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星堂、陳天來故居、霞海城隍廟
文/游筱燕 攝影/陳俊松
二○二三年適逢大稻埕一七○周年,「大稻埕國際老街文化節」歡慶活動十一月剛結束,一系列採點活動,訴說大稻埕周圍開墾與「陳家人」超越百年的緣分。
一八六二年,隨著滬尾開港,外國洋行進駐,大稻埕取代艋舺成為南北貨、茶葉集散地;在此居住的陳家人也慢慢累積財富,建設蓋房,在大稻埕周邊留下許多珍貴的歷史記憶。知名的歷史建築包括陳德星堂的發起者陳悅記老師府,早年的大稻埕茶葉大亨陳天來故居,現在的台北故事館,曾經是茶葉鉅子陳朝駿的別莊,大稻埕信仰中心台北霞海城隍廟,甚至台北孔廟,都是由陳悅記後人陳培根所捐的地。
陳德星堂
經典祭祀建築 保留豐富文物
蓬萊小學旁的陳氏大宗祠「陳德星堂」,不僅是陳家人的心靈依歸,更是台北開拓史的一頁歷史,記錄著十九世紀中葉迄二十世紀初期台灣木造祠堂的建築技術與傳統人文脈絡,是北台灣保存最完整且循古禮的宗祠祭祀殿堂。
從平陽街上入口踏進陳德星堂,雕樑畫柱的古蹟建築把時空拉往百年以前,而一陣幼童嬉鬧聲,很快地將時代感抽回。財團法人陳德星堂董事長、良茂建設董事長陳春銅娓娓道來,原來這裡還有一所德星幼兒園,其前身為一九一七年( 大正六年)的愛育幼稚園, 後因二戰停辦,一九五五年復辦,是台北市唯一設置在百年古蹟內的幼兒園。
清光緒十八年( 一八九二年),陳德星堂原建於台北城內文武街文廟( 今北一女)之東,與板橋林家的林氏宗祠相鄰。一九一一年,日人擬建台灣總督府,徵用祠堂用地,以大稻埕下奎府町陸軍用地互換(即今堂址),並在一九一四年完工。
center>
▲良茂建設董事長陳春銅為現任陳德星堂董事長,出錢出力維護、修復祠堂古蹟。
如今占地千坪的陳德星堂有著經典建築,規畫「兩殿兩廊兩護室」,有正殿與三川殿、左右兩廊以及左右護室,擁有台灣中型寺廟宗祠典型的平面配置。前殿的重簷歇山式假四垂屋頂、斗拱精美,屋簷及屋脊曲線流暢,為台灣著名匠師陳應彬拿手的招牌設計,搭配精美剪黏、泥塑、交趾陶,炫彩亮麗。三川殿前的蟠龍柱是台灣首次出現的一柱雙龍,蟠龍栩栩如生,對後來的寺廟興建有深遠影響。
宗祠內含豐富歷史文物,比如正殿內神龕尺寸巨大,雕刻華麗,以精雕的鉤欄為其特點。神龕前的錫製騎象天燈座與仙人燭台造形精美,為台灣罕見。更有一面全台為數不多的日本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贈送的匾額「漢唐柱石」,堪稱鎮殿國寶。庭園有昭和年間的日本風格石燈籠、水池有二戰後名匠郭德蘭所作泥塑的鯉魚吐水,保留完整。
不過,古色古香的陳德星堂,卻差點消失。原來占地三千餘坪的陳德星堂,於日本殖民期間即被劃定為教育用地,一九七六年因蓬萊國小校舍不足,差點被拆除,陳家人四處奔走陳情,在宗祠前後兩次被徵收後,幸而一九八五年被列為三級古蹟,才得以現況保留。但長年來因地目難以變更,在現任董事長陳春銅接任後多年的努力下,二○一八年才成功變更為「古蹟文化保存區」。陳德星堂總幹事陳裕乾頗有感觸的說,放眼北市許多宗祠因位處商業區等精華地段,不少已拆除改建,陳德星堂卻因地目問題保存至今,也算「因禍得福。」
陳天來故居
昔日商賈招待所 修復動起來
採訪陳德星堂這天,恰好碰上陳天來後人因整修老宅,捧著祖先牌位,暫寄宗祠,更可見陳德星堂之於陳家人的心靈依託地位。
從事茶葉貿易的商賈陳天來,於貴德街七十三號創立錦記茶行,並投資經營娛樂事業如蓬萊閣、第一劇場、永樂座,更曾任陳德星堂敦睦會長、台北茶商公會會長,是當時知名的大稻埕茶葉大亨及慈善家。
這棟仿巴洛克風格的白色三層樓建築物興建於一九二○年,一樓為交易空間,二樓為茶商招待所,三樓為住家之用。外觀採歐式古典立柱、弧狀裝飾山牆、圓形拱門和拱窗、泥塑雕飾、花瓶欄杆及洗石立面,氣派華麗;內部裝潢也相當講究,後方並設有私人花園。該處也是大稻埕茶商固定聚會品茗,遠眺淡水河碼頭的招待所,名聞遐邇,見證大稻埕二十世紀上半葉風華歲月。
陳天來後人陳守源表示,故居說要修復已經超過三十年,但是上億元的修復金額龐大,加上家族之前還有人住在裡頭,遲遲沒有進展。直到四年前台北市文化局積極鼓勵及補助下,最近才開始動起來。剛開始家族傷神要如何安置神明和祖先牌位,「感激陳春銅董事長一口答應,德星堂是陳家人的老家,回到老家很安心。」他指出,待故居修繕完畢,會招商開放經營,展現出阿公家最美好的面貌讓大家參觀。
霞海城隍廟
神像密度高 訴說歷史流變
二○二○年,霞海城隍廟歡慶城隍爺渡台兩百周年,這座廟代代都由陳家家族管理。第一代管理人陳金絨由福建泉州同安奉霞海城隍金身來台以來,第二代管理人陳浩然在大稻埕發起建廟,一八五九年(咸豐九年)落成,稱為浩然祖,完工至今一六四年。
第三代陳祚年與陳德星堂的互動更為密切,陳祚年二十六歲考上秀才,曾是邵友濂、唐景崧等台灣巡撫的重要幕僚。一九一一年,原來位在台北城內的陳德星堂被徵收,陳祚年是為此奔走的三十三位發起宗親之一,重建時出錢出力甚多。
如今在第六代管理人陳文文女士的主持下,轉型成為與社區緊密結合的文化廟宇,香火鼎盛,信徒眾多,每遇祭典盛況空前,知名度大開。
霞海城隍廟占地僅四十六坪,格局較小只有正殿與拜亭,祭祀城隍夫人、月下老人、八司官、文武判官、范謝將軍、八將、馬使爺及義勇公。一九九四年以前,廟內總共容納有六百多尊各式神像,曾經是台灣神像密度最高的廟,現約兩百多尊。
霞海城隍廟也是台灣少數供奉眾多產業神明的廟宇,包括中藥南北貨的守護者神農大帝;養蠶取絲的嫘祖照顧布行、服裝設計、手作工作室行業;還有戲神的信仰田都元帥、西秦王爺等,保佑大稻埕的各行各業,也凸顯大稻埕歷經的繁華興盛。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三座古蹟 探訪大稻埕風華
《財訊》
2024/2月 第705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