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GDP 上翻八千倍
地表上的經濟奇蹟
改革開放後才成立的深圳市不斷彎道超車,建於一九八三年的國貿大廈,創下了三天蓋一層樓的驚人紀錄,近四十年來GDP 總量暴增八千多倍……這種彷如乘著火箭直上雲霄的速度,眾人說這是「深圳速度」。
去年秋天,我載著滿車家當,離開已經習慣的杭州生活,南下成為深圳新住民。
車過嶺南,豔陽燦爛,十月底的杭州已有涼意,入境廣東後我卻被氣溫逼得褪下毛衣,改穿短袖。北緯廿二度,緯度和高雄相若,這個中國大陸最年輕的一線城市已在熱帶地界,幾無霜雪,同樣是街頭一張張年輕臉孔,沒有浦東金融界撲鼻而來的菁英氣息,不若中關村創業圈滿是天之驕子,「這裡很草根、很接地氣、很有活力,」同行的朋友S說:「這就是我喜歡深圳的原因。」
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到達當天是週日,縱走千里,我與車跨過從浙江到廣東的山和大海,卻翻不過深圳市民在假日傾巢而出戶外活動的人山人海。幾乎稍有名氣的店家都要排隊,週間是趕趕趕與賺賺賺,周末是吃吃吃和買買買,深圳,消費之城,加班之城,甚至,還是野心湧動的慾望之城。
站在深南大道,北望騰訊總部,深秋的風吹過衣角,我開始想像,近四十年前的那個春天,從北京南下的,該是怎樣一股開放之風。大陸著名歌曲《春天的故事》裡的那句「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指的是一九七九年改革開放,國務院決定在香港新界北側圈出一塊地開辦經濟特區,改原先的寶安縣為深圳市;一九九二年,將屆九十的鄧小平巡視深圳、珠海、廣州、上海四地,有感國內政壇左派氛圍濃厚,重申經濟改革決心,稱為「南巡講話」,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讓廣東省經濟二十年內追上亞洲四小龍。
篳路藍縷,開闢美麗新世界
如今距離發願時間,已匆匆過去將近兩倍長的光陰,暫且不論「追上亞洲四小龍」的豪言壯語做到了幾分,在深圳如今光鮮的城市景貌之外,作為一個追溯歷史的人,不得不回憶它的過去。
四十年前,當廣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劉波接到南下開發經濟特區的命令時,第一反應是拒絕,因為當時的深圳除了是塊不毛之地,還陰森可怖。一九五〇至一九七〇年代的三十年間,經受了太多苦難的中國大地爆發了「逃港潮」,規模在五十到一百萬之間的人潮在飢餓與政治環境的脅迫下逃離家園(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即是在一九六〇年左右帶著一元港幣,經澳門泳渡到香港),而比鄰香港的深圳,自然是最重要的「偷渡通道」,不過三十萬人口的寶安,竟走了八萬人,當時人這麼形容:「寶安只有三件寶,蚊子、蒼蠅、沙井蠔,十屋九空避香港,家裡只剩老和小。」
紀錄片《歲月山河.深圳》中,這位扛著槍桿子走過大江南北的老兵,描述自己當時都要嚇壞了:「深圳我是不願意來的。這地方鬼都怕,家人感覺我要上刑場,」劉波的夫人李玲在一旁補充:「那時候深圳很荒涼的,尤其是邊防地區有偷渡的,海邊很多死屍。」
然而走過苦難和動盪年代的人,不輕易認輸,經濟特區,大陸中央是鐵了心要幹,劉波,以及劉波們就這樣被時代的浪潮推擠到深圳。於是,上世紀八〇年代,深圳迎來了第一個人口成長高峰,每年都有五千人招聘進入鵬城成為新住民,到了一九八六年,深圳已經從全國吸納了五萬四千名技術人員,這批年輕的新血,成為第一批改造城市的骨幹。
初生之犢,什麼都不怕,這句話既能形容深圳氣質,也精準地形容一九四九年以後第一波迎接全球資本浪潮的深圳人。腳踏黃土面朝天,奇蹟,在這裡真可能發生,於是,愚公移山的故事被化為現實:地處熱帶的深圳全年多雨,鄰近香港、最早開發的羅湖區甚至低於海平面,每遇大雨即汪洋一片,因此,新城市的開發從移山填海開始。最初兩年,羅湖地區兩座九十萬立方公尺的小山丘徹底剷平,土方填了窪地,嶄新的平地上再長出嶄新的大樓來,眾人笑望著它,內心懷揣著一方美麗新世界。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興過於建於一九八三年的國貿大廈,創下了三天蓋一層樓的驚人紀錄。「眾人說這是『深圳速度』」位於蛇口、完整記錄改革開放歷程的「改革開放博物館」,在解說中不無驕傲地說。卅多個年頭過去,我們還能從牆上的字句,感受到井噴式的勃發力道。
