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創意深度旅遊,帶你重新認識台灣

一日遊 酷體驗

迎接週末,你都怎麼過?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步調緊湊,很難有完整的週休二日可以好好休息,一日遊和半日遊因此一直是市場的主流形式。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的最新統計,2016年國人的旅遊天數以一日最多,高達七成的國人外出旅遊都集中在一天之內。

受限於時間緊促,一日遊的旅人自然不會花太多時間在交通往返上,大多選擇在住家附近的縣市遊玩。可惜的是,一樣的觀光景點去了再去,早已沒有新意,加上台灣有許多景點都是「一次性」的:不會有讓人想再去一次的期待,不禁讓人思考,有沒有新的方法可以放鬆身心?

深度旅遊,也許是個新解方。

「參加台北街頭導覽的遊客,高達八成是台北人,」知名的導覽品牌「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邱翊表示,深度旅遊是全球風潮,在台灣也逐漸成為一股趨勢。

但明明是再熟悉不過的街景,為什麼還要花錢花時間重新認識?

夠深,就有新東西。邱翊解釋,深度旅遊是一種偏學習性的、貼近當地的旅遊方式。過去我們外出旅行,都會用「外地人」的角度由上而下審視一個地方與景點,比較是用既有框架去看別人,很難真實體驗在地人的生活與想法。例如許多觀光客著迷跟風的旅遊景點,在地人根本不會去。

➊學造紙,旅人也有機會親自體驗

➋金棗蜜餞不再只是架上陳列的商品,遊客也能自己手做蜜餞

深度旅遊 學習性濃厚、貼近在地日常

2012年邱翊創辦台北城市散步,就是希望帶大家重新認識大稻埕。從小在大稻埕長大的邱翊,有感於大家對此地的印象都停留在「年貨大街」「迪化街」「髒亂」等刻板印象,十分氣憤,放棄了原先規劃國外旅遊的穩定工作,仿效外國的walking tour,自己規劃設計街頭導覽,帶大家重新認識大稻埕。

「深入了解才能學會尊重,」邱翊舉例,他們曾經辦過「城市無間道」主題導覽,透過散步帶領遊客認識幫派、角頭、殯儀館等次文化,頗受好評。尤其有條路線是由「媽媽桑」帶路,走讀林森北路的日式酒店,讓不少人對「陪酒文化」為之改觀。

有別於走馬看花的觀光行程,藉由在地人的導覽,漫步於實際生活場域,不但可打開感官深入認識一個地方文化,甚至連結社會議題。

邱翊觀察,在知識焦慮的年代,這類深度旅遊可以滿足旅人的求知慾,在假日時多一個學習性濃厚的導覽可以選擇。

「日本的國內旅遊產值高於國外旅遊,台灣則相反。」邱翊期待,未來國內深度旅遊能幫助旅人重新反思與認識腳下這片土地,找回對自己的認同與台灣的美好。

除了街頭導覽,深度旅遊還有很多種玩法。乘著這股趨勢,本期《好享生活》精選三條新創團隊規劃的路線,走訪艋舺、礁溪與竹南三地,探索冷門但饒富趣味的新景點。用全新的眼光觀看我們熟悉的土地,帶您透過一日深度旅遊,重新認識台灣。

街友親自嚮導 「街遊」穿梭巷弄 走讀街友生命故事

文╱蕭歆諺 攝影╱張智傑

3月,台北艋舺的剝皮寮烈日當頭,導遊阿和身穿淡紫色條紋長襯衫和西裝褲,騎著腳踏車翩翩而來。

「這裡,就是我之前睡的地方。」你沒聽錯,走過東三水市場,導遊阿和開始鉅細靡遺地形容過去怎麼在這裡流浪討生活:晚上要睡覺,就把豬肉攤商洗淨的豬板當做床板,求一夜安頓⋯⋯

這是由芒草心慈善協會主辦的導覽活動「街遊」,靈感來自英國的「另眼看倫敦」(Unseen Tours),由無家者擔任導覽員,帶遊客以不同視野走過街巷。

打破社會階層藩籬 促進無家者關懷

「這同時也是個窗口,」街遊的主辦人李佳庭提到,導覽除了讓大家一窺無家者的生命故事,更重要的目的是讓大家認識與關注無家者的議題。街友是很多大城市無法避開的社會貧窮問題,一般人少有機會認識街友的生活,這類活動提供了一次次交流機會,讓外界了解他們如何墜入社會底層、重新站起來。

她的想法也引起不少遊客共鳴,大多數遊客都在活動結束後對街友改觀,不再害怕靠近街友聚集的龍山寺外圍。其中參加的遊客以年輕女性與一般家庭居多,2014年至今參加遊客已突破7000人次。

以這次參加的艋舺行旅來說,艋舺的街頭,處處都是阿和的回憶。

阿和本名黃順和,今年63歲,在台東出生的他,待過紡織廠與煉鋼廠,還曾經因為煉鋼技術了得,在同行中有「中部眼鏡仔」的稱號。可惜因為好酒,兩度腦傷開刀後失去工作能力,工廠不願聘用他,因此成了醉臥街頭的酒鬼。之後,他在雙北流浪了20年,因為艋舺萬華一帶給遊民的福利較多,開始在這裡討生活。

