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裡的粽子學家

傳統市場,像是一個城市飲食文化的縮影,而最接地氣的粽子,就藏身在市場裡。端午節將至,我們走進北中南市場,品嘗別具風味的特色粽,像是台南人當早點吃的「菜粽」、飄著青草香的「艾草粿粽」、包進媽媽味的「南部粽」,還有傳承爺爺家鄉味的「湖州粽」,看你「粽」意哪一味,拎兩串打牙祭吧。
▲「菜粽」米軟心Q,花生鬆綿輕咬即化,鹹甘醬汁與花生粉、香菜,讓味道更富層次。(25元/粒)

▲「菜粽」的一大特色,就是會豪邁地撒一匙甜香的花生粉提味。(25元/粒)

台南的菜粽 遊子鄉愁


屬於節慶美食的粽子,對台南人來說,也是日常活力滿點的早餐,而且不像現今粽子餡料之華麗,彷彿包進一盅佛跳牆,台南的「菜粽」走的是極簡風,就只用月桃葉包著長糯米和花生,淋點醬油膏、襯些香菜,再豪邁地撒匙花生粉,用料簡單,滋味卻相當富饒,配碗摻了油條塊的味噌湯,不僅補足早期港口工人一天所需的體力,也成為台南遊子最心心念念的味道。
▲即使已有店面,老闆郭添財(中)和太太蔡秀霞(左)還是堅持到「友愛市場」擺攤,就怕老客人找不到。

在台南「友愛市場」賣了七十年的「郭家粽」,就是許多人想吃「菜粽」時的首選,因為二代老闆郭添財相當注重選料,長糯米要用九個月的舊米,水煮後才會外層軟糯,米心還是Q的。花生要挑北港的,大粒飽滿、口感鬆綿,至於粽葉有月桃葉和竹葉可選,「月桃葉比竹葉的香氣更濃,價錢也貴一些,但有些年輕人怕月桃葉的味道。」郭添財解釋。
「肉粽」相對就比較費工,香菇、豬肉與紅蔥頭爆香後,先把豬肉和醬汁撈起,再將餘料和糯米拌勻,醬汁另外加冰糖煮成「肉粽」的淋醬,肉一瘦一肥,入口肉香四溢,蛋黃沙綿鹹香,郭添財還強調要用他們自己削的竹叉吃會更美味,或許是比起鐵叉觸感更溫潤,也多添一股古早味吧!

阿琴的艾草粿粽 味蕾享受


粽子的時令性很強,一旦過了端午,銷量就會像溜滑梯,因此市場裡賣粽的店家,有些還會兼賣其他米食,在台中「向上市場」開業三十一年的「阿琴龜粿專賣店」就是典型。
▲「粿粽」外皮Q勁十足,帶有淡淡青草香,餡料吃得到菜脯、絞肉的鹹香,和香菇、蝦米的鮮味。(35元/粒)

「我們過年做年糕,清明節做草仔粿,端午節包粽,七月半做芋粿巧諸如此類。」人稱阿琴姐的老闆娘鄭靜吟一路跟我介紹到冬至湯圓。她十三歲起就在阿姨的店學手藝,二十多歲開店做生意,近十種米食都難不倒她。
因為是賣紅龜粿起家,所以端午節主打的不是一般的南北粽,而是客家「粿粽」。粿皮是用長糯米和艾草打製,「艾草要先洗掉苦汁留住香氣,連莖帶葉跟米漿一起拌,才有促進消化的功用。」阿琴姐說。內餡有絞肉、香菇、菜脯、蝦米和紅蔥頭,炒得鹹鮮有味,搭著粿皮的彈Q清香,同時滿足了口感和味蕾享受。
「香菇瘦肉粽」則用南部水煮作法,肉粽一律只包瘦肉,「因為我不吃肥肉,自己不喜歡,也不會做給客人吃。」阿琴姐笑說,瘦肉先用冰糖、醬油醃過,再與香菇、冬蝦拌炒,內餡香氣豐沛,米粒軟香不會過於糜爛。
第二代才正學著接手,阿琴姐說她的客人已經吃到第四代了,「我二十多歲就開店,當時是阿嬤來買的,現在都換曾孫了。」我問她想退休了嗎?阿琴姐不假思索的說:「我還要再做三十年,但是做快樂做健康的,而且客人沒看到我是不會買的。」我想阿琴姐賣的不只是米食,還有信任。