做點事,方能不負這個時代
二〇一二年首播的電視劇《相愛十年》,講述了九〇年代,大學畢業生肖然從普通上班族奮鬥成億萬富翁、創業暴富後在金錢和慾望中迷失自我,不斷考驗人性的故事。現實生活中的深圳百態,可一點都不比戲劇遜色,一九九二年一月,鄧小平南巡時談到股票是這麼說的:「有人說股票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在上海、深圳先試驗了一下,看來資本主義有些東西,社會主義制度也可以拿過來用,即使錯了也不要緊嘛!」約莫是有了領導背書,這一年深圳證券交易所異常應,鵬城成為鎂光燈下的大舞臺,每一位看戲的觀眾,都渴望自己能有朝一日粉墨登場。
《歲月山河.深圳》採訪了當時《深圳青年》雜誌的記者王興,「就像憋足了一股勁,一下子爆發出來,」王興形容,一九九二年底的深圳迎來一次高潮,所有人都在經商,身上揣著BP 機(呼叫器),人在其中,他也受了感染:「這讓我覺得這個時代,一定要讓我去做點事情。」
王興做的事情,是舉辦了一個文稿拍活動,讓市場追逐優秀作品的出版權,這在由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近半世紀的國家可說是破天荒的事情,但對深圳人來說,這並不太稀罕,一九八七年,深圳即舉行過建國後第一場土地拍賣會,市場經濟的概念,日漸深入人心。
有市場,就有人氣,除了像王興這樣一心想「搞事情」的帶頭者,自然也少不了隨浪湧至的應聲人。安麗嬌便是這樣一位因工作機會而赴深圳的「打工妹」,一九八四年,十七歲的她來到深圳成為流水線上一名插件工,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日子飽含辛酸。和許多女工一樣,在深圳的第一站是電子場密集的上步工業區,周邊小吃攤、小雜貨店、菜市場林立,是城市最初的底層社區,「像我們這樣的打工仔、打工妹,在這座城市是最低等的,」安麗嬌時常在下班後趁著羅湖區蔡屋圍市場收市,撿些便宜的青菜回家。她說,這些青菜,深圳本地人是不會買的,菜販知道打工仔、打工妹沒錢索性便宜賣,往往五毛錢、一塊錢即可以買到一大袋蔬菜。正是像安麗嬌這樣勤懇堅韌的外來打工仔撐起了深圳經濟的半邊天,從加工出口業發家,直達世界。
五分鐘,全方位掌握深圳
① 坪山區
客家人大本營,尚待開發
如果龍崗給人的印象是「大」,坪山在深圳人眼中的感覺就是「遠」。這裡是深圳客家民系的聚集地,光緒廿一年(一八九五年)廣州起義失敗後,孫中山於坪山再次發動「庚子首義」,為此這裡建起了孫中山庚子首義紀念館。正因為偏遠,是深圳可開發土地面積的最大區域,從這點看來,坪山也算是潛力無窮了。
30 大萬世居 29 孫中山庚子首義紀念館
② 大鵬新區
弄潮兒樂園,屬於漫長的夏季
龍崗區轄下的功能新區,尚未獨立為正式行政區。深圳最後的淨土,森林覆蓋率超過七成六,三面環海的半島。近年來自駕遊興起,不少年輕人前來此處蓋創意民宿,藝術園區IDDown 進駐,藝文氣氛濃厚。這裡也是衝浪聖地,盛夏時節,濱海不少弄潮兒。
32 西沖海灘 33 東沖村 31 藝象ID Town 國際藝術
③ 龍崗區
深圳第一大區,朝氣蓬勃
深圳人對於龍崗區的第一印象是「大」,西北接惠州,東北連東莞,還是通往潮汕、福建省的必經之地。可以注意的是區內大運新城在二〇一五年規劃為深圳關外四大新城之一,且是目前看來發展最快、最完善的,已經有地鐵通過,越來越多企業進駐,香港中文大學在深圳的分校也坐落於此,之後將建設為科技企業的大學城。
17 大芬油畫村 19 大運新城
④ 鹽田區
海風輕輕吹拂,自然風光迷人
濱海而多山,地貌多變,以大梅沙海濱公園、小梅沙海洋世界、東部華僑城聞名,在大鵬新區自駕旅遊興起之前,這裡即是深圳人的後花園。鹽田區還有兩個重要的人文地景:曾經中、英兩國共治的中英街,以及建築風格特出的萬科梅沙書院──兩年前搬遷至福田區前,萬科一直將總部設於鹽田。