與街友人生歷程交織的特色景點

「我是好酒感動天的會長,以前常跟會員們一起喝酒,」阿和生性幽默,導覽常穿插各種諧音玩笑。拿愛喝酒的壞習慣自嘲,「好酒感動天」發音類似閩南語俗諺「孝子感動天」。笑話雖然有點冷,但遊客很快就會被他的樂天開朗感染。

導覽行程從剝皮寮廣場出發,遊客一路行經東三水市場、蝴蝶蘭旅社、三角公園、人安基金會與刈包吉等地。導覽內容裡,歷史與街景介紹約占六成,剩下四成是阿和的生命歷程,兩者交融成精采故事。

「你這團很大團喔。」經過艋舺公園,街友向阿和打招呼,「可怕」的街友似乎沒有想像中那麼難親近。阿和詳細介紹了遊民的生態:冰涼的洗石子長椅適合躺臥睡覺,政府加裝欄杆是為了讓遊民只能用「坐」的;一袋一袋的雜物,堆在那裡像是垃圾,但其實每一袋都是一個人的家當。

導覽結束後的問答時間,20名遊客圍坐在阿和旁,聽他聊人生、說故事。聊到興致處,阿和還拿出手機秀出妻子的照片給大家看,現場像是尋常好友相聚,十分溫馨。

沒說完的故事,有空時不妨和阿和走一遭艋舺,讓他細細說給你聽。

➊艋舺巷弄的故事,街友阿和最知道

➋經過艋舺公園,遊民還會和阿和打招呼

➌走過龍山寺,認識更多角落的故事

➍經過培訓後,阿和現在是專業導覽員

街遊

地點 台北西門町、艋舺街頭

價位 400元 時數 2小時

特色 由街友擔任導覽員,帶領遊客以不一樣的視野重新認識台北城的源頭

冒險探索之旅 「盲旅」吊你胃口 行程處處是驚喜

假日出遊,我們總會事先上網找資料,問問親朋好友的意見,做好功課才敢上路。儘管事先規劃比較放心,卻讓旅程中少了一點驚喜。

旅行,能不能是一場探索或冒險呢?「盲旅」團隊提供的旅行玩法,就是個能安心,又能體驗冒險滋味的深度旅程。

盲旅成立於2016年,原先是政治大學廣告系幾個同學的畢業製作,因為好評不斷,漸漸發展為新創公司。現有的五人團隊平均年齡23歲,雖然年輕,卻吸引桃園機捷與誠品等知名企業與政府單位主動合作。


在旅遊旺季,盲旅每個月能吸引約200位遊客,參加的旅人從小學生到銀髮族都有,玩的不亦樂乎。

強化不確定感 聚焦感官體驗

成功的關鍵,在於盲旅善用旅程中未知的元素,開拓冷門但迷人的景點,不斷帶給遊客驚喜。

參加盲旅的旅人們,會在出遊前三天收到「盲旅包」,裡面包含本次行程的手繪風可愛小冊。遊客能從中得知這趟旅程的幾個線索,每個提示字眼都充滿想像空間,吊盡胃口的同時也讓人充滿期待。

而實際去哪裡,得要根據店家給予的信封,在指定時間拆封後循線前往,體驗像闖關般的探索樂趣。

「我們希望盲旅能重啟遊客的感官,」盲旅執行長古佳玉解釋,人們需要旅行,是為了暫離熟悉的環境。盲旅進一步強化了旅程中的未知元素,希望能鼓勵旅人用心感受一路上的風景,產生新想法與觀察,發現台灣有趣的景點和人事物。

避觀光勝地 私房景點藏驚喜

以此初衷為出發點,盲旅目前提供的常態路線包含礁溪與大溪,兩條路線都刻意避開了我們熟悉的觀光勝地,帶領遊客走訪平常想都沒想過的私房景點。

以關鍵字為「上山下田」和「樂人行」的礁溪線為例,旅程沒有安排熱門的溫泉景點,而是讓旅人到老屋聽現場演奏、到溪邊健行,還有體驗手作金棗。

「很多人聽一聽都會哭耶,」游阿媽藝站的負責人,綽號「仙女」的黃萱儀笑著提到,許多來這裡遊玩的旅人,聽完她的自創歌曲,尤其是一首《阿嬤老厝》後,都會想起自己的祖母而感動落淚。

游阿媽藝站原本是黃萱儀祖母蓋的老房子,後來轉作倉庫使用。2013年,她因緣際會決定回來家鄉做地方創生,把老房重新翻修,如今成了結合音樂、故事與農村生活的特殊景點。

結束老屋行程後,驅車前往車程半小時的觀光工廠「橘之鄉」。這裡沒有濃厚的商業氣息,迎客的是金棗茶奉茶,和乾淨明亮的玻璃咖啡屋。

「蜜餞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橘之鄉第二代傳人、經理林鼎剛提到,現代人對蜜餞多半有負面印象,以為添加許多色素與糖精的才是蜜餞,但蜜餞其實也可以很健康自然。