阿母的南部粽 市場噴香


「我念國中時,一整年的早餐都是肉粽。」「大家美食館」的二代老闆江芳堯,一邊吃著肉粽一邊說,當初他的媽媽黃足就是在「頂溪捷運站」後方的「溪洲市場」擺攤賣肉粽、碗粿,拉拔三兄弟長大,一賣就是四十幾個年頭,但中間曾停業八年之久,「二十多年前要蓋捷運,弄得周遭烏煙瘴氣,不得已休攤在家帶孫子。」黃足說。
▲全年長賣的「招牌肉粽」(前,45元/粒)米軟卻保有嚼感,豬肉香嫩不柴,搭點自製的辣泡菜別有風味。「排骨酥湯」(後,50元/碗)排骨肉香嫩有味,湯頭清甜不膩。
捷運完工後,江芳堯為了讓媽媽包粽的好手藝能延續下去,買下原攤位旁的店面,太太孫慧文也跟著學做「招牌肉粽」,「我們是用濁水溪的長糯米,而且是新米,比較好煮快熟,吃起來會比較Q。」孫慧文說,內餡的豬瘦肉要先用油蔥爆炒添香氣,三層肉則是炸過再用老滷汁滷到噴香。
端午節還會同場加映「北部粽」,糯米蒸熟後,與醬油、油蔥拌炒,黃足舀了一匙剛炒好的給我試吃,米粒嚼勁十足不會過油,還帶點黑胡椒的香氣,加進軟嫩瘦肉、鹹香蛋黃、香甜栗子,更有飽足感。
粽子的黃金拍檔是用陶碗盛裝,飄著濃濃古早味的「排骨酥湯」,肉多骨少的排骨酥已經燉到軟嫩而不糊爛,鬆軟香綿的大甲芋頭更是入口即化,濃郁的湯頭喝來甘爽不膩,一口湯一口肉粽讓人心滿意足。
歷經八年休業、從小攤變店面,老店其實也有段陣痛期,「重新開業的前兩年都沒有生意,路人看到店面整潔明亮會以為價錢很貴就不上門,發傳單也沒有太大效果,但就是慢慢有老客人找到我們,生意才漸漸做起來。」孫慧文說。如今第三代也回家接手,保證這古早滋味能繼續飄香市場。

爺爺的湖州粽 傳承三代


「我們家粽子熱的時候打開很香,同學都會好奇你帶什麼東西,我弟還拿粽子跟同學換了錢,再去買營養午餐,因為同學太想吃了。」信維市場裡「四喜食品行」第三代老闆張皓傑邊說邊笑,弟弟張皓翔接著說:「當時的營養午餐很便宜,多的錢還能買個涼的喝。」但兄弟倆從沒想過,長大後真的會回家接手爺爺傳下來的粽子事業,「爸爸後來身體出狀況,只剩媽媽一個人做會忙不過來,所以我一畢業就先回來幫忙。」張皓傑說。
招牌的「鮮肉蛋黃粽」之所以香氣逼人,除了裡頭的梅花肉得先醃過,醃肉的醬汁還會再拌進圓糯米中,讓米吸滿醬香,綁粽的手路更會影響口感,「綁太緊糯米可能會夾生,綁太鬆米料就容易鬆垮。」張皓傑解釋。一鍋粽還要煮上六小時,「湖州粽是江浙菜,就是要靠火候跟時間,先用大火滾三小時,再用小火燜三小時。」二代老闆娘陳麗蘭說。經過馬拉松式的滾煮,米粒綿軟卻不糊爛,醬味豐醇不需再淋醬,豬肉香嫩帶些油脂,沙綿的鴨蛋黃還保有濕潤感。
常替老店掙得比賽獎盃的還有「排骨粽」,吃的時候要小心,因為這粽子可是有帶骨,「裡頭包了一塊五花排,帶骨味道會比較鮮。」陳麗蘭說。油脂更顯豐厚的五花排,讓米粒變得香滑腴美,運氣好的還能吃到五花排邊際的脆口軟骨。
回家接手十年的張皓傑,起初嘗試很多銷售通路,甚至參加競賽,讓知名度擴散得很快,但近幾年卻學會適時踩煞車,「像現在就不做網購了,因為太容易爆單,那時候真的做得很趕很累,我才想起爺爺當初做粽子的初衷,應該要去想如何把粽子做好,而不是衝量,因為生意應該要細水長流的。」張皓傑有感而發的說。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鏡週刊第33期

本文摘錄自‎

市場裡的粽子學家

鏡週刊

2017/5月 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