20 大梅沙 21 萬科梅沙書院 22 東部華僑城23 小梅沙 24 中英街
⑤ 龍華區
富士康基地,北區新興商務核心
除了是富士康深圳總部所在地,深圳北站坐落於此,也讓龍華區和香港、廣州形成「半小時生活圈」,與廈門、武漢等城市形成「四小時生活圈」。深圳北站是華南地區面積最大的交通樞紐,兩條高鐵、兩條地鐵經過這裡,未來有望發展為北區商務核心。
25 富士康工業園 26 深圳北站
⑥ 羅湖區
新城市中的老貴族
深圳最早開發的城區─ ─在羅湖長大,才稱得上是深圳最老資格的土著。這裡集合最能代表深圳各階段里程碑的地標,包括連接香港、深圳的「第一口岸」羅湖口岸、創下三天一層樓「深圳速度」的信興廣場,大陸第一家麥當勞,以及其所在地—深圳最早的商業步行街東門步行街。如今的羅湖略顯破敗,市容趕不上福田、南山兩區,但不愧為老市中心,羅湖依舊有驕傲的本錢。
1 羅湖口岸 2 信興廣場 3 京基一〇〇 4 東門步行街
⑦ 光明區
地廣人稀的綠色生態基地
二〇一八年才正式從寶安區獨立出來的行政區,是深圳各區資歷最短的小老弟。岡巒起伏,是深圳的綠色生態基地,最著名的景點是光明農場,喜歡親近自然的小夥伴會喜歡這裡的綠野平疇,光明乳鴿、甜玉米滋味也令人讚不絕口。
27 光明農場生態旅遊 28 麥氏古墓群
⑧ 寶安區
空港所在地,混搭風格的人口大區
深圳市的種子區,位於深圳西側,全區狹長,西北方是東莞,東南方挨著前海,寶安機場正好居中。以戶籍人數來論,寶安占了全市四分之一以上人口,景觀差異甚大:中北方市老工業區,市容較為髒亂,鄰近南山區的寶安中心一帶則規劃得非常好,儼然又一新興西區商務核心區。
15 寶安中心 16 寶安機場
⑨ 福田區
金融菁英,鵬城顏值擔當
作為深圳的商務核心區,福田的金融業全市最牛,綠化成績傲人,也是中國大陸綠地比例最高的金融中心。住在福田區是幸福的,不但到哪都方便,假日休閒也有更多選擇:郊遊踏青到蓮花山公園,逛街購物有Coco Park,市民中心和平安國際金融中心超級高大上,如果是喜愛黑科技的宅男呢,福田區東側的華強北歡迎你,眼花撩亂的電子商品,夠你研究上整天。
5 市民中心 6 平安國際金融中心 7 華強北 8 深圳證券交易所 9 蓮花山公園
⑩ 南山區
科技新貴,收入領跑全市
區內擁有包括騰訊、大疆、中興電子、安邦保險等重量級企業總部,一百卅五家上市企業,中小企業超過十萬家。根據著名招聘網站「BOSS 直聘」所公布的數據,深圳高達三分之一工作機會坐落南山區,平均招聘薪資達一萬一千三百餘人民幣,笑傲全深。富到流油可沒有丟了臉面,南山區市容相當漂亮,華僑城文創園、海上世界一帶能找到眾多小清新店家。
10 華僑城文化創意園 11 世界之窗 12 深圳大學 13 海上世界 14 蛇口港
擦亮「深圳製造」的金字招牌
如果單講「深圳」誕生的四十載光陰,這城市的歷史,還要分為前、後半場,前半場篳路藍縷,讚揚與指謫並行;到了後半場,粗砂礪石間已然開出花來,從鵬城走出的人和源自鵬城的企業,獲得了世界級的成功。
總部設於深圳的騰訊,在成立的二十年間的變化,便是深圳前後半場的縮影。創辦人馬化騰和馬雲並稱「二馬」,是深圳名氣最響亮的創業英雄。一九九九年,才成立一年的騰訊模仿知名通訊軟體ICQ 開發了OICQ,旋即經ICQ 跨海狀告侵權,騰訊只能賠錢,並將OICQ 改名為QQ。從這裡為起點,「抄襲」的批評終與騰訊如影隨形,一如很長時間裡,深圳最大電子市場華強北始終甩不開「山寨」之名一樣。二〇〇二年,就在全球市場還沒有從科技泡沫的衝擊緩過勁來的當口,一篇名為《深圳,你被誰拋棄》的文章出現了,立即在網路上引起巨大回響,作者咼中校從招商銀行、平安金融,中興通訊、華為科技、沃爾瑪超市(Wal-Mart) 等知名企業擬將總部遷往上海的傳聞說起,分析深圳投資環境、人才引進、國企改革等諸多問題,點出深圳發展的瓶頸與危機。文章中這樣寫道:「顯然,深圳現在已經不再向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看齊了,而開始與蘇州、青島、大連等城市相比較,」網友看了猛點頭,給了深圳四個字:「不思進取」。
然而,十六個年頭過去,現在回過頭來看,又是誰拋棄了誰?