在這裡,遊客可以體驗「金棗蜜餞DIY」,學會分辨天然蜜餞;在老樟樹圍繞的明亮咖啡屋裡吃著鴨賞披薩,啜飲金棗茶,享受宜蘭田園自然風光。

旅程中包含的三餐也富含巧思,以早餐為例,安排在年輕人返鄉開的新興早餐店「初早餐」用餐。店內招牌之一,是在我們熟悉的熱壓吐司中填入滿滿三星蔥與鴨賞作餡料,混搭出令人驚豔的在地新風味。

既然是盲旅,我們的介紹自然不能寫的太詳細,有機會不妨排出一天的時間,走訪私房景點,體驗循線冒險的深度旅程。

盲旅

地點 桃園大溪、宜蘭礁溪

價位 2000元(含三餐) 時數 8小時

特色 遊客在出發點集合後,要一路跟著線索遊玩,冒險及趣味性十足

➊黃萱儀現場演唱創作歌曲

➋游阿媽藝站充滿農村故事與回憶

➌遊客可體驗手作金棗蜜餞

➍初早餐的招牌之一:熱壓鴨賞吐司

➎盲旅提供的小冊子會有每個景點的線索

挖掘寶島意象 「大島台灣」巡禮 人文資產精采重現

文╱蕭歆諺 攝影╱陳之俊

清明時節,許多家庭在掃墓時都會焚燒紙錢祭祖,希望祖先在天之靈能過得更好。看著焚燒過的紙灰隨煙霧冉冉上升,紙錢和心意好像真的能經過昇華,慎重地傳到祖先手裡。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燒金紙可能造成空氣汙染,影響人體健康,在漸漸不燒金紙的現代,仍有一小群人努力想保存金銀紙文化,甚至成為一條很酷的旅遊路線。由旅遊新創團隊「大島台灣」所規劃的「手抄祈福—金銀紙」行程,讓遊客可以從造紙到拓印圖案,用一天的時間跟著專家一起邊學邊做金銀紙。

體驗古法製紙 復刻失傳手藝

第一站,旅人抵達新竹縣芎林鄉的紙寮窩造紙工坊,在這裡體驗造紙工藝、品嚐客家料理。大島台灣專案經理陳昌偉提到,紙寮窩在過去曾是北台灣最大的造紙產地,做出來的粗紙多會拿去做金銀紙。隨著機械化大量生產,加上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禁止燒紙錢祭祖,手工的竹紙產業漸漸沒落,在民國50年銷聲匿跡。直到近年,有感於造紙文化失傳可惜,有志青年在地方政府的協助下才得以讓紙寮窩重生。

遊客在這裡可以體驗用紙篩造紙,雙手拿著紙篩兩側,以45度角置入水中,將紙漿均勻撈起,經過壓平吸水與烘乾,便完成一張淡黃色的粗紙。看著竹子的纖維在水中漂浮,從紙漿變成一張紙,令人驚豔,也讓小朋友愛不釋手。

緊接著,遊客要帶著親手製作的竹紙前往下一站:位於苗栗縣竹南鎮的「福祿壽工房」,使用金銀紙的專屬雕版在紙上拓印。

福祿壽工房擁有全台最多的金紙收藏,光是印在金紙上的圖樣就有2162種。其中最貴的一塊雕版就要300萬元,收藏多到有人來接洽想開博物館。

工房負責人,二代繼承人張楊提到,遊客來這裡可以用竹紙在雕版上拓印,其中一塊雕版上的福祿壽三仙是微笑表情,十分難得。

除了講解雕版上的圖樣,張楊也會生動解說紙錢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例如印有「花公花婆」圖樣的金銀紙可以幫助求子,如果始終沒辦法得子,至少在燒紙時能讓婆婆看見媳婦的努力,促進家庭和諧。

「台灣還有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大島台灣負責人陳妙楨提到,團隊在探索新景點時,看見當地人的熱情與豐沛的文化,往往既感動又驚豔。

大島台灣團隊設計的行程都有明確的主題,會邀請當地達人擔任「島引人」,帶領旅人探索台灣意象。例如走訪阿里山,景點看似是「老梗」,其實是讓鄒族的女巫介紹部落的宗教與藝術文化。

台灣柚子、包種茶、古道,更多台灣意象,都值得我們用新的眼光細細品味。

大島台灣

地點 竹南、坪林、宜蘭等

價位 不等,手抄祈福行程為2990元(含一餐)

時數 約6小時

特色 著重與在地人交流的深度旅遊,深度認識台灣的自然景觀與文化

➊雕版上刻滿日常生活用品,印在紙錢上便一應俱全

➋經石灰水及清水分別浸泡40天的紙漿,還要經過揉碾才能造紙

➌旅人可體驗用紙篩造紙

➍竹紙經過日光曝曬便能定型

閱讀完整內容

遠見雜誌382期

本文摘錄自‎

一日遊 酷體驗

遠見雜誌

2018/4月第382期