絕在境外,已經在社區裡進行巷弄戰了,做法跟之前必須不一樣。

問:你有什麼做法上的建議?

答:我想建議政府的是,要擴大篩檢,做完篩檢後,你要有配套措施,比如說迅速的隔離流程與量能。第二個,我還是要呼籲民眾,保護好自己就是對醫護的支持,是對社會最大貢獻。

另外,我之前說「給醫院的資源,不要像以前一樣七折八扣」,健保署看到就發公文說五、六月健保給付就照一○八年度申報,直接現金給醫院。這是對的,拿破崙曾說:「軍無糧則散。」作戰時不應該讓軍隊為資源發愁。
問:先前你發公開信給住院醫師,希望他們別太功利主義,現在確實有看見大量醫師請防疫照顧假,或用其他方式不願意站到第一線嗎?

答:醫師逃離前線其實不多。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管理者如果沒在火剛起來時就去處理,就會變成熊熊大火。健保建立起的醫療體系,重大災難時會曝露出很多問題,第一、就是醫療生態的扭曲:醫院認為,平常養重症醫師幹什麼?感染科醫師平常沒辦法幫醫院賺錢。第二是有些年輕醫師選擇輕薄短小的科,可以賺很多錢,生活品質又好,而不是選擇「急重難罕」。

我寫那封信不是因為很多人請假,而是有人會發出酸言酸語,造成前線的年輕住院醫師非常難受,我只是想要告訴這些年輕醫師,他不是選錯科,他們對台灣很重要。

SARS的教訓,記得嗎?
設負壓隔離病房像飛安
「成本大,一發生就完了」


問:你提到不希望步上SARS後塵,你覺得台灣社會在SARS學到哪些重要的課題?

答:SARS經驗讓台灣學了很多,是我們去年可以守得那麼好的原因,譬如制定隔離的方針,或在疾管署下設立防疫醫師,這都很好。

但有些東西不會變,這次很多醫院沒有負壓隔離病房,因為平常就是放在那裡養蚊子,但這跟資安、飛安一樣──機會很小、要投入的成本很大, 你不要讓它發生,一旦發生就完蛋了, 生命只有一次機會。

邱吉爾說「 千萬不要浪費每一場危機(Never let a good crisis go to waste)」, 有時候是因為經過危機,你才會當作一回事,對於災難,最糟是僥倖跟恐慌:沒發生前抱著僥倖,發生後過度的恐慌。

問:你曾發文強調「防疫不能搞成地域或人的歧視」,為何有此感觸?

答:在SARS時我其實是被隔離的,因為有和平醫院護理師到我的研究室。我是跟家人分開、單獨隔離,我兒子到學校還是被人家說你爸是台大醫師、有病毒,那跟現在是一樣的。

公布足跡是為了疫調、為了防疫,並不是因為這些人犯了什麼錯。

病毒是最邪惡、也最公平的東西,所有人都是台灣的一分子,你為什麼不去做些對疫情有幫助的事?一體化的責怪,對疫情沒有任何幫助。
北病南送不利患者?

衛福部次長:將從檢疫所就分流


針對雙北醫療資源緊張,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目前已透過4大措施緩解,包括:調降解除隔離標準,讓復原的確診病人出院以收治新病患、要求500床以上的醫院,至少有十分之一病床收治COVID-19病人、北病南送,以及,將從新北市開始試辦遠距檢傷分類。

「遠距檢傷分類,會有急診醫師線上評估,讓不須住院的輕症病人不用叫救護車跑到醫院,甚至遠距也可以開藥。」他說明。

針對醫界質疑,北病南送路途遙遠,特別是台大醫院病患竟要送到台南成大醫院,對病人不利。石崇良解釋,不能一味將病人送往中部,也會造成中部醫療資源緊張。之後,會從集中檢疫所就啟動分流,北部確診病人可能直接住進中南部檢疫所,萬一發展成重症,就直接在中南部送醫。

而第一線醫療人員最詬病的、認為政府估計可收治病患的床數過於樂觀,石崇良坦言,理解醫院要清出新床位、以及要調動原本非相關專業的醫護來照顧病患都需要時間,「(醫療資源緊張狀況)會逐步越來越好,新床位都是逐步開,沒有問題的。」

但即使實施種種新措施,他坦承,目前台灣醫療資源依然非常緊張,「(全民)還是要繃緊神經,不能鬆懈,歐美這些國家醫療資源也沒有比我們少,但遇到疫情還是會崩潰,請大家一定要配合。」(文●吳中傑)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751期

本文摘錄自‎

病毒已在巷弄戰,做法得不同

商業周刊

2021/第17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