深圳度過了這個坎。曾經與「代工」、「山寨」、「附加價值有限」等標籤緊緊相連的深圳,不僅留住了當年傳言要出走的五大企業,還在國內生產總額上一騎絕塵──二〇一六年,深圳突破兩萬億人民幣,劍指香港,兩年之後,正式超越香港,成為中國大陸經濟總量第三的城市。曾經被ICQ 告到出現財務危機的騰訊,像打不死、還越長越強壯的小強,二〇一八年,騰訊是全世界市值前十名的公司,旗下通訊軟體微信月活躍用戶超過十億,是最多人使用的通訊軟體之一。更令人欣喜的,深圳除了「財大氣粗」,還能做到「盛名遠播」,從深圳走出的企業大疆執無人飛機產業之牛耳,「深圳製造」已經擦亮了金字招牌。
未來在哪呢?深圳繼續向前走
深圳沒有被誰拋棄,依舊耀眼,但正是耀眼,成為它拋棄其他人的理由。在一線城市裡,深圳無疑最具包容性,落戶容易,風氣開放;但近兩年來上翻兩三倍、領跑全國的高房價,正開始讓人懷疑「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口號,到底有幾分真實性。
高房價扼住了年輕人的咽喉,「每平米三萬的時候(約每坪新臺幣四十五萬),大家還有些盼頭,小兩口月收入三、四萬,首付辛苦一點,之後月供(分期付款)並不是太困難的事情,但這兩年房價漲成這樣,大家都完了,」一位剛剛滿三十歲,帶著女友到深圳打拼的年輕人對我抱怨。截至今年七月,依照網站「房天下」的即時訊息,領跑深圳房價的南山區均價已將近每平米七萬三千人民幣(約每坪新臺幣一百零八萬),而視為邊陲的光明、甚至坪山均價也破三萬,對於一個多數為外地移民、買房為剛性需求的城市來說,價格實在是太高、太高了。
廿五歲、在廣告公司做了三年文案的J顯然就是自認為買不起房的深圳人,「當初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但現在看來,能在深圳落戶下來的,只有碼農(指程式碼設計工程師)吧?多數人都是想賺了桶金回老家,」J是廣東肇慶人,離深圳就數小時車程,要在這裡留下來嗎?她說,自己還沒有考慮好。
我不禁回想起紀錄片中,讓安麗嬌得以棲身的上步工業區,如今已經發展為鼎鼎大名的華強北。時光走到二○一八年,深圳依舊不乏租金消費低廉的「城中村」,為初來乍到、薪水有限的新深圳人提供住所,但經過數十年發展,大眾要求也更高了,光溫飽難以滿足,還要有歸屬,還要能看到希望,這些過去深圳都能提供的心理需求,未來,還能繼續嗎?每晚八點的深南大道上,有多少像J一樣的年輕人,正吃飽了飯,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左轉地鐵高新園站,通往不很滿意但還過得去的租處,一部電視劇、幾局王者榮耀便能打發大半個夜晚;右轉燈火通明的寫字樓,加班的人與加班的價值觀,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符合「深圳速度」的深圳企業。
正因為有這些人,這段波濤洶湧的城市發展史,還在繼續書寫著。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在草莽深圳,發現文青樂園
《OR旅讀中國》
2018/9月號第79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